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有幸参加“开展社会工作教育 助力社会工作主题宣传”网络培训,经过这次培训,我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价值观等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专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我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也是一种艺术。现代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秉承利他助人的价值观,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头脑中假设的简单的助人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觉等专业价值理念。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了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三是实务能力。社会工作者应熟练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管理等社会工作方法,协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挖掘潜能,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在从事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应能够与各类服务建立专业关系,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做出预估,制定服务计划和服务协议,能够独立接案、结案和提供跟进服务,能够对提供的专业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整合、运用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影响社会政策。
新时代的社会工作者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作为年轻一代的社工,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对象的本领和水平,为基层建设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各位老师的专业课程,我知道了社区居民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因为经历、年龄、学识等因素而大相径庭,面对不同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要了解不同行为表现人群背后的心理因素,要善于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手上有事就草草打发来访居民,要耐心倾听居民诉说,让居民把情绪发泄出来,把不满诉说出来,从细微中洞察信息和居民诉求,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居民服务。
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在社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社区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连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都可以应用到社区工作中去。
社区不仅仅是政府的一个窗口,更是一个联系的纽带,细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感染居民的心,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细致完善、学习,努力提高服务居民、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要熟练运用各种方法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居民多办实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才是一名合格的社工。这也是我个人理解的本次培训的意义所在!
这次培训,包含了在社区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社工,不仅要有一颗服务居民的心,还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要熟练掌握与社区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及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等社会工作方法。作为新时期的社工,我们更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在社区这个基层岗位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努力提高服务居民的本领和水平,为民排忧解难,为民多办实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社会工作者培训已结束。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精彩而又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虽然培训中的课程并不一定与平日工作有直接关系,但社区工作分工不分家,每位社会工作人员都应该做到掌握相关政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