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回旅顺口的台前幕后

作者:岩石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1955年的元旦刚过,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苏军向新中国交还旅顺海军基地的序幕就拉开了,到当年5月底苏军撤离完毕,旅大地区半个多世纪一直由外国人统治和管辖的历史终于结束。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继承人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凭借长年积累的政治经验和权术,赫鲁晓夫先后击败了贝利亚、马林科夫等斯大林时代的“老近卫军”。为了求得中国领导人的理解和支持,赫鲁晓夫在苏共领导层内部主动提出了交还旅顺口的问题。

为参加1954年新中国五周年国庆,苏联政府派出了由赫鲁晓夫亲自率领的庞大代表团。苏联代表团访华决不仅仅是参加庆祝活动,而是进一步改善中苏关系的重大举措。作为给中国国庆的一份厚礼,赫鲁晓夫在离开苏联前多方奔走,促成了大量援华项目。苏军提前从旅顺撤出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苏联解体之后解密的档案,苏联代表团在北京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与中国协商交还族顺基地问题。苏联外交部认为,苏联军队继续留在中国领土上,留在旅顺口地区,“对我们在政治上是不适宜的”,“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力量是可以保证海军基地的健全和运转的”。至于在非常局势下苏联使用旅顺港基地的问题,“可以与中国政府就此问题缔结单独的协定”。

1954年9月25日晚,也就是代表团出发前两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在看到相关文件后,突然表示反对。赫鲁晓夫和米高扬对此十分惊讶,决定第二天上午召开主席团会议。

9月26日上午,苏共中央主席团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伏罗希洛夫说:“我们宣布对法西斯德国的盟国日本作战,目的就是收复旅顺口和俄日战争期间沙俄丧失的领地,而现在我们又要把它们交出去。或许,应该就这件事问问大家的想法,即使不问,至少也得让人们对此有所准备。”

伏罗希洛夫发言后,赫鲁晓夫感到在这种原则问题上不能退让,于是强调,所说的原沙俄领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土地,只是根据租赁协定,也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利益,由双方共同使用。“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庆祝自己建国五周年之际请求我们帮助他们改变其几百年的落后状态,而我们不能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即将来临的五年采取最重要的措施,那么,我们就将失去同中国建立和巩固友谊的历史机遇。”赫鲁晓夫还表示,如果没有这些实际内容,苏联派如此高级的代表团去北京参加庆典、同毛泽东会谈,将变得毫无意义。在赫鲁晓夫的带动下,其他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发表了大致相同的意见。最后,伏罗希洛夫勉强在文件上签了字。

笔者查阅的涉及苏军撤离旅顺基地的档案记录显示,当时的苏联驻华使馆代办罗迈进向中方提供的计划书内容包括:自1955年1月1日至1月31日,向中国指挥部代表们介绍辽东半岛条约地区的防御体系,并协助他们组织辽东半岛的设防;2月1日至3月31日,将部分中国部队运达辽东半岛条约地区,并训练他们掌握移交给中国的武器和作战技术器材;3月15日至5月31日,将中国指挥部拒绝接受的大约150列车的武器和作战技术器材运输到苏联境内……“中国政府愿意接收供中国人民解放军用的武器、作战技术器材和军事物资,均可按下列条件移交:武器和物资,除汽车、运油车和拖拉机以外,均以货款偿付。贷款和利息年利2%,并自1955年起在10年内每年等分偿还……”据解密档案显示,双方还就旅大苏军撤退完毕后是否发表公告以及旅大基地的物资、营房移交等进行了反复磋商。

旅大地区的防务由志愿军第三兵团负责,他们于1955年1月9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从朝鲜东海岸回国。接收军事设施和装备的工作,从3月7日开始,至5月16日完成。5月24日,中苏联合军事委员会在旅顺苏军司令部签署了最后议定书,确定驻旅顺口地区的苏联军队将在1955年5月31日以前全部撤离。5月25日至27日,苏联驻军指挥机关及陆海空三军约12万人分批撤离。旅大地区60年后终于回归了祖国。

整个移交工程很浩大,但历时5个月的交接总体上是很顺利的,中苏友谊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加强。但是,由于苏联方面想在旅大修建纪念日俄战争的纪念碑,虽然最终尊重中方意见,不再修建,但也给中方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