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新四军将领刘炎

作者:宋凤英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在新四军诸将领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高级指挥员——刘炎。刘炎曾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是担任支队司令员和指挥部总指挥的陈毅的主要助手;他曾任新四军第一师玫委,和师长粟裕是亲密搭档。由于多年带病工作,刘炎于1946年11月不幸英年早逝,终年42岁,因此后来不为人熟知。

参加秋收起义.参与组建红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

刘炎原名刘安焕,又名刘炳生、刘本初,1904年出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炎小时放牛,读过私塾,从14岁起随父种田、织布。1925年,刘炎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6年,桃源县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刘炎积极投身农民运动,次年被选为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刘炎赴武昌参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当战士。共产党员卢德铭任警卫团团长,各级干部大都是党团员和黄埔学员。这支部队训练有素,军纪严明,战斗力强。不久,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警卫团由武汉转移到江西修水。同年8月,刘炎加人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2日,警卫团奉命离开武汉,乘船东下准备参加南昌起义。警卫团途中接到南昌起义提前爆发的消息,被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便参加了湘赣秋收起义。1927年9月19日,参加秋收起义的起义部队在浏阳文家市会师后,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向井冈山进军。行军至泸溪时,起义部队遭到敌人袭击,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部队损失惨重。当时,部队还未来得及进行改造,没有形成党的坚强领导,又接连受挫,因此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不少人背弃革命,公开逃跑。毛泽东深入调查、研究了部队的政治和思想教育情况,认为要巩固部队,必须在连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在战士中大力发展党员。刘炎此时任副班长,他深入同志们当中做思想工作,询问大家的情况,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很多人提出了入党要求。这其中就有解放届担任南京军区副政委、中将军衔的赖毅将军。

在行军途中,刘炎找赖毅谈话,了解情况。赖毅叙述了自己的经历,他说:“我原是造纸工人,在搞工会工作时加入了共青团。马日事变后被通缉,从家乡逃出来,到修水找到了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军,参加了革命队伍。”刘炎听完赖毅的叙述后说:“好吧,你去找党代表说说。”后来,赖毅向党代表提出了入党要求。没隔几天,党代表叫赖毅填写了入党志愿书。不久,红一团行军到湖南鄙县(今炎陵县)的水口,停下来休整。在一所大祠堂里,毛泽东主持了赖毅、欧阳健、李恒、鄢辉等六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各连党代表罗荣桓、宛希先、何成匈、熊寿祺、扬岳彬、李运启等与会人员到齐之后,毛泽东宣布会议开始。首先由介绍人分别介绍新党员的简历,接着,毛泽东走到六名新党员面前,一一询问他们,为什么要入党。问到赖毅时,赖毅回答道:“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绅,要坚决革命!”毛泽东说:“很好!很好!”

随着六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个连队党支部正式诞生了。1927年9月29日,红一团在修水县的三湾村进行整编,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从组织上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时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刘炎等同志的积极努力下,很快,红一团各连的党支部都建立起来了。在这以前,党支部设在团里,各连只有党小组。党支部一建立,连队有了领导核心,各种工作开展得非常迅速,党小组设立到了排和班。刘炎和赖毅编在一个党小组里,赖毅任党小组长。他们差不多每天都要研究一下当天的情况,并积极发展那些革命意志坚定、工作积极、遵守纪律的同志入党。

1927年11月,刘炎所在的“红一连”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和兄弟连队—起,一举攻占了茶陵县城。毛泽东亲自来到“红—连”,赞扬他们的勇敢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指出“军队只有服从党的正确领导,才能赢得胜利”,并首次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1928年1月,“红一连”作为主攻连,参加了攻克江西遂川县城的战斗,党员冲锋陷阵,战士奋勇向前,打了一个漂亮仗。在转战途中,刘炎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努力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为建立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忘我工作。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和进驻井冈山之后,部队与敌人交锋时,刘炎英勇善战,并对战士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受到毛泽东的器重,从副班长提升为连的党代表。

从1928到1933年间,刘炎先后担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和军政治委员。1929年12月,刘炎出席了吉田会议。1933年,刘炎调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负伤20多次。

参与创建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炎仍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7年,刘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七七事变后,刘炎到冀中地区开展抗日斗争。

全面抗战开始和新四军组建后,对新四军的发展方向,毛泽东于1938年2月15日复电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指出:“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基地。”1938年1月,刘炎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协助司令员陈毅带领8省抗日游击力量挺进江南,在溧阳、金坛、丹阳、句容一带。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内,他们进行了200多次战斗,积极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4月28日,新四军一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先遣支队出发,经过22天侦察行军到达苏南敌后,展开战略侦察。在先遣支队出发七天后,毛泽东于S月4日又致电项英,说:“在侦探部队出去若干天后,主力可准备跟进,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之间广大地区建立根据地,发动民众抗日斗争,组织民众武装,发展新的游击队,是完全有希望的。在茅山根据地创建以后,应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凇三角地区去,再分一部进入江北地区。在一定条件下,平原地也是能发动游击战争的。对顽固派不怀好意,值得严重注意。”毛泽东的“五四指示”,明确了新四军东进北上的方针、任务。

1938年6月1日,陈毅、刘炎率一支队主力离开皖南东进,进入苏南地区。在溧阳县新桥镇,陈毅、刘炎听取了粟裕关于先遣支队活动和苏南地区情况汇报。随后,新四军二支队主力、三支队六团也进入苏南地区。进入苏南的新四军从而向东、向北展开了全面积极的抗日游击战争,取得一系列的战斗胜利,大振军威,鼓舞民心,震慑敌伪。同时,刘炎等人广泛展开统一战线工作,联络各地爱国、进步、友好人士及武装,摧毁伪政权组织,建立抗日根据地政权,扩大根据地,扩大主力和地方武装。

1938年7月,刘炎被派到丹北(今江苏丹阳县北)地区,帮助丹北抗日游击纵队司令管文蔚将其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挺进队。刘炎从第一支队抽调一批政工干部作为纵队的骨干,发展党的组织,成立丹北地区中共工作委员会,加强了党的领导,使挺进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溧阳县水西村建立,陈毅任总指挥,粟裕任副总指挥,罗忠义任参谋长,刘炎任政治部主任,统一指挥一支队二团、二支队四团、三支队六团、挺纵、苏南地武等在苏南的武装。在江南指挥部有力、正确指挥下,展开了更有力的抗日游击战争和更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创办军事学校,广泛吸收知识青年;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抗日团体,扩大主力;发动群众,扩大地方武装,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也由杨中进入到苏中。

随着苏南抗日形势的发展,陈毅、粟裕三次致电党中央和毛泽东,建议新四军军部和主力东移苏南,指出苏南是解决人、枪、款的好地区,直到东海边。1940年5月4日,党中央复电项英、陈毅说:“新四军一、二、三支队主力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苏南、苏北广大敌人后方直到海边之数十个县,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请按这个方针布置兵力。”

在党中央指示后不久,1940年7月S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和二团、新六团由茅山地区出发.8日渡过长江进入江都县吴家桥、塘头一线,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师。原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划炎任政治部主任。10月,刘炎参与指挥了黄桥战役,粉碎了顽固派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的进犯,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之后,主力部队合编为3个纵队.9个主力团。第二支队留在苏南,对外仍称江南指挥部。

苏北指挥部按照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指示,更加积极地打击敌人,坚持反顽斗争,扩大抗日根据地,扩大主力,严格教育训练部队,大力加强民众运动,建立民主政权。在反扫荡、反清乡、反磨擦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苏北指挥部与八路军胜利会师,成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管文蔚担任主任。1940年11月,主力一直挺进到通如海启。毛泽东向各地介绍了苏中统战工作和反顽斗争的经验。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重组新四军军部,全军编为7个师,苏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编为第一师,粟裕任师长,刘炎任政委。4月,苏中军区成立,刘炎兼任苏中军区政委和苏中区党委书记。在抗日战争相持和反攻阶段,一师奋战大江南北,取得重大胜利,歼日伪军6.6万多人,主力扩大到3.1万多人。同年S月,刘炎任中央军委华中军分会常委。领导苏中军民反日伪军“扫荡”、“清乡”,巩固和发展苏中抗日根据地。

刘炎一直战斗在战争环境里,生活艰苦,工作繁重,积劳成疾,得了肿瘤。抗日战争中,他与师长粟裕一道指挥新一师与日寇作战。此时,刘炎还患了肝癌,已经到了晚期,但他强忍疼痛折磨,躺在担架上指挥部队与日寇血战。

与妻子陈模的战地爱情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刘炎与妻子陈模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陈模是新四军第一代女兵,曾在苏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抗战爆发后,陈模逃难到了江苏延陵,迫于生计到一户人家做了保姆。1938年6月,陈毅带着队伍来到延陵,在群众动员大会上陈毅慷慨激昂地说:“现在日本鬼子打到我们家门口了,不愿意做亡国奴的有志男、女青年,都走上抗日战场打鬼子了!”听了陈毅的讲话,陈模心动了,约了三位同学跟着队伍就走了。就这样,陈模走上了革命道路。来到茅山宝堰附近的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驻地时,部队已集合好了。队伍要出发时,陈毅看见四个要当兵的女孩子,就面带笑容走过来。陈模立正说:“陈司令,我们是来当兵的。”陈毅笑着说:“好嘛,要当兵,欢迎。”他仔细看了这几个带着稚气的十七八岁的女学生,便严肃地说:“当兵可不是闹着玩的,干革命要不怕苦,不怕死,你们行吗?”陈模说:“行,不怕死,怕死就不来了。”陈毅听后哈哈大笑说:“要得,收下你们4个女兵,不过,今天连饭都没得给你们吃啊,部队已集合好了,马上要出发。”陈毅还亲切地问:“你们今天已走了一天路,现在又要饿着肚子继续走,能行吗?”陈模和姑娘们坚定地说:“行!”陈司令听后,和蔼地说:“你们当兵的第一天就得过‘行军关’和‘饥饿关’,要考验你们了。”这一天,走到深夜才宿营。她们虽然筋疲力尽但心里甜丝丝的,因为她们荣幸地在陈毅麾下当了女兵。陈模一天没有吃饭喝水,第一次尝到了饥寒交迫的滋味,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陈毅所说的“干革命要不怕苦,不怕死”的意思。

第二天晚上,陈毅带着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敲响了陈模宿舍的门。陈模问:“谁呀?”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小鬼,快开门!”陈模高兴地跑去开门,陈毅和刘炎微笑着走进来,亲切地问伤员痛不痛?想不想家?陈毅说:“这次敌人扫荡小华山地区,出兵十三路合围我司政机关,看来宝堰蹲不住了,主力决定暂时向南转移,伤员仍然留下来,由王处长和你们照料,以后我还会来看你们的。”说毕,陈毅和刘炎出了门,骑上战马,走向了新的征途。

陈毅肩负着开辟江南敌后战场的战略重任,在敌情严峻、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挤出时间两次专程来看望几个刚入伍不久的女兵。此情此景,使陈模终身难忘。陈毅所说的“干革命要不怕苦,不怕死”,数十年来,陈模也一直铭记心中。陈模在新四军军部速记班学习时,和后来成为粟裕夫人的楚青是同班同学。1939年初冬,两人又一齐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秘书处做速记员。当时,陈毅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刘炎任政治部主任。陈模见证了陈毅与张茜、粟裕与楚青两对革命伴侣的爱情,自己也与刘炎结为连理。

粟裕第一次向楚青表达爱慕的时候,楚青却没有答应。粟裕发誓要攻克这座爱情碉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粟裕的真诚终于打动了楚青。在陈模等众多战友的见证下,1941年12月26日,楚青、粟裕二人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喜结良缘。

陈模在军部速记班学习时,张茜在文工团当演员,能歌善舞,人也很漂亮。陈毅爱慕张茜,曾写过好多封信给张茜,都因为在转交的过程中被人撕掉了,张茜迟迟没有收到陈毅的来信。这次,有人给陈模送来一封信。信封右下角写着“内详”。她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封“面交张茜同志亲收”的信。信封左上角写着“宜秘”,右下角署名仲弘,仲弘就是陈毅。当时速记班里有8个女同学,大家看到这样新奇写法的信封,都想来拆开看看。陈模立即制止:“不行!人家信任才交给我。”速记班和文工团都在军部,离得不远,出早操都在一起。出完操以后,陈模就把信交给张茜。陈模和张茜就此相识,陈模和张茜的姐妹情也从陈毅送给张茜的第一封情书开始了。后来,陈模与张茜两人一同调到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工作,合办一张临时战地小报,张茜负责编稿设计版面,陈模负责刻蜡版和油印,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张茜和陈毅的爱情也进展得十分顺利。

1940年春节将至,一场大雪把大地装扮得银装素裹。一天,刘炎对陈模说:“陈司令就要回来和张茜结婚,你把他的房间布置一下,但此事要保密。”陈模带着陈毅的小勤务员把新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特地从老乡家找来大红纸,剪了两个喜字,贴在房门里面。这样,外面看不出有太大变化,但进门就看见了喜字。陈毅和张茜结婚那天,把刘炎、陈模等几个要好的朋友找去,吃了一顿炸酱面,以示庆贺。而在多次接触之后,刘炎与陈模都感到对方是可以信任的伴侣,1940年4月,刘炎与陈模结为伉俪。

刘炎所患的肿瘤病,在长期的战争中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党组织对他的病情也十分关心。早在1943年初,党组织派人护送其赴上海就诊。鉴于刘炎病情严重,粟裕建议陈模也随同照料。刘炎考虑到上海的费用较高,我军的经费困难,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销,因此不同意陈模去上海。当时,正巧全国著名的七君子邹韬奋因患中耳癌,急需到上海治疗。为保证邹先生的沿途安全和生活照料,需要派一个交通员和一名女同志陪同前往。组织上把这项任务交给了陈模,主要是陈模对江南一带的风土民情了解,说话也是江南的口音,不怕盘查,另外在护送任务结束后,陈模可以留在上海照顾刘炎,一举两得。至今在陈模家中,还悬挂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1996年6月13日的题词:“向陈模同志表示敬意和谢意,当年送我父亲韬奋冲破日寇封锁,回沪治病。”

护送邹韬奋先生到达目的地后,陈模急赴医院看望刘炎。刘炎在上海虹桥医院住了一段时间,不等病情好转,执意离开上海,回到新四军军部驻地苏北黄花塘。此后,他的病情不断恶化。但他始终充满乐观主义,对看望他的战友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只可惜,我为党、为人民、为革命还没做许多工作,就不行了。很多事,还要靠你们去完成。”

1946年刘炎病重时,陈模正值下肢瘫痪,卧床不起。看到刘炎一天天消瘦下去,她不禁暗中哭泣。刘炎不时安慰陈模,鼓励她像保尔·柯察金那样身残志坚,战胜病魔。刘炎始终挂念陈模的病情,临终前,对前来看望的陈毅说:“陈模还年轻,以后有条件时希望组织上给予照顾,送医院把她的病治好……”刘炎对陈模的挂牵,让陈模心碎不已。在组织的关怀下,陈模进入大连医院治疗。终于,陈模在瘫痪三年后重新站了起来。她激动万分,高兴得一个劲地喊:“乌拉!”

心系百姓.临终守望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新四军主力奉命从苏北撤往山东。这一年,刘炎病情严重恶化.11月进入山东临沂县西桃花村山东军区后方医院治疗。刘炎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右腋下的肿瘤发展到拳头大,剧烈的疼痛折磨得他满头大汗,整天不能进食。医务人员十分焦急,要给他注射当时昂贵又稀少的葡萄糖。刘炎坚决不同意,对准备注射的人员说:“现在药品十分紧张,前方的干部战士每时每刻都在流血,把这些好药留给重伤员吧,他们更需要。”由于刘炎坚持不肯用药,医务人员执拗不过,含泪默默地离开了。在刘炎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没有让医务人员注射一滴葡萄糖。

刘炎当时说是住在临沂县西桃花村山东军区后方医院,实际是寄住在一位老大娘家中。房东大娘看到他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很是心痛。她抱着一只下蛋的大母鸡,对警卫员小王说:“这是俺的一点心意,杀了烧汤给刘政委补补身子。”警卫员很是为难:收下吧,怕刘政委批评;不收,又怕辜负了老人家的一片好意。外面的说话声,惊醒了朦胧之中的刘炎。他亲切地叫大娘进屋去,笑着对大娘说:“大娘,您的好意,我心领了。这只鸡,不能杀,留着下蛋,您补贴生活。我们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现在群众很苦,我吃不下。”听着刘炎的话,大娘流泪说:“刘政委,您真是个好人啊!病成这样,心里还想着咱老百姓。”

刘炎强忍着疼痛,孜孜不倦地阅读毛主席的著作和党的文件、报纸。对从前方来探望他的领导和战友,他首先询问战争形势和部队的情况,然后对他们说:“前方打仗,工作繁忙,你们不要回来看我。大家为党为革命作贡献,就是对我最好的关心。这样,我就高兴,我的痛苦也减少了许多。”

1946年11月20日晚,刘炎病情垂危,陈模带着三个女儿建华、晓星、树淮伫立在他的床前。望着戎马倥偬、身经百战的丈夫,陈模痛不欲生。刘炎拉着陈模的手,吃力地说:“我干了一辈子革命,没有给你和孩子留下什么。我只留给你们两句话:任何时侯要经得住考验!任何时候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革命到底。”陈模悲痛万分,不停地点头说:“记住了,您放心……”陈模还没说完,刘炎就闭上了双眼,年仅42岁。中共中央华东局在讣告中为之写到:“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之精神,永垂不朽!”陈毅为刘炎题词:“献身革命勋劳永存,服务人民无限忠诚!”

刘炎逝世时,由于陈模瘫痪在床,遗体一直放在临沂附近的西桃花村,委托一位村民看守。1949年初,中共山东分局书记康生问粟裕说,临沂要建烈士陵园,哪位烈士该进烈士陵园?粟裕说:“刘炎政委的遗体应该迁入烈士陵园内。”根据粟裕的指示,刘炎被安葬于临沂城区金雀山脚下沂河西岸的临沂革命烈士陵园(后更名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

刘炎病故后,陈模和三个女儿无论遭遇疾病和生活的挫折,都始终牢记刘炎的临终寄言,满怀希望地生活。晚年,陈模做过十几次大的手术。由于皮肤过敏,手术时不能打麻药,疼痛难忍。尽管如此,陈模都一一挺了过来。三个女儿也都有不错的业绩,二女儿刘晓星在国防科研战线上多次立功,三女儿刘树淮在山东大学任教授。“文革”期间,陈毅、粟裕挨整的时侯,陈模经常去看望他们,送饭送菜,从不怕受到牵连。

刘炎烈士是湖南桃源县马鬃岭镇沙堰村人,为纪念刘炎,家乡人将沙堰村改名为刘炎村,刘炎村目前还存有陈毅等革命家为刘炎同志题词的石碑。2004年是刘炎同志诞辰100周年。2004年10月31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举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65周年暨刘炎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当年在江南指挥部工作战斗过的老同志、刘炎同志的亲属子女、新四军老战士及他们的子女和研究会会长张铚秀,副会长、一师分会会长黄玉章,在江南指挥部工作过的老同志恽前程、楚青、陈模,以及江苏省溧阳市市长高清、山东省临沂市革命烈士陵园主任郭振民、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李元成等先后在大会上发言。发言中,大家共同缅怀了刘炎同志,回忆那一段戎马倥偬的岁月。陈模对刘炎深情的追思,使大家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2006年4月29日.87岁高龄的陈模得知刘炎村的刘炎学校建设需要资金时,她毅然将自己平日节省下的1万元钱,委托其女儿——山东大学教授刘树淮进行捐献,鼓励教职工将刘炎学校建设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另外,陈模还为刘炎学校的德育基地——刘炎烈士纪念亭捐献了1万元。刘炎烈士的精神鼓舞着刘炎村全体村民,鼓励着刘炎学校的每一个师生。烈士的故乡,这座花园村庄将越变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