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基路在新疆的革命岁月

作者:冯晓蔚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林基路,1916年4月17日生于广东省台山县都斛圩大纲村,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台山、广州、上海、日本东京从事革命活动。1938年春,党派他到新疆工作,历任新疆学院教务长、阿克苏教育局长、库车县县长、乌什县县长等职。是汉族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新疆少数民族人民服务的榜样。1943年9月27日,与陈潭秋、毛泽民一起,被盛世才杀害于新疆狱中。今年是林路基诞辰100周年,笔者收集整理他在新疆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疆各族青年的良师益友

1938年初,刚从日本回国来到延安才两个月的林基路,接受党的派遣到新疆工作,2月他和李去扬、李宗林等离开延安,踏上了去新疆的征途。

抗日战争初期,我党和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建立了统一战线关系。盛世才为了巩固其地位,曾多次邀请我党派干部来新疆工作。我党从抗日大局出发,从1937年秋起,选派了百多名共产党员分批来到新疆,林基路便是其中之一。

3月,林基路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4月,担任了新闻学院教务长。新疆学院虽说是当时新疆的最高学府,但规模小、设备差,只有教育、经济、文学三个系,教员仅10余人,学生不到200人。为数不多的学生,多系贵族、巴依(维吾尔语,即地主)子弟,不认真学习,校风不好。 林基路到任后,把改造新疆学院、发展新疆教育作为己任。他首先为新疆学院制定了“教用合一”的方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八字校训,把它醒目地刷写在校园的墙壁上。他还为学院编写了《院歌》,歌词是:

巍峨天山,环绕着戈壁无边,在这大自然之间,陶冶着新社会的青年。民族的命运担在双肩,努力莫迟延。团结、紧张、质朴、活泼,争当抗战教育的模范,锻炼建设新新疆的骨干。时代的青年,勇敢向前,勇敢向前,胜利就在前面!

这首歌词,由当时在师范学校任音乐教师的共产党员陈谷音谱曲,林基路还亲自给大家教唱。

为了转变校风,林基路在师生大会上作了《生活革命化》和《新工作作风》的讲演,号召青年们建立革命的人生观和培养优良的品质。他的讲演启发和鼓舞了全院师生,大家对这位年轻的教务长非常钦佩。林基路后来把他在学院的讲演,撰写成《六大政策(即盛世才标榜的“反帝、亲苏、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的工作作风》一文,发表在《新疆日报》上,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连盛世才也不得不假惺惺地把这篇文章指定为全疆干部的必读文件。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林基路发动、组织学生进行建校劳动。他带头和大家一起干,同学们很受鼓舞,一改过去那种神气十足、只讲吃穿的常态,积极地投入到建校劳动中来。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同学们也初步树立了劳动观点,认识了集体的力量和团结友爱的可贵,精神面貌随之大为改观。

林基路狠抓教学改革,学院增设了数理系和一个高中班,还开设了几门新课。他亲自讲授“新政治学”、“新经济学”、“社会结构论”和“中国现代革命史”等课程。每门课程讲授时都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受到学生们的赞扬。

在林基路的倡议下,学院规定星期六为“抗战救国曰”。每逢这一天,他都要发表演说,报告抗日形势,宣传党的抗日方针。

林基路在重点抓学院教学改革的同时,还经常组织歌咏晚会和话剧演出,有的话剧还是他自己编导的。1938年10月在迪化各校联合举办的话剧比赛会上,新疆学院演出的由林基路编导的话剧《呼号》,荣获第一名。

尽管当时来新疆工作的共产党人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但师生们与他接触久了,都判断他是延安派来的共产党人。在他的启发、教育和帮助下,许多学生懂得了革命真理,认清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并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林基路在新闻学院工作还不到一年,但他已培养出了如坚贞不屈的革命青年乔国仁(乔国仁后来被盛世才诬陷,不屈而死)和后来新疆“三区革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的阿巴索夫(维吾尔族,是新疆伊犁、塔城、阿山“三区革命”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邀请,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与阿合买提江等领导人一起遇难,被追赠为革命烈士)等一批青年革命者。

阴险狡诈的盛世才看见共产党人的威信日增,又恨又怕,于是开始打击林基路,妄图降低我党在群众中的威望。1938年“七七”抗战纪念日,林基路为大家印发了一本抗日歌曲集,扉页上印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朱德和盛世才的像。盛世才竟借此下了一道手谕:“查新疆学院教务长林基路,未经审批擅自印发抗战歌本,违背六大政策,犯有严重政治性错误,本应驱逐出境,姑念该员工作尚有微劳,特从轻议处,着记大过一次,此谕。”

既是“抗战歌本”,何来“擅印”之罪?师生及社会舆论闻之大哗。1939年1月,盛世才借口“工作需要”,将林基路调往阿克苏任教育局长;不到半年,又把他调到边远的库车县当县长。

库车人民的好县长

四海为家、落地生根的林基路,1939年6月的一天下午,乘汽车到库车来上任。当他走下汽车,肩背行李去县府就职的消息在群众中传开后,各族人民都惊奇不已。’ 库车狱中关押着不少无辜百姓。他们的亲友向新任县长提出了申诉。林基路亲自到狱中察看,审阅案卷,在“犯人”和群众中进行广泛调查,然后,断然地依法释放了那些无辜被押的人给轻罪重判者减了刑。林基路对原县府的200多名政务警察逐一审查,将其中罪大恶极的一人进行公审判罪,留下了20多名较好的继续使用,其余一并裁撤。这几件事办的干脆利落,大得人心,库车少数民族群众无不额首相庆,有的甚至感谢“胡达”(维吾尔语:上帝)给库车派来了“亚克西”(维吾尔语:好)县长!

林基路根据共产党人毛泽民任厅长的新疆省民政厅的规定,用民主的方法改选了全县的区长和乡长,并把被地主、巴依把持的管水的“米拉甫”也进行了民选,深受群众拥护。

1939年10月,林基路的爱人陈菌素从延安调来库车负责妇女工作,任小学校长兼教员。同年12月,林基路、陈菌素和任财政局副局长的共产党人蒋连穆3人组成党小组林基路任组长,有组织地开展党的工作和进行革命斗争。

林基路急人民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他坚决执行毛泽民所采取的财政和税制改革,废除历代相沿的“包税制”,把原有的20多种税收减少到7种,农牧民赶“巴扎”(维吾尔语市场之意,赶巴扎,即进行集市贸易)一律免税。还规定农民自由开荒,谁垦的荒地即归谁所有,三年免征田赋。对霸占荒地的牧主、巴依,首恶者进行了处罚。大大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生产。

有一次,林基路在去哈拉玉子树村时,看见一块地里已经抽穗的麦苗快旱死了,便立即把管水的“米拉甫”找来,要他马上给这块农民的麦地浇水,并规定,以后浇水要先浇下水,再浇上水,先浇农民的地再浇巴依的地。

林基路了解到交田赋中弊端甚多,便亲临收粮现场视察。他看见收粮人把明明已风干扬净的粮食再去过筛,抛撒一地,然后把撤下的粮食装进自己的“搭哈”(维吾尔语:口袋)里,过了筛的粮食在过斗时,收粮人又用穿着皮靴的脚“踢斗”,斗里的粮食沉下去再装满。这样,农民的粮食除上交外,还喂肥了这帮收粮人,农民因此把他们叫“仓老鼠”。林基路观察了一天,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然后,采取了改革措施,堵塞了漏洞,将那些“仓老鼠”逐出了粮仓,另派人员秉公收粮,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林基路处处为人民着想。过去,库车县粮仓很少,农民为交纳田赋,不仅远道奔波,忍饥挨饿,到了交粮地点还得排队等候几天。林基路增设了收粮粮仓,解决了这个问题。库车加工粮食主要用水磨,过去各地水磨不多,且都被牧主、巴依霸占,农民到牧主、巴依的水磨上磨面,要经受“五抽一”的剥削。林基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县建设科在各地增修水磨,供各族老百姓磨面。

他走遍库车全境,绘制了一幅库车县详图,拟定出库车建设计划。兴修水利是发展农牧业的当务之急。他发动库车和沙雅两县人民,在1940年用了11个月的时间,修筑了一条宽5尺、深3尺、长25公里的大水渠,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县境有一条大河,常年泛滥成灾。林基路骑马跑到河源作调查,并沿河观测,亲自绘制了修筑拦洪大坝的施工图。1942年4月,工程开始施工。全县人民知道这是林县长带领他们为自己、为后代子孙造福,都积极踊跃参加,工地上车水马龙,十分壮观。一座长4公里、高3米、底宽17米的拦洪大坝,只用了40天的时间就修筑成功了。从此,不仅水患永除,24个闸口的水,还源源流向各乡,灌溉着大片农田,这座大坝,在1958年经过加固,迄今还屹立在河岸上,而当年种植的那条林带,已长成郁郁葱葱的高大柳林了。

库车县境内赤塔河上的大桥,年久失修,摇摇欲坠,他主持修好。人们提议以林基路的名字为大桥命名,他坚决不同意。库车是古代的“龟兹”(音秋次)古国,他建议大桥以“龟兹”为名,并题写了“龟兹古渡,团结新桥”8个大字。

林基路一扫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在库车大力兴办教育,甚至在离县城200多里的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山村,也办起了学校,柯族牧民子弟破天荒第一次背上书包上学了。全县学校由原来的两所很快发展到35所,绝大部分学龄儿童都上了学。林基路还提倡成人扫盲教育,库车城里曾出现过黄昏时分一家入围在沙地上学写字的动人景象。陈菌素带领学生,为群众演唱并教群众唱抗日歌曲,至今,库车的老人还记得她那嘹亮动人的歌声。林基路导演的话剧《上海之夜》,使群众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群众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许多人自动给县府门前“捐献箱”内投钱,支援抗敌将士,许多妇女自动为前方抗日将士缝制寒衣。

林基路深知新疆是帝国主义垂涎和插手之地,特别是英帝国主义以印度为基地,很早就把侵略魔掌伸进了南疆,潜入了不少间谍。1940年库车县突然出现少见的通货膨胀现象,而且,各家商店都把货物隐藏起来,货架空空,人民深感不便。林基路通知各家店主开会,唯有库车英国商总玉素甫迟迟不到。林基路派人把他叫来,严肃地对他说:“在中国土地上经商,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并通知各家商店,不得囤积居奇,查出者即行没收。各店主纷纷表示愿拿出货物来卖,而玉素甫仍然倚仗英帝撑腰,硬说货已卖完。正在这时,县府接到了英国驻喀什总领事路过库车,要县长负责迎送的通知。林基路立即作了周密的部署,要乘此机会破获英国设在库车的特务网。英领事到来那天,提出要见他们的商总。县府人员回话说:“玉素甫商总下乡收账去了,一时不能回来。”英领事不见商总,便私自派人四出与其特务联系。这一切均被林基路预先安排好的人员侦知,他传出指令,一举破获了英国特务网,并将隐藏的货物全部搜查出来。第二天,林基路义正辞严地向英领事提出抗议,谴责他们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特务活动,并宣布没收其隐藏的所有货物。英领事目瞪口呆,只好狼狈而去。

林基路经常深入库车农村、牧区,路远或事多返不回县城时,就同农牧民睡在一起,亲若一家。他的孩子诞生那天正值“库尔班节”(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大年),他就给孩子取名“库尔班阿洪”。他在库车还收养了一个无家可归的维族小女孩,把她作为亲生女儿一样看待。一次,林基路带着爱人孩子乘车外出,马车夫由于喝了酒,把车翻到河里,差一点将小阿洪淹死。林基路并没有斥责车夫,第二天才把他叫来谈话,劝他以后不要喝酒误事。那位车夫开始吓得不得了,以为自己闯了大祸,肯定要受县长的处分。听了县长和善亲切的劝导,他十分感动多从此再不沾酒。

林基路在库车任县长期闻,时时处处关心着各族人民.而他自己的生活却非常节俭。他用省下的钱买了两匹马和一辆车,供下乡公干时使用,他自己掏钱修补公家的住房,打破了“从来县官不修衙”的老规矩,他还出钱买了两台缝纫机,组织妇女成立缝纫组,收入都归小组所有。剩下的钱,又都作为党费,上交给党组织。

1941年,林基路被调回迪化。

不屈的共产党人

为了挽救盛世才与我党日益恶化的统战关系,林基路被调回迪化后,根据党代表陈潭秋的指示,以“鲁父”的笔名,连续在《新疆日报》上发表了论夏伯阳(即恰巴耶夫)的败亡和蜀、吴统战破裂的文章(指《关于夏伯阳的败亡——读(夏伯阳感言)》、(论六出祁山的历史价值——历史遗产研究)等文),以古喻今,警告盛世才破坏统战决无好下场。文章发表后,轰动全疆,不少读者来信表示支持。盛世才却暴跳如雷,多次打电话到报社和八路军办事处,追查文章的作者。

当他得知文章的作者又是林基路时,先是想以高官收买,向陈潭秋提出要林基路作他的私人秘书。这一企图遭到林基路的坚决拒绝后,盛世才非常恼怒,把林基路再次调出迪化,让他到南疆最偏僻的一个小县——乌什县去当县长。

1942年1月15日,林基路携带家眷,冒着风雪严寒由迪化前往乌什。到任之后,他仍然象在库车那样.从调查研究人手,打击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奸商,稳定了物价,并制订了一份《乌什县人民生计调查表》,以图大举,改变乌什的落后贫穷面貌。但就在这时,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盛世才已决心投蒋反共。同年夏,中共在全疆各地工作的党员全部被陆续调回迪化,上任不到4个月的林基路,也同时被调,离开了乌什。

8月底,蒋介石派宋美龄等人来新疆,与盛世才进一步勾结。9月17日,我党在疆人员全部被盛世才软禁。

林基路等20多位同志被软禁在迪化三角地。他们在这里成立了“学委会”,并作了三点决定,一是盛世才未把我们投入监狱之前还是统战对象,一旦把我们投入监狱,便成我们的敌人,是斗争对象。二是盛世才变成敌人,我们就要写抗议书,揭露他的罪行,从政治上打击他。三是一概不承认敌人强加给我们的任何罪名,变刑场为战场,接受考验,斗争到底。

在被软禁的日子里,林基路坚定、乐观。他常用聊天的方式和同志们一起分析敌情,积极地同敌人斗争。

1943年2月7日,盛世才把被软禁的共产党人投入监狱。林基路在和陈茵素分别时说:“不管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情况下,你都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按照党的要求去做,党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尽管林基路已清楚地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和爱人的最后诀别,但他泰然若素,昂首挺胸地向囚车走去。

林基路被关押在迪化第四监狱东排十号牢房,同室难友还有马殊、陈谷音、高登榜等。当天,他们就在狱中成立了党小组,林基路为组长。经林基路提(转38页)(接33页)议,党小组一致通过了三点方针:一是要求盛世才对我们进行公开审判,宣布关押我们的理由。我们要利用公审机会,揭露盛世才的丑恶嘴脸,说明我们是盛世才邀请来抗战建新的,来新疆有功无过。二是要求盛世才把我们集体释放回延安。三是要坚持斗争,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宁愿牺牲个人也不能损害党的利益。

林基路在狱中给大家讲了许多革命先烈宁死不屈、英勇斗争的事迹。鼓励大家保持革命气节。有的人听了之后说:“让我们来个不怕死的竞赛吧。”林基路说:“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但我们不要在不怕死方面作竞赛,我们要看谁死得最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敌人进行秘密审讯,妄图用严刑拷打来威逼共产党人承认他们所捏造的“四·一二阴谋暴动”案。林基路和他的战友们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在狱中,他写了一首《囚徒歌》,溯古追今,针贬时弊,反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歌词是:

我噙泪低吟民族的史册,一朝朝,一代代,但见忧国伤时之士,贵志合情赴刑场;血口獠牙的豺狼,总是跋扈嚣张。哦,民族,苦难的亲娘!为你五千年的高龄,已屈死了无数的英烈。为你那亿万年的伟业,还要捐弃多少忠良。铜墙,困死了报国的壮志,黑暗,吞噬了有为的躯体,镣链,锁折了自由的双翅。这森严的铁门,囚禁着多少国士,豆箕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无穷的罪恶,终叫种恶果者自食,难闻的血腥,甩噬血者的血去洗。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砍头枪毙,告老还乡。严刑拷打,便饭家常。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

男牢里的难友通过秘密途径,得知女牢中的同志们带着孩子也在坚持斗争。林基路听了,深受鼓舞,他又写了一首《思夫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怀念那笼中的猛虎,是我梦里的人儿。苍天为我,叫月儿缺圆,夜色荒芜;草木为我,在窗外含愁,长夜悲哭!……我但愿,拿起长剑,去为郎复仇!……丈夫啊,你不要焦愁。你坚持节操,黎明就要来到,黑暗已到尽头!……一旦光明来到,你就回来,拥抱!拥抱!

林基路的歌词,由同室难友陈谷音诸曲,很快传遍各个牢房,极大地鼓舞了同志们的斗志。

林基路每次被传去刑讯,他都要高喊:“我们是你们请来抗战建新的,我们没有罪!”敌人用尽重刑,有时连续审讯三天三夜仍无法使他屈服,只好把他单独关到第二监狱一间阴暗的牢房里。当他苏醒过来时,首先想到的是与自己并肩战斗的同志。他用台山土话唱《木鱼》调,与同乡马殊又取得了联系。到第二监狱后,他对惨无人道的敌人常常破口大骂。敌人惧怕真理的声音,就用黄表纸浸水层层封住他的嘴,他还是骂不绝口。

1943年9月27日深夜,盛世才命令刽子手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秘密杀害于新疆迪化第二监狱,埋在六道弯荒无人迹的山坡上。林基路牺牲时,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