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岗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原创:王侠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20 阅读量:0

在南昌市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江西省2023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项目“中职学校治理专题研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老师的《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职教高质量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结合本职工作介绍一下我校在“产教融合,岗位定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做法。

南昌汽车机电学校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党的十九大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二十大深化产教融合会议精神,创新办学理念、夯实办学基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精准把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培养方向,密切依靠企业、行业支持配合,极力打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深度挖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潜力,积极引领职教发展方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南昌汽车机电学校特色的“岗位定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发展之路。

一、校企合作定向班情况

近年来,我校开设的企业定向班,汽车部有上汽大众班、上汽通用班、南昌公交运输集团新能源大客班、南昌鸿浩汽修班、浙江卡巴迪汽车美容班;机电部有江西江铃股份焊接班、工业机器人班,宁波杜亚智能家居班;轨道商务部有福州美联集团美容美体班、高铁高速定向班、高星级酒店定向班、华东交大轨道定向班;信息技术部有南昌电商精英班等。

二、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情况

2020年,我校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共有86个,具体情况如下:汽车部有45个,其中外地有上海柚紫汽车、江苏泰州宝德4S店、浙江卡巴迪汽车等;机电部有9个,其中外地有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天煌科技有限公司、常熟生益科技有限公司、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轨道商务部有26个,其中外地有中央军委办公厅三道门、北京京西宾馆、广州高速公路、上海地铁安保公司、杭州萧山机场、宁波栎社机场等;信息技术部有6个,其中外地有宁波太平鸟集团、苏州方正融合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杭州拓天科技有限公司等。

三、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岗位定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校企建立产教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企业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与锻炼机会,学校为学生理论学习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学生在企业生产与管理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有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兴趣,为将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学校搭建校外合作基地,实现校企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人才共育的“双元”机制,推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融合。一方面,学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校任职任教,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学校组织校专业骨干教师利用寒暑假期间进企业挂职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自身实操水平。为企业在岗人员提升素质、培训技能,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校企深耕厚植“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合作模式。一方面,直接受益地方经济繁荣发展。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呈现出最密切、最广泛的联系,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必然会成为当地经济建设中的行家里手,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另一方面,长远助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特征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既懂技术、会操作而且还能管理,充分体现了一线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最高原则,有益于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职业学校健康发展。

四、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百花齐放春满园”

学校秉持开放、融合的理念,大胆探索,结合合作企业需求和学校的专业特点,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在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冲破瓶颈,瞄准产业建专业,创新采用多方向成功育人的“岗位定制”和“现代学徒制+产教合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方法有成效,开创“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途径:

1.学校、企业强强联手,打造“岗位定制、产教融合”精准式培养

2017年9月,学校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根据实际办学条件和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开设了首届既明确企业又明确岗位的“工业机器人”定向班。此后,我校与江铃集团加大合作力度,先后开设了2018级春季江西江铃控股工业机器人班1个、江西江铃股份焊接班1个,2018级秋季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班1个、2019级春季江西江铃股份工业机器人班1个。

2018年9月,学校与南昌公共交通运输集团组建了首届“公交新能源大客维修”定向班,共同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高效的服务意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初、中级新能源大客维修技术人才。

2020年春季,我校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强强联合,组建了“上汽大众”定向班和“上汽通用”定向班。与南昌鸿浩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南昌鸿浩”定向班,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企业介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学校则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教学研讨,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制作“教学工作页”,采取项目教学法,强化学生实操能力。这种学校、企业密切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种为共同培养企业所急需的技术岗位一线技术工人的“岗位定制、产教融合”精准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比以往更加深入,产教结合的程度也更加深化,真正体现出“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精神内涵。

2.企业派驻专业技师全程担任学校主干课程专业教学,育人完全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

2017年2月,学校分别与福建美联集团和温州富和集团开设了美容美体专业,既明确企业又明确岗位的美容技师岗位定向班各一个。随后,又开设了2018级春季温州富和美容美体定向班1个、2018级秋季福州美联美容美体班1个、2019级春季温州富和美容美体定向班1个、福州美联美容美体班1个。美容美体定向班采取的方法是由企业派遣专业的高级技师到学校全程担任所有主干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操任务;与此同时,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专业实训的建设方案,让学校实训室尽可能地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进行实操训练的同时,逐步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学校也要求企业加快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对校内专业学习的有力补充,达到校内校外共同“精准式”育人。

3.夯实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借企业之力助推学生飞翔之翼

电子商务作为我校的新兴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2020年,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南昌药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三尾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定位于“网店美工”“网店客服”两大职位群,成立“南昌电商校外实训基地”,借助企业实践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完成生产性的学习任务,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切实落实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而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编排中,也将企业的实战项目融入学生学习的教材,使“工作场景、工作任务以及角色”融合,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逐步形成工作经验,培养职业精神,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相融合,校企一体共育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毋庸置疑,当下产教融合、岗位定向、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放眼未来,随着我校校企合作的不断创新与丰富,我校的产教融合不断加深,育人水平不断提高。我校在为企业一线源源不断输送优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跑出不一般的加速度。

(作者单位:南昌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