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保健医顾承敏

作者:汤雄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11-21 阅读量:0

导语:1952年底,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及青年文工团随团医生的顾承敏,刚回国不久,即被卫生部调到中央保健委员会,安排在傅连暲副部长的办公室工作。从此,开始了她长达35年对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她也成为了中南海中为数不多的女保健医。

1926年6月,顾承敏出生于北京市,14岁进贝满女子中学(中学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于1864年创建,是北京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的学校,现为北京166中学)读书。贝满女子中学培养的英才遍及国内外各行各业,原卫生部部长李德全,著名作家冰心,原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绣瑛,物理学家王承书,化学家蒋丽金,以及戏剧家孙维世,表演艺术家张筠英,钢琴演奏家鲍蕙乔等人,都曾在该校就读。顾承敏从贝满女子中学毕业后,于1945年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即后来的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六年制),并于1951年毕业。其时,新中国刚成立,国家急需大批优秀的人才。早在1946年在校求学时就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的顾承敏,很快就成为了党和国家培养的对象。毕业后不久,顾承敏即由国家分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集体出访组。

聂荣臻元帅是顾承敏回国后护理保健的第一位中央高级首长。1953年夏,聂荣臻前往北戴河休养,顾承敏随同前往,她担任日常医疗保健,护士李明担任按摩,帮助聂帅睡眠。那时的通讯联系全靠电话,而聂帅家的电话是军用电话。顾承敏有事请示汇报时,就只能用公用电话亭。

1953年底,顾承敏在圆满完成了聂帅的保健护理任务后,组织上又调她为刘少奇副主席的专职保健医生。刘少奇一家居住在中南海。按规定,顾承敏也必须随同住进中南海。由于当时顾承敏已身怀六甲,分娩在即,无法进入中南海。在女儿出生42天后,顾承敏与爱人一起把女儿以全托的形式寄养在北京医院托儿所,而后只身前往中南海,担任刘少奇的保健医。

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到刘少奇副主席,顾承敏记忆犹新。当时,刘少奇正在用早餐,他利用这短暂的闲暇时间与新来的保健医生进行了一些交流,和蔼可亲地向顾承敏询问了一些有关她的家庭人员、爱人工作等情况。王光美的妹妹王光和也是北京大学医院毕业,是早顾承敏一年的口腔系专科毕业生,当时被分配在北京医院口腔科。最为可贵的是,她和顾承敏一样,也是一位解放前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共同的经历与特别的关系,使顾承敏感到刘少奇一家特别的亲切。

一天,王光美来到顾承敏的宿舍做客。细心的王光美只在顾承敏的宿舍里坐了一会,便笑着对顾承敏说:“顾大夫,您还曾经出过国并到过不少国家呀!”顾承敏一愣,问王光美何以见得。王光美指着顾承敏摆放在宿舍里的当年出访九国演出时带回来的小饰件笑道:“一看您挂在这里的这些小饰件,我就知道了。”身为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的国家副主席,刘少奇总是满负荷地工作着,顾承敏平时只能等他起床后,在一边用早餐一边阅读当天的报纸时,才能向他诲问些他身体方面的情况,作些简单的常规检查。时间长了,顾承敏担忧地发现:刘少奇的作息时间非常无规律,由于他常常把晚上睡觉时间后移,所以他每天的起床时间也相应后移了,致使用餐时间也非常不规律。刘少奇为人很随和,对保健工作十分配合。刘少奇打针,无论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都是由保健医生亲自操作的。顾承敏刚开始为刘少奇打针时,心里未免有些紧张,手下甚至有些哆嗦。刘少奇觉察到后,便微笑着鼓励顾承敏说:“不要紧张,打不进,再重打。”

其实,刘少奇对每位医护人员都是这样和蔼可亲的:向来非常重视中医的刘少奇曾请过当时素称“四大名医”的施今量中医为他诊治。诊治结束后,他每次都要亲自把施老送到汽车旁,才握手告别。王光美也是如此。1957年,顾承敏第二次分娩时离开了刘少奇。在她休产假时,王光美特意来到她的宿舍,给她送去了她曾穿过的棉衣、棉裤等,使顾承敏的心里感到特别的温暖。

顾承敏休完产假后,根据组织安排,继续在北京医院保健部门从事保健工作。外人并不清楚,北京医院的保健部门,又称北京医院高级干部保健部,是党中央的高干医疗保健中心。北京医院的前身是德国医院,始建于1905年,位于北京市中心。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北京医院”的院牌,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前往北京医院近200次,并嘱咐:“一定要把北京医院办好”。北京医院又是一所以老年医学研究为重点、向社会全面开放的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北京医院和上海华东医院都设置有中央高级首长的保健中心。所以,颐承敏在担任中央首长保健医的同时,还分管好几位军队将领包括中将、上将的医疗保健工作。

1960年2月,朱德总司令的保健医生顾英奇因病休息。回到北京医院保健部门的顾承敏被组织派去朱老总处,接替顾英奇的医疗保健工作。在跟随朱老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顾承敏曾多次陪同朱德外出视察,前往北戴河游泳等。朱德有糖尿病,所以他有自己的一套锻炼方法,除了生活有规律、每顿定量用餐外,还坚持在每周日上午爬香山,锻炼身体。朱德性格温和、宽以待人,给顾承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后,顾承敏回到北京医院保健办公室。当时,她所负责保健护理的重点对象是罗荣桓元帅。罗帅身体不好,肾功能很差,还患有高血压、心绞痛等病症,其中一种扩张心血管的药会引起头痛的副作用。罗荣桓的家与北京医院很近,顾承敏可以经常不定期地前去访视,随时为罗帅测血压,不时调配用药。尽管不用住在罗帅的家里,但是由于罗帅的病情极不稳定,所以常常是一接到通知,顾承敏就须立即赶到罗帅的家,工作节奏上总是感到很紧张。

1963年9月,罗荣桓元帅病情恶化,住进了北京医院。顾承敏和其他两位医生和三位护士一起三班轮换,值守在罗帅的病榻前。当时尚无现在“血透”这种先进的医疗方法,罗帅常因尿毒症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除了服药与注射外,再无它法。罗帅对于病症的耐受力,令所有医护人员佩服:虽无胃口,但罗帅始终坚持着进食,还坚强地说道:“我能够吃一些,就是我的胜利!”罗帅从病重到病危,夫人林月琴始终陪伴在侧。罗帅病危时,她才通知了远在哈尔滨军工大学求学的儿子罗东进。然而,儿子来了,罗帅却批评站在床边的儿子说:“现在不是放假,你为什么回来?耽误学习。”又向一边的夫人嘱咐说,“我去世后,你们要搬到其他地方住。”言下之意:家属不能住在元帅的房子里。罗帅这种公而无私的崇高品德,让守护在一边的顾承敏等医护人员感动。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终因肾功能彻底衰竭不幸去世。当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前往北京医院的太平间,向罗帅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