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血战台儿庄

作者:肖荣华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70多年前,滇60军在徐州战场第二阶段战役中,与侵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确保了台儿庄战役的全面胜利。然而,有关滇60军在此役中的英勇壮举,至今鲜为人知。

奉命出征

全面抗战爆发不久,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陷,国民政府被迫迁往武汉,蒋介石在最高国防军事会议上,命令龙云速派滇60军赶赴山东台儿庄前线抗敌。

危急时刻,蒋介石为何偏偏看中了一个地方军呢?此话还得从60军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官兵过硬的军事技术说起。当时,随着滇越铁路的开通,“云南王”龙云为巩固自己的地盘,在“火车不通省外通国外”的有利条件下,从国外购进了大批枪炮等先进武器。就当时的中国军队而言,滇60军是武器装备最强、人数最多、军事技术最过硬的一个军,各方面都远远超过其它地方军,且团营以上军官大多是云南讲武堂和黄埔军校的。而那时,中国陆军的武器装备普遍都很差,许多轻重武器都没有配备。可云南却从法国、德国、比利时购进不少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不仅有德国克虏伯厂制造的山地炮,还有法国制造的哈奇克斯气冷式高射机枪,这种机枪射速为每分钟400发,配有普通、穿甲、发烟、激光4种弹头,是当时中国战场上最先进的步兵武器。该军每个连队配有3挺7.9毫米重机枪,最高射速每分钟800发,还配备了6挺轻机枪、3门迫击炮、4枚掷弹筒、63支步枪、20支手枪,每人一顶法式钢盔。更引人注目的,要数60军的野战炮营和重炮营。这些炮为德国克虏伯军工厂制造,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大炮,重炮口径150毫米,最远射程达2.2万米,而日军重炮口径才115毫米,最远射程1.8万米。面对这样一支武器装备精良和官兵素质过硬的部队,就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自叹不如,也难怪蒋介石要亲自过问60军的一切调动。

1937年9月5日,军长卢汉率4万余60军官兵整装出发。时年40岁的卢汉与龙云同为云南讲武堂四期生,一副彝族汉子的高大身板,方正的国字脸透出一股勃勃英气。他参加过护国讨袁、靖国战争以及军阀混战的多次战役,练就了一身英雄虎胆。接到军令,他义无反顾率军出征。当天,60军全体官兵昂首挺胸沿金碧路穿过金马碧鸡牌坊,昆明数十万市民沿途欢送子弟兵,“云南子弟兵英勇杀敌,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的呼喊声此起彼伏。一个60多岁的老爹拉着一个20来岁的青年跪在卢汉面前,他的老伴被日本飞机炸死在昆明街头,只剩下父子二人相依为命。老人声泪俱下地央求卢汉收留儿子上前线杀敌。卢汉忙扶起老人劝慰说:“您老这把年纪,应该让儿子留在身边养老送终啊!”谁知老人反将一军:“自古忠孝难两全,将军为何不留下孝敬父母呢?”卢汉感动了,当场批准老人的儿子入列。

部队经过塘子小巷时,突然窜出一个头发蓬松、满身污垢,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的孩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半个冷馒头,缠着卢汉要去前线杀敌。卢汉见他年少就吓唬说:“上前线是脑袋系在裤腰上耍的事,小孩子家到一旁啃你的馒头去!”谁知孩子毫不示弱:“国家都快灭亡了,哪还来闲心啃馒头。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位长官也太小看人!”说着,把馒头扔在地上便钻进了队伍。

不久,60军几经辗转到达武汉。当时,中国军队接连败退,抗战必亡的阴影笼罩着武汉。为此,蒋介石特意告诉卢汉,让部队全副武装,以整齐的军容,顺汉口繁华市区绕行一周,向社会各界和驻汉外国使节展示,中国还有一支王牌部队准备开赴抗日前线。60军的到来,给全国人民以极大鼓舞。

将士血战

武汉阅兵后,60军随即开赴前线。此时,台儿庄第一战役刚刚结束,日军调遣强大兵力进行反扑。60军的对手是日军最精锐的坂垣师团,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的较量。

60军183师108团团长潘朔端,云南威信人,黄埔四期生,毕业后留校任第六期生排长,后出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他带领先头部队到达陈瓦房,但见日军两个联队约5干人,将尹国华率领的先锋营围困在陈瓦房。此时,日军坦克已经突破村庄,步兵紧随其后吼叫着冲来。潘朔端立即派人将敌情报告给军部,自己则带着一个营的士兵向陈瓦房冲去。狡猾的日军一面用炮火封锁援军去路,一面分兵向陈瓦房侧后的小庄冲去,企图全歼潘团。潘朔端识破日军阴谋,身先士卒,率全团官兵与曰军展开血战,后身负重伤被强行抬下阵地。这一仗,直杀得天昏地暗,尸横遍野,直到最后援兵赶到日军才被击溃,潘朔端后来升任60军184师师长,辽沈战役中率部起义,任解放军第12兵团副参谋长,建国后出任昆明市市长,1978年逝世。

183师542旅旅长陈钟书,云南昆明安宁人,云南讲武堂七期生。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他率部抢占五圣堂、邢家楼一带,与日军展开激烈厮杀。日军凭借机械化优势,数十辆坦克喷着火舌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数百滇军官兵被坦克碾压而亡。陈旅长见状,急命集中轻重机枪朝日军步兵猛扫,把敌步兵和坦克隔离开,然后用手榴弹炸坦克。这种办法还真见效,曰军的几辆“乌龟壳”瞬间变成废铁。这时,曰军步兵冲到滇军阵前,双方短兵相接搏杀在一起。日军总认为拼刺刀他们拿手,想不到今天碰上了对手。阪垣在望远镜中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无可奈何地下令撤退。他在中国战场上从未见到如此神勇的军队,要求尽快查清这是哪支中国军队。见日军慌乱溃逃,陈旅长下令乘胜追击。这时,一颗子弹迎面飞来,从他右眼打进后脑飞出。陈旅长当即倒地,壮烈殉国。

短兵相接遭受惨败后,日军改用炮轰6fl军阵地。卢汉命184师543旅旅长万保邦指挥炮兵与日军展开炮战。万保邦,云南建水人,早年在越南求学时,与大理人杨杰相识,受其影响弃文从武,曾到前苏联军校学习炮兵专业,回国后任云南讲武堂十八期炮科教官。经他测算炮弹落地百发百中,被士兵们称为“神炮手”。万旅长命令部队每次炮轰之后即快速转移,换一个地方。果然,炮兵阵地刚一转移,日军数十架96式重型轰炸机便飞越上空一顿狂轰滥炸。

多次上当后,狡猾的日军进攻时先派少量部队隐蔽在一片树林中,而大部队则偷袭陈家庄,妄图以假乱真突破防线。万旅长干脆将计就计,先用几门炮轰击那片小树林。日军果然中计,两干多人黑压压地朝陈庄摸来。万旅长一声令下,数十门大炮对准陈庄方向一顿毁灭性打击。火光和烟尘笼罩中,整整一个大队的日军在滇军的炮火下消失了。无奈,日军又改为夜间偷袭。但万旅长指挥的炮队早已测定射击距离,当日军在夜色中悄悄接近滇军阵地,还没等发起攻击,便在一阵炮火中升了天。两三天后,腐烂的尸臭味被风刮到滇军阵地上,士兵们被熏得难以忍受。最后,卢汉下令浇上汽油点火焚烧,大火整整烧了一夜。

万保邦后来出任60军副军长、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期间,他因拒绝内战解甲归田。后在杨杰将军的建议下,他打出反蒋旗帜,在滇南建立了民革的第一支武装——滇南人民自卫军,出任总司令。1949年5月他接受解放军第13军改编,解放后出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1972年在京病逝。

184师544旅旅长王秉璋,云南鹤庆人,白族,保定陆军学校六期生,曾留学前苏联,回国后任云南讲武堂教官。他为人正直,治军极严,因身材高大,脸色红润,留着长且黑的大胡子,骑一匹枣红马,大有关云长“美髯公”之遗风,当时人称“王大胡子”。在守卫禹王山的战斗中,日军数十挺轻重机枪打得滇军士兵抬不起头。眼看敌人就要冲到阵地前了,王秉璋命令士兵上好刺刀,自己率先冲出战壕,大喊一声:“弟兄们,把狗曰的小鬼子赶下山去,为云南人民争光!”接连刺倒十几个日本兵。刺刀弯了,他扔下枪与日军徒手搏斗。一颗流弹飞来,击中他的前肋,他撕下一块布扎住伤口继续战斗。士兵们见王旅长如此英勇,皆以一当十发起冲锋,很快便把扑向禹王山的鬼子消灭了。

战斗结束后,王秉璋让卫士留下参加固守阵地,自己则和一个负伤的士兵相互搀扶着来到师部指挥所,向师长张冲报告战情。张冲要派人送他下阵地,他坚辞不用,还是和那个受伤的士兵相互搀扶着走下了阵地。后来,大连的日军电台在广播中宣称:“驻守台儿庄一带的云南军队,是由一个长着大胡子的‘苏联顾问’指挥的。”王秉璋在武汉住院治疗期间,驻武汉的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亲往医院探望这位当年陆军讲武堂的老师。解放战争中,王秉璋谢绝了蒋介石要他出任南京警备司令的邀请,以中将军衔退役隐居鹤庆老家。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当年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将,1951年却被当成反革命错杀,成为鹤庆的一大冤案。1981年鹤庆县人民法院撤销了对他的原判,为王秉璋将军洗清了不白之冤。

永垂青史

滇60军在徐州会战第二战役中,血战月余,歼灭日军两万余人,与第一阶段歼敌人数相当。而该军亦阵亡1.8万余人,其中旅长至连级军官170多入,负伤4120余人,失踪430余人,损失战马1320余匹。

60军浴血杀敌的消息传来,正在第五战区督战的蒋介石亲往60军驻地慰劳,并当即传令重奖60军官兵。一同前往的美联社和路透社记者很快把60军的战况写成电讯发往国外。香港《申报》总编陈庚雅看到报道后,立即给远在昆明的龙云发去贺电。但龙云收到贺电说啥也高兴不起来,他早就得知60军在台儿庄付出了惨重伤亡。此时他想的是,如何安抚阵亡者家属。按照中国纪念死难者的传统,龙云命人在昆明为阵亡将士修建了一座忠烈祠。1948年3月,在滇军血战台儿庄10周年之际,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批准在昆明圆通山选址,建一座60军抗日阵亡纪念碑,后因反蒋起义等诸多原因未能实现。

1987年7月由李宗仁先生前秘书,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程思远先生参与组织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后在全国引起轰动。但许多云南人看过此片,震撼之余又感到失望,“滇军血战台儿庄”的镜头一个也没有。后来人们得知,该片反映的是徐州会战第一阶段战役,而滇60军打的是第二阶段战役,因此该片没有体现这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