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图书创作出版不易,儿童主题图书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要兼顾主题性与儿童性。近日,在以蛟龙号为背景创作的儿童主题小说《深蓝色的七千米》研讨会上,评论家们对此话题展开探讨。
该书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书中通过一群来自不同家庭、怀着对蛟龙号的热爱而走到一起的青少年的成长故事,将蛟龙号的科研工作融入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塑造了蛟龙号团队鲜活的人物形象,也凸显了我国海洋自主科研的突出成绩和世界领先地位。
这本书的作者于潇湉是位“80后”,也是“海洋人”的后代,当蛟龙号这件大事发生在她身边时,她萌发了写一个关于深海和蛟龙号的故事的念头。采访与研究之后,于潇湉思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这么多深奥的科学知识告诉孩子们……最后,她找到的办法是,让一群来自不同家庭、为了同样梦想而走向蛟龙号的青少年自己叙说。
儿童文学评论家纳杨认为,这本小说的主题虽然是写蛟龙号深潜,但故事是孩子的故事,写的就是当下儿童的生活,所以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儿童主题小说是一个看似容易创作,实则难度很高的门类。现在,在儿童主题小说创作中存在着重主题、轻人物的现象。这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徐妍所担忧的问题,似乎儿童文学作家只要选取某个重大主题或事件就可以开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只要完成了对这一主题或事件的细致摊开,然后再耐心体贴儿童心理,便可以很好地竣工。“优秀的儿童主题小说,不仅仅是立主题,更重要的是让人物在主题小说中活起来”。
在《深蓝色的七千米》中,作者没有将笔墨完全聚焦于深潜英雄,而是写了一群深潜工作人员,比如主人公付初的爸爸就是船上的厨师。就像纳杨所说,小说清楚地展现了蛟龙号上所有的人,从潜航员到厨师是一个团队在工作,无论哪个职业都很光荣,都有牺牲与付出。
当接受于潇湉采访并听说她在创作有关蛟龙号的儿童小说时,话不多的蛟龙号深潜员唐嘉陵立刻温柔地笑了,他的儿子才3岁,每次都会指着蛟龙号的模型喊“爸爸”,可是要跟儿子解释蛟龙号是什么实在太难了,有了这本书,他以后就可以念给儿子听了。
“我们一直都期待着中国作家能用孩子喜欢的中国语言和中国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而打通主题和儿童的最好方式就是文学。”儿童文学评论家徐德霞的这番话得到了不少评论家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