你——手机成瘾吗?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5-28 阅读量:0

日前看到一个以大学生为访问对象的谈话性节目,讨论手机的重要性。话匣子一开,许多来宾表示没有手机就日子难过,直言活不下去,分享的经验虽逗趣好笑,但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着实让人担忧。

电信科技进步,手机不仅款式多,功能也不断增加,除通话、传送短信外,还有拍照、上网漫游、打电玩、听音乐等用途,也难怪现代人人手一机,甚至多机,毕竟,它确实给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过度依赖却也引发新的文明病。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陆续有“手机成瘾症”案例报告出现,最近一份由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完成的调查显示,高达1/5的人们坦承强迫性使用手机,明知拨打次数多花费金钱、浪费时间,就是欲罢不能。

手机成瘾症非正式医疗诊断,但已被认为和赌瘾、毒瘾、酒瘾类似,是一种寻求立即满足而不知节制的冲动行为,对于个人工作表现、课业学习或社交互动会造成伤害。如果您注意到自己对手机有“爱不释手”、“机不可失”的倾向,可参考以下建议,以缓解可能的负面影响:

(1)追踪记录:每天查看利用手机从事的活动内容与耗费的时间,并将其整理在笔记本上。如此持续进行一周后,再逐项检讨当时这样做有无意义或必要性。

(2)渐渐减量:若确认有“太超过”的现象,由剔除不重要的手机使用开始,使用时也尽量提醒早点结束,借以逐步缩减时间(例如设定每周减少10%用量)。

(3)建立习惯:若非紧急事,就不要通过手机,尽量面对面交谈。和他人谈话时,请把手机关掉或放在看不见的地方,避免因注意来电而分心,或来电干扰造成失礼。每晚固定时间关机,并摆在离自己远些的地方,有什么事等第二天早上再说。

(4)端正观念:手机虽能让人彼此无距离,方便随时找到对方,但要维持稳定且健康的关系,并不需要时时交换信息。利用手机密集地你来我往,起初也许会觉得有趣,或有被需要、受重视的感觉,但久了反而是一种负担。

(5)学习减压:文献显示,许多人之所以玩手机上瘾,主要是为了逃避现实环境中的难题,排解内心苦闷、空虚的感受。故平时做好情绪管理的功课,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当休闲爱好,自然降低对手机的关注、渴求。

(6)寻求帮助:当自己很努力地去改善手机的使用方式,效果却依然有限时,不妨求助于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师,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心理治疗通常会很有帮助。

我们在享受手机等科技产物带来的好处时,也应懂得适可而止,倘若因贪图方便、享乐而沉湎其中,心灵反被这些东西所束缚、控制,让它们成了自己的主人,那恐怕就得不偿失了。

手机成瘾者常见表现:

(1)无法使用手机时(如忘了带、没电、信号差)就会心浮气躁,全身都不对劲。

(2)完全无视时机是否合适,拿起手机就浑然忘我,忽略旁人的感受。

(3)频繁查看确认有无短信或来电,生怕自己不小心遗漏。

(4)每天花太多时间在手机上,已明显影响工作、生活与人际交往。

(5)手机账单金额不断增加,甚至多到无力负担。

(6)没有接到他人电话时,会反复检查手机是否处于开机状态。

(7)用手机处理生活中所有的事务,没有手机就什么都不行。

(8)未能立即接到回音,整个人会魂不守舍,情绪变得忧郁、焦虑。

(9)不停地找机会使用手机,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立即通知别人。

(10)明知场合不宣打手机(如开车、在医院或飞机上),却不愿忍耐,宁可冒险或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