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军校”

作者:李向阳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1927年的初夏,中国大地血雨腥风,武汉三镇烈日炎炎。在武昌宾阳门外的一所大学校园内,一千多名血气方刚的学兵,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进行着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这支队伍就是由叶挺担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队。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培养自己军事指挥人才的“军校”。从这里走出了多名如粟裕一样,赫赫有名的高级将领。

训练严格堪比“黄埔”

黄埔军校影响了近代中国,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子们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许多人并不知道,1927年,在武昌城外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水平堪比黄埔的“军校”。由于革命环境的恶劣,这所“军校”只招收了一期学兵,他们是清一色的中共党团员。虽然时代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学业,但是他们同样在血与火的革命洪流中大有作为。

《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等课程以及单兵动作、连排营行军、平战中的联络等训练,这些是黄埔军校的基本教学和训练内容。在二十四师教导队,这些课程和训练几乎都有,而且教导队的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更为严格。黄埔军校是每天“三操两讲”,教导队却是“四操三讲”。“四操”是:早晨一次跑步,上、下午各一次军事课目操练,黄昏一次军事体操。“三讲”是:上、下午各一次政治课或军事课;晚上一小时点名训话,实际上也是政治课或军人修养课。

每天早上号声一响,二十四师教导队的学兵们就开始了紧张而充实的一天。先是十公里长跑。长跑不是在公路上进行,而是抢占校外的一个山头,并按到达的顺序一字排开,最后达到者站在排尾。在此过程中,教官立于排前,不置一词。最后一个到达的人常常是尴尬无比。早饭的规定时间是5分钟。教官为了训练学员们的吃饭速度,故意在饭里掺沙子、杂谷粒。在五分钟的进餐时间内,根本没有时间捡出沙子。所以学员们都狼吞虎咽,如同战场必须速战速决一般。上、下午的训练几近残酷,一个动作不达标,就必须重复做十几次,直到完全合格才能开始下一个。有时候,一个排乃至一个连都重复做一个动作,直到全部整齐划一为止。炎炎夏日,操场如同蒸笼,教官从来不因酷暑难耐而中断训练,有时还“火上加油”,命令学兵脱下帽子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暴晒。教官们训话时,学兵们必须肃静立正,即便是虫咬蜂蜇也不能有丝毫晃动。

艰苦、紧张的军旅生活犹如大浪淘沙,一些人吃不消了,退却了,先后离开了教导队;但是更多的人坚持下来,后来相继成为红军的师长、团长,在战斗中大显身手。他们绝大多数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其中,长征中牺牲的第一名师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洪超就是这批学兵中的代表之一。与洪超搭档的师政委黄克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继任洪超职务的张宗逊,则被授予上将。一些活下来的新中国的将领后来都感慨自己是战争的幸存者。解放后担任空军副司令的谭家述和大将之首的粟裕都是二十四师教导队的优秀学员,他们也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注重教育倡导平等

中共党组织非常重视教导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党不仅派优秀的政治、军事干部来领导这支队伍,周恩来、恽代英、叶挺等中共党和军队中的领导人还亲自到教导队授课。几十年后,粟裕依然清晰地记得授课时的情景:

周恩来说话爽朗明快,阐述的观点深刻鲜明,分析透彻精辟,对斗争前途满怀信心的革命坚定性。他授课时不时亲切地询问大家:“你们都是些学生,怕不怕苦?现在这样严格的军事生活,吃得消吗?”他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一定要肩负起阶级的重托”,“学会打仗,用革命的军队去战胜反革命的军队,去夺取革命的胜利!”恽代英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被蒋介石认定为“黄埔四凶”之一。他讲话很幽默,富有鼓动力量,而且妙语连珠。叶挺是典型的军人气派,军容严整,不怒自威。他的讲话也十分严肃,干脆利落,成为粟裕日后军旅生涯的楷模。

二十四师教导队是共产党领导的新型军校,重视培养学员的集体主义思想、官兵平等和劳动观点,管理严格而有序。假日外出必须集体行动,二人以上就要齐步行进。洗澡换下的衣服,要在规定的时间集体洗晒。教导队设在武昌宾阳门外一所大学里,教导队规定,宿舍的油漆地板必须每天擦拭一次。尽管训练和管理都很严格,学兵们都异常辛苦,但由于教导队废除了旧军队盛行的体罚,实行官兵平等的新型制度,内部关系相当融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的命令是必须服从的,但在党内的会议上,大家都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分上级下级、军官士兵,没有高低贵贱,彼此之间都可以开展同志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现谁有什么缺点或思想认识问题,便真诚地做工作,帮助教育,使大家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之中。外练铮铮铁骨,内修高尚品德,官兵平等,这是这所新型“军校”新之所在。

参加起义使命终结

就在学兵们刻苦学习训练的时候,武汉三镇政治乌云突起。武汉国民政府的领袖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二十四师教导队自然成为汪精卫的心腹之患。为此,他想方设法,意欲将这支不可小视的生力军消灭。然而,他的阴谋并没有得逞。中国共产党看清了汪精卫的反动本质,迅速命令教导队迅速离开武昌,经大冶、黄石港向南昌迅速集中。为了在途中缩小目标,教导队将各个中队改名为手枪队、迫击炮连、监护连等小部队。这一年的八月一日,教导队随二十四师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学兵们从此成为了红军战士的一员。二十四师教导队光荣地结束了历史使命。

二十四师教导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军校”。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导队的第一届学兵还没有毕业就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但是它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方法为以后中共军校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它培养的革命种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