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浪潮滚滚而来,“劳工神圣”呼声高涨,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了。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九江等城市纷纷举行了集会、演讲、散发传单以及示威游行等活动,纪念“五一”劳动节。其中上海、北京的纪念活动分别是由陈独秀和李大钊组织的。
在上海,陈独秀和一些进步知识分子联合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全国公界协进会、中华工会总会、中华工界志成会、上海电器工界联合会、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上海药业友谊联合会等7个社会团体,发起召开了“世界劳动纪念大会”。为了组织好这次纪念活动,会前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陈独秀被推举为筹备纪念大会顾问,并在筹备会上演讲了劳工问题。虽然庆祝大会遭到军警弹压,几次转移地点,但最后仍在老靶子荒地上,召开了有干余工人群众参加的大会。会上高呼“劳工万岁”等口号,提出“八小时工作制”、“各工业组织纯洁之工会”等要求,并通过了《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对苏俄政府关于建立中苏友好关系的宣言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会后发表了抗议军警压迫的《上海工会宣言》,谴责反动当局勾结洋人破坏这次集会的暴行。
北京的纪念活动主要由李大钊和一批进步青年主持进行。当天.北京大学由李大钊亲自在理科大楼主持召开纪念大会,参加的工人、学生有500多人;工读互助团出动两辆汽车,车上插着写有“劳工神圣”、“资本家末日”等字样的红旗,沿街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平民教育演讲团则分组到街头讲演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讲题是《劳动纪念日与中国劳动界》、《我们为什么纪念劳动节呢》等;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了《五一历史》等大批传单。此外,长辛店工人救国十人团的积极分子也举行了纪念大会。
这一天,陈独秀、李大钊主持的《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篇幅比平时扩大了一倍。专号发表的李大钊的《五一劳动史》,详细介绍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产生经过和各国工人阶级为纪念这一伟大节日而斗争的历史情况,并表示了对中国工运的恳切希望,因而受到了广泛欢迎,后被许多报刊全文转载。专号在一半以上的篇幅(超过平时一期)登载了关于全国各地工人生活和斗争的调查报告,介绍了上海、天津等地工人的处境,还报道了香港工人罢工的详情,有的报告还附有统计资料。这些调查材料的分析虽不尽科学,但也提供了许多实际的材料,足以揭露并使人民认识到工人的苦难和无良老板的为富不仁,也表明知识分子开始与工运相结合。此期的《新青年》还全文译载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它说明了不劳者不得食和人人都有工作权利的社会主义原则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对工人利益的维护。
1920年中国的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虽然主要是由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知识分子主持,但各地都有工人参加,如九江就有6000多工人参加,它明确反映了中国工运的进步和革命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的开始,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基本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