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育人为本,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原创:肖敏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14 阅读量:0

通过近阶段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把育人摆在一切工作首位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书育人有着深刻的论述:“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教书是形式,育人才是本质。”“真正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得清脚下的路,并拥有抵达远方的能力。”这些都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教育的核心是教知识,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包括前沿知识。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在价值观上有更高的要求,避免短期的功利主义。在我们当前教育中,相对而言,我们更缺乏对人文精神、人格养成、人生发展的教育。关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关心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育模式就应该有较大的改变。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应该成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

二、把育人深度融合在教育全过程

新时代,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教师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要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能单纯训斥、抱怨,甚至抱着放弃的态度,而是要更加关心,用各种方法开导他们,以人性的关怀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转化,心灵得到启迪。

教育是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在更新,观念也在更新。作为老师,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把智慧与精神传承给学生。老师要明白“为什么而教”,学生要明白“为什么而学”。老师带着愿景来教书,学生带着愿景来学习,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灵魂、有追求的新一代。

三、用育人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田

学校是师生共同学习、生活、成长的家园,是精神文化的高地,需要精神的源泉、文化的源泉、智慧源泉的洗礼与浇灌,才能茁壮成长。老师的“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让学生如沐浴春风。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天生需要被爱护,渴望理解和尊重。我们老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因材施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既要爱学业优秀的学生,也要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但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生活中的益友。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动之以情”就是对学生投入“真爱”。“晓之以理”,细微之处见真情,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能舒畅,要充满真爱,做到感情投入,让学生感到温暖,感到亲近。

(作者单位: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