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岸英烈士短暂的一生中,留学苏联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期间他同导师吉昂诺娃相处的情况,却鲜为人知。
橙黄的桔子,洋溢着中国传统的尊师之情
吉昂诺娃,这位成名较早的前苏联女经济学家,最初接受毛岸英——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弟子时,并不知道他是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的儿子。学校为了严格保密,连吉昂诺娃办公室的领导也未曾透露。但吉昂诺娃知道中国人非常勤劳、肯于吃苦,因此便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甚至连黑格尔的哲学、美学也一股脑儿“灌”给毛岸英。令她惊奇的是,毛岸英不但能够“咀嚼”,而且还能很快“消化”。几乎每天有口头测验、笔头测验,每周还有“大测”,毛岸英考试都在90分以上,成绩甚佳。
吉昂诺娃给毛岸英授课的时候,旁边有个年轻的翻译车尔盖诺夫。这是个在中国东北长春市长大的混血儿,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俄罗斯人,14岁才移居莫斯科,所以中文说得特别好。每次授课,车尔盖诺夫就在吉昂诺娃身边,逐字、逐句、逐段地译给毛岸英听。有一次,车尔盖诺夫感冒了,他特地戴了一个双层的口罩,并离毛岸英远远的,害怕传染了毛岸英。
谁知,感冒没传染给毛岸英,反传染给了辛勤教课的老师吉昂诺娃!
吉昂诺娃咳嗽、流涕不止,烧得面色绯红。大夫劝她卧床休息一周,嘱咐她不要出户外,以免受寒流刺激,加重病情。吉昂诺娃十分矛盾,因为她的学生毛岸英“嗜学如命”,而自己又偏偏感冒不能上课,这可怎么办?
万没想到,毛岸英第二天竞冒着漫天大雪,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中,夹着书本扑进她家。更让她感动的是,毛岸英还从维克大街买来两个桔子,用手绢包得严严的,送给自己的导师。
吉昂诺娃激动万分。她深深知道,毛岸英是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派出的留学生,他手里并没有几个卢布。何况苏联也正处在反法西斯战争的紧急关头,物资匮乏!
两个小小的橙黄色蜜桔,在当时是何等珍贵啊!
面对这两个橙黄橙黄的桔子,吉昂诺娃像看到毛岸英那颗滚烫的心。
但这一次,车尔盖诺夫没有前来。因为他已经第二次感冒了,浑身烧得无力,不仅走路困难,脑子也晕晕乎乎的。
毛岸英一时间缺少了一个重要助手,听起课来相当吃力。看到导师一面用手帕不停地擦拭鼻涕,一面咳嗽着为他讲课,毛岸英心里忐忑不安……
半夜了,毛岸英还在灯下不断地往手上呵着热气,复习上午听的那堂“夹生课”。当他左查词典、右翻资料全部弄懂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
“不行,我必须把俄浯学好!”毛岸英下定决心:“我一定在半年之内,像车尔盖诺夫一样,成为一个精通中俄两种语言的人!”
吉昂诺娃教学使“绝招”,毛岸英终于成了“俄语通”
为了学好俄语,毛岸英除了拜词典为师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口语。为此,他几乎成了吉昂诺娃家庭中的一个非正式的“常住成员”。他把吉昂诺娃家当成学习俄语的课堂,从不说一句中国话,为的是“彻头彻尾俄语化”。
吉昂诺娃的邻居有一个小男孩,叫廖什耶夫,养着一只小狗,叫“海狮”。毛岸英很喜欢“海狮”,吉昂诺娃也很喜爱这只白色长毛犬,所以就叫廖什耶夫把“海狮”领到她家来玩。
学习之余,或者学累了,吉昂诺娃就和毛岸英以及廖什耶夫一起逗“海狮”玩,一会儿让它叼鞋子,一会儿让它学人直立行走,一会儿又让它翻跟头……就这样,毛岸英从逗“海狮”玩中学会了许多生动活泼的生活用语和俗语。这大大提高了他的俄语口头表达能力。
他哪里知道,这是吉昂诺娃的一番苦心啊!
为了让毛岸英的俄语水平提高得更快,吉昂诺娃做饭时也带毛岸英一起下厨房,这样,勺子、小铲、黄瓜、土豆等等生活中的大量俗语俗词,都在一家人似的亲热生活中学熟学通了。
更有意思的是,毛岸英不但学会了莫斯科标准音,还学会了列宁格勒音。原来,吉昂诺娃家的一位厨师是典型的列宁格勒人,他说的俄语带有浓重的家乡味浓。毛岸英回国后忆起那段生活时说:“我从逗小狗中学俄语,从做饭烤面包中学俄语,从列宁格勒来的厨师那儿学俄语……这一切,都是苏联导师吉昂诺娃有意识地精心安排的。”
他怎能不万分感激这位异国老师呢?
吉昂诺娃深深知道,只有把俄语教活了,毛岸英才能把俄语掌握得更快更好;也只有俄语学好了,才能让他更多地了解苏联,掌握苏联先进的科学知识。所以,她经常带着毛岸英去一些人多的地方如商店、影剧院、图书馆、莫斯科郊外、红场等地游览,从一幢古建筑、一幅油画、一件色彩艳丽的商品……毛岸英学到了活知识,并从中加深了对苏联人民和风土人情的了解。
1938年1O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毛岸英把父亲的这段话当作座右铭,工工整整地抄录在笔记本上,并万里迢迢带到了莫斯科。
当吉昂诺娃从毛岸英那儿知道了这段话的含义时,不由得问:“这是谁讲过的话?”
“这是我的……”毛岸英刚想说这是父亲毛泽东说的话,但马上意识到不应该这样讲,于是改口道:“这是我的一段笔录,录的是毛泽东主席说过的一段话。”
“那好。”吉昂诺娃很欣赏这段话中明快透彻的哲理,于是说道,“你好好给我翻译一下吧——一点错误也不要有!”吉昂诺娃几乎是下了命令。
“好!”毛岸英笑着说,“老师是想考我吧?那我就试一试。’
毛岸英说罢,立刻拿起钢笔,用流利的俄语草体把它翻译下来。
吉昂诺娃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看,并读出了声。读完,她兴奋不已,情不自禁地翘起了火拇指:“了不起!了不起!不,应该说你很伟大,因为你一年多就精通了俄语——这实在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葵花收获季节,吉昂诺娃终于知道了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授课时间长了,吉昂诺娃发现毛岸英的手很粗糙,便让毛岸英伸开手掌。她吃惊地发现,毛岸英的掌心凸起好几个硬硬的上褐色手茧。
“你是农民的儿子?”
“是的”
“会种多少种农作物?”
“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花生、芝麻……”
“好,看来你是农业专家了,以后你教我种粮食,我教你怎么样发挥粮食的经济价值,咱们可以搞一个‘联台企业’了”
毛岸英把吉昂诺娃的话记在了心里,他是多么希望把中国的种子播撒在苏联导师吉昂诺娃的庭院啊!
当他把这个心愿说给吉昂诺娃时,吉昂诺娃笑了,说:“你的愿望太善良了,但你的想法却像孩子一样天真。真的,你想得多么简单,中国和我的祖国都在遭受帝国主义的踩躏和侵略,谁能从万里以外的中国运来植物的种子?如果真要你教我种庄稼,那恐怕是遥远的将来了。
两个人谈得很是尽兴。
上完课,毛岸英和吉昂诺娃一起来到小楼后边大约有一亩多地的空场上,一起规划种植方案。于是,在小小后院里,师生携手种下了高梁、玉米、大豆……
以后,在前院及小楼周围,毛岸英还种下了从一位苏联朋友那里讨来的乌克兰葵花籽。当时在苏维埃流行这样一句话:“莫斯科的姑娘(最漂亮).乌克兰的葵花籽(最香脆)。”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秋天,毛岸英在吉昂诺娃家院中种下的向日葵张开了圆圆的笑脸,这时吉昂诺娃才知道毛岸英原来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儿子。她为此深深地感动着。她想,总有一天,她会到中国,会当面向毛泽东介绍她这个优秀的学生在苏联学习的详情。
吉昂诺娃说了三声“感谢”,毛岸英回敬了三声“感谢”
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为加快培养军事人才、军队干部,指示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叶剑英等,在北平西南郊毗邻宛平县的长辛店,组建了一支青年学生总队,后来叫华北军政大学一总队,招收思想品德好、学习基础又不错的青年入校深造。
一总队成立后,向苏联方面邀请了一些专家,其中就有毛岸英的恩师吉昂诺娃。这给吉昂诺娃带来了一个实现夙愿的契机一好好看看拥有万里长城的中国,好好看看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更重要的是,她要把自己的得意门生毛岸英在苏联刻苦学习的情况,好好地向毛主席汇报一下。
吉昂诺娃一到中国,就提出要拜访毛泽东的愿望,但叶剑英告诉她,毛主席很忙,和平解放北平刚几个月,毛主席的工作干头万绪,很难有时间。
当吉昂诺娃谈到毛岸英是她的学生时,叶剑英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你来为我们的学员讲课,我们就请毛岸英同志担任您的翻译,不是再好不过了吗!”叶剑英说出了吉昂诺娃想说的话。
1949年7月14日,坐落在北京西郊长辛店大桥西面的铁路工人俱乐部大礼堂内,座无虚席。除了全总队的一千多名学员外,还来了许多仰慕苏联专家大名的学者、教授、社会名流,以及有关领导等。
教育长在介绍了客人——苏联女经济专家、教授吉昂诺娃后,指了指身旁的年轻人说:“这位干部,就是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同志,今年27岁,现任北平一个工厂的党总支书记。他曾在苏联留学,认识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吉昂诺娃。”
“不。”毛岸英不等教育长介绍完,马上说道,“吉昂诺娃是我的导师,我是她的学生。”
“对。”教育长继续介绍说,“毛岸英同志和吉昂诺娃教授,不,应该说是和整个苏联,乃至整个共产主义事业,都有着深厚的阶级情谊。他在苏联参过军,并参加了反法西斯莫斯科保卫战,曾和苏联红军一道攻克柏林。”
吉昂诺娃随后站起来,激动地说道:“我今天到这里来讲课,也带有感谢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意愿。毛泽东主席派他的儿子参加我们的卫国战争,说明毛泽东主席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领袖……”她一连说了三个“感谢”:“感谢毛泽东同志!感谢中国人民的牺牲和友谊!感谢毛岸英等一代中国青年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帮助了我们!”
毛岸英为吉昂诺娃作翻译。、每翻译一次“感谢”,都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翻译完后,他谦逊地介绍说:“吉昂诺娃是我尊敬的导师。她的学识渊博精深,我的俄语水平一般。所以对担任她的翻译感到惶惶不安。我主要是来感谢尊敬的导师来这里教学,感谢她对我的哺育之恩,感谢她对华北军政大学一总队师生的一片赤诚心情。”他的这段话里也连用了三个“感谢”。
吉昂诺蛙讲课时坐在一把藤椅上,毛岸英悄立一旁。吉昂诺娃不好意思,让他也坐下。毛岸英幽默地说:“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老师永远坐上座,我国有这个尊师规矩,从孔子时代就这样。”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吉昂诺娃永远不会忘记她1949年7月的中国之行,不会忘记师生在中国重逢时的美好情景。但她万万没有想到,那一次相见竟是师生的“永诀”。1951年11月毛岸英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吉昂诺娃闻讯,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