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张秋人

作者:峥嵘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8-01 阅读量:0

张秋人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之一,他与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宣中华、肖楚女、沈泽民等革命先烈是同一时代的革命活动家。

教会学校的“叛逆”

1989年2月17日,张秋人出生在浙江省诸暨县水霞张村一个农民家庭。1915年,他考入了免费的越才中学(是教会开办的学校)。在学校,他一边读书,一边兼做校工。张秋人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所以学习非常刻苦。假期里,他除了要参加农田劳动外,还时常帮助一些来向他请教的男、女同学复习功课,他们一块讨论社会问题。思想激进的张秋人经常利用寒暑假到工厂、学校、农村进行宣传、演说,自制幻灯影片,揭露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的真实面目,宣传新思想。张秋人对教会的叛逆行为,令学校统治者大失所望,他们眼看一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竞成了教会学校的“反叛者”,终于恼羞成怒,把他赶出了校门。不久,张秋人在同学的帮助下,又插班考入宁波崇信中学。此时,十月革命爆发,马列主义传到了中国。张秋人同许许多多有志青年一样,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思想有了新的进步,参加社会活动也更加积极了。

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宁波同全国一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张秋人被宁波学生推选为学生领袖之一。他带领同学们上街演说,发动和组织学生运动。反动当局和教会头子企图把张秋人再次从学校开除,但学生们以罢课的行为反对开除张秋人。许多工人和农民也对学校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学校迫于压力,只好暂时让步,让张秋人继续学习到毕业。毕业时,虽然张秋入学习成绩优异,但学校不仅没有按惯例保送他上大学或出国深造,而是连毕业证书也没有发给他。

中学毕业后,张秋人抱着寻求革命真理的愿望来到上海,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仓圣明智大学的免费生。因为左眼有点斜视,张秋人在口试时被剥夺了录取资格。后来,他加入了“反基督教大同盟”组织,不久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研究会”,陆续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谭平山、恽代英、李达、沈泽民、高语罕等人。1920年8月10日,以“中国社会主义研究会”为基础成立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张秋人是组织者之一。1921年,张秋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为了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主张,张秋人经常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学习和翻译马列主义的著作。同时,他还为《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撰写文章。他写的文章理论性强,马列主义观点鲜明,对传播马列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

出色的革命活动家

1922年,党派张秋人到芜湖开展学生运动,公开身份是芜湖师范的教师。在那里,张秋人把芜湖师范的学生发动组织起来,使学生运动迅速蔓延到芜湖的每个学校。当地的军阀政府知道后,对张秋人提出了警告。张秋人被迫离开芜湖,转到了湖南。在湖南,张秋人化名张国华,与毛泽东取得了联系。毛泽东介绍他到衡阳第三师范任英文教员,以此为掩护,领导党的地下斗争。张秋人在湖南的任务主要是负责共青团工作和党的组织工作,发动学生运动。这个时期,张秋人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经常受到毛泽东的帮助和指导。

张秋人不仅发动学生,还教育党、团员和青年积极分子走出学校,深入工矿、农村,发动广大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1922年冬天爆发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就是张秋人组织和领导的。他组织三师的学生和一些工人积极分子,拟出罢工计划,定出斗争策略,油印宣传材料。这次罢工让反动军阀政府和顽固派吓破了胆,省长公署急命镇守使检查三师,侦缉查清“水口山罢工之主谋”。不久的一天夜里,敌人倾巢出动,包围了三师,要捉拿张秋人。危急时刻,张秋人镇定自若、毫不惊慌,在同学们的掩护下,他越过城墙,从容脱离险境。

衡阳脱险后,张秋人回到上海。经沈泽民、施存统的介绍,他到上海大学教英语,继续从事学生运动和党的各项工作,并担任了共青团中央的宣传部长。他一面教书,一面翻译马列主义书籍、写文章,还时常满腔热忱地深入到工人、学生中去调查研究,发表演讲。作为中央的特派员,他到杭州、宁波、绍兴、松江一带指导党团工作,发动、组织工人和学生运动。宁波、绍兴等地的党、团组织经张秋人的艰苦努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杰出的宣传鼓动家

张秋人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他善于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一次,杭州召开反帝、反军阀混战的群众集会,邀请张秋人出席讲话。在集会上,张秋人酣畅淋漓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揭露了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他引用德国斯巴达克团的话说:“要想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劳动者只有在他自己的痛苦和经验中,在他忽胜忽败的战斗中,一步一步地挣扎前进,以达到成功的目的!”他强调“我们中国的革命运动也必须跟着列宁主义的灯,向着革命的正轨上走啊!”张秋人洪亮激昂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群众,他们不断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此起彼伏。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张秋人作为上海学联的代表,不顾个人的安危,往返于沪、杭等地,领导和组织群众的声援运动。6月初的一天下午,张秋人到了宁波,在召开的学生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长篇演说。他站在一张长方桌子上,向人们悲愤地讲述了血染南京路的惨状,号召宁波学生化悲痛为力量,立即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行动起来,到民间去唤醒民众,一致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张秋人的演说一结束,在慷慨激昂的口号声中,群众立即组织起来,成立了宁波“五卅”惨案后援会,一致通过了以行动抗击帝国主义的决议。

1926年,全国许多省市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北伐的条件逐渐成熟,革命高潮即将来临。当时,广东已实现了统一,成了革命的中心。这时,党需要大量的干部到广州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因《政治周报》副总编辑沈雁冰准备到上海工作,所以张秋人遵照党的指示到广州接替他的工作。一下船,张秋人就直奔东山庙前西街38号,这是《政治周报》的秘密通讯处,也是毛泽东的寓所。毛泽东已和沈雁冰商定,要张秋人接替沈雁冰主办《政治周报》工作。张秋人到达后,毛泽东安排他住在楼下肖楚女腾出的屋里,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楼上。

《政治周报》是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政治委员会的机关刊物,是毛泽东在1925年底亲自组织创办的。毛泽东任总编辑,主办了四期。后来由于工作繁重,就把《政治周报》的工作全部交给了沈雁冰。张秋人接手后,负责《政治周报》的全部工作。当时人手很少,张秋人是副总编辑,除亲自撰写文章、组稿外,还负责具体工作。后来,张秋人到农民讲习所讲授各国革命史的课程,同时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讲授政治经济学。张秋人对各国革命史非常熟悉,为了使各地的农民领袖更多地了解世界斗争情况,他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每件大事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和人物都详详细细地讲给他们听。

张秋人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他象炽热的火种一样,每经一地,就会在那里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播下更多的革命火种。他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革命的实际情况,写了许多具有相当高理论水平的马列主义文章,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鼓舞了人民群众,鞭挞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

危急关头舍己为人

1927年3月17日,国民党右派开始在广州“清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埔军校也下令通缉张秋人。张秋人接到党的指示:立即离广州去武汉。随即,他和阳翰笙一起取道香港转赴武汉。到武汉后,张秋人在黄埔分校任教官,并和向警予等同志一起继续从事党的宣传工作。6月29日,何键发出反共训令。7月1 5日,汪精卫下令捕杀共产党人。张秋人随中央机关转移到上海。

1927年4月11日,蒋介石开始在杭州疯狂搜捕共产党员,许多同志被捕牺牲,在杭州的浙江省委机关也遭到严重破坏。正当革命陷入最危险的白色恐怖中时,中央派遣张秋人任浙江省委书记,恢复和重建浙江省委。张秋人肩负着党的重托,来到了危机四伏的杭州。

杭州离张秋人的家乡很近,认识他的人特别多,那里还设有“黄埔军校同学会”,其中有的人已经成了蒋介石的密探。但张秋人为了党的事业,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与组织接上关系的第二天,他就召集会议,全面了解了浙江反动势力的情况以及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思想等方面的现状,分析浙江的革命斗争形势,研究制定对敌斗争的方案。

正当张秋人忘我地为党工作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张秋人到达杭州的第四天上午,他和爱人以及几位同志去西湖。到达湖滨时,迎面碰上了几个黄埔学生。张秋人他们装着游玩的样子,即租船下了西湖。船到西泠印社时,张秋人发现这几个黄埔时期的右派学生老跟着他们,便叫船夫用力划桨,向刘庄驶去,想在刘庄甩掉追踪。但那几个学生紧追不放,他们刚上刘庄岸边,这几个家伙也急忙上了岸,并假惺惺地问张秋人:“张先生,什么时候到杭州的?住在哪里?请到黄埔军校同学会去玩一玩。”张秋人意识到这几个学生不怀好意,于是镇静地回答:“好,你们‘同学会’在哪里?我有时间就去看你们。”说完,跳上了船,用英语对爱人说:“我们遇着危险了,但不要慌张。”这几个不怀好意的学生也跳上了自己的船,抢过船夫的桨紧紧跟上,和张秋人乘的船并行,要张秋人去黄埔军校同学会谈话。张秋人一面机警地应付纠缠,一面仍用英语对爱人说:“快去设法把重要文件毁掉!”随即,他纵身一跃,跳进了西湖,潜入湖底,把随身的东西埋入淤泥中。接着,他又奋力前游,引开敌人。张秋入水性很好,很快就游到了对岸,但因耗尽体力,湖岸离水面较高,一连几次都没有攀上去。那几个反动学生就大喊:“抓共产党!”张秋人被包围了。由于张秋人机智勇敢的行动,保护了党的组织,掩护了同志,党的重要文件也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张秋人被捕后被关押在杭州陆军监狱。

法庭上的抗争

在敌人的陆军监狱中,张秋人同敌人作了坚决的斗争。他经常给同狱的战友们讲:“我们是共产党人,是信仰马列主义的勇士,绝对不能给敌人一点东西,即使牺牲生命也是光荣的。”在敌人的法庭上,因为身份已经暴露,所以张秋人对自己是共产党员的事实没有隐瞒。敌人绞尽脑汁,软硬兼施,并企图劝他投降。但张秋人对敌人说:“沈玄庐(当时任国民党浙江省清党委员会主任)、戴季陶、邵力子是我的‘同伙”’。

在狱中,张秋人虽然拖着沉重的镣铐,关在阴暗狭窄的牢房里,但他仍然关心外面党组织的工作。他时常通过外面来探监的同志和进步看守,传递纸条,指导监外党组织的工作。他还把监狱里的同志组织起来,给他们讲中外革命史,宣传马列主义真理,要同志们相信,黑暗总会过去,曙光总会到来,鼓励同志们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据当年和张秋人同狱的薛暮桥回忆:“张秋人在狱中每天读书五、六个小时,而且要我们跟他一起读书,还天天督促我们。他说:‘共产党员活着一天就要工作一天,在牢房里不能革命,就要天天学习。’我原来初中没有毕业,就是受了张秋人的教育,在敌人的监狱里,读了马列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还学了英文。”“每天晚上灯光很暗,张秋人为我们讲革命史,从法国革命讲到巴黎公社,何人何事,连年月日都记得很清楚。”

在敌人的监牢里,张秋人丝毫没有改变他那乐观豁达的态度,据当时同牢的江圣堂回忆说:“张秋人,坐牢还很乐观,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时还和同牢的同志一起演《捉放曹》,当作文娱活动。”在张秋人的带动下,狱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难友们都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冲,并增强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增强了同敌人作斗争的决心。

在张秋人牺牲的前几天,有同志去狱中探望他,在短短的谈话中,他从不提及自己,一心放在工作上。就是在他牺牲的前一天晚上,还给领导沪杭甬铁路总工会的薛暮桥、钟鼎祥等同志讲解“二·七”大罢工的历史。张秋人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党为了营救张秋人,多方奔走,但都没有成功。1928年2月8日,张秋人和薛暮桥正在下棋,突然听到敌人传呼:“张秋人开庭”。张秋人知道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来到了,他整了整衣服,从容地迈出了牢门。他轻轻地把近视眼镜取下来送给了一位同情革命的进步看守,随即大声向牢房里的同志们讲:“同志们,今天要同你们分别了,你们继续努力吧!”并高呼:“共产党万岁!”难友们含着热泪,跟着张秋人唱起了雄壮的《国际歌》。

敌人把张秋人押到法庭上,法官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张秋人嘲弄地大声回答:“老子张秋人,今年三十大寿!”说罢,他向前抓起法官桌上的朱砂砚台,用力向法官头部打去。法官惊恐躲避,虽未击中,但法庭秩序大乱.,随后,被惊呆了的警察蜂拥而上,把张秋人推向刑场。张秋人奋力甩开了警察的手,放声大笑着昂首阔步朝刑场走去。他一次又一次地高呼:“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必然成功万岁!……”

张秋人的牺牲是我们党的一大损失。1931年深秋,毛泽东在江西瑞金时,曾非常惋惜地对钱希均说:“张秋人是一个好同志,好党员,很有能力、很会宣传、很有群众基础,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