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飞鹰空军战魂——徜徉在高志航纪念馆里的缅怀

作者:李伟民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2010年12月22日,历时近一年修缮完工的通化市高志航纪念馆重新向世人开放。这天,通化市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我作为抗日航空烈士的亲属之一应邀出席。仪式上,我见到了高志航烈士的儿子高耀汉先生和女儿高丽良女士,并和他们一起参观了修缮一新的高志航纪念馆,共同缅怀烈士的英勇与悲壮。

重新开放的高志航纪念馆分为少年壮志、志在航空、航空战魂、血洒碧空、深切缅怀等5个主题展室。全馆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高志航将军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弘扬了以他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空军英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民族气概。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字子恒,1908年5月14日出生在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村一户农民家庭。他1925年1月考入东北陆军军官学校,同年3月通过考试获准赴法学习航空,先后在法国牟拉纳民航学校、伊斯特陆军航空学校学习,并在法国陆军航空队第23驱逐团见习。1927年1月,19岁的高志航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陆军衔)驾驶员,不久后转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他技术精湛,每次演习皆获嘉奖。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愤而南下转赴北平,后经留法同学、时任国民党军政部南京航委会航空大队长的邢产非介绍,赴杭州笕桥中央航校高级班接受短期培训。1932年春航委会举行第一次检阅,高志航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娴熟驾驶表现给所有观摩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被提为第8队中尉分队长。此后,他更加刻苦自修,很快掌握了当时国际上堪称一流的夜间不打灯起飞、倒飞和弧形飞等飞行绝技,并在第二次检阅时获得第一名,并由此成为航校驱逐机班的上尉教官,半年后又晋升为空军教导总队少校总队附。

1936年10月31日蒋介石50寿辰大庆这天,航委会特地在南京举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国空军参加的空战技术和飞行特技表演。期间,高志航的飞行表演博得场上嘉宾的阵阵喝彩。表演结束后,蒋介石对高志航的高超技术赞不绝口。很快,消息通过媒体传出,高志航名扬军中。

不久,高志航奉国民政府之命前往意大利购买战机,期间应邀表演了他的飞行绝技,倍受赞赏,并得到墨索里尼的接见。然而,该国军火商企图向他推销落后机型而以大笔金钱贿赂他,遭到他的断然拒绝,并因此决定改向美国购机。最后,高志航不辱使命,顺利从美国购回100架“霍克式”驱逐机。国民政府随即组建了5个飞行大队,并任命高志航为第四大队队长,晋中校军衔,辖21、22、23中队,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同时在杭州中央航校开始训练新招募的飞行员。

七七事变爆发后,为防止日军突破连云港,陷中原,下武汉,切断中方后方资源及退路,第四大队于1937年7月中旬从驻地江西南昌秘密进驻河南周家口机场待命,昼夜备战。很快,淞沪会战爆发。8月13日中午四大队接到航委会指令,全队紧急转场华东,以杭州笕桥机场为前进基地。14日中午,驻扎周家口的李桂丹21中队接到强行起飞的命令飞往笕桥。由于没有通讯设备,全凭目视飞行观察指挥,站在雨中的高志航待座机IV-1号刚一落地便跳上座舱,带领两架僚机直冲云霄。午后15时30分,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鹿屋航空队的13架九六式重型轰炸机扑向笕桥,意图将中国空军扼杀在航空学校的摇篮中。此时,21中队即将全部着地,22、23中队尚在途中,长途飞行油料殆尽,飞机落地后果不堪设想。高志航在空中机警地搜索着,发现敌机正迅速逼近。没等敌机发现,他果断按动机枪按钮。瞬时,一架敌机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栽了下去。随后,李桂丹中队越战越勇,与敌机死死纠缠在一起。此次空战仅仅进行了10分钟,日本空军在不承认中国有空军的狂妄中,遭到侵华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扔下6具飞机残骸逃之天天。“8.14”从此成了国民党军的“空军节”。

8月15日,日军集中30多架各式轰炸机再次向杭州扑来,第四、五大队奋起迎战。交战中,高志航在一人击落两架敌机后左臂中弹,不得不返回机场。战后,杭州各界纷纷前往医院慰问高志航;日寸任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特意汇来1万块大洋,专电褒奖,并令送往相对安全的汉口治疗。伤愈出院后,高志航被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专责南京防空任务,指挥第三、四、五3个航空大队,同时兼任第四航空大队队长,第四航空大队亦被命名为“志航大队”。

10月,日机突袭南京,高志航率队迎击,并击落敌机1架。此役,中国空军在南京上空共击落日机17架,仅损失两架飞机。从此,高志航与战友刘粹刚(1937年10月在支援忻口战役中殉国,时年24岁)、李桂丹(1938年2月在武汉保卫战中牺牲,时年24岁)、乐以琴(1937年12月在与日军空战中阵亡,时年22岁)并称中国空军“四大金刚”。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应援华战机。根据命令他率援助战机飞至周家口,因天气恶劣留原地待命。11月21日,周家口机场接到报告,有11架日机向机场方向飞来。高志航当即下令迎战。然而此时日军战机已飞至机场上空,高志航不顾日机的俯冲轰炸迅速登上座机,可刚刚进入机舱即被敌机投下的炸弹击中,当即壮烈殉国,时年30岁。牺牲时,高志航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高志航牺牲后,国民政府和军委会追授其少将军衔。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的追悼会,蒋介石亲自主持并敬献花圈致哀,上书“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周恩来也参加了高志航的追悼会,称之“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1993年,92岁高龄的张学良为这位东北同乡、当年部下题词日:“东北飞鹰,,空军战魂。”

在纪念馆中高丽良母亲的照片前,高丽良讲述了她父母亲的浪漫爱情故事:

东北军在内蒙古执行任务的时候,就在当地的一家大超市里,父亲遇见了我的母亲葛莉亚。母亲是白俄流亡贵族,两人是在商店买东西时认识的。母亲只会说俄语和法语,说了半天店员也不明白,会法语的父亲上去解了围。结果两人在满洲里私下结婚。妈妈很漂亮,个子也高,父亲个头矮,才1米67,所以爸爸一直不让她穿高跟鞋。我觉得他们太浪漫了!奶奶说,父亲带我妈妈回家,家里人都吓了一跳,爷爷、奶奶都不让他们进门,而爸爸就和妈妈一直在门口跪着,后来爸爸向爷爷求情,说妈妈的肚子里已经怀了孩子,爷爷才说“起来起来,不用跪了”。怀的那个孩子就是我。我出生在1929年。

高丽良说,高家早年闯关东,置下不少土地。高志航的父亲很爱国,也很开明,而他的母亲则比较保守。嫁到高家的葛莉亚俨然变成了一个中国媳妇。但“有时候,爸爸去训练,妈妈在家里洗被单。只要听到院子里的树有‘唰唰’的声音,她就会立马跑出去,手里拿着被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嘴里喊着‘志航志航’,我爸爸就会在天上变换各种飞行姿势。那是他们约定的信号。”81岁的老人用手比划着母亲当年的姿势,脸上满是陶醉。

妈妈对我们家,对爸爸的飞行生命贡献都很大。爸爸在东北军当飞行员,当时从国外进口了一架飞机,试飞时候,操纵杆弹出,把他腿打断了。当时找了个日本医生接骨,那医生很不负责,连碎骨头都没清除就接上了,导致爸爸的腿开始肌肉萎缩。我妈妈见情形不对,跑到哈尔滨找到她认识的一个著名的犹太医生,由这医生出面给东北航空委员会写信,表示要重新治疗,航空委员会才把爸爸转院到这医生手中。当时治疗要先断腿再植,一般人都要打麻醉,爸爸怕打麻醉针影响他的神经,结果是硬生生敲断的——我总在想,是什么使他如此坚强?就是这次手术,才发现上次日本医生治疗马虎。妈妈精心照料爸爸几个月,他终于恢复了,但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了。他之后总爱穿厚底靴,死后被封为少将,人家给他一个外号叫“跛脚将军”。

如果说高丽良已经不记得父亲离家时的场景,那么与母亲分别的那天则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记忆”。高志航走后不久,葛莉亚决定入关寻夫,考虑到照顾两个孩子不易,她决定把稍大的高丽良留下,带上年幼的妹妹走。“那天,我奶奶和大姑带着我来送妈妈,她一只腿跪在地上,紧紧地抱着我,亲了又亲,蹭了又蹭,我只是觉得她搂得太紧很难受。”年幼的高丽良并不懂得母亲当时的心情。“她们走的时候,我只顾着在人力车里玩布娃娃。”殊不知,母女此别,就再无相见之日。1932年,视飞行为生命的高志航进人中央航空署,但因航空署“凡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的规定,他不得不与感情深厚的葛莉亚离婚。在痛苦的挣扎中,高志航接到妻子的信,信中写道:“我知道你一生的志愿,你还是选择飞行吧,否则你会悔恨终生,后悔一辈子的……别为我操心。两个女儿,大女儿在沈阳有姑姑照顾,小的在你那里有婆婆爱护,我也毋须牵挂。”后来,“两人想出了办法,表面上分开,但是爸爸给妈妈在郊区租了民房,两人还是在一起偷偷厮守。结果被发现了,把我妈妈驱逐出境。”

高丽良说,2010年7月,她曾到俄罗斯寻找母亲的下落,但没有结果。她流着眼泪回忆说:

小时候,记得奶奶总爱说我妈妈坏话,说我妈妈不肯吃高梁米,要喝牛奶吃面包。其实我想那是妈妈改不了的饮食习惯。她嫁到我们高家,整天忙个不停,所有家务都是她做。我最小的叔叔仅比我大6岁,她嫁过来,就要照顾全家人生活,这个小叔叔就是她带大的。她爱干净,而且有白俄罗斯人的习惯,喜欢买些黑白花色的盘子回家摆。虽然我从两岁后就没见到她,但她这习惯神秘地遗传给了我,我也喜欢买各种好看的盘子在家里摆,这习惯到老都没有改掉。

奶奶很看不惯妈妈,说她一听见电驴子响,不管手里做什么事情,哪怕是抱着孩子,都会抛开就往门外跑_一她知道那是我父亲乘车回家了。奶奶最不喜欢的是,爸爸总是在大门口就和妈妈接吻,“抱着啃”。还有就是,爸爸的飞机有时候故意从家上空飞,妈妈总是冲到院子里,拿着刚晾好的衣服使劲晃,现在想起来,爸爸、妈妈都是多么浪漫的人啊。

爸爸生前一直在找妈妈,我们高家也在找她,最后听到她消息是1947年,听说她得了重病,在东北一家医院治疗,等我们找去,已经不见了。80年代我还写信到莫斯科找她,可是都没有结果了。她爱穿中国的黑袍子,和父亲在一起时,从不穿高跟鞋。我多年寻找我的妈妈,虽经多方寻找,还是渺无音讯,妈妈你在哪里?

在纪念馆里,展墙上的一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一文中的一段话:“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和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表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慨。中国共产党谨以无上的热忱,向所有全国的爱国军队爱国同胞致民族革命的敬礼。”我想,这也是对包括东北抗日航空英烈在内的中国空军将士最恰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