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为了加速战役进程,减少人员伤亡,党组织大力开展政治攻势与策反工作。原东北军旧部——国民党第二兵团第12军112师进入我地下党人的视线。随后,党组织以派遣俘虏军官的形式,对该师实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秘密策反工作。最终促成112师师部和335团在陈官庄歼灭战中的投诚。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实现了战斗的重大胜利。
一直以来,由于没有相关的记载,这次策反行动不为人知。直到2015年,一份写于淮海战场、详述策反全过程的手稿面世,这才使得那场惊心动魄的策反行动呈现在世人面前。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豫皖苏地区发起淮海战役。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中,为了配合军事进攻,我地下党组织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和策反工作,先后策动国民党部队师级以上起义和投诚5次,策反官兵46300余人。其中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部的起义和孙良诚、赵壁光等部的投诚,对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争取淮海战场上的一支东北军旧部—一第二兵团第12军第112师,党组织曾经进行了一项长达两个月的策反工作。
1948年11月初,经我华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刘贯一批准,正在华东军区·解放军官训练团接受改造的原国民党整编12军军长霍守义,派遣同在高俘团改造的原12军111旅副旅长杨毓芳、12军少将高参王定中秘密潜回淮海战场,劝说第12军第112师师长于一凡起义。杨、王二人在淮海战场辗转两个月,历经艰辛,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最终促成112师师部和335团在陈官庄歼灭战中投诚。
对于这次策反的具体情况,史料一直无相关记载。直到2015年,霍守义后人将一份珍藏多年的手稿——《1948年底,杨毓芳、王定中向霍守义汇报策反经过》的亲笔信捐赠给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人们才知道淮海战役背后的还曾有过一场没有硝烟,但同样惊心动魄的战斗。
一份记述历史秘密的珍贵手稿
这份手稿是策反行动的直接执行人杨毓芳和王定中,在淮海战场上,直接记录策反全过程的珍贵资料。其内容记述详实、真实可信,直接反应了当时战场敌我态势、策反经过的几个阶段,以及被策反对象内心转变过程等。手稿共6页,均为毛笔书写于红色八行信笺纸上,信笺纸每页长23.5厘米,宽19厘米,文字并未依行书写,排布较密,字迹较为潦草,有多处涂改的痕迹,应是在较仓促的情况下写就。手稿内容完整,保存情况良好,现全文整理如下:
师公钧鉴:
部等于11月4日离开益都,在向临城途中,曾带交一函,叙述改道津浦正面进入徐州情形,想邀办阅。
我们一行到了柳泉车站,正面战事方酣,不得通过。绕道微湖西侧,窜入徐州国军防线,被72军扣留3日夜。数十人圈于一屋,每日给稀食两次,分食不饱,自由毫无,其痛苦难以形容。11月18号这天,徐州宣传大捷,才将我等转送剿总军官收训队,少有自由,遂向于一凡联络,以请求证明为理由并望援助。
20号于一凡派魏运平、王襄国陪同韩福山一同来看望我们,表示慰问并分赠少许款项。当时韩团打一小胜仗,邱兵团对之相信一点,于及韩等均显得意之色,幻想很深,欲使伊等转变确不可行,而于又表示前方正在作战,将来再谋相会,拒绝我等前往。
到了黄百韬被歼灭,徐州部署撤退,此时韩福山正在徐州,邱以韩有战功,调升独立旅原级副旅长,遗缺由邱部派秦某接充,并调杨团苏显扬升独立旅团长(新编)。派一副团长来,又派一少校团附来(四团的缺),已有宰割动手的表现!旋以军队转进未能到差,又将韩遣回团。我们两个人通过韩的说项,随队行动藉须相机进行策动,经过两昼夜的行军,停止在永、砀、萧三角地区不敢冒进。6号这天全部计划突围。孙兵团首被消灭,军心动摇,情形混乱。定中抓住这个机会向于一凡说明来意,晓以厉害。该师防线与八纵对峙构成包围阵地,情势危急,故于意动表示考虑。
7号晨起,于复咨询毓芳,经韩、杨两团长之同意(苏团长在苏州受训未归),遂决心起义,先派人联络。于8日定中冒险进解放军八纵接头,决定当晚6时黄昏开始行动,而徐鸿恩建议,勿迫答复,暂缓两天。这时定中看到反复,连夜回来要求解放军缓攻一天,9号午作决定性答复。8号夜里,又向于一凡痛切陈辞,时机不再,海涛、剑青、英华多力主此事,并要求起义后由公领导。于因怕覆没,遂二次决定行动。9号午间定中、毓芳同时到这边联络,并拟定作晚间联络领路工作。时机成熟,于心愉快,窃幸不负所托。
但于以顾虑家小,内心犹豫,又经徐鸿恩之阻扰破坏,遂中途意阻,派人给我们送信说受监视撤销原计划,并告我们离开,态度坚决。此时因邱兵团出击解放军,只恐该部行动不便,在未接信前又派毓芳回来送信,到韩团后始悉于表示立场,已成失望!遂又策动杨、韩分别起义,又见着海涛鼓动他率领将于抛开。这时往还数次,风声外泄,金④、杨等均怕出事,又经他们三人同意,于当晚拉出,使毓芳先回送信。
不巧得很,也许是泄露消息,传来全师换防调中心区休息,毓芳以事泄危身,赤手冒险逃出,衣物尽失,所带随从背部中弹,未牺牲此身以云侥幸之至!到此地步,完全无望,更无法进行。遂将工作经过情形,由八纵队转呈刘部长报告,不知曾向我公说过否?
我们在八纵住了几天,又转到九纵,仍在围困状态,机会还有,又向于一凡写信,促其早为自拔,而于等坚持不复,实在不能指望。我们遂要求回去报告,于27号还抵徐州。
年关将至,形势日有变化,我们被俘半年,必须回去处理。原拟经青岛转上海,就便会晤面谈。因青岛为美军接管,不好走,因此直接南去,此种行动为不得已,谅解之。毓芳被俘以来,时患感冒,为我公所知。最近月余咳嗽吐痰时剧,不耐劳动,身体衰弱,而痔疾复发,两大宿疾除为不虑,妹丈又将陷入被俘,老母心情必难安舍。所以为求安慰,兼为修养,苟延残生,故不能回去面白,实为至情。
定中月余以来也时患咳嗽,庐、万两处家小,谋归一处。眼看江南接近解放,归心甚急。我们为了工作,为了受公之托,虽未成功也算尽到了力量,但事泄如果电达南都,恐有被通缉之事,藉时逃去再为见面,惟内心颇怀危惧,只可顺时听天。
组织上虽分函聊述,及有详情,请公闻话时代为解说为感!
此祝
革命敬礼,新年快乐!
旧属王定中、杨毓芳同启
东北军旧将的正义情怀
手稿中最后署名的杨毓芳、王定中二人,原均为国民党整编第12军高级军官。1947年1月,他们随国民党第12军进驻兖州。7月,在兖州战役中,二人双双被俘。在兖州战役后期,12军军长霍守义投诚到我军,后与杨毓芳、王定中一起,被送入华东军区解放军官训练团接受改造。
霍守义(1898-1967),字师邹,辽宁省西丰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高等警官学校,1924年进入吉林陆军士官教练处二期炮兵科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15师23旅少校参谋、中校副官长、上校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军委会北平分会高级参议。1935年任独立105师2旅少将旅长。同年12月,升任109师少将师长。1936年,霍守义出任112师少将师长,1937年晋升中将。抗战期间,任57军112师师长、鲁南十三县游击区副总指挥、暂编第九军中将军长、第12军军长等职。解放战争中,任国民党整编12军军长。
霍守义是东北军将领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位,也是东北军“中间路线”的忠实践行者,一直是我党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早在1940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给中原局的指示中,就对时任东北军112师师长的霍守义做出如下判断:“霍对张汉卿尚忠实,对抗战尚坚持,对我党与八路军无恶感,西安事变前,即对我同情,对国民党并无历史关系”。这段话精准地概括了霍守义个人的政治立场。
作为张学良一手提拔的“相知”干部,霍守义对张学良一直怀有较深的感情。在驻陕甘期间,作为总部直属师师长,霍守义积极拥护张氏联共抗日的“八大主张”,并受张学良委托,负责西安金家巷张宅与延安之间秘密交通线的保卫工作,曾成功掩护数十批中共要人和张学良私人代表往返延安。“西安事变”爆发后,霍守义又率部回师渭南,先后打退桂永清教导总队三次进攻,使战局转危为安。抗战爆发后,霍守义率112师随57军东调江苏战场,相继参加江阴要塞守备战、南京保卫战、连云港保卫战等十余场战斗。1939年3月,霍守义率部进入鲁南山区坚持敌后抗战,1940年10月,奉调苏北支援韩德勤,长驻车桥、阜阳一带。在对日作战中,霍守义始终与八路军、新四军友好相处,相互配合,从未发生过摩擦,亦未参与任何一次反共高潮。在敌后国民党军队大量伪化的情况下,112师始终坚持抗日,毫不动摇。1938年3月,伍志钢、谷牧、李欣等中共党员受中共长江局派遣,进入1 12师建立地下工委,发展112师667团团长万毅等人入党。李欣担任霍守义的秘书,对其进行思想影响。
投诚后,霍守义进入华东高俘团,经过教育,转变较快。1948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霍守义正式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成为最早穿上解放军军装的国民党将军。济南战役中,霍守义成功动员驻济南千佛山的原112师重炮营营长祁建甫与吴化文部同时起义。为此,华东军区政治部于1948年10月26日电报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时指出:“我们认为可考虑给霍以一定工作,将对整个俘虏军官有极大影响,不仅表示我党宽大,而且使他们感到只要决心改过,为人民眼务,还有个人前途。”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当霍守义得知12军重建后开赴淮海战场,老部下于一凡继任112师师长后,极为关心这支东北军部队的命运。他多次发表广播讲话,号召部下遵循张汉卿先生志愿,走光明道路,保存东北军最后的荣誉。为了争取于一凡战场起义,霍守义派遣同在高俘团改造的原12军111旅副旅长杨毓芳、少将高参王定中潜回淮海战场,当面劝说于部放弃抵抗。
处处受监视的国民党第12军第112师
兖州战役中,整编12军112师(欠334团)驻济宁未参战,随后奉命移驻安徽砀山。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看到112师建制完整,士气较高,决定重建12军军部,以112师师长于一凡任记名军长,后由汤恩伯派13军副军长舒荣为军长。12军下辖112师和238师,112师下辖334、335、336团,编入邱清泉第二兵团。
作为东北军部队,112师始终受到邱清泉的歧视、排挤,从不被用于重点方向作战,师长于一凡也时常受到监视。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11日,华东野战军完成了对黄伯韬兵团的分割包围。徐州“剿总”为解黄之围,命邱清泉、李弥兵团四个半军组成“东进”兵团,于12日晚向碾庄攻击。为了防止解放军威胁徐州东南,邱清泉命第112师调徐州东南柳集、赵店一线,掩护徐州飞机场。柳集、赵店距徐州机场五六公里,位置颇为重要。为了加强力量,也是出于监视,邱清泉又派作为东进兵团预备队的第74军驻防在112师左翼潘塘镇,第70军驻防文楼,把112师在夹中间作战。112师以第335团坚守赵店,第334、336团分别在柳集、蒋楼左右配备。
11月16日,为了加大邱、李两兵团与徐州的距离,创造机会分割包围,我苏北兵团开始向徐州东南柳集、潘塘、六铺圩一线穿插进攻。16日夜,苏北兵团猛攻赵店,第74军也在潘塘镇地区发生激战。第335团拼力固守赵店,112师师部也派两个营前往增援。解放军几度冲进赵店东端,邱清泉除令第二兵团炮火支援外,还派第70军96师一个团增援赵店,表面为策应,实则为监视督战。由于国民党部队兵力部署过密,经过一天激战,苏北兵团主动撤出战斗。
赵店、潘塘镇战斗后,112师由柳集、赵店调到徐州东南女娲山及其以东地区。女蜗山为徐东制高点,直接威胁徐州机场,当时为解放军所占领。112师和左翼第70军、右翼第47军一起,协助41军攻占三堡、女蜗山。112师一度攻入四堡、燕营一带,暂时解除了解放军对徐州东南部的威胁。徐州局势缓和后,邱清泉对112师非但不嘉奖,反而以“人事交流”为名,在112师中安插亲信,分化瓦解。他先后命112师政工室主任与第70军第139 9币政工室主任对调任职,第335团团长韩福山调升第二兵团独立旅副旅长,第336团副团长苏显扬调至第五军第200师某团任团长,这两个缺由第五军调入两人任团长、副团长。这一举动引起了于一凡的极大反感。
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覆灭。25日,黄维兵团又被中原野战军包围于双堆集地区。国民党国防部计划以徐州“剿总”主力南下,驻蚌埠以北的李延年兵团和黄、维兵团合力北进,攻占宿县,“三军会师”,打通津浦铁路。26日黄昏,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开始向南猛攻,但在我华野部队的阻击下,至28日只南进不到30里。112师从三堡地区南下,被阻击于曹村,寸步难行。南线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唯恐被围,行动迟缓,后于26日退回淮河一线,“三军会师”计划破产。
这时,蒋介石、杜聿明又提出放弃徐州,主力绕津浦铁路以西南下,经永城到达蒙城、涡阳、阜阳地区,攻击中原野战军侧背,解黄、维兵团之围后,共同南下固守淮河。11月30日,徐州部署撤退。国民党官兵深恐被围,撤退很快演变成溃逃。20余万人马挤在一条路上,没有任何行军区域划分,拥挤不堪。112师从三堡出发,经徐州南侧,在孤山集火线后方西行,经过萧县、韩山口、王集,于12月2日早晨到达青龙集。
就在112师由青龙集南下时,第336团在魏小窑、杨楼受阻击。邱清泉获悉南面发现解放军主力,遂命令112师就地停止前进,掩护第二兵团主力另行部署战斗。12月4日拂晓,华东野战军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全部包围于徐州西南130华里的陈官庄地区。12月6日,孙元良兵团组织突围,一夜之间溃败。于一凡见大势已去,心灰意冷,决定接受杨毓芳、王定中的建议,于8日晚举行起义。
12月8日清晨,邱清泉根据杜聿明部署,开始集中主力向南进攻,企图打通与刘汝明、李延年的联系。因为担心于一凡有“异动”,邱清泉专门打电话给于,说西南面重要,兵团部决定派炮兵和战车支援。接着,第二兵团的炮兵和战车观通班在郭营、左砦村沿碉堡架电话线直通兵团部,战车5辆开到王大庄112师师部。与此同时,第12军军长舒荣派视察官黄伟斌和政工处长晏盘石,每天晚间到第1 12师活动。情况突变,起义计划只好作罢。
12月13日和14日,解放军发动钳形攻势,坚决阻止邱、李兵团南下与李延年部汇合。14日夜,解放军猛攻郭营,第334团代理团长曹家和拼力固守,于一凡派一个步兵营增援郭营,后守住了阵地。牡聿明、邱清泉提升于一凡为12军副军长,以示笼络。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歼灭,杜聿明集团成为孤军。邱清泉只能加强工事,强撑力战,在刘集、郭营等地固守。12月下旬,徐州地区天气骤然变冷,风雪交加、天寒地冻,包围圈内的国民党军粮草断绝,忍饥挨饿,士气低落。期间虽两次组织突围,均以失败告终。1949年1月4日,于一凡接到杜聿明、邱清泉命令,前往陈官庄参加最后一次军师长会议,部署由南京飞机空投毒气弹开道,全军突围。
1月6日,华东野战军即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突围计划终成泡影。6日当天,驻守郭营的第112师第336团被歼,驻守左砦的第335团团长韩福山接受霍守义派人劝告,于1月7日投诚。
于一凡原计划带领112师直属队和第334团,跟随第335团举行起义。但当第335团进入解放军防区后,后续部队立即遭到第二兵团炮火覆盖。在王大庄西端的第334团又与出现在左砦东端的解放军接火,情形十分混乱,遂转到赵庄。
1月9日深夜.12军军长舒荣向于一凡传达了邱清泉“各军师自行突围,各奔前程”的最后命令,随即决定12军和第74军一道突围。但在下半夜军部集合时,于一凡趁乱摆脱舒荣控制,逃回赵庄。舒荣率领的军直属队很快在突围中被歼灭,舒荣只身逃跑。1月10日晨,于一凡率112师师部向解放军投诚。杨、王二人在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手稿叙述,杨毓芳、王定中二人于1948年11月4日从山东益都(今青州)出发,在向临城(今薛城)行进途中,决定改道沿津浦铁路正面进入徐州。后因战事在柳泉车站遏阻,只得绕行微山湖西侧进入了国民党72:军防线,被扣留3日。
在淮海战役初期,为了造成围攻徐州的假象,创造机会,分割包围黄百韬兵团,我华东野战军数十万大军于11月6日自鲁南南下,郯城、码头、峄县、枣庄、丰县一带战斗激烈。11月7日晚,华野山东兵团10纵、7纵、11纵自西向东对徐州以北贾汪、柳泉、韩庄一带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防线实施全面攻击。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压力下,经过各方面工作,11月8日,第三绥靖区59军与77军一部2.3万余人在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的率领下举行起义,山东兵团迅速通过运河防线,切断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而在此期间,国民党72军一直驻防徐州北部九里山一带。何、张起义后,72军又前出至茅村一带,阻止第三绥靖区溃兵进入徐州。徐东阻击战期间,72军配合孙元良兵团驻守九里山、云龙山、徐州机场一线,警戒萧县、符离集方向。杨、王二人在柳泉一带遏阻,转入微山湖以西被72军扣留,较为可信。
就在王、杨二人被扣留期间,发生了所谓的“徐东大捷”。11月15日夜,驻防徐州南部的国民党第二兵团74军由潘塘镇迂回碾庄,企图进攻解放军侧背,以解黄百韬兵团之围,在周楼附近与担任徐南穿插任务的华野二纵遭遇。双方激战竟日,解放军主动撤出战斗,74军勉强守住潘塘镇、二陈集。就在同一天,为了诱敌深入,担任徐东正面阻击任务的华野部队主动后撤至大许家以西,16日夜,苏北兵团穿插切断邱、李兵团退路的行动又受阻,于是11月18日,国民党当局大肆宣传“东、南两翼共军全线溃逃”、“徐东大捷”。杨、王二人也被72军转送至徐州城内专门收容被俘军官的徐州“剿总”收训队,得以有机会与于一凡联络。
于一凡得到消息后,于20日派335团团长韩福山和师部参谋军官魏运平、王襄国等人前来徐州慰问二人。但因112师刚在赵店小胜,取得邱清泉稍许信任,于一凡对战局幻想较深,故拒绝了王、杨二人来师部面谈的请求。
11月30日,徐州“剿总”部署撤退。这时于一凡因邱清泉插手人事安排,本已极为不满,经韩福山劝说,王、杨二人得以随112师南撤。12月4日,杜聿明在永(城)砀(山)萧(县)三角地区被围,6日,孙元良兵团突围溃散,杨、王二人抓住时机挑明来意,劝其起义,于一凡表示考虑。
12月7日早晨,经韩福山、杨英华两位团长同意,于一凡决心起义。8日派336团医官赵金声与王定中一起前往华野八纵接头,决定当晚6时行动。但这时参谋处主任徐鸿恩建议暂缓两天,王定中只好连夜返回八纵,要求解放军缓攻一天,9日中午作决定性答复。8号夜里,王、杨二人再次向于一凡痛陈利害,于的部属也多力主此事,并提出起义后重新由霍守义领导,于一凡再次起义。9日中午,王、杨二人一起来到八纵,汇报起义的准备情况。
谁知情况又起变化。于一凡突然派人给杨、王送信,说受到监视,撤销原计划,并告二人离开,态度坚决。由于此时邱清泉兵团正在猛烈突围,二人恐于一凡行动不便,无法起义,杨毓芳又回到665团了解情况,才知道于一凡确实已经放弃起义计划。但杨毓芳并未灰心,又策动杨英华、韩福山分别起义,并鼓动112师参谋军官将于抛开。在杨毓芳的努力下,杨英华、金克才等三人同意于当晚将部队拉出,让杨毓芳先回送信。这时却突然传来112师换防,调第二兵团中心区修整的命令。杨、王二人数次往返,风声已经泄露,杨毓芳担心事泄危身,不敢随335团换防,连夜冒险逃回八纵。杨、王二人从此留在八纵,将策反工作的经过由八纵转呈华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刘贯一。
杨、王二人在八纵住了几天,又转到九纵,这时对杜聿明的包围圈已经极为牢固。他们抓住机会,又向于一凡写信劝降,促其早日投诚,但于始终没有再回复,二人遂于27号回到已经解放的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