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经典IP改编与传播的若干断想

作者:周 斌 来源:上海艺术家 发布时间:2017-02-16 阅读量:0

“IP改编热”的勃兴大约起始于2014年。从那些改编较为成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能有效地扩大原著的社会影响,提高原著作者的知名度。那么对于我们的经典文学来说,是否也可以成为新时代之下影视IP改编的源泉?

断想之一:文学经典IP的改编有助于扩大原著的影响

在我国,文学经典作品历来是影视剧创作的主要改编对象;长期以来,在各个历史阶段数量众多的改编影视剧中曾出现了不少成功之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例如,无论是根据文学经典名著改编的故事片《春蚕》《祝福》《林家铺子》《红日》《铁道游击队》《红旗谱》《红楼梦》《雷雨》《日出》《智取威虎山》等,还是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抑或是电视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都曾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这样的影视改编不仅能使文学经典在新的时代环境里得到较广泛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文学经典的社会影响;而且也丰富了影视剧创作的题材、样式和类型,增强了影视剧的文学性,提高了其美学品味,有助于精品佳作的出现。

“IP改编热”的勃兴大约起始于2014年,其主要原因在于:因影视产业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影视剧、网络剧、动漫、游戏等的创作、传播及其产业均有了快速拓展。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因为高质量的原创剧本不足,不能满足影视剧、网络剧等创作拍摄之需求,故需要借助一些文学经典或有较大影响的文学作品之改编来弥补原创方面的短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网络文学传播面广,拥有大量的青年读者,为吸引这批“粉丝”观赏影视剧、网络剧等,也需要通过对一些有特点、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来实现这一目标,由此就促使了“IP改编热”的勃兴和发展。虽然近年来“IP改编热”的作品良莠不齐,但也相继出现了根据小说改编的故事片《一个勺子》《喊·山》《寻龙诀》《盗墓笔记》,以及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琅琊榜》《解密》《麻雀》等一些颇受欢迎的影视剧作品。它们或因改编艺术上的特色和创新而受到好评,或在影视市场上赢得了较高的票房和收视率。尽管这些改编影视剧的原著并非都属于文学经典作品,但因为改编后的影视剧在观众中颇具影响,所以也有效地扩大了原著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原著作者的知名度;所以这样的改编不仅丰富了影视剧的创作,而且对于进一步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断想之二:文学经典IP的改编是对影视剧原创的补充和拓展

近年来,由于影视创作、影视产业和影视市场的快速发展,原创剧本(特别是高质量的原创剧本)之数量不足已成为制约影视创作繁荣发展的一个瓶颈。但要改变这种好编剧和好剧本缺乏的现状,又并非一日之功,而需要较长时间和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为此,文学经典IP的改编便成为对影视剧剧作原创不足的一种补充和拓展,理应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把一些在文学史上有定评的经典作品,或一些有特点、有影响,并适合影视剧改编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荧屏和网络,使之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为年轻一代观众所喜欢和接受,便成为当下影视剧、网络剧创作拍摄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正确处理好剧本原创与IP改编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应两者兼顾,并能相辅相成。首先,我们要十分重视剧本原创并大力鼓励和推动剧本原创,不能以IP改编来取代原创。应该看到,原创剧本直接体现了编剧对生活和历史的认识与评价,具有较明显的创新性。因此,提升剧本原创力,使更多好剧本问世,乃是提高影视剧、网络剧的艺术质量,促使其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文学经典的IP改编,使之成为剧本原创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因为文学经典毕竟在故事内容、思想主旨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已有了很好的文学基础,有的作品还经历了时间的筛选,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同时,文学经典已拥有了一批喜爱它的读者,所以对于艺术改编和宣传营销来说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为此,只要改编者在改编时能遵循影视改编的艺术规律,改编后的作品就会获得成功。

断想之三:提倡经典正说,避免碎片化改编

在文学经典IP的改编中,应提倡经典正说,努力保留和传递文学经典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虽然当下的改编不再强调一定要忠实于原著,但改编者还是要真正理解和把握好原著的创意和精华,并在改编中予以保存和深化。那种认为原著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或已经拥有了较多“粉丝”,买了版权后无论如何改编的作品都会获得成功的看法和做法实际上是靠不住的。其次,要正确处理好经典原著和改编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要按照影视剧创作的艺术法则对原著进行必要的删改和再创造,体现出改编者的艺术创新。应该看到,一些成功的改编作品往往倾注了改编者的心血,体现了改编者在艺术上的创意和拓展。例如,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率双赢的电视剧《琅琊榜》,制片方和改编者在买下原著版权以后,曾花费了4年时间对原著进行艺术再创造,在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人物的台词对话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打磨;同时,再加上拍摄时导演的准确把握和演员的精湛表演,从而使这部电视剧成为一部艺术品质优良的上乘之作。

在文学经典IP的改编中,要避免碎片化的、傍经典式的、过度娱乐化的改编。那种在改编时只保留经典原著的名头和某些人物、情节,其余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完全另起炉灶,改编者对经典原著进行随心所欲的改造和演绎,使之与经典原著的思想主旨、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有很大差异,甚至面目全非,这种改编一般来说很难再现经典原著的精华,是应该避免的。

在文学经典IP的改编中,有些投资者和制片方虽然愿意花大价钱买下改编版权,但却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组织力量认真进行具有创新性的艺术改编。为了能使改编作品迅速占领市场,赢得商业利润,他们往往会聘请一支编剧团队进行IP改编。由于时间急促,编剧们既没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原著的创意与精华,也没有真正理清改编思路,就匆忙上马,快速拿出了改编剧本投入拍摄。这种做法既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也无法创作拍摄出高质量的好作品。一部成功的IP改编作品应该具有自己独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虽然它是从原著改编的,但是,除了要体现出原著的创意和精华之外,其本身还应该有新的艺术创造,即要表现出改编者新的创意、独特的艺术追求和美学风格。那种没有创新的简单移植或随意转换,是无法成为成功的IP改编作品的。

断想之四:重视多次开发,加强多元传播

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是长存的,诸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在不同时期曾被不同的改编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改编成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剧,这种延续性的多次开发,不仅有效地扩大了文学经典的影响力,而且也延长了其美学生命力。同样,在美国好莱坞,一些受观众欢迎的动漫、故事片,制作方和改编者往往会接二连三地拍摄续集,由此就构成了有影响的系列作品。这些作品的故事内容和主要角色也很快成为“经典IP”;而围绕此类“经典IP”,则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多次开发,类似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经典IP”,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即是其中之一。但是,这样的“经典IP”还太少,而且其延续性的多元开发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对于文学经典IP改编的影视剧、网络剧等,应该加强多元化的营销传播,不断扩大其影响,使之产生更大的影响。特别在对外传播方面,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加强宣传,因为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