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题词表扬的独臂将军晏福生

作者:宋凤英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众多开国将军中,有13位独臂(含独腿、独脚)将军。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在这些独臂独腿将军中,晏福生曾在抗战时期受到毛泽东的题词表扬。晏福生以其独特魅力,在军内外享有声誉。

生前两次被开追悼会

晏福生,原名晏国金,1904年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很小就给地主家放牛。晏国金儿时伙伴陈化科的父亲从小拜师学武,会一些拳脚功夫。从小时候开始,晏国金就和陈化科一起随陈父学习武艺。1923年春天,晏国金辞别父母,来到安源煤矿当了矿工。

晏国金积极参加罢工斗争,加上他又会一些拳脚,被党组织指派为地下交通员,负责路矿工人俱乐部、路矿工会与安源党组织之间的联络以及来往人员的护送等工作。1925年10月初,安源工人俱乐部得知敌人将对工人下毒手的消息后,马上向上级党组织和毛泽东作了报告。不巧,当时毛泽东去了长沙。为了让毛泽东尽快知道这一情况,安源党组织决定派地下交通员晏国金护送蒋先云到长沙去向毛泽东报告情况,商讨对策。为了掩护蒋先云,晏国金让蒋先云穿上自己的衣服,来了个调虎离山。当被警察认出以后,他灵机一动,对警察说:“老总,你认错人了,我叫晏福生,晏国金是我堂哥,他老爹病重,让我出来找他回去。”骗过警察后,晏国金赶紧逃跑。逃过追捕后,晏国金索性就改名为晏福生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血雨腥风,乌云压城,晏福生在党最艰难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9月,晏福生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被编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后留在萍乡开展工作,成立了工人赤卫队,1928年参加了醴陵暴动。随后,晏福生等率赤卫队在安源参加了黄公略带领的红军,几经转战上了井冈山。

在1935年4月-的陈家寨战斗中,晏福生带领部队冲进寨子。在部队分头追剿残敌时,他带着警卫员发现一股敌人突破包围圈逃跑了。晏福生来不及收拢部队,便带着几名警卫员尾追而去。战斗结束后,部队撤离战场清点人数时,发现他和警卫员不见了。大家都以为晏福生牺牲了,非常难过。当时战况紧急,部队马上要转移,于是红四十九团团长将全团战士集合在一起,为晏福生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追悼会。正当指战员们伫立默哀之时,晏福生和警卫员却浑身挂满缴获来的长短枪出现在追悼会场。晏福生幽默地说:“革命还没有成功,阎王老子不收我呢!”一句话,使得大家破涕为笑。晏福生再次大难不死。

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走出了荒无人烟的数百里茫茫草地,到达甘南。按原定计划,二方面军从甘肃两当县北上,为大部队开辟通道。晏福生当时是红六军团十六师政委,师长是张辉。10月5日,十六师在娘娘坝与敌胡宗南部遭遇,张辉英勇牺牲。10月7日清晨,部队向天水进发,晏福生率领十六师担任前卫。当部队前进到罗家堡时,突然遇到两路敌人的阻击。敌人利用占领的有利地形,首先用轻重机枪疯狂地向我军扫射,接着发起猛烈的攻击。 打退敌人后,晏福生指挥部队掩护军团部和十七师、十八师转移。眼看整个部队就要全部通过了,敌人又从左右两面围攻上来。晏福生指挥部队边打边撤。突然,一架敌机飞到红军阵地上空,扔下了十几颗炸弹。一颗炸弹在晏福生身边爆炸,他的右臂被炸断,顿时血如泉涌。晏福生怕连累大部队,将密电交给警卫员后,便纵身跳下山崖。幸运的是,晏福生被酸枣棵子、粗蒿草秆子阻拦,侥幸活下来。

十六师摆脱敌人后,当晚在离罗家堡30多里的红和镇附近宿营。由于没有见到晏福生,大家都在焦急地打听他的下落。直到黄昏时分,看到他的两个警卫员挎着他使用的文件包和武器回来,才知道晏福生的不幸遭遇。军团首长陈伯钧、王震等同志知道晏福生负重伤被敌人包围的情况后,立即要师长刘转连带一个营再打回当天打仗的山头,去营救晏福生。

刘转连带着部队赶到罗家堡,把宿营在附近的敌人打跑后,在山头搜索寻找,没有发现晏福生。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军团首长和同志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而难过。红六军团军团长陈伯钧(按: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后,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原红五军团参谋长陈伯钧接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十六师政委晏福生同志阵亡。”军团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在日记中写道:“十六师政委晏福生同志牺牲。”

红六军团继续前进,在胜利渡过渭水到达目的地时,军团为晏福生开了个简朴而又隆重的追悼会。红六军团政委王震沉痛地说:“向晏福生同志默哀三分钟。”这是红六军团为晏福生召开的第二次追悼会。

在警卫员离开后,晏福生忍着剧痛,藏进了一个土窑洞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敌人走后,晏福生在一个老乡家里住了一夜。晏福生谢绝了老乡的挽留,用身上仅有的两块银元跟老乡换了一身破旧的便衣,便托着伤臂顽强地去追赶部队。他只身一人,边要饭边赶路。敌人搜索严密,他是南方人,口音不同,白天行走不便,就夜间赶路。他强忍着钻心的疼痛,徒涉渭河。经过半个月的追赶,行程近千里,他终于在通渭县境内找到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部队。刚好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调到红四方面军任三十一军军长,萧克既是晏福生的老首长,也是红军中唯一的一位在三个方面军都任过军以上职务的高级干部。西路军渡过黄河,转战到武威地区山丹县。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加上半个多月来风餐露宿,晏福生的伤口已经开始化脓。萧克看到晏福生伤势严重,立即派人把他送到红四方面军总部医院治疗。由于晏福生的伤口恶化,晏福生不得不做了截肢手术。

在做了手术后,晏福生的伤口还没有痊愈,就奉命到西路军总部教导团任政委,教导团团长便是原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这样,晏福生又成为红二方面军到西路军工作的一位高级干部。 大生产运动中的“生产英雄” 西路军西征失败后,晏福生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来,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O师第三五九旅。8月,三五九旅在王震旅长率领下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3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委刘礼年在指挥部队反击日军围攻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需要选择新的团政委。毛泽东想到了正在抗大学习的晏福生。

毛泽东在安源时就与晏福生认识。这些年来,晏福生在前方冲锋陷阵,为革命立下了大功,为此还失去了一只胳膊,经受了很多苦难。毛泽东很是想念他,就派人把晏福生叫到杨家岭来。听说晏福生来了,毛泽东很高兴,远远迎出了窑洞。晏福生心情非常激动,跑步上前,用左手紧紧地握住了毛主席那双温暖的大手,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进了窑洞后,毛泽东亲切地对晏福生说:“福生同志啊,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的政委刘礼年同志3月份在晋西北的一次作战中牺牲了。你是六军团出来的,对七一七团的情况比较熟悉,你就接替刘礼年同志任政委吧。”晏福生立即用左手向毛主席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说道:“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晏福生回到抗大,命令也下来了,正式任命晏福生同志为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治委员。他当即收拾了行装,告别了抗-大的首长和战友马忆湘,东渡黄河,奔赴晋西北抗日战场。

为了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晏福生一面与团里其他领导一起给各个单位明确任务、制定规划,一面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宣传鼓动工作,还经常挥着伤臂亲自参加开荒种地。看到开荒第一线人手比较紧张,他就在勤杂人员身上琢磨开了。他想,开荒和打仗一样,要尽量减少非战斗人员。晏福生先做自己警卫员的工作,要求警卫员凡是不外出执行任务,一律要参加开荒。警卫员考虑到晏政委的安全,加之他又失去一臂,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因此一开始不愿意。但是,晏福生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告诉警卫员,现在不是在敌占区,安全问题不那么突出,而一线的同志们很辛苦,任务很重,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晏福生还让妻子马忆湘帮助他做警卫员的工作。马忆湘知道丈夫的脾气,也极力支持他,自己承担了全部家务,把公务员也抽出来参加生产。在晏福生的带动下,全团上下纷纷响应,大部分勤杂人员都安排了生产任务。各级领导也都亲自参加开荒。这一来,光是警卫员、通信员、文书等,开荒第一线就增加了三四十人,一天下来,全团就多开荒地二三十亩。

由于没有办法用手直接抡镐头开荒,晏福生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自己找活干。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三连干部战士就在连长的带领下上山了。到了预定作业地点一看,荒地上的枣刺、藤条、茅草都不见了。大家都很纳闷,连队的干部战士都在,是谁帮我们干了这活儿。战士们环顾四周,忽然看到不远处的山坳中飘起一股浓烟,好奇的战士们都往起火的方向跑去,透过烟雾,看到两个人正在来回奔跑着引火,其中一人一只空荡荡的袖筒在晨曦中随风飘舞。

连长这才想起还忘了两个客人。昨天晚上,晏福生带着警卫员来连里了解生产情况,由于太晚了没有回团部,就住在连里。大家呼喊着跑过去,将晏福生围住。三连长夺过他手中的捅火棍子,感动地说:“晏政委,你昨晚为开荒的事和我们商量到了很晚,结果我们还回去睡了一会儿,你却跑到山上来帮我们做准备工作,看你眼睛都熬红了。”“没有的事,是让烟熏火烤的。”

三连长不容晏福生再说什么,上前推着要他回去睡一会儿。晏福生指着火堆惬意地对战士们说:“看你们连长,我当不了壮劳力,放把火烧烧荒还顶一个人嘛,再说没有我提前烧荒,你们得窝工嘛。”

连长赶忙检讨自己的工作计划不周,硬是推着晏福生离开了山坳。晏福生回营地后,并没去睡觉,他让警卫员回团部告诉团长一声,他想再在三连待两天,深入了解一下生产进度以及战士们的思想情况,并嘱咐警卫员回去抓紧时间开荒。送走了警卫员,晏福生还是没有去休息,而是走进了伙房,操起扁担去挑水。挑满缸后,正赶上锅里的水烧开了,于是他又挑起开水桶给山上的同志们送水。三连的干部战士深受感动,干劲更足,成了全团的开荒先进连。播种了,禾苗出土了,晏福生寻思着:锄地比挖地要轻松得多,不能握大锄头,何不打一把小锄头?晏福生亲自掌钳,指导打铁的战士锻打了一把小锄头,随身携带,走到哪里干到哪里。同志们都亲切地称这把锄头为“晏氏”锄头。

汗水浇出丰硕果。当年,七一七团的生产成绩名列全旅、全边区之首,晏福生被推选为生产英雄。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他们在生产运动中做出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42年12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上,毛泽东在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时,称赞三五九旅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不仅在政治上与军事上起了保卫边区的作用,而且解决了大量的财政供给问题,并为三五九旅颁发了“发展经济的先锋”的锦旗。边区政府还奖励了22名生产英雄,晏福生名列第三。为了推动大生产运动,毛泽东亲笔给生产英雄题写奖状,给三五九旅的题词是:“既要勇敢,又要机智,二者缺一不可。”给王震的题词是:“以身作则。”给晏福生的题词是:“坚持执行屯田政策。”晏福生是一把火,走到哪里,哪里的生产就热火朝天,硕果累累。西北局高干会后,他被调到警备第一旅当副政委,负责全旅的大生产,很快取得丰硕成果。为此,晏福生再次被选为生产英雄。1945年春,边区在延安召开春耕生产动员会,晏福生再次获得了毛泽东题写的奖状。 解放战争时期,晏福生陆续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二十八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晏福生先后担任湘西行政公署主任,湘西军区司令员,湖南人民政府民政厅厅长,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晏福生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一名独臂将军。1963年春,晏福生调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区党委监委书记。 三五九旅三位独臂将军的情缘

1939年秋,一二O师三五九旅祝捷大会召开。三五九旅的三位独臂指挥员——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委晏福生(1955年授中将军衔)、三五九旅七一八团政委左齐(1955年授少将军衔)、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一营教导员彭清云(1955年授少将军衔),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三位独臂将军同属一个旅,又长期在一起战斗,这在我军历史上没有第二例。走过峥嵘岁月,几十年来,他们三人很难有一次会面的机会。晏福生留驻湘粤,左齐一直屯垦新疆,彭清云从朝鲜战场率部回国后,在北京总部工作。他们都期盼有一天三位老战友能再相会。1979年6月,时机来到了。彭清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晏福生、左齐一同在北京分别出席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阔别四十年的战友在人民大会堂重逢,他们非常高兴。1979年6月18日,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聚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入场。三位身着草绿色军装的独臂将军——晏福生、左齐、彭清云并肩而行,颇引入注目。他们边走边谈,缓步迈上台阶。

当登上人民大会堂东门外第40层台阶时,三位将军停住了脚步,回眸眺望天安门广场,心情格外激动。此时此刻,将军们想起了40年前的那次合影。“来,还按40年前合影的队形站好!左齐站中间,清云在右边,我在左边!”晏福生操着浓厚的湖南话下了命令,那口气分明是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上。总参政治部文化部部长赵勇田两次按动了快门,把三位将军团聚的时刻又一次留在底版上。这张照片太有意义了,赵勇田洗好后题上《战友重逢》四个字,赠送三位将军每人一张。左齐看着这张照片后,心潮起伏,文思泉涌。他左手握笔,在照片背面写了如下诗句:“少小革命即为家,南征北战度生涯,有幸聚首议国事,满怀信心建四化。”

与黄永胜的恩怨

1955年,晏福生被授予中将军衔,后调任广州军区副政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黄永胜成为林彪的死党。黄永胜对上一向阳奉阴违、见风使舵,对下独断专行。对于他的这些问题,作为广州军区党委监察委员会书记的晏福生,曾多次在党内当面对黄永胜提出过批评。晏福生正直的行为触到了黄永胜的痛处,他把晏福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运动一来,他就密令爪牙对晏福生立案。

1968年3月1日,在没有事先报告军委和总政等上级组织批情况下,黄永胜指示广州军区成立了两个专案小组,清查军区副司令员文年生,副政委晏福生、郭成柱和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的问题。黄永胜明确告诉有关人员:“主要是查晏福生同贺龙的关系。”

同年5月,黄永胜在还没有找到晏福生所谓的“罪行”材料时,就决定下手了。晏福生被关押后,白天晚上在大灯泡下烘烤,再加上车轮战式的逼供,他人瘦了,视力急剧下降。但不管黄永胜的人如何逼他、折磨他,他没有说过一句违心的话。

不久,林彪发出所谓的“一号令”,要求全党、全国、全军开始进行紧急战备。晏福生从广州军区监狱移送到湖南耒阳监禁起来。

黄永胜从政治上整不死晏福生,就指令手下从生活上折磨、虐待他,让他担水、担粪,进行重体力劳动。干活儿,对晏福生这个从小当长工、矿工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此时他已经60多岁,且失去右臂,加上长期牢狱生活的折磨,别说担东西,就是空手走路爬坡,也都力不从心了。不过,乐观的晏福生却把折磨看成是锻炼身体和意志的事情。1971年林彪事件之后,黄永胜受到审查。1980年深秋,早已获得自由的晏福生和夫人马忆湘终于看到了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的电视实况转播,两人开心地笑了。

1984年4月7日,晏福生因患冠心病,不幸在广州逝世,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