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让老师们头疼的“捣蛋鬼”,他们面对标准化的学校纪律,不会乖乖顺从,往往是百般抗争,他们无视老师的权威,轻慢老师的教诲,他们欺凌弱小,把同学的心爱之物据为已有,他们在课上大喊大叫,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作为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又该为他们傲些什么呢?
小B,是一个五年级的男生,说话嗓门响,争强好胜,好管闲事,爱搞恶作剧,故意与同学吵架是家常便饭,稍有不如意就拳脚相向。纪律上散漫,不愿意受约束,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但小B人很聪明,思维灵活,数学课堂上,碰到疑难问题当同学们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他早已把手高高举起,“我来、我来”地大声叫着,常常不经老师允许答案就脱口而出了。总体上语文学科相对弱一些,字也写得很潦草。他最喜欢的事是打乒乓球,常常刚—下课,人就跑得没影了,所以很反感老师拖课,而且时不时就会挑战老师的权威。记得有一次,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他还在外面疯,老师好心好意告诉他要淋坏的,劝他回教室,没想到他冲口大喊:“不要你管!”去拉他的老师被他张口一咬,手上紫一块青一块。
为了能找到适合小B的教育方式,笔者通过应用气质类型问卷测试,访谈老师与家长及其小B本人,发现他属于典型的胆汁质,积极成分自然有,但其消极的成分显得尤其多一些:比如小B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们玩游戏要听他的,同学不配合,他宁可甩手不玩,也不愿迁就其他人;他特喜欢使唤别人,总是要求别人做这做那,人家不同意,有时还给人脸色看,甚至寻机捉弄、报复人家;再比如与老师顶撞、与家长吵架,逃学、离家出走等,而且会屡犯不止,不撞南墙不回头,老师、家长的说教几乎白搭。
针对小B的心理特点,笔者利用巴林特小组式班主任工作坊这个平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综合了老师们的精彩点子,在平时教育中坚持遵循以下四个要点:
建立奖惩机制,抑“本我”扬“超我”。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指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涵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的冲动,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和自我之间,监督自我,予以适当满足,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人格中的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由小B的心理特点可知,他就是只要自己快乐就好了,本我过盛,任何放任或依从或宠溺的方式,都会进一步膨胀小B的本我,唯我独尊,故对于什么都不怕、什么祸都敢闯的小B来说,赏罚分明的严格教育是必要的。
笔者专门为他-一个人制订了“好孩子成长计划”,通过比较完善的奖惩机制中慢慢地帮小B树立是非与对错观念,做得对,有什么积极的表现,马上给予奖励,这样做能激发小B更多更好的主动行为;做错了,有什么不良的表现,及时予与惩罚,而且不能不痛不痒地说几句就算了。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于要害处猛敲,才能真正记忆深刻。他有打乒乓球的爱好,可以说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作业可以少做,乒乓球不可以不打,笔者抓住他这个软肋与他“约法三章”:每违反一次纪律少打10分钟球,作业每少一颗星少打10分钟球,每发生一次争吵少打10分钟球,反之,有表扬就教他打球技术。之后,还督促他反省获得奖励与惩罚之后不同的体验,不断地提升他正确的认知。
给予决定空间,适度满足成就感。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针对小B主观性强的特点,笔者经常性地委派小B做一些事,给予一定职责,在不影响原则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大碍的决定让他来做。小B不是很有想法、有点子吗?因此班级里要搞中队活动的话,让小B依据老师的大致方向先去做一些设计与规划,在人员的按排上充分听取小B的意见,这个时候小B能感觉到老师很看重自己。笔者还屡次通过言语来强化:“今天老师幸亏叫你帮忙了。”“你真有想法!”等等。当然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老师这里,班级里究竟谁说了算,这一点还是要让小B铭记。在这样手把手、面对面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不仅教会了小B考虑问题要周全,看待事物要理性,克服盲目与冲动的良好品质,而且还让孩子很有成就感。
换位思考,不断诱发同理心
由于受年龄与生活经验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孩子自主换位思考的能力还很弱,尤其是像小B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很难体会到自己的捣乱行为会给别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扬长补短是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笔者在与小B的沟通交流中努力做个有心人,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不厌其烦地引导他学会换位思考。下面选取一个场景示例:
小B(诘问):老师,刚才我举手了,为什么你不叫我回答问题?
我:老师没叫你,你有些不开心,对吧?
小B(大声):是啊!
我:小B,刚才有多少同学举了手,你有看到吗?
小B(迟疑):大概十几个吧?
我:刚才我只叫了一个同学,那其他的同学是不是也会不开心呢?
小B(小声):那也有可能吧。
我:那怎么办?要么同样问题同样的回答十几个人大家都来一遍?
小B:(嘟嚷):那会很烦的。
我:那怎么办啊?
小B:要么大家轮一轮。
我顺势表扬:说得好!善用心理技术,耐心培养控制力。
碰到不如意的事,小B常有脾气,犹如暴风骤雨,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持续时间不长,这就是胆汁质类型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是自我发泄不满情绪的一种方法。只要没有伤害到别人,给予小B-定的情绪空间又何妨?倘若他急,老师也急,那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形成激烈的冲撞。遇上这种情况,笔者通常先平心静气地观察一段时间,等小B冷静下来,再与小B慢慢谈。在其常态下笔者会教他一些心理学上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自我暗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会伤人、伤身!”还有转移注意力方法,比如先把惹自己发脾气的人或事放一放,去做一些宽松、愉悦的事情来释放不良的情绪。在帮助疏缓情绪的过程中,逐步让小B意识到,遇到麻烦事情的时候要放慢节奏,不要急于做决定,慢下来能让思考更全面、更稳妥,不称心的事才会少很多。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性格特点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回到小B身上,你会发现他很多的行为都可以从他父亲的身上找到根源。为此,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长谈,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最终还是在改变孩子的层面,上达成了很多共识,并在转变小B的道路上得到了家长的高度配合。自与小B“杠”上已一年有余,从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来看,趋势很好,“熊言熊行”越来越少,变化可以用巨大来形容,甚至连家长都改变不少,对老师尊重有加。
通往成人世界的道路上危机四伏,教育得当,也许“捣蛋鬼”会在未来成为像爱迪生一样的发明家,像马云一样的企业家……但若教育失当,没有找到对症下药的方子,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这样的孩子就很容易走上歧途。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要依据孩子性格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老师只有摸透了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教育帮助到孩子,这才是教育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