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将军勇作北伐先锋

作者:常家树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7-06 阅读量:0

与周恩来相约“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1926年是血与火交织的年代。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势力都在磨刀霍霍作决战的准备。北洋军阀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正在密谋攻打“南北二赤”即广东革命根据地与赞成革命的北方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国革命处于非常严峻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从国共合作的革命大局出发,首先提出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广东革命政府采纳了中共的主张,决定先发制人,由李济深指挥的国民革命第四军首先出师两湖,集中消灭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此时正值蒋介石刚刚发动“中山舰事件”,周恩来等一批共产党人被排挤出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出师北伐的第四军的先锋部队——叶挺独立团是当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唯一一支部队。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成立于广东肇庆,是在原大元帅铁甲车队基础上以黄埔军校部分成员为骨干,以贫苦农民为士兵组成的,连以上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独立团的干部任免、调动都由共产党决定。

1926年5月1日,广东肇庆。这一天是叶挺最难忘的。北伐先遣团将奔赴前线,中共广东区军事负责人周恩来赶来约见了他。周恩来和叶挺研究了先遣北伐若干问题后,接见了先遣队干部,代表党做了加强党的领导,注意发动群众和与友军友好相处等指示。最后周恩来同志充满激情地和叶挺及将士们相约:“会师武汉,饮马长江”。他坚定而亲切的战斗动员,使叶挺和将士们热血沸腾。

兵贵神速,首创安攸大捷

此时湘南处于战乱之中,叶挺独立团只能乘火车在粤北韶关下车,开始向位于湖广边界的五岭山脉长途跋涉。五岭山脉峰连叠嶂,岭南骄阳酷热如火。部队每翻一座山都要付出极大的体力,但是这没有难住这支英雄的部队,因为早在战前叶挺指挥参战部队从实战出发进行了超负荷训练。行军路上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率先垂范把战马让给病号,自己同战士一起步行,极大鼓舞了部队的土气。

独立团快速行动,打乱了吴佩孚的部署。5月中旬,独立团突然出现在湘南,趁吴佩孚的前卫部队谢文柄立足未稳之机,叶挺发起突袭,谢部大败。北伐军刚刚占领汝城就接到同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的求援电报:“敌军集结于攸县长岭之线,企图进犯安仁,望速赴援。”

独立团以强行军的速度于6月2日先敌展开进攻之前抵达安仁城,这里只剩下准备逃跑的唐生智第39团一个营和一个连。此时独立团三个营中,一营给唐生智运送弹药未归,而前面敌军却有4个团。叶挺当即下达命令:“次日晨,二营赴绿田,三营赴龙家湾、黄茅镇,巩固阵地伺机反击。”第二天部队整装待发时,唐生智的39团张团长说唐军长的詹参谋前来慰问独立团,望叶挺休息一天和詹见面。叶挺考虑到初次与友军合作不好驳面子,便令部队仍按计划开赴前线,自己和直属分队暂留一下接待友军慰问。谁知菜未上完,战报却先到了:3CCO余敌军分别向二、三营阵地猛攻。叶挺立即放下酒杯对詹参谋等人道:“失陪了,我要到前面去了。”詹参谋和张团长大赞叶挺的英勇果断,但却没有一同作战的意思。

这时押运弹药的一营恰好赶回,叶挺立即和参谋长周士第各率一半剩余部队支援二、三营,并于4日采取了正面进攻、侧后包抄战术,攻占了敌军大部分阵地。沿途由中共发起的农会会员为北伐军送饭送水,将士们的斗志更加旺盛。战至中午,敌军全面溃败,独立团于5日攻克攸县。安攸大捷以叶挺.1个团打败敌4个团而成为北伐第一胜仗。

智取汀泗桥,勇夺贺胜桥

叶挺独立团攻下攸县时,广东国民革命政府还没有举行北伐誓师,待北伐军大部队到达湖南衡阳时,已完成一个月作战训练的独立团,又与友军协同作战,先后攻下醴陵、浏阳,又强渡汩罗江,力克平江,到8月22日,叶挺独立团和所在的第四军已进入湖北境内,占领了通城。

远在华北长辛店的吴佩孚正在进攻冯玉祥占领的南口,仍想继续攻击国民军扩大华北地盘,但听说北伐军已占领醴陵,打下平江,再往前就要打到他的老家武昌了,鄂都陈嘉谟连电吴佩孚告急,他才收缩兵力急调靳云鹗率部南下驰援,同时命令湖北驻军死守军事要冲汀泗桥,他自己也由保定急乘专列赶往武汉。

汀泗桥是咸宁县的一个小集镇,是武汉三镇的南大门。汀泗桥贯穿全镇,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吴佩孚在汀沤桥部署了近3万兵力,其中还有洛阳军官学校6000多名校尉军官组成的军官团。

8月25日,第四军大部已到汀泗桥地区后,叶挺独立团奉命与四军35团沿铁路两侧正面攻打汀泗桥集镇。次日上午,战斗首先在铁路正面打响。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又有汀泗桥河水阻隔,北伐军伤亡不小,进展却不大。

叶挺虽然心急如火,但是他却很冷静地分析了敌情,他想起了周恩来临行前嘱托:“凡事要依靠群众,多做调查研究”。他找了熟悉当地地形地貌的的农民询问,老乡告诉叶挺有一条砍柴的山路可绕到汀i匹桥后,叶挺根据这一新情况重新做了部署。凌晨2时。叶挺率独立团主力由老乡带路,果然在拂晓前插到汀泗桥东北的占塘角附近。此时,四军35团尚无消息,而36团已巧妙地于暗处涉水攻占了汀泗桥镇的制高点。

叶挺立即命令部队向西南古塘角冲去,形成对敌的两面夹击的态势。敌军顿时大乱,抵抗了一阵之后缴械投降。叶挺拿下路西阵地后,从俘虏口中得知守东古塘角的敌军官第一团团长,正是他保定军校同学刘维黄,刘在叶挺的劝导下命守军放下武器,汀泗桥于27日被完全占领。

突破汀泗桥后武昌城南最后一道防线贺胜桥又横在面前。吴佩孚此时已赶到前线,纠集带来的精兵和汀泗桥的败兵共计4万人,严密布置了桃林镇、印斗山、贺胜桥三道防线,做孤注一掷的拼死决斗。吴佩孚其人别看是秀才出身,打起仗来极其蛮横残忍,在北洋军中是出了名的。激战中,凡是不听命令临阵逃跑者,“杀无赦”。

叶挺独立团于29日凭其大智大勇和部队英勇作战一举攻克第一第二道防线,并会同友军进攻贺胜桥。

在北伐军的猛烈攻击下,吴军节节败退,几乎溃不成军。此时,吴佩孚像一个输红眼的赌徒,他率领的督战队,一个个坦胸露腹身披红褂,手持砍刀、高架机枪凶相毕露。两个作战不利的旅长已被砍下头颅呲牙咧嘴的吊在树上,那场面异常口人。溃败下来的士兵已被阻杀数百人,没有被打死的官兵返身又向独立团冲去,战事极其惨烈,双方胶织着柜持不下。

关键时刻,叶挺建议四军指挥部重新调整了部署。阴雨中独立团的官兵都戴着斗笠,斗笠戴在头上不占手,较为方便。而吴军配备的是雨伞,不如斗笠方便。第二天,吴军向独立团大举进攻,叶挺下令官兵弃笠撤退,吴军乘胜追击,士兵纷纷抢拾斗笠戴在头上。吴军钻进国民革命军布下的口袋阵之后,叶挺指挥独立团协同友军三面出击,吴军陷入包围圈,斗笠就成了第四军识别敌军的标记,国民革命军一阵猛烈的冲杀,吴军主力被歼,遂全线崩溃,吴佩孚、靳云鹗仓皇之中钻进铁甲车北逃湖北孝感广水,独立团率先占领贺胜桥,兵临武昌城下。战后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不禁赞叹道:“叶挺,军事天才也!”

“留书攻城”,喋血武昌

北伐军重创吴佩孚主力后,于9月1日将武昌城四面包围。然而,谁想到武昌城比汀泗桥、贺胜桥还难打。原来吴佩孚在北逃时,仍然梦想挽回败局,责令鄂都陈嘉谟坚守武昌。陈嘉谟与第八军军长刘玉春带兵3万收储粮食,加同城防,在高两丈、长e0余里的高大城墙外又挖了3米深、四米宽的护城壕,誓与武昌共存亡。此时,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来到武昌前线,让参与攻城的各军组织登城奋勇队。叶挺领受任务后迅速召集干部开会。独立团共产党员一营长曹渊和二营长许继慎都争着做奋勇队。曹渊营长被批准担任奋勇队后,他回营对官兵们说:“奋勇队就是敢死队,武昌城墙坚固难摧,我是营长,我先登城。”几个连长一听就急了:“当然是我们当连长的先上。”可排长们又不干了,说:“当排长的先上你们跟进!”三连长共产党员高超,当晚就给妻子写了“为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死得其所”的遗书交到营里,很多官兵也分别送来遗书、遗物要求代转亲人,这便是后来传为佳话的独立团“留书攻城”。

9月5日拂晓,曹渊率全营官兵奋勇攻城,在武昌城下流尽最后一滴血。叶挺悲愤交集,命令战士冲上去抢回曹渊遗体,并撤出战斗。

北伐军围困武昌已近一个月,叶挺心中焦急,他恨不得立即攻破城池,告慰在天英灵。此时,城里的敌人也发生了分化。由于武昌城长期被困,城内发生了粮慌,敌军长刘玉春为了缓和城内市民的反抗,答应先输送饥民后投降。可是北伐军接收了饥民后又拒绝开城投降。刘的部下第三师师长吴俊卿对此极为不满。恰值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王乐平与该师的团长贺丹墀是山东同乡,又有旧谊,以此关系,派人前往策动贺丹墀拥护北伐,投身革命。贺丹墀团防守武昌西门,吴俊卿派他的参谋长混出城外与第四军约定10月10日在武昌西门接应攻城,双方确定联络口令为“贺团长”。在夜色苍茫中,北伐军进抵武昌西门,守军高喊“口令”,北伐军回答:“贺团长!”守军打开城门,就在部队7中进城内的同时,叶挺率独立团在武昌正面保安门将城墙炸开一道缺口,攻城部队迅速突入。北伐军两面夹击会攻武昌市中心的蛇山炮台。蛇山失守后武昌守敌停止了抵抗,向北伐军缴械投降,鄂都陈嘉谟、军长刘玉舂被俘。

叶挺独立团自出师北伐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威镇长江南北,人民群众敬佩地称叶挺独立团以及第四军为“铁军”,江阳兵工厂还专门铸造了一座铁军鼎赠给第四军。

终于打到了武昌了,独立团实现了“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誓言,但却有几百名将士长眠在地下,仅攻打武昌就有曹渊等191人壮烈牺牲。在北伐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真正做到了冲锋在前,慷慨赴死。

叶挺征得中共中央军委和第四军同意,在洪山北麓建立了一座永久性的烈士陵同,“无产阶级牺牲者”八个大金字镌刻在墓碑上,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第一次图共合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对于叶挺将军来说,这便是他和他的战友们最伟大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