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工人的旗帜——赵占魁

作者:缪平均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1939年秋,赵占魁就被陕甘宁边区政府树为模范工人,当时他在农具厂做化铁工作。之后,他任翻砂股股长并多次受奖。1942年,边区总工会开展“赵占魁运动”,号召全边区工人向赵占魁学习。当时,他在农具厂亲自领导这一运动,任“赵占魁运动委员会”主任,取得很大成绩。1943年他又被评为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后在边区工艺实习场任翻砂股副股长。他以新英雄的姿态,始终站在建设边区的最前线,成为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1947年3月间,我军暂时撤离延安,赵占魁在保卫边区的战斗中,老当益壮,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带领工人想办法自烧焦灰,赶造出大批手榴弹供应前方。在他的影响下,工人们工作热情高涨,无人计较每天多少小时的工作制度,只要一有任务就昼夜不停工作。

前半辈子过着牛马生活

赵占魁1896年出生在山西定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弟兄4人,他排行老三,从12岁起给人当雇工,父亲在外做泥水匠,老娘同样离家给人家洗衣做饭,两个哥哥给地主当长工,弟弟因家里无法养活,自小就送了人。

赵占魁17岁那年,父亲被坍塌的窑洞压死了。他二哥听到消息,连夜赶去料理后事,不幸途中过河遇险,被水淹死了。两起不幸深深地刺激了赵占魁,他心里暗暗挣扎着,决心冲破这穷困的牢笼。于是,就在这年他离开家,去给一个铁匠当学徒,终年伴着风箱铁锤,漂流在山西的天镇、阳高一带。那时学徒生活十分辛苦,晚上要等别人都睡了,学徒才能睡,而早晨天不亮就得先起床。一年下来,挣的钱刚够买五六斗高梁。这样干了3年,他只是给师傅拉风箱抡铁锤,没学到一点手艺活。1916年,山西闹瘟疫,铁匠铺散伙了,赵占魁只得流浪回到家里,这时他已20岁了。后来,他去太原铜元厂提炼部学徒,一干8年。29岁那年又到兵工厂学翻砂,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病了也不敢请假,怕罚钱。这样干了六七年,因工厂裁员,他又失业了。整整一年后,已经38岁的他好不容易才在同浦路介休车站修理厂当了名铁匠。

赵占魁30岁上结了婚,妻子也得给人当雇工,或到车站上拾煤渣,勉强维持生活。1938年春,日军占领了同浦路,他和妻子在日寇的铁蹄下失散,随后便跟着铁路工人一起流亡到了西安。就在这时,他听说延安是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是工人们的天堂,便于这年5月由一位铁路工人介绍,进了安吴堡青训班,不久就来到了延安。

在延安找到了梦想中的家

来到延安,赵占魁就进了抗大,在工人队学习。他发现,这里果然是一个自由幸福的地方。他做梦也没想到,活了40多岁,当了半辈子牛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认不会写,而今竟一个钱不花,管吃管住,进学校学本领!所以他积极学习,进步很快,在讨论会上发言时,他常拿过去遭受的苦难和在延安的幸福生活比较,说:“过去我的血快要被人挤干了,而今42岁,才找到自己梦想的家!”特别让他感动的,是部队首长的关心和同志间亲如兄弟的友爱。部队首长经常找他谈话,虚寒问暖,发现他身体不适,还请来医生检查。这一切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他常同人讲的一句话就是:“什么人待咱们这样亲热过?共产党的首长,真像咱的亲娘一样!”因此,他在这个革命大家庭里处处积极苦干,一心一意干革命。组织上派人找他谈话,问他入党的意见。他一听心情十分激动,说:“党还要我这样的老汉吗?我又大字不识一个,只有一双骨瘦如柴的手啊!”部队首长安慰他:“老赵,无产阶级革命就是靠一双手来创造光明的新世界的!”听了这话,赵占魁非常兴奋,坚定自己的信心。1938年12月20日,赵占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春,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抗大缺少工具,赵占魁马上提出,自己开炉灶打。他召集了几个工人,垒起3个炉子,仅半月的工夫,就打出了200把镢头、300把锄头。他和一起干活的一位同志找到领导,要求说:“我是工厂党员,我想多为党出点力。我会打铁,我就去打铁,为党号召的大生产运动解决生产工具吧!”抗大领导张浩同志耐心地劝导他,叫他再好好学习。到了这年6月,边区政府为了发展生产,创办了农具工厂,调他去当翻砂工人,他高兴地说:“我这可有了为党出力的时候啦!”在他跟另外3个同学即将离开学校的那天晚上,张浩同志又把他们叫去,亲切地叮嘱他们说:“工厂是公家办的,但它是为工农劳苦大众服务的,也就是工农大众自己的工厂。你们都是主人,要好好干,好好爱护工厂!”赵占魁把这些话一个字一个字地牢记在心里,并且变为了自己的实际行动。

埋头苦干业绩突出

赵占魁来到农具工厂,开始在翻砂股当化铁工人。由于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不久即被任命为翻砂股股长。化铁是一项即艰苦又重要的工作,经常都是他亲自操作看炉。特别是在夏天,站在一千多度高温的熔炉旁,头顶上是炎热的太阳,还得穿着棉衣(代替石棉衣),汗水不停地往下滴。而且,化铁过程中吃饭时也不能停。别人是一面吃饭一面看炉,可赵占魁却连饭也顾不得吃,他说怕误事。常常这样一千就是12小时以上。他虽已40多岁了,可干起活来就像一个青年人,总是那样充满激情,愉快而沉稳。他那瓜子脸上,常带着笑纹,看到炉里通红的铁水,一会儿就变成了犁、铧、车圈,他就忘记了疲倦,从来没叫过一声苦。平时,他总是起床钟响起前就起床了,上工比别人早半小时,下工他让别人先走,自己则到工厂巡视一周,看看有没有人把工具乱丢乱放,发现了就一件一件地放好。他爱护工厂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他常对工人们说:“工厂是公家(边区政府)办的,同时也是咱们自己的,与过去在外面干活不同。”每遇下雨下雪,不论是白天黑夜,他一定把大家叫起来,领着头把院里的工具、成品都搬进屋子里,搬不动的就用油布盖好,不让公家的财物受一点损失。他也从来不计较工资。本来按规定,加工另加工资,可他不要,说:“过去在外边工作,费死了劲出的是牛马力,还时常饿肚子,现在为革命工作,有吃有穿,生活这么好,还要那么多钱干啥呢?”他平时很少请假,有了病也不休息。一次,他病得厉害,高烧头晕一个星期不能起床。一天工厂要开炉,只好让他的学徒工李荣贵看炉,可李荣贵加铁加得过多,炉里化成了一个三四百斤重的铁疙瘩。赵占魁一听,马上从床上挣扎着起来,拄着一根棍子来到镕铁炉旁。站立不住,他就坐在地上,整整看了一天炉子,终于把那天的任务完成了。1940年4月,他帮助别人试验弹花机,不小心把一个指头轧坏了,而且轧出了两块碎骨头。大家劝他休息,他却不肯,自己把手包上,用另一只手继续工作起来。后来那个手指头伸不直,留下了残疾。同年5月,有一次他熔炉时,因为坩埚坏了,十几斤的一锅铜水(热度在干度以上)一下倒在地上,一部分溅在了他的右脚上,脚面立刻烧成焦黑一片,疼痛可想而知。可赵占魁一声不吭,也不要别人扶,硬是自己走到医务所去包扎了。后来工厂把他送到中央医院去治疗,听到消息,延安许多机关、学校和工厂都派人去慰问他。中央领导同志邓发也亲自去看望他,劝他好好休养。他收到的慰问品摆满了两桌子,另外还有1.5万元钱,可他把这些钱全部捐献给了前方将士。他说:“前方有许多同志在流血,比我更痛苦的同志多着呢,我这些伤不算啥!”到了六七月份,时局紧张,可他的脚还没好,但他马上要求出院。为了保卫边区,他带着伤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这时,组织上号召慰劳前方将士,赵占魁又把自己积存的5干元钱和两双鞋子、两条毛巾、10条肥皂,全捐献出来。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工具加工厂的劳军捐献多达16万元。

为了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赵占魁时时处处细心钻研,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就拿化铁来说,开始时1斤焦炭只能化1斤铁,后来慢慢改进,可以化到2斤半了;在成品的损耗比率上,也由过去60%减少到25%,又比如翻砂,开始时用十分之三的焦炭面,可翻出的犁铧没有光泽;后来改用十分之三的石炭面,既省钱了,又使铧面光滑好用了。再如化铜的罐子,是用坩土自造的,最初一个罐子只能化两到三次铜,后来经过几次改进,可化到6次,提高了一倍以上。

“老赵是个好同志!”

出于对革命工作的忠诚,赵占魁心里总这样想:“多教会一个学徒生,就为革命工作多增添一分力量!”他常对学徒们说:“我一定认真地教,而你们必须认真地学,边区跟外面是根本不同的两个天。”每次开炉,他总是一面操作,一方面指点着叫学徒实际练习。什么时候加铁加炭,分量是多少,风力大小……一遍一遍地给学徒们讲解。在翻砂过程中,发现学徒们有不对的地方,他就把学徒们集合在一起,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告诉他们该怎样改进。在生活上,赵占魁更是处处关心学徒们的衣食冷暖,像对自己的亲兄弟一样。一次,工厂来了一批新学徒,厂子没能及时发下衣服和日用品,赵占魁就号召老工人发扬友爱精神,大家互相帮助。他自己首先捐出一件棉衣、一双新鞋和两条裤子。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纷纷捐助,解决了新学徒的困难。厂里的同志都这样称赞赵占魁:“老赵是个忠厚老实人,自己生活俭朴,帮助别人可热心,跟谁也能合得来。”的确,赵占魁平时帮助人的事太多了。马夫忙了,他帮马夫铡草喂马;伙房里忙了,他帮炊事员去烧火做饭……他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也非常好,尽可能地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一次,当地一位老百姓为发展生产,想买一头牛,但手头钱不够,就去找老赵。赵占魁说:“发展生产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是好事,好事。”当即借给这位老百姓200元钱。1942年赵占魁当选为劳动英雄,附近几个村庄的老百姓集合在一起到工厂给他贺喜,并给他送了一面旗帜,唱了一台戏。那次化铜烧脚住院治疗时,许多老百姓都拿了鸡蛋、挂面到医院看望他。老百姓都说:“老赵是个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