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有位朋友想对帮助过他的贵人表表心意,却犹豫着不知如何掌握分寸。她的话,让我想起一个流传千年的关于报恩的故事……
晋公子重耳为躲避迫害四处流亡,途中,因为缺衣少食,处境窘迫,跟随他的臣子一个个悄悄离他而去,只剩下几位忠心耿耿的臣子至死不渝地追随着他。有一天,他们的干粮终于吃完了,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重耳体力不支晕倒在地。随臣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可以吃的食物,找了半天也找不到。眼见重耳饿得气如游丝,一位名叫介子推的臣子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熟,连汤带肉端给重耳,这才救了重耳一命……
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即晋文公,为了感谢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和后来助他夺取江山的文臣武将,提拔并重赏了许多人,可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打抱不平,劝他也去讨赏,然而介子推觉得自己当年的善举不过是尽了一个随臣的本分。为了避免众人打扰,介子推打点好行装,带上老母亲悄悄地到绵山隐居。急于报恩的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领赏,听众臣子的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然后在山的出口处等候介子推出现……然而大火烧遍绵山,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死前塞在树洞中的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君与臣间的互相感恩,一个成就了君的生,另一个却促成了臣的死,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价值观的差距吧。你所追求的,未必是我想得到的,你不必把你看重的强加给我。我帮你,是为了尽我职责,修得功德,不是为了你给予我什么。如果你把我对你的恩,看作是一种交易,你就看轻了我啊!
B有位恩人,在我人生低谷时帮助了我,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命运。某日,我和他交流人生感受,恩人告诉我:“人生完美的标准有三条,一是一个好家庭,二是一位好老师,三是一位好领导。我这一生,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领导、同事、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我也心存感恩,但方式是多工作,多负责,多为大家做事,让别人因为有我有存在而得到帮助、感到温暖……”
“多工作,多负责,多为大家做事,让别人因为有我存在而得到帮助、感到温暖……”这句话,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的思维和处世方式。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温暖和愉快”这种报恩方式,受益的不仅是我们能够帮助的人,也引导着我们的人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有了更多有才有德的朋友,有了更为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生活得更加幸福。
原来,恩是一种仁和善的表现,绝非是一种交易,而报恩的最好方式是铭记恩情,珍惜当下,传递善念,让更多人因为有你的存在而受益,让社会因有更多有善念的人的存在,而往更好的方向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