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军蔡廷锴

作者:肖竹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蔡廷锴率十九路军调防上海。1932年1月28日,日本派陆战队登陆上海。蔡延锴、蒋光鼐率十九路军立即奋起迎战抵抗,因而十九路军和蔡廷锴成为在全中国声名大噪的抗日军队和爱国将领。

立志救国 南征北战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曾任第十九路军军长、总指挥,参与领导了震惊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福建事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1892年4月15曰,蔡廷锴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蔡廷锴幼年性格倔强,贫困的生活,使他对旧社会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岁时,他听乡亲讲述刘永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听到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时,心甚愤恨,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萌发。

为寻找生活出路,加上当兵卫国的朦胧思想,蔡廷锴于1909年投入广东新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蔡转入广东省卫军,后经辗转,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柩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国军林虎部,蔡被选人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1920年孙中山返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派邓铿组建粤军第一师,陈铭枢部被编为粤军第一师第四团,蔡任团本部掌旗官,后调任排长。邓铿对粤军第一师训练甚严,对士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政治常识、社会知识和工业生产教育,蔡在该师受到熏陶和锻炼,并加入国民党,军事政治认识与日增进。1921年,蔡参加讨伐桂军沈鸿英的战斗,升上尉连长。1922年5月,孙中山督师北伐,蔡参加攻克赣州的激战。6月,陈炯明叛变,次年1月蔡参加驱逐陈炯明,重占广州的战斗。4月,沈鸿英进攻广州,第一师奉命讨伐,5月占肇庆,蔡以战功升少校连长。1924年,升为营长。1925年初,蔡营与第一师各部入桂,打败沈鸿英,旋出发东江。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刚告结束,立即从东江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与南北军阀的征战中,蔡廷锴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

1925年7月,国民党政府在广州成立,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是年冬,蔡营作为讨伐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战役,勇猛苦战,立了战功,是“铁军”的一支有生力量。后第十师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下辖蒋光鼐的第十师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师,蔡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1927年初,蒋介石与武汉国民政府对立,陈铭枢、蒋光鼐、戴戟先后离开武汉投靠蒋介石,蔡廷锴调升第十师师长。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武汉政府出师河南,继续北伐。蔡师在河南激战奉军,配合兄弟部队攻克临颖、开封。7月汪精卫在武汉反共后,蔡跟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被委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率师南下。但因阶级和认识的局限,不赞成共产党的主张,所以在南下时,便脱离了起义部队,把第十师开到赣东铅山。不久,蒋光鼐来铅山,回任十一军副军长,蔡率部随蒋入闽。

此后,蔡廷锴在蒋介石麾下,不断参加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1 930年,蒋蔡两师参加蒋介石对阎锡山、冯玉祥的中原大战。8月17日蒋蔡两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同年,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对蒋介石。5月间,桂系与张发奎部由广西出湖南,企图进攻武汉,与阎、冯互相呼应,袭击蒋介石。时任第六十师师长的蔡廷锴和第六十一师师长蒋光鼐奉蒋介石的命令,堵截桂军、张军北上之师。蔡、蒋两师由桂回粤转湘尾追在衡阳七圹一带与桂、张联军决战,恶战两昼夜,将敌军击败。这时,蒋介石在陇海线、津浦线和平汉线均失利。蒋急调蔡廷锴的第六十师、蒋光鼐的第六十一师北上增援。

7月22日,蔡师和蒋师抵浦口乘车,通过徐州北上,至邹县集中。蒋介石为迅速扑灭津浦路的阎锡山部,即令这两个师经泗水,迂回大汶河及泰安敌军之左后方。蔡师日行八九十里,至第四天,官兵所背带的米粮已将食完,蒋师又没有跟上来。第六十师进抵泰安东南约五十里时,蔡廷锴获悉阎部约一个旅在右翼据寨固守,即决定破釜沉舟,以最快速度攻占泰安城。蔡令区寿年旅先扑攻右翼敌旅。区旅只经过六个小时战斗,就将敌攻破,旋改为预备队。紧接着,蔡令沈光汉旅继续向泰安城郊之敌发起猛烈攻击。沈旅激战一昼夜,尚未得手,蔡派一个团增援,泰安车站、九里山等险要地带,均被占领。阎军一个旅退入城内死守,另有小部分兵力仍据泰山。蔡又令预备队区寿年旅将泰山敌军收拾,泰安城内阎军遂成翁中之鳖。

此时,蒋介石全线已成败势,便又电令蔡廷锴第六十师、蒋光鼐第六十一师进攻阎锡山重兵固守的济南,并下了血本颁发赏令,谓“若能在十天之内占领济南,则犒赏该军一百万元”。蔡把泰安防务交给友军后,于8月10日首先将泰山背长城岭之阎军击溃。敌残部向铁路方向溃退,蔡师蹑尾追击。在党家庄以南一带高地,蔡师与阎军增援部队近万人交锋,搏斗一天,阎军即全线崩溃。接着,蔡廷锴率沈光汉旅向仲弓镇迅速推进,增援蒋光鼐第六十一师,反击阎军的进攻。8月14日,蔡廷锴和蒋光鼐在仲弓镇天主教堂再次研究进攻济南的军事计划,决定以第六十一师先行,第六十师为总预备队跟进。8月15日下午3时,蔡、蒋两师攻克济南,从而挽救了蒋介石全线动摇的军事颓势,打下了席卷阎、冯陇海全线的基础。8月17曰,蒋介石任命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委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并赏款100万元。蒋介石还特奖蔡廷锴数万元。

这年秋,蒋介石又调第十九路军到平汉铁路与冯玉祥军作战。在河南省新郑附近,第六十师和第六十一师迫使冯玉祥军三万多人投诚。

“违令”抗日 民族英雄

“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的正义号召推动下,蔡廷锴和第十九路军三万多官兵,在赣州宣誓反对内战和团结抗日。1931年10月下旬,由于宁粤合作,第十九路军开赴京沪铁路沿线担负警卫。该军总指挥部驻南京两广会馆。第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第六十师驻苏州、常州;第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

1931年底,蔡廷锴召集全军旅长以上干部来沪密商,决定组织“西南国民义勇军”,自任总指挥,奔赴东北,援助正在抗日的马占山、丁超、李杜。蔡打算于1932年2月1日率部沿津浦路北上。

就在这时,日本帝国主义部署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压制抗日运动和军事侵略的阴谋,派遣军舰三十余艘和陆战队数干人登陆,不断制造事端,提出无理要求,蔡不得不在凇沪严加戒备,做好备战工作,以便应付时变。

1月22日报载,日本驻沪领事村井又蛮横提出,要第十九路军由驻地向后撤退30公里。次日,十九路军即在龙华警备司令部召开驻沪部营长以上干部的紧急会议。蔡廷锴在会上激昂地说:“日本人这几天处处都在向我们寻衅,处处在压迫我们,商店被其捣毁,人民被其侮辱,并加派兵船及飞机母舰来沪,大有占据上海的企图。我最近同戴司令(戴戟时任淞沪警备司令)一再商量,觉得实在忍不下去,所以下了决心,就是决心去死。但死也要有死的方法,所以今天召集大家来研究。”紧急会议讨论决定了一切必要的应变措施(包括准备军粮物资筹备在内)。根据会议决定,下午19时向全军各部发出了“我军以守卫国土,克尽军人天职之目的,应严密戒备。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攻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等密令。

1月24日,南京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来沪,约蔡廷锴面谈。何说:“现在国力未充,百般无准备,日敌虽有压迫,政府均拟以外交途径解决。上海敌方无理要求,要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政府本应拒绝,但为保存国力起见,不得已忍辱负重,拟令十九路军于最短期间,撤防南翔以西地区,重新布防。此是中央意旨,想兄也必同意。”蔡则对何说:“本军自到沪驻防以来,军纪尚佳,对于国际租界人士,均守文明,在沪中外人士尚无不满的表示,且驻地均是我国领土,也不接近日寇地区,要撤退,珠无理由。倘政府要撤,请不限于敌方之要求。最好调我全军离开京沪路,我当绝对服从。”

接着,杜月笙和史量才一同来找蔡廷锴,说张静江有事要和蔡在杜宅面谈,蔡到杜家时,张正在等候。午餐后,张静江对蔡廷锴说:“十九路军素来军纪严明,革命战争有功。望你体念中央的意旨,最好撤退到后方南翔一带,以免与日军冲突。上海华洋杂处,繁华之区,如果战端一开,损失极大。倘能撤退,我可报告蒋总司令。”蔡当即对张说:“上海是我国领土,十九路军是中国军队,有权驻兵上海,与日本帝国主义毫无关系。万一日军胆敢来犯,我军守土有责,决心迎头痛击。张先生也是中国人,应该接纳我的意见,向蒋总司令报告。”张听了蔡的话,一时面红耳赤,无法下台。

当天,蔡廷锴坐车到苏州,召集驻军旅长以上干部沈光汉、李盛宗、邓志才等在花园饭店举行紧急会议。蔡在会上再次表明抗战的决心,并传达和解释了23日发出的密令。

1月26日,日方限令中方在48小时内(即1月28日下午6时前),对日本领事村井的关于封闭上海市各界抗日救国会和封闭上海《民国日报》的要求,作出“圆满”的答复,不然就要自由行动。当晚,日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又发出另一个以护侨为名的通牒,限令第十九路军立刻退出闸北,让给日军进驻。盐泽没有等待答复,就下令开始军事行动。

1月28日深夜23时30分,日寇分兵五路在闸北通庵路突然向第十九路军翁照垣旅袭击。蔡廷锴下令守军“为自卫计,应迎头痛击”。于是,守军当即给予还击,发生猛烈巷战。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星夜步行经北新泾到达真如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依照原定计划,电话命令后方部队迅速向上海推进。29日天亮,曰军飞机出动助战,在闸北、南市一带滥施轰炸,由于守军的顽强抗击,日军各路进攻均被挫退。中午,蔡亲临闸北等处视察,鼓励官兵英勇杀敌,为国立功。这天,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三人联名向全国各界发出通电,表示“尺地寸草,不能放弃”的决心。

1月31日晚23时,日军再度向第十九路军闸北防地猛攻,又被守军奋勇击退。战至2月4日,敌军开始第一次总攻,战火从闸北蔓延到江湾、吴凇一带,各线均展开激烈的战斗。结果,在闸北方面进攻青云路守军的日寇被击退,吴凇屹然无恙;进攻江湾的敌军一联队(即一团)被包围歼灭。蔡即与蒋密商,乘胜反击曰军,经过几小时的战斗,重创敌人,完全粉碎了日军的总攻。盐泽幸一因此而被免职,调回日本。

2月6日,何应钦却下严令,要第十九路军撤退,并责问蔡廷锴,说:“谁叫你打仗?”然而,蔡没有理睬何的这个命令。

接替盐泽幸一到上海的是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野村。野村到沪后,敌海陆空军已增加到一万多人,蔡廷锴估计不久必有剧战,于10日冒着敌机的扫射,前往吴淞炮台慰问守军官兵,鼓舞士气。蔡特赠两打白兰地酒给第七十八师副师长谭启秀和第一五六旅旅长翁照垣,勉励说:“此酒是人民慰劳你们抗敌英勇的表示,你们不要辜负人民,应尽责任,死守阵地。”

2月11日,野村对西方记者吹嘘说:“日军在吴凇踏平华军濠沟之日,为时不远。请诸君拭目相观,届时即可结束华东之抵抗。”当天下午,日寇一面出动飞机在闸北投下大量燃烧弹,同时用大炮轰击,一面向蕴藻浜、曹家桥一带进攻,并不断增援。第十九路军守军猛烈抗击,最后展开肉搏战,毙敌数百人,至晚7时,将进犯之敌全部击退。

2月13日,曰军主力久留米混成师团,又突然偷袭蕴藻浜。蔡廷锴急令第六十一师师长毛维寿率预备队,迅速向大场推进增援张炎旅。蔡亲带参谋副官数人到庙行附近督战。下午5时,双方展开肉搏战。蔡见情况十分危急,即令旅长张炎亲率庞成团猛攻敌之左侧背,敌不支溃退。这一仗,久留米师团损失惨重。

野村屡战屡败,日政府改派正规军第九师团长植田谦吉接任。随植田来上海的陆军约达万余人。植田以总司令的身份,也发表了讲话,扬言要迫使第十九路军撤退。2月18日,植田谦吉给蔡廷锴一份最后通牒,提出六项条件,扬言中国军队如不在2月20日午后7时以前撤退,马上采取自由的军事行动。蔡将这份荒谬绝伦的最后通牒给蒋光鼐看,决定召开高级长官会议。指挥部立即下令前线部队集结炮火向日军阵地猛轰,作为对植田的答复。这时,有一位外国记者对蔡廷锴说,第十九路军兵员少,武器差,继续抵抗日军,好比以卯击石,并劝蔡及时撤兵。蔡却坚定地回答:“坚守国土乃军人之职责,即使日寇增至十万人,也要誓死抵抗。”他反问这位外国记者:“设日军无故攻进贵国,贵国军队亦撤退否?”记者无言以对。

2月19日凌晨,植田派出飞机,成群结队地向上海附近的镇市村庄,第十九路军及前来增援的张治中第五军的阵地六肆轰炸。午后,敌炮兵密集向守军据烈轰击。下午5时,敌陆战队向第六十、六十一师支撑点发起强攻,被守军打得抱头逃窜,退回原地。

2月20日凌晨,日寇又发动一次总攻。敌先以大炮向江湾、庙行等地轰击,步兵协同坦克部队,一路进击张发浜一带;另一路由杨树浦进犯,来势凶猛。蔡廷锴电告各部,采取“我军须先疏开,俟敌炮及飞机停止轰炸后,即回原阵地,但动作要迅速敏捷,伪装及散兵多多布置”的打法,使敌伤亡很大,未能前进一步。

从2月21日起,在植田亲自指挥下,日寇又向江湾、庙行等地发起数次冲击,战斗异常惨烈,但都被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挫败。

植田的军事总攻计划宣告破产后,日本政府改派前田中内阁陆军大臣白川大将接任,同时增调三师兵力和飞机200架来沪增援。此时,敌兵力已达六七万人。

2月29日起,日军在白川的策划下,开始了新的总攻。蔡廷锴将敌情及时通报第五军军长张治中。日寇向闸北八字桥、天通庵等地强攻,均遭守军顽强阻击,其联队长(相当团长)林崛大佐也被击毙。

3月1日,敌军展开全面的新攻势。闸北战线,敌冲击未逞;江湾方面,敌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继续向杨家楼方向扑攻;敌分两路进攻庙行方面,伤亡很大。但由于浏河守军大部已调往正面增援,兵力单薄,日军趁此机会,强行登陆,致使浏河沦于敌手。蔡廷锴等人曾请南京政府军政部速派两师驰援浏河,然而,一直得不到回复。浏河失陷后,守军侧面、后方均受到严重威胁。蔡廷锴、蒋光鼐和张治中同往南翔共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这时,南京军政当局来电令淞沪守军于3月1日晚撤退到第二道防线,即嘉定、黄渡之线。

3月2日,第十九路军向全国各界发出退守待援的电文,表示“本军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3月3日,国际联盟开会决定要中日双方停止战争。蒋介石决定和日方和谈。蔡廷锴对蒋光鼐说,如果不是平等的和平,他个人表示反对,并说:“吾人身为军人,本以服从为天职,假如有人甘心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誓不两立。”5月5日,南京政府与日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该协定规定,上海不设防,不驻军,不抵制日货,变为自由城市。

淞沪抗战爆发后,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海外华侨,空前热烈支援第十九路军。据统计,海内外同胞捐给十九路军的款项,约有七百余万元。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通过工会、学生会及其他群众组织,展开了对十九路军的支前工作。蔡廷锴深得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同胞、港澳同胞的拥护和爱戴,被誉为“抗日将军”、“民族英雄”。

淞沪抗战的第二天,宋庆龄、何香凝等就到真如慰问十九路军官兵。在她们的主持和组织下,筹设了几十个伤兵医院。何香凝到前线慰问时,天正下大雪,而官兵只穿单衣夹衣各一套。她即发起捐制棉衣运动,五天内制成了三万多套全新棉衣,运送给官兵穿用。

然而,南京国民党政府对待十九路军却大不一样,对在作战中所消耗的武器弹药和医用器材“一概不予补给”;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屡次函电请援,南京政府却按兵不动,坐视不援。何应钦甚至通令各部:“十九路军有三师十六团,无须援兵,尽可支持。各军抗日请求,非得军政部命令,而自由行动者,虽意出爱国,仍须受抗命处分。”同时克扣军饷与截留捐款。驻留上海的国民党海军,不但不给抗日军队以任何援助,相反还与日本海军当局达成协议:“此次行动,并非交战,如中国海军不攻击日舰,日本舰队也不攻击中国舰队,以维友谊。”

十九路军经过33天血战,退守第二道防线后,蒋介石决心对“违令”的十九路军加以整肃。5月6日,蒋下令将该军一个师调往江西归南昌行营指挥,一个师调往武汉归武汉行营指挥,一个师调往安徽。蒋光鼐、蔡廷锴等人据理力争,坚决不服从蒋介石肢解十九路军的命令。5月21日,蒋下密令,“红军大部窜闽南,漳州相继失守,同安亦危,着该军全部由海上运输进剿”。第十九路军被迫调驻福建。

6月,南京国民党政府授蔡廷锴青天白日勋章,委蔡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2月底,国民政府命令福建省政府改组,蒋光鼐为省政府主席,蔡廷锴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

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和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在福州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这年春,日寇攻占热河,并猛攻华北长城各口。蔡廷锴深感第十九路军乃抗日的队伍,自应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请缨北上,援救热河,南京政府纵不允许全军出动,亦应以一部先遣策应,以资鼓励前方士气。于是,在漳州召开师长以上会议,决定抽调志愿军官兵编为两个旅六个团,以谭启秀、张炎分任旅长。粤、桂两省各编一个师,一同出发。蔡廷锴被公推为先遣抗日军总指挥。

先遣抗日军进抵湖南耒阳时,不料热河及长城各关口已失陷,何应钦与日寇签订了《塘沽协定》。蒋介石电令先遣抗日军回师福建。因此,蔡对蒋介石不抗日政策更加不满。他和蒋光鼐联名通电南京政府,要求公布《塘沽协定》内容,反对出卖华北主权,因而引起南京政府来电相责。

是年四五月间,蒋介石再三来电令蔡廷锴派六个团进占连城、朋口、芷溪一线,“追剿”红军,并派督战官蔡启驻在第十九路军总部监视。蔡即命令区寿年第七十八师由南靖、永安西进连城,并将长汀的马鸿兴保安团拨归区指挥。他还指示该师取守势,万不可孤军深入,将兵力分散无法驰援。第七十八师抵连城不久,遭到红军彭德怀第三军团的严厉打击,被歼灭了两个团,区寿年弃城逃往永安。此役和1930年12月至1931年10月,蔡廷锴曾率部参与对中央苏区第二、三次“围剿”,致使十九路军损失惨重的事实,让蔡廷锴再一次认识到进攻红军政策的错误,明确意识到这是蒋介石借红军之手来达到消灭十九路军的目的。如再打下去,蒋介石宁让第十九路军孤立无援,坐以待毙,也不会增调援兵的。为了十九路军的生存,蔡廷锴多次与蒋光鼐密商,决定派代表到苏区和红军联系。

就在此时,陈铭枢由欧洲经香港回到福建,进行联共反蒋抗日的活动。蔡廷锴开始不同意组织政府公开反蒋.主张维持现状,搞半独立来聚积力量,联络四方,训练干部,等待时机。后经蒋光鼐再三劝告,蔡也不坚持反对的意见。这年8月,陈铭枢在闽取得初步公开讨蒋一致意见后,即匆匆回香港策划有关事宜,随又派陈公培来福州研究与红军如何联系的问题。蔡知道陈公培在北伐时期和共产党有过来往,于是派陈为代表,直接和红军联络。蒋光鼐用绸子写了一封信给红军,表示和谈愿望,主张共同抗日,双方先行停止军事行动。蔡则亲自带陈公培到达水口镇,令补充师第一旅旅长司徒非派人护送陈。9月中旬,陈公培果然和红军联络上,带回彭德怀的回信。蔡接到这封信后,心里很高兴。从此闽北前线进入休战状态。

不久,陈铭枢第二次来闽,要蔡廷锴继续派人到瑞金与中共取得联系。于是蔡又派第十九路军秘书长徐名鸿、陈公培去瑞金。徐名鸿等人在瑞金见到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于10月26日与红军订立了《反曰反蒋的初步协定》。这个《协定》共11条,其中第五条是:在初步协定签订后,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即根据订立本协定原则,发表反蒋宣言,并立即进行反日反蒋军事行动的准备。

11月上旬,蒋光鼐由香港回抵福州,传达陈铭枢、李济深等所召开的香港会议的情况。这次会议决定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人民政府。蔡廷锴即火速分电沈光汉、毛维寿、区寿年、张炎、谭启秀等五个师长及马江要塞司令云应霖、绥署参谋长邓世增、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秘书长徐名鸿等来福州开军事会议。在会上,蔡首先指出:十九路军要革命,决心反蒋抗日,不反蒋抗日,十九路军就会被南京政府消灭;并宣布十九路军扩军计划,将该军改称为人民革命军。

蒋介石在庐山获悉陈铭枢回国的消息,即电蔡廷锴,一再查询陈的具体活动,并派飞机来福州接蔡到庐山会晤。蔡托病不能前往。几天后,蒋又来电特别说明,如不能离开军中,可另派亲信代表晤谈。蔡乃电令十九路军驻京办事处主任黄和春同陆文澜、宋子文一道往庐山见蒋介石。蒋见黄后,拿出50万元给黄转交蔡,说:“这是小数目,等贤初来庐山再多给。”11月中旬,蒋介石和蔡廷锴几次通长途电话之后,并亲笔专函,派徐康良驾机来福州接蔡前往南昌。此函极力挑拨蔡与陈铭枢的关系,企图动摇他的革命信念,蔡乃将飞机扣留。

11月18日,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黄琪翔等人在鼓山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成立人民政府的时间和修正政纲政策问题,以及废弃国民党旗和军事、财政等问题。

11月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在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上,蔡廷锴当选为人民革命政府中央委员。22日,在中央委员第一次会议上,蔡被委为军事委员会委员。23日,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任命蔡廷锴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人民革命军十九路军总指挥。十九路军下设五个军十个师。

“福建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立即调派15个嫡系师,由张治中、卫立煌、蒋鼎文率领,分兵三路,合围福建。当时,蔡廷锴认为应集中主力在闽北采取主动,先歼灭刘和鼎的杂牌部队,继续迎击南下,与东进部队在建瓯以南、顺昌以东地区决战,将蒋介石第一批先头部队击败,争取有利的战略形势。蒋光鼐则力主将行军主力撤至闽西南,背靠红军作持久抵抗,不然即将主力使用在闽东方面,乘对方之虚进入浙东,打乱蒋介石的进攻计划。陈铭枢、李济深、黄琪翔却认为福州是人民政府的首都,应集中主力守福州,只要福州能确保,政治影响就会逐渐扩大。军委会和参谋团对以上三个方案展开辩论,结果大多数人主张守福州,并通过了放弃闽北守福州案。

根据军委会的决定,蔡廷锴于12月20日前后变更军事部署,随即乘飞机至漳州、泉州、龙岩等地区传达作战计划。12月下旬,除张炎第四军外,其他各军先后到达福州附近结集。

1934年1月初,在刘和鼎部的引导下,卫立煌第五路军抵达延平,张治中第四路军包围了古田。蒋介石到建瓯亲自指挥第三十六师等部队进逼延平。驻守延平的师长司徒非战斗仅一天,借口九峰山屏障失去,延平难以固守,竟于翌日派人接洽投诚。与此同时,古田守军师长赵一肩,认为孤城难守,也接受了张治中的劝降。第五军军长谭启秀率一个团驻守水口,因兵力单薄,被击破,谭只身乘木筏逃出重围。

这时,蔡廷锴深知福州守不住,即和蒋光鼐、陈铭枢等人密商,决定派十九路军副总指挥兼参谋长邓世增回广东接洽,为该军退回闽西南时,请陈济棠允让闽、粤边八县作为防地,并希望陈派粤军进入闽南,支援掩护,以策安全。同时,蔡派军需处长黄和春回广东提款至闽西,作为退守闽两时的经费;派参谋处长尹时中前往瑞金求援,希望红军主力给以支援,免孤军作战招致失败。

1月8、9两曰,蔡廷锴先后接到彭德怀来电:卫立煌部在闽江以南活动,有趋永泰模样。于是,蔡由甘蔗到白沙与陈铭枢、蒋光鼐、黄琪翔等人召开紧急会议。蔡建议火速向闽南撤退,否则后方联络被遮断,全军陷入重围。取得一致意见后,蔡即令前线各部立即撤回福州。人民革命政府成员于13日先后离开福州。这样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不到两个月,就宣告解体了。

1月15日早晨,蔡廷锴离开福州,率领全军向泉州退却。当日,蒋鼎文部入城。

次日,蔡抵莆田,得悉卫立煌的先头部队已在仙游以南和第三军张君蒿师激战半日,打算集中兵力先将卫立煌主力击败后再南下,但遭到第一师师长邓志才和第二军军长毛维寿的反对,未能实行。于是乃令第三、四两军及邱兆琛纵队归区寿年指挥,一面堵后,互相掩护西侧继续南进;令第二军到达惠安后,以一部占领涂岭要点,掩护该军主力昼夜兼程到泉州布防。

1月17日,蔡廷锴行车往泉州,路经涂岭,突遭李默庵第十师的阻击,他的车中弹数处,虽疾驰脱险,但随同的卫兵全被击毙。蔡到目的地,即令毛维寿派兵往洛阳桥(泉州东面十里)布防,但是毛的态度十分暖昧。为了保存力量,蔡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部队火速分路西进,到达闽西,徐图再举。蔡深知毛已有异志,于当天黄昏乘飞机至漳州。次日凌晨,蔡率第四军周士第团、十九路军总部直辖两个炮兵营及驻漳州的军政学校(军官团)员生前往龙岩,以待沈光汉第一军和区寿年第三军到来。不料第一、三两军抵达泉州后,被毛维寿用“要在泉州与蒋军决战”的谎言拖住,沈、区不敢突围,结果这两个军都被改编。毛叛变投敌,蒋介石委其为第七路军总指挥。

1月19日,蔡廷锴退抵龙岩后,下令彻底破坏漳龙公路,将部队撤至大池、小池地区整顿,决心以龙岩为基地,继续反蒋抗日。这时,陈济棠来电,想收编蔡的残部。蔡几经考虑,为了保存第十九路军最后的种子,带回广东去,便和陈派出的独立第一师师长黄任寰见面,旋将从漳州带来的部队编为一个旅,以黄和春为旅长,周力行、谢鼎新为团长。该旅由大池、小池移驻永定时,被陈济棠编为粤军独立第三旅。蔡廷锴于2月中旬取道汕头去香港。不久,陈济棠奉蒋介石之命将黄和春旅缴械,借以对第十九路军斩草除根。

就这样,第十九路军主力被蒋介石的中央军击破了,部分则向中央军投降。只有少量十九路军军官到广西投靠李宗仁重组,其余被收编之部队中级以上军官全被更换,十九路军完全解体番号亦被取消。这支有着光荣革命、抗日传统的第十九路军及其番号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抗战中蔡廷锴和十九路军的历史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