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特质原型

作者:陆魁举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开始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盘山的英雄儿女仅在事变两天后,就成立了“讨日扶民救国军”(由于名称几经变化,后来统称“义勇军”),对临界侵犯的日军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打响了民众抗日的第一枪。紧接着,“义勇军”又缴灭了日本关东军扶植的伪“东北民众自卫军”,俘获了全部人马,取得了东北武装抗日第一次重大胜利。盘山义勇军以沙岭驻地为中心,在临界的周边建立了方圆百里的根据地。后来,盘山义勇军转战千里,参加了长城抗战,血洒长城。《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田汉、聂耳通过报刊等多种渠道对盘山义勇军有所了解,他们的英雄壮举,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黑土地上的浴血奋战

上世纪三十年代,东北地方秩序混乱,“帮伙群体”林立。当时在沙岭一带,以张海天、项青山、盖中华为首的绿林帮伙已达700多人。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入,激起了民族仇恨。张海天所率帮众在“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口号下,自行摆脱绿林陋习,联合成军,建立了“讨日扶民救国军”。周边的绿林队伍闻讯也纷纷加入进来,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最后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抗日力量。经过多次战斗的磨练,这支抗日队伍逐渐成为盘山义勇军的主体。1931年9月23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五天,盘山义勇军对侵入田庄台的日军迎头痛击,就此打响了东北民众抗日第一枪。接着又对侵入到牛庄的日军追击,漂亮地歼灭了来犯之敌。义勇军越战越勇,声威大震,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且带动了东北各地的抗日斗争。

盘山义勇军除了寻机打击日军之外,还在下辽河两岸(现外辽河)日军经常出没的地方,反复出击。

首扰盘山。盘山县城位于沙岭西60多华里处,是沟营铁路的重点站。为此,日军一直设重兵防守。1932年6月,张海天派人先后两次在城边,劫火车、扒铁路、伏击巡逻队、绑架日侨,骚扰日军,迫使守城部队不敢妄动,龟缩不出。

二打台安。台安县城在沙岭北,相距50多华里,北临北宁铁路,是伸向辽南的前沿重地。1932年6月29日、7月19日,张海天派部队两次攻打城内800多名守城日军,击伤伪团总周东升。日伪军抵挡不住仓惶而逃,义勇军随即烧毁伪政府的档案文件、仓库,缴获城内全部枪支弹药。直到三个月后日伪军才又回到县城,但也已是惊弓之鸟,再也不敢妄动。

三战田庄台。田庄台镇位于沙岭南90华里处,在辽河右岸,同样是沟营铁路的重要一点。不仅如此,田庄台也是辽河人海航道的重要码头,营口城区的北门户,从1931年9月23日盘山义勇军在此打响抗日第一枪开始,到年底这段时间,义勇军先后两次攻打侵犯日军。特别是12月23日的那次,佐藤联队长率日军500人、伪军200入侵入田庄台。张、项、盖各率领1000余人,分三路进攻,迅速击败日伪军。这次共击毙日军50多人、击伤日伪军60余人,缴获火炮13门、步枪100余支,又获战马百匹,此后日军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四攻牛庄。牛庄在沙岭东50多华里,庄内有大小商号几十家,其中日商8家,他们既经商又搞情报,日军也常来常往。从1931年10月2日至1932年2月18日,盘山义勇军先后四次出击,其中1932年2月18日,也是第三次:张海天亲率1500多人,兵分四路围攻镇内400多日军。经过两小时的激战,日军从西门逃走。战斗共击毙日军军官1人、士兵100多人,击毙伪区分所所长1人、伪警2人,缴获山炮2门、机枪4挺、步枪370多支、子弹6700多发和大量的军用物资。

五袭海城。海城是南满铁路的大站,辐射辽南的重镇。1932年8月1日至31日,盘山义勇军越过牛庄,连续五次攻打由日军重兵把守的海城火车站和兵站,而且取得了预期的目的。这使关东军司令部大为震惊。

盘山义勇军除了在临界的辽(中)、台(安)、海(城)、营(口)等地打击日军外,先后又去沈阳、鞍山、辽阳、北镇、黑山各地,与当地义勇军一起共同袭击敌军。后来由于形势的改变,义勇军主力转移西征,参加了热河、长城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秋正安堡(北镇)突围失散这段时间,盘山义勇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30多次。而当时东北各路义勇军总共进行战斗21000余次,相比之下,盘山义勇军战斗次数是最多的。

盘山义勇军是国歌创作的特质原型

东北义勇军与《义勇军进行曲》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但是也不是只有东北义勇军一个方面因素,还包含其它的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与领导、淞沪抗战、上海工人罢工和学生罢课等。尽管如此,《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中所依赖的主体还是东北义勇军。而在东北各路军中,盘山义勇军战绩突出,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备置了特质原型,有几个表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九一八事变后,盘山绿林出身的几支队伍,应声而起,迅速联合起来,即刻成立了“讨日扶民救国军”,是东北成立的第一个抗日武装队伍。

盘山义勇军成立后,发展迅速,最多时达到两万多人。东北义勇军高峰时达30万人,分布在93个县,按县平均,盘山义勇军数量是各县的6倍。再从各路军数量上对比,东北义勇军经“北平救国会”统一编制命名,最多时达100路(其中步兵54路、骑兵6路、独立支队27支、特别编制指挥部13个),盘山义勇军被编为2路,按平均人数仍是各路军3倍多,“我们万众一心”的积极行动表现突出。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即9月19日下午4时,日军就侵占到距蔡宝山队伍驻地仅几十里的田庄台。1931年9月23日,盘山义勇军迅速到田庄台,打响了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1931年11月初,日伪大队人马200多人,侵入到沙岭三道沟。盘山义勇军毫不犹豫,坚决果断,于11月3日一举剿灭敌军。关东军妄图扶植的伪“东北民众自卫军”,组建仅14天就被彻底消灭。盘山义勇军在抗日之初,又取得了东北抗日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带动了东北各地抗日武装斗争,在最危险的时候,临危不惧,撑起了抗日先锋大旗。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盘山义勇军以沙岭为中心,在周边打出方圆百里的根据地。东起牛庄西到盘山县城,南从田庄台北到台安县城,盘山义勇军在主力转移前的一年多时间,这里的日伪政权都没能侵入。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由于时局变化,盘山义勇军按北平救国会指示转移西进,于1933年2月下旬到达热河朱碌科。北平救国会常委、军事组组长、辽南第二军区总指挥王化一、政宣组副组长杜仲远率领100多人,并带来一大批服装武器弹药也到达这里,慰问、补充了盘山义勇军。“救国会”还决定盘山义勇军暂不回辽南,就地参加抗日活动。1933年3月4日,盘山义勇军进到红石砬岭(承德),与日军一支炮兵相遇,经过激战打退了日军,缴获山炮4门和一些弹药,这是热河抗日战场少有的一次胜利,鼓舞了热河抗战的士气。1933年4月初,盘山义勇军跟随大部队来到长城古北口。义勇军在口外以侧面游击、夜间突袭等战术,战斗几次,扰敌前沿部署,此时盘山义勇军已付出了沉重代价,特别是古北口战斗,伤亡惨重。

长城抗战结束后,盘山义勇军主要领导者之一纪亭榭、蔡宝山、盖中华等人带部分队伍回到辽南。1933年秋,义勇军在正安堡突围后被打散,盖、蔡两位领导被叛徒、汉奸出卖,分别为日伪杀害,义勇军大部力量遭围剿,从此散失。

田汉、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长城抗战的硝烟已经散去。1934年底,田汉完成了剧本和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之后他突然被捕,剧本就由夏衍续写而成。后来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底稿不慎润湿,由孙师毅经手,改动了二三个字,仍按原词定型。1935年4月末,聂耳从海外寄回底稿,谱曲才算完成。5月底,《风云儿女》在上海公映,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

《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词曲作者和中华民族对九一八事变后真实的历史感受,抒发了抗日救亡的情怀。盘山义勇军特有的典型战绩,早已深深刻在作家的脑海中,因此成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中的特质原型。

建国前夕,建国筹备组在诸多革命歌曲中反复筛选,经毛泽东、周恩来的审定,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后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正式定为国歌。60多年过去了,不论在什么场合,每当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时,我们都会感到热血沸腾、骄傲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