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我眼中不只是“兄弟”——对一例同性恋失恋者的咨询手记

作者:无影剑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11-26 阅读量:0

1

“咱们是不是‘兄弟’?”

“是。”

“可是你让我感觉有点累。”

“有吗?我只是对你好,你感觉不到吗?”

“是,但是这种‘好’我承受不了了。要是兄弟,你以后就别这样了好吧!”

“嗯……可你在我眼中不只是‘兄弟’。”

“你又来了,算了……”

这是来访者小张手机里的一段聊天记录。他,一米七的个头,文质彬彬,穿一件粉色的衬衫,略显紧身的西裤,一双时尚感十足的皮鞋,爱笑,说起话来声音有点甜,显得很温柔。他最近要“失恋”了,自己暗暗喜欢了四年的朋友,要面临分开了。他想表白,尽管他知道开口后注定是被拒绝,但他也明白这份爱是多么真实而沉重。

(咨询记录:每到毕业季,有不少同学面临失恋问题。这个案例也是,来访者因为表白受挫情绪低落,痛苦不已,不停地追问“自己曾经付出的‘好’为什么没有得到回报”,不停地想要询问对方“自己哪里不好”。通过情绪疏导,来访者情绪慢慢缓和了。

只是有一点不同,来访者追求的这份爱“天生”就更沉重。同性之爱.在今天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依然会受到很多不解,还会面临很多来自家庭和周围人的压力,因此接下来的咨询试着对来访者身份认同方面进行了探索。)

2

咨询师:这是你第一次谈恋爱吗?

小张:不是的,我高中曾经喜欢过一个男孩,我们关系不错,高三的时候我在外面租房,他有一段时间和我同住。我们彼此喜欢,也有过一些亲密接触,但是没有特别出格。后来他生病了,可能是高考压力太大,当时我非常痛苦,特别想去照顾他。我去医院陪了他半个月,可是因为考试还有他家人的劝说,我就回来了,可我当时真的很难受(他向后拨弄了一下头发,眼睛里有占、泪光闪烁,停顿了一下)。后来,我们分开了,因为我们考上了不同的学校。

咨询师:那一次分手你是怎样走出来的?

小张:刚来大学的时候,我有点想他,但是因为学习、生活很累,慢慢也就好了。我相信这次分手也会这样结束,这份没开始的爱一定也会输给时间,只是我不确定会多久。

(咨询记录:来访者讲述了他的三段爱情经历,每一段都是与男性朋友,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身份界定,比如“同性恋”或“双性恋”依然有一些疑惑或者压力,这一点对于性少数人群来说算是普遍。即使明确自己的性取向,也无法接受“同性恋”这样的身份定义。)

小张:老师,你说我是同性恋吗?

咨询师:你自己怎么定义?

小张:我觉得我是,可我内心还是不能接受。

咨询师:不能接受什么?

小张:同性恋啊,有占、那个。我要是同性恋就意味着不能传宗接代,我肯定不会和家里说,因为我只有一个姐姐。

咨询师:除了面临来自家里的压力,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吗?

小张:还有工作啊,周围同事怎么看啊,大家对这个还是很那个的,对吧。

咨询师:有些人会有偏见,但无论是医学还是心理学,都认为同性恋与异性恋一样,是一种不同的选择而已。

小张:老师你是这样的想的,挺好。不过我想想以后,觉得自己还是会终老一生(孤独终老)。我对他这么好,他都没有接受我。

咨询师:他也许和你不同。

小张:其实我知道,只是我在幻想他有没有可能也是同性恋呢。

咨询师:你现在失恋了,看法会受到情绪影响,你试着想想更远的未来,终老一生是唯一的可能吗?

小张:也不一定,没准能遇到一个真爱呢。我去工作的城市算是大城市,那里会更开放一些吧,也许会遇到一个,是吧?(笑)

咨询师:嗯。

(咨询记录:在咨询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来访者因为传统家庭观念、社会歧视所受到的巨大压力。通过外化技术,让来访者看到“同性恋”是怎样影响了自我认同,界定了“同性恋”这一标签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范围。比如来访者取得了优秀的学业成绩并找到了好的工作,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只是在恋爱过程中,感受到了比其他人更多的阻力和痛苦。这样处理可以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力量并对生活有很好的控制感。)

3

小张:老师,我将来没准也会找个女孩结婚。

咨询师: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小张:因为这样我就可以把问题全部遮盖了,不过我看到关于同妻的新闻了,所以我也犹豫。

咨询师:看到那些关于同妻的讨论,你有什么看法?那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小张:其实我没有特别认真想过,也许压力太大就会那样做。那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希望找到一个我爱的人一起生活。

【咨询记录:在案例咨询中.咨询师表明了自己对同性恋的态度,并尝试着鼓励来访者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比如当小张在咨询中提到将来有可能也会“不得已”找个女孩结婚生子时,咨询师面对来访者这个选择时,并不是完全“以来访者为中心”,而是让来访者看到这个选择背后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影响。价值中立还是价值参与,是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关于性少数人群的咨询过程中,对于“价值中立”的立场要多抱持一丝怀疑。)

关于性少数人群的咨询,著名性学家方刚老师2015年底出版了一本书《肯定性咨询法》,书中强调咨询师要鼓励性少数人群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同性恋、跨性别来访者的自我认同、伴侣关系、伴侣暴力、性咨询、职场咨询、同妻同夫、形婚等咨询问题。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内化过程保持警觉,因为内化的社会价值观可能会成为咨询师的立场。2001年《精神疾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将同性恋去病理化,但是国内仍有一些机构对同性恋进行扭转治疗。

咨询后记:

当我把这个案例分析发给小张征询他的意见时,他表示这算是给这段爱情的回忆记录,并在回信中写到“这篇文章记录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能作为案例警示世人也好,让情感相似的人找到心灵慰藉、心理共鸣也罢,对我个人来说都没有关系”。当然作为咨询师最开心的是,这一切都没有阻碍他自信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在信中告诉我:“老师,毕业前他也算是成全了我所有请求,至于太过分的我就不能奢求了。现在我要奔赴我的梦想了,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