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三次力图收回香港

作者:马红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10-10 阅读量:0

日本投降时,蒋介石希望趁中国在反法西斯阵线中地位增强的机会,曾先后三次提出收回香港。然而由于当时中国是大国而非强国,三次收回香港的努力皆因英国政府强硬无理,或美、英狼狈为奸施压狡赖,而以失败告终。

英国强硬,蒋介石妥协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不过半月,日军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了香港,美、英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中国发布《宣战训令》,公开对日本、德国、意大利宣战,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约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中德、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当时的中国政府已经与美、英建立了反法西斯的盟国关系,又是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1942年3、4月间,在美国访问的宋美龄和中国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希望尽早废除先前强加于中国的旧约,另签平等互利的新约。罗斯福把美国政府的意向通报给了英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声称只能部分废除。而保留的部分中就包括了香港。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同时通知中国,准备马上就废约问题与中国谈判。次日下午,蒋介石在“双十”纪念大会上公布了这一喜讯,内有语云:“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之束缚,至此可以根除。”他还在日记中写道:“心中快慰,实为平生唯一之幸事。”

中国与美、英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谈判展开,无论在朝在野都以为,随着中英间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只等打败日本后,香港就可以回归祖国怀抱了。可事与愿违。虽然与美国的谈判颇为顺利,但中英之间的谈判却在香港问题上陷入困境。英国首席代表、驻华大使薛穆,根据首相丘吉尔与外交大臣艾登的指令,在向中国政府递交的《备忘录》中,对归还香港一事只字未提,且公开宣称: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决不会发生丝毫动摇与妥协。英国首相丘吉尔更说:“我当国王的首席大臣,并非为了主持清算大英帝国,决不会放弃大英帝国的任何一块土地。”蒋介石顾虑到英国的态度,从维护盟国友谊以利反法西斯大局出发,作出了让步,只要求废止1898年订立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即归还九龙租借地,至于被割占的香港本岛及尖沙咀一线,且待以后另行谈判收回。

九龙租借地又称新界,1898年4月被英国强占。可是英国连新界也不愿归还。11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指示薛穆:“中英之间要讨论的条约,与包括九龙租借地在内的香港任何部分毫无关系。”中国政府针锋相对,外交部处长吴国桢批驳说:“租借地与租界本属同一范畴,既然中英新约将取消在华租界,理所当然应在谈判之列。”中方首席代表宋子文也一再强调收回新界的要求。蒋介石甚至表示,如果中英新约内不包括收回新界,他就不签字。

但英方也抱强硬态度,在12月21日的内阁会议上英政府决议:坚持此前方针,现在不可能考虑领土调整问题。艾登一连两次电令薛穆告诉中国方面:新界问题不在此次谈判范围之内。他甚至扬言,即使因此使谈判破裂也在所不惜。蒋介石只好再作让步,他放弃了新约中载人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条文,但要求英方声明,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归还新界。即便是再次让步,强硬的英国政府仍然拒绝了。内阁会议决议同意丘吉尔与艾登的主张:不能接受中国要英国作出战后承诺的要求。艾登指示薛穆:英国不准备再作任何让步,如果中国坚持,我们只好不签订条约。12月30日,薛穆将英国政府的这一决定通知了宋子文。

由于英国的强硬态度,中英间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要么谈判破裂,要么签约而不提收回新界。左右为难的蒋介石最终听从了宋子文与驻英大使顾维钧、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的建议:新约是英国人送上门来的厚礼,先收下了再说,不能错过;中国政府在签订新约的同时,公开声明要求英国在战后归还香港。

1943年1月11日,《中英新约》在重庆正式签订。签约典礼上,宋子文向英国代表薛穆递交了一份照会,单方面声明对新界问题保留日后讨论之权。

丘吉尔的霸道击碎了蒋介石的希望

1943年夏秋季节,反法西斯阵线在欧洲、太平洋与中国战场节节胜利。9月8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盟军开始向德国首都柏林进军,败绩连连的日军则退守“绝对国防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曙光显现,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下,11月22日起,美、中、英三国首脑聚集开罗,商讨战后重建世界秩序事宜。蒋介石视此次会议是再一次争取英国归还香港的良机,于是一到开罗,就与夫人宋美龄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希望争取美国的支持。罗斯福作了令人鼓舞的表态:英国是不应再在香港享有帝国主义的特权了,战后可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香港为全世界的自由港。

罗斯福言行一致,真的向丘吉尔提出了香港问题,转达了蒋介石的要求,他说:“香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是中国人,又十分靠近中国的广州,应该还给中国。”但丘吉尔拒绝与罗斯福讨论香港问题,他对罗斯福说:“只要我还在首相任上,就不想使大英帝国解体。”

开罗会议讨论对日作战计划时,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向参谋长、美籍将军史迪威提出:由中美联军收复广州、香港等中国沿海地区。丘吉尔对此表示极力反对,主张应有英军参与,并振振有词地说:“香港是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军队必须参加广州湾登陆作战,从日本人手中夺回香港。”蒋介石反驳道:“香港原本是中国领土,被英国强加不平等条约所割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被日军从香港赶走,而今,中国正在为独立自由而战,正在以鲜血和生命为收复香港而战,所以香港必须归还中国。”

应蒋介石夫妇一再请求,罗斯福再次劝说丘吉尔:“香港远离英国,而与中国很近,理应交还中国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可考虑变香港为国际上的自由港。”丘吉尔口气强硬地拒绝:“英国不想获得新的领土,但只想保持自己已有的领土,除非通过战争,否则别想从英国夺取任何东西。英国曾与清政府签有《江宁条约》,香港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见丘吉尔如此蛮横无理,蒋介石气愤之极,他说:“《江宁条约》本就是英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香港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是被你们强占去的,理应归还。”丘吉尔恼羞成怒:“除非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否则休想把香港从大英帝国分离出去!”谈判不欢而散,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收回香港的努力,又以丘吉尔的霸道而失败。

“山姆大叔”变卦,杜鲁门决意牺牲中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盟军统帅部公布了各盟国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香港被规定在中国受降区内。这样,理所当然由中国接受香港的日军投降。蒋介石决定趁此时机,恢复在香港行使主权。

但英国一心要重占香港。8月16日,英国政府公告:“香港不应被包括在中国境内,英国在香港拥有主权。”同时,英国政府命令其太平洋舰队司令哈克尔少将,率所部从驻地菲律宾赶往香港。其用意是捷足先登接收并占领香港,造成既成事实。也在这一天,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向国民政府提交了一项照会,告知英国政府正在安排派遣必要的军队,去重新占领香港,恢复香港行政。国民政府外交部处长昊国桢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复照薛穆:英国的要求与盟军统帅部关于受降的命令不符,英国政府及任何国家不得在中国战区擅自接收。

8月18日,蒋介石任命张发奎为第二方面军受降主官,接受广州、香港、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地区的日军投降。张发奎命令第13军集结于宝安,待命进入香港执行受降接收任务。19日,薛穆又向国民政府外交部递交了一份备忘录:盟军统帅部规定蒋委员长将接受中国境内之日军投降,此不能解释为包括香港。英国当初被迫弃守香港,而今由英军接受日军投降,事关英国的荣誉。围绕由谁接收香港的问题,中英两国针锋相对,且都已指派了接收部队。蒋介石又寄希望于美国,挽请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国出面斡旋,阻止英国重占香港。

其时,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原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病逝,由杜鲁门接任总统。杜鲁门改变了美围政府的原有立场,接受了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的请求,让英国接受香港日军投降,并重新管理之。

对美国政府的出尔反尔,蒋介石十分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在致杜鲁门的电报中,蒋介石改变了收回香港的初衷,仅要求由中国受降。蒋介石在电报中说:“如果美国确已同意英军在香港受降,中国政府可稍为调整既定之方针,即先让日军向中国投降,然后再由中国政府授权英国重新管理香港。

蒋介石的让步是巨大的,连收回香港也不再坚持了。但杜鲁门认为没有达到英国的要求,他支持英国、牺牲中国的主意已定。于是他复电蒋介石,坚持香港日军只能向英国投降。蒋介石虽然气恼怨恨,但不敢不听其“忠告”。当时,蒋介石不敢得罪美国人,因为他的中央军主力还都在大届方,一时来不及赶去东北、华北、东南沦陷区“摘桃子”,须借助美国的飞机、兵舰抢运部队。而且今后还需要依靠美援,最终消灭中共而独霸中国。权衡利害,蒋介石认为“剿灭”共产党事大,香港主权事小。由此彻底放弃了在香港受降、恢复香港主权的原定方针。

“授权受降”,最终失去香港

可是完全按英国的要求操作,不只颜面丧尽,更恐激起各界声讨。为了挽回面子,减轻舆论压力,蒋介石提出了“授权受降”法:即由他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授予英国军官接受香港日军投降之权。可是英国首相艾德礼对此却不领情。蒋介石难堪之余,大为光火,他强硬地说:“余委托英国军官接收香港之主张必须贯彻,特委任英国哈克尔将军代表余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接受香港曰军之投降。请大使先生转达英国政府,如其不接受委托而擅自受降,则破坏联合协定之责任在英国,余决不能放弃应有之职权,且必反抗强权之行为。”蒋介石还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通报了这一决定:不管英国方面接受与否,余均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身份,任命哈克尔为余之受降代表。

而此时,国民党第13军已奉蒋介石之命,浩浩荡荡开进了九龙。蒋介石如此强硬,为英、美所始料不及。美国总统杜鲁门眼看中、英双方的军队都已接近香港,极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中、英真的打起来,会让苏联坐收渔利,考虑到这个问题,杜鲁门急电艾德礼,要求他适可而止。

艾德礼经反复推敲,最后提出了一个有所退步的折中方案——“双重身份受降”:即同意蒋介石的委托方式受降,但哈克尔少将不但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而且代表英国政府。蒋介石认为终于迫使英国接受了自己的“授权受降”方案,总算有了一点面子。于是复电艾德礼,对英国“双重授权受降”表示准允。

9月16日,香港日军投降仪式举行。日本守备司令冈田梅吉及华南舰队司令藤田平太郎在降书上签字,哈克尔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及英国政府代表的双重身份,接受了日军投降。国民政府代表罗卓英出席了受降典礼。

就这样,1945年底,“米”字旗重现香港,英国再度霸占了香港。蒋介石战后收回香港的愿望终未能实现,历史的重任落在了四年后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肩上。1997年,香港终于回到中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