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阅兵计划出台前后

作者:周文姬 霞飞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7-06 阅读量:0

194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这个阅兵式,是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国威的第一次展示,表现了中国人民必将战胜一切困难,捍卫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坚强决心。  其实,在这次成功的庆典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最初的开国庆典安排中,并没有阅兵的打算。

最初的庆典方案中没有举行阅兵的内容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召开。这次会上决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在这次会议上,并没有议到阅兵之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以及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各重要民主人士,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开国大典要展示中国人民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要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布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名单。要升国旗,奏国歌,举行群众游行等等,并没有考虑到阅兵。

为什么没有考虑到阅兵?原因有三:一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这方面经验,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世界各国在开国大典上举行阅兵的实例很少,而中国更少;二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事正紧。在南方,解放军还在追歼国民党的残余部队,还在准备向西藏进军,刚刚解放的地区还不稳定,解放军的驻守和维持治安的任务还很重。同时,新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刚刚建立,正在筹划进行土地改革,而土改任务也要在解放军派出的干部领导下进行。因此,解放军的将领们此时主要考虑的是军事任务;三是当时驻北平和华北地区的解放军部队任务繁重,首先是稳定社会的任务重。北平和华北地区刚刚解放,还有大量国民党留下的特务分子,国民党也时常派飞机前来轰炸,解放军稳定社会的任务很紧迫。解放军部队还有一个帮助地方尽快恢复生产的任务。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当时大家都没有考虑到抽一部分部队搞阅兵之事。

1949年6月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初步决定,10月1日将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届时进行群众集会和游行。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任主任。周恩来刚刚领导这个筹备委员会时,也没有提到人民解放军的阅兵方案。

聂荣臻、薄一波联名向中央提出开国大典上阅兵的动议

时间到了1949年的8月初。就在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紧张地准备开国大典时,一个在开国大典上举行阅兵的动议提出来了。提出这个动议者,是聂荣臻和薄一波。他们提出这个动议的过程是这样的:

1949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解放军各部队照例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当时担任北平地区警备任务的华北军区北平卫戍区部队也举行了庆祝活动,而庆祝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阅兵。这一天,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检阅了部队,还请当时在北平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著名民主人士李济深、郭沫若等参加阅兵。受阅部队就是北平卫戍区的部队,规模虽然不大,但解放军的威武雄壮的面貌已经展示出来了。聂荣臻很高兴,李济森、郭沫若也很高兴,给此次阅兵以很高评价。

此时,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几个月前已经领导过西苑机场阅兵的聂荣臻通过这次阅兵想到,驻守北平的解放军部队在开国大典上也应该有所表现,而表现的最好方式就是阅兵。他立即找到华北军区政治委员薄一波商量,薄一波一听,立即表示:这个意见好,我赞成。他还说,我们联名向中央打个报告,请中央决定。离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已经很近了,二人当即起草联名报告。起草完毕,一刻不停,派人送中央。8月15日,这份由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薄一波联名的国庆阅兵报告,被送到了中央军委。  聂荣臻和薄一波的这个报告,还只是一个驻北平的解放军部队参加开国大典的小规模阅兵动议,还没有考虑到举行大规模阅兵的问题。最终确定在开国大典上举行大规模阅兵式的是周恩来。

聂荣臻和薄一波的阅兵报告,由中央军委转送到领导开国大典筹备工作的周恩来手上。周恩来认真看过后,认为此议很好,但还只是局限于小规模阅兵上。经过认真思考,周恩来形成了一个开国大典举行大规模阅兵的设想。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让解放军总部在聂荣臻和薄一波报告的基础上,再搞出一个新的阅兵报告,并且把聂荣臻、薄一波的报告也交给解放军总部,供他们起草新报告时参考。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接到这个任务后,以最快的速度对开国大典阅兵进行构思,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阅兵报告。

阅兵报告对开国大典阅兵各项事宜做了认真论证,还提出了具体方案。这些方案明显是一次大规模阅兵的方案。周恩来仔细看后,又请示毛泽东主席,于9月2日以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的名义,在这份请示阅兵报告上写下批示:

日期在(政协)开幕后政府成立之日。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员请朱(德)总司令担任。

开国大典要举行隆重阅兵仪式的方案就这样出台了。

《阅兵典礼方案》出炉

开国大典阅兵规模大,意味着参加阅兵的人数多。但不可能从外地调动许多解放军部队来参加开国大典阅兵,承担此项任务的,只能是华北军区。但华北军区要在短时间内调来这么多的部队,而且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准备阅兵,时间很紧。

虽然根据中央的指示和周恩来的批示,阅兵司令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担任,阅兵总指挥由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但是,具体阅兵组织工作还是要由华北军区的领导干部们担任。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下设开国大典阅兵指挥所,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各项筹备工作。 周恩来的批示下达后,聂荣臻、薄一波等人就意识到,此次阅兵,在开国大典中的比重是很大的。虽然准备的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但他们决心,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搞出一个让中央领导同志、各民主党派领导人、重要民主人士、广大人民群众都满意的阅兵式。

任务重,也必须要求严。聂荣臻当时就对下属讲:此次阅兵,一定要搞得圆满,要认真组织,不能出差错。他亲自抓阅兵的准备和组织工作。为了心中有数,借鉴好的经验,聂荣臻和杨成武、唐延杰三人,一边调动阅兵部队,组织训练,一边带领阅兵指挥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当代世界军队的许多阅兵资料,对于前苏联阅兵、欧美阅兵的队形队列,阅兵方阵,武器装备展示等作进一步了解。

为了慎重地组织好此次阅兵,聂荣臻、杨成武、唐延杰还去找解放军中的高级领导人请教。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们带兵打仗,都是行家里手,但对于这样大规模阅兵,他们也不熟悉。请教了几个人,都没有什么实际收获。当他们得知刘伯承曾经在留学前苏联时,看到过莫斯科红场阅兵时,就让杨成武专程去请教他。刘伯承对开国大典阅兵非常支持,毫无保留地向他介绍了他在前苏联时所了解的前苏联红军红场阅兵的情况。

在多方请教,反复商议的基础上,阅兵指挥所搞出了一个开国大典阅兵方案。这个方案对阅兵的程序和细节作了详细的论证和规定,聂荣臻为这个方案取名为《阅兵典礼方案》,报送周恩来审阅。

拟定阅兵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检阅式”(即阅兵司令员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第二部分为“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阅兵台前通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检阅式在部队静止状态下举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以天安门城楼为阅兵台,在部队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受阅部队初步计划共有1.6万余人,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海军的一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各选调一个排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第一九九师、独立第二o七师第六一九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四师、战车第三师、骑兵第三师编成;空军的一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

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在排列上,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形成新中国军队陆、海、空三军的阵容。毛泽东说“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

周恩来审阅了《阅兵典礼方案》后,认为可以了,就将此方案报送毛泽东。毛泽东看后,也觉得很好。阅兵需要调动大批军队,毛泽东决定,中央主要领导人一起听聂荣臻等人的汇报,当场定下来。

9月的一天,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来到中南海怀仁堂小会议厅专门听取开国大典阅兵汇报。还有一些解放军重要将领列席。这次会议很简单,就是听聂荣臻、杨成武、唐延杰介绍阅兵准备的情况汇报。主要由聂荣臻和杨成武讲。聂荣臻主要报告了制定《阅兵典礼方案》的基本设想、简要经过和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杨成武主要报告了《阅兵典礼方案》的主要内容。聂、杨汇报结束后,与会者对阅兵的一些组织细节进行了讨论,对阅兵方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大家对《阅兵典礼方案》作了部分修改后,一致通过了这个方案。方案通过后,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 这次会议后,阅兵准备工作也就进入了最后阶段,即按照中央批准的方案,进行最后演练。  按照上述命令,阅兵方案正式敲定,再不更改。这个方案主要内容是:受阅部队组成28个方(梯)队,其中步兵师12个方队、炮兵师5个方队、战车师3个方队、骑兵师4个方队、海军1个方队、空军3个飞行梯队,共19248人。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螺旋桨飞机17架。阅兵式历时150分钟。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任阅兵司令员乘车检阅部队,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为防备敌机突然来袭,空军受阅飞机要有4架携弹飞行;开国大典如遇敌机偷袭,这4架飞机要立即进入战斗。  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是“万国牌”  在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当年,解放军还不能大批制造自己的武器装备。解放军的武器装备绝大多数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因此,参加开国大典阅兵部队所持的武器,95%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这些武器,什么样式,什么型号都有。有美国造,有日本造,有苏联造,有德国造,有国民党造。可以说,是“万国牌”武器。

为了使“万国牌”武器在亮相时更好看一些,指挥部特别精心地对受阅部队的长短、大小装备进行了调配。尽量让携带同样型号枪支的部队走在一起。重新油漆后的战车也按大小编排。尽管如此,仍然不能统一。指挥部决定,就这样亮相。阅兵结果,使用“万国牌”武器接受检阅的部队,表现出来的却是解放军的威武雄壮。在天安门广场上参加开国大典的群众,以热烈的掌声,向这支手持“万国牌”武器受阅的部队表达敬意。

开国大典阅兵之后的当天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在北京饭店宴请参加阅兵的陆、海、空部队的代表。许多受阅部队代表们穿着接受检阅时的军装匆匆赶到北京饭店。

朱德在宴会大厅里一一和受阅部队代表握手。当朱德走到仍然穿着军装的空军受阅部队代表刘善本面前时,高兴地握着他的手说:“你们飞得很好嘛。从现在起,我才名副其实,真正是陆海空军总司令!”听了朱德这句话,大家都笑了。但是大家知道朱德这句话后边的寓意: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新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真正的空军、海军。宴会上,大家既为开国大典阅兵成功而干杯,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向现代化方向前进而干杯。

就在建国不久,毛泽东提出,我们不但要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毛泽东的这个指示,与开国大典阅兵所昭示的人民军队的未来,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