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戏剧影视作品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李伟 来源:上海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6-10-09 阅读量:0

“主旋律”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必要途径,带有一定的鲜明色彩;其对千年文化的凝练、对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的倡导,是应肯定的。一切在于对真实性的勇敢追求、对当下社会的责任心和担当,这才是解决危机的根本。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主旋律作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在我国当前的文艺理论与文艺政策语境下,“主旋律”指的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提供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1。主旋律”作品,就是宣扬和表现这样属于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思想和精神的文艺作品。

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直有为自己的意识形态进行宣传的戏剧影视作品,但把这类作品称为“主旋律”作品,却主要是1987 年以来的事。这一概念首先从电影领域产生,随后扩展到戏剧、美术等各个文艺领域。1992 年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2002 年起演艺界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作品,都是符合“主旋律”要求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往往取材于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现实中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华夏数千年历史中的灿烂篇章,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宣扬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表现对美好信念的执着、对历史与未来的乐观态度等属于“正统”“正面”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我们对主旋律作品有了这样的认识和理解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主旋律作品中可能不乏制作精良、技艺精湛、表现精美的作品,但某些作品在面对真实、发现真相、探求真理方面尚缺,沦为精致却毫无个性特色的工艺品。

可以说,主旋律作品的最大的困境便是真实性危机。以我国的戏剧影视作品为例,舞台上屏幕中那些高大伟岸的英雄模范人物,离生活有距离。某些获奖作品一般都有强大的创作阵容,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没有观众买票,除了票价超出一般观众的消费能力以外,至少还说明没有打动人们心灵的内容。

如何走出真实性危机的困境?最近看了一个美国影片让我对此有了新的思考。这部影片叫《名画的诉讼》(Woman in Gold),讲的是一个犹太裔美国老太太夺回属于自己家族的一幅名画的故事。老太太年轻时在奥地利维也纳,父亲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姨母是一位名媛佳丽。当时一位著名的画家以其姨母为模特画了一幅油画“Woman in Gold”,这幅画在奥地利的地位相当于意大利的“蒙娜丽莎”。二战期间,该画被纳粹占有,战争结束后又归奥地利国家博物馆收藏。但各种证据表明,老太太拥有对该画的继承权。1998 年,她80 岁的时候,她决定要回这幅画。阻力当然是很大的。首先是奥地利方面不愿意归还,为此设置了种种障碍。老太太由于承担不起在奥地利打官司的昂贵的诉讼费而作罢。她回到美国后,根据有关国际归还法,决定通过美国政府向奥地利政府提出要求。后来果然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经过进一步的努力,她终于获得了此画的所有权。这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电影。老太太2011 年在93 岁时去世,现在该画收藏在美国的博物馆。

美国电影大部分都是主旋律的,代表中产阶级的主流价值观的,里面总是有一个能够代表美国精神的人物形象,阳光、健康、给人正能量。往往有一个积极的主题,同时贯穿了许多美国主流价值观。当然美国电影也是有符合他们的政治正确要求的。但这些电影代表的价值观,很难成为其主流。

由此我想到,吸引观众回到舞台、屏幕前的办法,除了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关键的还是要有与观众的情感心灵相通的真实可信的内容。一个理念、一种价值,无论多么美好,无论你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得如何天花乱坠,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实现过,那么是不可能有人相信的。这就好比,军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别指望外交官能从谈判桌上得到。

中国的主旋律作品在真实性的追求上,近两年有了一定的进步。以豫剧《焦裕禄》为例。焦裕禄是执政党树立起来的“县委书记的榜样”,这自然是一个典型的主旋律作品。然而这部戏因为有了对历史真实性的进一步挖掘,使原本宣教味很浓的作品,也具有了感人的力量。

焦裕禄是一个已经被意识形态定型了的英雄模范人物,要想在现有的意识形态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新的创造殊非易事。最简便、最省事的做法是把好人好事、光辉事迹搬上舞台,但这样绝对不会在观众心中留下任何痕迹。有出息的剧作家是不屑于此的。编剧姚金成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写焦裕禄“最大的难点是如何把大家耳熟能详的题材既写出新意而又不脱离大家对焦裕禄的‘经典’印象;是如何把半个世纪前的遥远往事写得既有历史深度又能与当代观众的情感、认知相沟通”。为了寻求突破,他选择了勇敢地直面历史真实、自觉地探求历史真实:“如果完全回避历史的真实,那就缺乏了创作者对历史、对艺术起码的诚恳和勇气。”2

穆青等人撰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于《人民日报》1966 年2 月7 日,写的是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事迹。在穆青等人的笔下,焦裕禄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他重视精神的力量、重视实地调查研究、善于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坚持群众路线。而他的这些思想、观念与方法全部来自《毛泽东选集》。这样,焦裕禄作为毛泽东思想哺育出来、武装起来的党的优秀干部的形象是树立起来了,县委书记的榜样实际上就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的主题也很清楚了。然而,这篇报道只写了人与自然的斗争,而没有涉及到人与人之间意志的斗争,更没有涉及到人(焦裕禄)与自我灵魂层面的斗争,仿佛焦裕禄天生就是这样一个好干部。这样的人物形象就比较概念化,缺乏真实感,更谈不上有戏剧性了。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不可能对刚刚过去的历史进行反思。上个世纪60 年代穆青们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毛泽东思想,树立焦裕禄这样的榜样恰恰是为了巩固因“大跃进”等错误路线而有所动摇的毛泽东思想的统治地位,因而不可能对“大跃进”、大炼钢铁、浮夸风、统购统销等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而到了21 世纪的今天,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在“大跃进”“文革”等历史错误已经写进了党的决议之后,我们完全有可能以艺术的形式对当年的历史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入反思。姚金成写道:“如果说上世纪60 年代穆青他们写焦裕禄长篇通讯时不可能触及到这个层面,那是一种无法逾越的时代局限;那么将近半个世纪后,经历了30 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如果现在我们重写焦裕禄仍然不能清醒坦然地面对历史、反思历史,那么重写这个题材的意义究竟还有多少呢?我们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使这个老题材焕发出新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魅力呢?”3

在这样的思想认识基础上,豫剧版《焦裕禄》沉潜到历史的深处,力图尽可能地逼近历史、真实地还原了历史情境,把人物放在历史的矛盾斗争中去塑造,从而把反思的锋芒指向当时的极左政治。此剧以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风沙、盐碱、内涝)为主线,但贯穿首尾的却是兰考的饥荒问题。第一场在火车站面对逃荒的灾民,即将离任的县委书记顾海顺担心兰考的灾民太多,上级领导的脸色不好看,因此禁止灾民外出逃荒,而焦裕禄则认为应该尊重群众意愿,不能硬性堵截,置群众生死而不顾。“饿死人才是最大的政治错误!”为了群众能吃上粮食,焦裕禄不得不到市场上采购议价粮,这在当时统购统销的政策下,有投机倒把、扰乱经济之嫌,他因此被举报,但他不悔初衷,坚信“饿死人绝不是共产党的政策。让老百姓吃上饭错不到哪里去。”为了这一点,他愿意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真有错我担责任,纵受处分也甘心。”他的务实、爱民与勇于承担政治责任的品格跃然而出。尤为可贵的是,剧中焦裕禄并没有把兰考的灾害与饥荒简单归结为自然肆虐,而是把它归为“人祸”:1957 年反右运动导致执政者听不进正确意见(造林专家宋铁成写信建言被补划“右派”)、1958 年“大跃进”时期对树木大砍大伐(导致“三害”的直接原因)、粮食产量浮夸风(瓦窑镇党委书记韩大刚虚报产量导致政府过量征购、百姓公粮缴纳负担过重)以及当时实行的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死板的配给制致使人们即使没有粮食吃也不能公开购买议价粮)。1962年焦裕禄正是在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工作方针大背景下来到兰考纠偏,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上,始终站在人民一边,努力弥合党性与人民性之间的沟壑,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许从另一个角度拔高了焦裕禄的形象,但这个焦裕禄的形象更加符合历史的真实,更能唤起观众的真实感。

真实感必须以真实性为基础。没有真实性的必然没有真实感,即使营造出某种程度的真实感也不会长久,未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有真实性的也未必给人以真实感,真实感的产生和接受主体的认知水准大有关系,在戏剧中即必须考虑观众的情况。编剧姚金成重新塑造的焦裕禄形象是基于历史真实进行历史反思的结果。这样的写法体现的是今天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说的正是对历史的书写体现的是当代人的认知水平、认识高度与深度。在今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这样的“人民公仆”形象也更能够引起今天观众的共鸣。

豫剧《焦裕禄》在主旋律戏剧的创作上有了极大的突破。这个突破首先表现在回到历史现场,追索历史真相,反思历史教训,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主旋律戏剧特别需要像豫剧《焦裕禄》这样通过追求历史真实性使观众获得历史真实感。剧作家探求真相的勇气、追求真理的热情值得嘉许。

总之,当前主旋律戏剧影视作品的困境是真实性危机。艺术家对真实性的追求,使观众获得足够的真实感,是解决这一危机的根本法门。只有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深入到历史与生活的底层,挖掘人物真实的精神世界,才可能创作出生动感人的主旋律戏剧精品。这除了要求艺术家勇于面对真实、发现真相、探求真理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中国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单纯的理念变成生动的现实,使社会生活变得和主旋律作品一样美好。这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