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对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一个再考察

作者:张振华 来源:现代哲学 发布时间:2016-03-23 阅读量:0

张振华

【摘要】本文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这个角度出发,对海德格尔思想转向进行了一个再考察。这一视角在迄今为止的海德格尔研究中尚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30年代初海德格尔三门讲授课的总体梳理,在时间细节上追踪了这一思想转向发生的具体过程,为深入理解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家的阐释做了准备。

【关键词】海德格尔;早期希腊;思想转向

中图分类号:B516. 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7660 (2012) 01-0053 -05

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伴随着由马堡回到弗莱堡的地理迁移,海德格尔的思想也渐渐发生变化。如一般所认为的,这种变化具体表现为走出以此在为中心的基础本体论,走向对存在之真理的追问。伴随着这一思想之转向的是对哲学史的重新理解,即,海德格尔对希腊的理解慢慢离开以古典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为中心的传统视域,转向隐蔽潜伏的早期希腊思想。这一告别古典希腊的转向越来越彻底地得到实行,以至于海德格尔在1937/38年回顾自己的道路时说:“对于大部分较早期的,特别是关系到亚里士多德的讲授课都被更原初的追向之展开所超越并清除了。”

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已经得到学界广泛研究。但是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这一点尚没有得到重视。本文所尝试的就是回到历史现场,通过对海德格尔思想转向期的三个文本的检查,从时间上探明这种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的变化过程。这一观察为理解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提供了一道新的眼光。

一、时间锁定

对于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大体上有两段时间特别需要注意,一段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另一段是1935、1936年,中间相隔校长任职的政治实践。用Figal的说法是,这一转向在前一个时间段开始发生,在后一个时间段得到最终实行。转向并不是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一个从隐到显、从星星点点到总体爆发的过程。我们这里追踪的是海德格尔从古典希腊哲学到早期希腊思想的转变过程,因此把时间段聚焦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这一最初的变化时期。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个时间段是基于以下的观察:

1932年夏季课程《西方哲学的开端(阿那克西曼德与巴门尼德)》(全集第35卷)是海德格尔第一次全面解释早期希腊思想的课程。当然,时间上排在第一的东西并不等同于它就是本质性的。然而根据海德格尔的自我理解,这个课程并不是一个随意的、史学性质的授课,而是基于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思想——虽然此时“存在历史”并未鲜明得到提出。在前文所引的“道路回顾”中,海德格尔对从博士论文到1937年以来的思想道路做了总体性自我反思。他表示,在《存在与时间》以后的工作中,发现存在问题深刻地建基于存在与此一在的关联当中,因此必须以新的方式更原初地追问此一在。这导致所有的东西都从根底上被带入一个新的问题运动中,同整个西方历史的关系也必须同时得到新的澄清。这带来了对从第一开端到尼采的西方历史的整体进行沉思的任务。这里所说的对西方历史的整体的沉思,便首先以1932年讲授课《西方哲学的开端(阿那克西曼德与巴门尼德)》开始。

1932年夏季因此是海德格尔返回早期希腊的时间上限。而1932年春正是海德格尔的重要手稿《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全集第65卷)处于酝酿的时期:“从1932年春开始,规划的基本特征得到确立,这一规划在‘从本有而来’的草稿中赢获了其最初的形态。”全集第65卷和全集第35卷在时间上因而具有同步性。

在晚期文章“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中,海德格尔表示,自1930年以来自己一再试图“更开端性地”构成《存在与时间》的问题。而在“道路回顾”中,海德格尔认为“对于理解自《存在与时间》以来的问题展开而言,从1930/31年(《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直到有关尼采的讲授课是最重要的。”这些信息为我们提示了一个时间下限。

这个时间上限和下限目前还没有显示其本质意义,我们下面将会表明,在1930年至1932年这个时间段里的如下三个文本,记录了海德格尔慢慢返回早期希腊的思想过程:1,1929/30年冬季课程《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一有限性一孤独》(全集第29/30卷);2,1931年夏季课程《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九卷第1-3章:论力的现实性与本质》(全集第33卷);3,1931/32年冬季课程《论真理的本质:柏拉图的洞喻与(泰阿泰德)》(全集第34卷)。

二、physis和早期希腊思想的出场

海德格尔在1929年9月12日给布洛赫曼去信说:“学期的紧张疲劳不仅被克服,我还感到超乎寻常地生气勃勃——我的意思是对工作具有内在把握并相应兴奋起来。随着冬季的形而上学课程,一个完全崭新的开端在我这里开始了。”海德格尔所说的一个“完全崭新的开端”指的就是《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这门课。海德格尔为何以如此高调的方式称其为一个完全崭新的开端?它何以是完全崭新的?

Peter Trawny认为:“这一‘崭新的开端’在于,对哲学家首先在其任职讲演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清理。在于超出‘基础存在论’的思想,同时又没有简单地将其抛弃。”这个说法比较模糊。从我们的角度看,这门课程有两点殊为关键,一个是自然现象与physis概念的出现,另一个是早期希腊思想的凸显。

据海德格尔说,听过此季讲课的欧根,芬克( Eugen Fink)生前一再要求首先出版这个讲稿。《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也正是题献给欧根·芬克的。但海德格尔本人并不清楚芬克为何如此重视这个讲课。⑧我们推测,原因很可能就在“自然”。洛维特最早批评《存在与时间》中缺乏在人世之外自在的、不变的“自然”一维,而芬克认为,海德格尔在这个课程中一度发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亲近关系。

自然和希腊的physis -词相关。physis特别从1935年夏季的《形而上学导论》开始在中期海德格尔思想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对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而言是一个重要推动力。而海德格尔对physis的第一次详细解说正是在《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这个讲课里。physis在这个课程中被称为是希腊哲学的原始词语( Urwort)。

在论及Metaphysik的构词时,海德格尔解释其中的physis说,德语的Natur 一词来自拉丁语的natu-ra-nascl,意思为被生出来,出现,生长。这同时也是希腊语physis,phyein的意思。因此生长( Wachsen)是海德格尔所抓住的physis的基本涵义。

海德格尔具体从涵盖范围和动词名词含义两个角度来展开physis。就范围而言,“……我们在这里取的是生长(名词——笔者注)和生长(动词——笔者注)的完全基本而宽广的涵义,就像它在人类的原始经验中突显的那样:生长不仅涉及植物和动物,即它们作为单纯孤立的过程的产生与消亡,生长作为这种发生还处于并贯通着季节的变化,处于日与夜的交替中,处于星辰的轮转中,处于风暴和气候以及元素的咆哮中。所有这些事物的总体都是生长。”相比于1935年的解释,海德格尔这里提到的首先都是自然现象,从植物、动物,到四季、日夜星辰、风暴和天气。最有意味的是,海德格尔还提到了日后从未提到的“元素”。众所周知,元素(地风水火)正是早期希腊的基本思考现象。

但在海德格尔看来,physis并不止于自然现象,它覆盖的范围要广阔得多。海德格尔接下来便把眼光从自然的方面转到了人的方面:“人类在自身中所经验到的事件,生育、诞生、幼年、成熟、衰老、死亡并不是在当今狭隘的特殊生物学的自然过程意义上的事件,而是归属入存在者的一般支配性运作( Walten)当中,这种一般支配性运作把人类的命运及其历史一道涵盖在自身之内。”physis不仅意味着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它同样包含着人类的命运及其历史。也就是说,人类历史并不是一个独立于自然的过程,而是一道归属于其中。相比于德意志观念论对自然进行贬低的基本立场,海德格尔对人类与自然的打通实际上是重新发现了自然的整体意义。因此海德格尔最终强调,physis乃是涉及存在者之整体的概念,不只局限在和历史相对立的狭窄范围:“physis作为这种存在者整体指的不是在近代的、后出的自然的意义上,作为历史的对立概念,而是比这两个概念都要来得原初,处于一种原初的涵义中,这种原初涵义先于自然与历史而涵盖了两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内含着神圣的存在者。”通过海德格尔的解释,physis并不局限于特定领域。用《存在与时间》的术语说,physis不是一个“区域存在论”的概念,而是比自然和历史的区分更原初的,先于这种区分的东西。

但是,海德格尔并没有具体说明自然和历史到底是什么关系,先于自然和历史之区分的physis和这种区分又是什么关系,这种区分如何形成等更具体的问题,只是把所有存在着的东西浑然一体地纳入physis 一词中。对于这里的问题,我们似乎可以在海德格尔对physis的名词义和动词义的区分中找到理解线索。 在海德格尔看来,physis的名词义,生长的东西( das Wachsende),或者用稍后的表达支配性运作的东西( das Waltende),指的是狭义的physis,即天穹、星辰、海洋、土地等自然现象。它们作为“强大有力的支配性运作之物”对人类而言是一种“直接的经验”。这个狭义的意思一方面和现代自然科学的“自然”概念相比要来得广阔、原初得多;但是另一方面,在海德格尔看来它已经是一个区域概念,也就是说,是从和techne的对待中得到理解的。physis被理解为同出于人的制作和思谋的人工品相区分的自然物。一旦进入这样一种对待性关系中,physis的原初整体涵义就被限制住了。

而physis的动词义,生长(das Wachstum)或支配性运作( das Walten des Waltenden),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像自然界这样的存在者之特定领域,而是指一般的“存在者的本性”( Die Natur des Seienden),即“最内在的本质”( innersten Wesen)。这个意义上的physis可以用来指“精神、灵魂的本性,艺术作品的本性,事情的本性”等所有的现象,它无所不包。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physis和自然之间的离合关系,海德格尔是从自然现象这个特定的、狭义的physis概念中读取其无所不包的动词义。这个名词中的动词义便是海德格尔后来把physis解释为涌现(Aufgehen)、出场(Anwesen)等看似独特难解的意思的来源,和存在论区分是相通的。

通观海德格尔思想之发展,可以说,从此在的生存世界跃人磅礴宏大的自然领域,这给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体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或许可以把前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不同理解为,以此在的生存世界为本的解释学式现象学和以自然现象为本的纯粹思想这两种模式。而这两种模式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呼应着早期希腊思想和古典希腊哲学的不同。

我们之所以在上面说海德格尔是“重新发现”了自然的整体意义,是因为这种原初未分的physis在海德格尔看来就是早期希腊思想家所谈论的东西:“我们必须更加通晓这个完全宽广的physis概念,为的是在古代哲学家所使用的涵义中理解这个词。这些古代哲学家被人们错误地称为‘自然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这里明确地指出了physis和早期希腊思想家的紧密联系。由于physis具有原初的整体性涵义,“自然哲学”这个名称便不再适合对早期希腊思想进行描述。海德格尔在稍后通过解说physis和Iog-os的意思引出亚里士多德对早期希腊思想家的命名,physiologoi。海德格尔认为,这个名称一方面不是像我们现在那样指作为一般生物学之下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理学家( Physiologen),另一方面它也不是指自然哲学家。physiologoi毋宁是“表示对存在者之整体进行追问的真正原始的名称,表示那样一些人,这些人对physis,对存在者之整体的支配性运作进行言说,将其带向表达,带向解蔽(真理)。”②追问存在者整体,而不是陷入对某些局部事物的专门研究,这才是早期希腊思想家的原初意义。

虽然早期希腊思想家在此得到强调,但我们也看到,海德格尔在讲课中并没有赋予早期希腊以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甚至没有明确地把早期希腊思想和古典希腊哲学区分开。和前期思想一脉相承,海德格尔在这个时候仍然把亚里士多德称为希腊哲学的高峰:“古代哲学随亚里士多德达到其顶峰,也随他开始出现了滑坡和真正的衰落。”③希腊哲学的堕落在这个讲课中被认为是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或者说,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原初性追问僵化为学院哲学之时。哲学在学院哲学中脱弃了其原初的发问根基,堕落为人人可学可用的现成知识。原初统一的面向存在者整体的追问,分裂为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这三门学院分科。

总体来看,《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已经出现了新的动向,自然现象广泛展开,早期希腊思想的位置突显而出,但海德格尔此时尚没有坚决挺进到早期希腊世界当中。

这个情况在1931年夏的亚里士多德解读课程中得到延续。巴门尼德在这个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导论部分海德格尔说:“我们所知道的,追问存在者,尝试去把握存在的第一人,同时也是给出存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的人,是巴门尼德……巴门尼德说出了哲学的第一个决定性的真理,自此以后哲学思考便在西方发生了。”如果说按一般看法哲学起源于泰勒斯,那么海德格尔这里的意思毋宁是说哲学起源于巴门尼德

而他这里强调的是巴门尼德那里的“一”的观念:“to on to hen(存在者是一——笔者注)——存在者,这正是这个一:存在;存在是一,即存在者之为存在者所是的东西。他让自己被这个一所压倒,而且更伟大的事情是:他承受住了一、存在的这种压倒性力量并且从这种真理的高度聚集的、单朴的清晰性中道出了有关存在者的全部言辞。”巴门尼德所思考的“一”就是海德格尔所关注的“存在”的另一个名称。

但是在这个解读亚里士多德的讲课中,即便海德格尔把巴门尼德称为“开端”,巴门尼德实际上也只是一方面用来佐证亚里士多德那里的ti to on(什么是存在者)作为ti to einai(什么是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则结合进亚里士多德的存在的多重含义,即hen-polla(一与多)的问题中。同样,海德格尔在讲课中援引著名的赫拉克利特残篇第93时(“德尔菲的神既不隐藏也不是显示,而是暗示。”),也只是作为用来解说亚里士多德那里的logos的例子。希腊哲学在此被理解为一个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连续体,早期希腊思想和古典希腊哲学之间并没有本质性断裂。

海德格尔对希腊哲学的断裂性的真正确认,发生在紧接其后的课程,即1931/32年冬季学期的《论真理的本质:柏拉图的洞喻与(泰阿泰德)》。

三、柏拉图的位置

在经过了上述的摸索之后,《论真理的本质》这一讲课对于退人早期希腊具有决定意义。

海德格尔的前期思想和中后期思想之间存在一个从强调本源( Ursprung)到强调开端(Anfang)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讲课中,海德格尔已经对开端有了定位,他最早地提出了回退入开端的历史性要求。在海德格尔看来,开端不是原始的、半吊子的、摸索性的或者不清晰的东西。在哲学这类本质性的事物中并不存在所谓进步。对哲学而言,开端是永不能被超越的,甚至都不能被后世所再次达到。“在本质性的事物当中开端是不可达到的东西,最伟大的东西,正是因为对这一点我们不再能够领会,在我们这里所有事物才这样颓败、可笑,这样没有法度,充满不确定。”这一西方思想的开端就在早期希腊那里。

在这门讲课中,海德格尔确认了开端的衰落从柏拉图开始。从全集第65卷《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的233节可以发现,海德格尔很重视《论真理的本质》这一课程。这一重视落实在对aletheia的思考中:“何以这一揭示从历史性角度看是本质性的?因为这里还可以在一种得到实行的沉思中看到,ale-theia如何同时还本质性地承载和引导着对on的希腊式追问,与此同时它如何恰恰经由这种追问,经由i-dea的发轫,被带向坍塌。”《论真理的本质》处理的正是aletheia如何由早期希腊那里的原初涵义经过柏拉图而趋于消隐。

如所周知,在海德格尔看来,aletheia原本意味着存在者自身的无蔽状态、敞开状态,它不是后世符合论真理观所根深蒂固认为的从人这一方面出发的命题之正确性。作为无蔽的真理就是早期希腊思想所经验到的aletheia。而无蔽意味着出离遮蔽。也就是说,遮蔽是无蔽得以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对无蔽的经验必然包含着对遮蔽的经验。海德格尔由此引入赫拉克利特说:“对于存在者作为一种隐藏和自行一遮蔽者的基本经验,我们是否具有出自古代的证明?值得庆幸的是的确有,而且是一个地位非常高的证明,出自极为伟大且最为古老的古代哲学家之一,赫拉克利特。”海德格尔这里所指的赫拉克利特残篇是第123条,通常译为“自然喜欢隐藏自己”。这条残篇对于海德格尔具有重要意义,曾得到多次解释。海德格尔在这里将其翻译为:“存在者的支配性运作,亦即处于其存在中的存在者,喜欢自行隐藏”海德格尔认为,这条残篇能够帮助我们洞悉到真理之本质乃是出离遮蔽的无蔽。

而在柏拉图那里,早期希腊思想的这种无蔽经验已经遥遥欲坠了:“……因为我们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可以看到,先前所表明的基本经验如何在他们的著作中已经开始变得不再起作用,以至于在aletheia这个语词的基本含义中所道说出来的基本立场自行转化了并且为我们已经所提及的东西做了准备与预告:看似与aletheia完全不再有关的对真理之本质的流俗理解。”在海德格尔看来,后世流行的符合论真理观最早可以溯源到柏拉图那里。于是柏拉图解读的目的变得很明确:“为了能够追踪从作为无蔽的真理到作为正确性的真理的这一过渡过程(它们真正的相互纠缠),我们意图了解柏拉图有关aletheia的一个考察……”。在《论真理的本质》之前,海德格尔虽然在探索physis和早期希腊,但他还没有明确地给柏拉图做出定位。到了这个讲课,有关柏拉图的大事判决已经做出。早期希腊和古典希腊就此区分开来。

而且,海德格尔认为,事情的关键是在柏拉图那里去理解真理从无蔽状态转变为正确性的这个过渡本身。“过渡”的意思非常重要,因为它指向的是历史的发生事件,而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在此意义上海德格尔强调,我们不是要首先了解在其原初性中的aletheia,也不是要了解作为正确性的真理,而是要理解两者的真正缠绕( Verstrickung),要看到这两个概念是如何在柏拉图那里互相混淆起来的。⑧可见,海德格尔认为在柏拉图那里并不是aletheia的非黑即白式的突然断裂,而是两种意义含混不清的重叠。aletheia的原初含义和后世坍塌含义在柏拉图那里交织在一起。这种交织与含混在后世演变为ale-theia经验的彻底丧失。柏拉图就像一个黄昏,在此之前是明亮的白昼,在此之后则是长夜一片。这片长夜弥漫了西方历史两千年之久。

经过对physis和自然现象的阐发,经过对巴门尼德地位的揭示,经过对柏拉图位置的勘定和确认,海德格尔思想在转向时期最终脱离了古典希腊哲学,进入早期希腊思想。在海德格尔看来,为了走出西方思想的千年长夜,必须在反思柏拉图的同时充分阐发西方思想的第一开端,即早期希腊思想的世界。如此看来,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不只意味着其个人思想的转变,更是意味着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变化与更新。然而这条路是不是走得通,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集中阐发。

(责任编辑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