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实刘伯承元帅右眼负伤经过

作者:谢武申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7-06 阅读量:0

关于刘伯承元帅右眼致残,传说很多。南昌起义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与贺龙秘密取道香港,辗转到了上海。当时,社会上就有刘伯承的眼睛是被自己儿子打瞎的传闻。其实,这是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谣言。

详细得知刘伯承右眼负伤究于何时,到底被谁所伤,还是我在参加《刘伯承传》编写组之后。那还是军委办公厅组建《刘伯承传》编写组时,刘帅的夫人汪荣华让刘帅的老参谋长李达上将(时任军委顾问)推荐入选,李达上将推荐了我。于是,我有幸成为编写组成员之一,分工收集刘帅青少年时代的资料和撰写工作,其中当然包括刘帅右眼负伤之事。此后,我便经常到刘帅家,向汪荣华同志请示、汇报收集资料的情况。

1981年军委办公厅将编写组转交军事学院,我被留下协助李达顾问撰写刘邓大军(第二野战军)的回忆录。由于仍然要写刘帅,李达顾问也曾带我去看望过刘帅和汪荣华同志,核实一些历史情况。原第二野战军的老同志杨国宇、陈斐琴应上海文艺出版社之约,编辑《刘伯承回忆录》一书,也约我写了《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二三事》_文。该书于1981年出版后,出版社给我寄来一本样书。我研读时,发现书中的一篇文章写道:刘伯承“在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脑顶打入,从眼窝飞出,致残右眼”。除这篇文章外,此前关于刘帅头顶和右眼负伤的原因,许多刘帅的老部下写的回忆文稿也说是一颗子弹所致。

因我曾经当过一段儿射击教员,对弹道学略有了解,所以对这种说法有些怀疑,便画了几张不同弹道的负伤场景草图,反复琢磨,觉得“一颗子弹”的说法似乎不够准确。

刘帅头顶和右眼负伤的时间是1916年3月20日。历史背景是,袁世凯于1915年12月悍然称帝,孙中山派遣中华革命觉人到各省组织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蔡锷于12月25日在云南首义,组成护国军,北进四川。刘伯承1914年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于1915年12月潜回四川,与党人组建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在长江沿线打游击,以策应北上的云南护国军。1916年3月20日,刘伯承率部攻打丰都城时,被敌军从城门上射来的子弹打中了右眼,头顶也负了伤。

由于刘伯承是在第一线指挥攻城,所以可能发生几种情况:第一,假设是敌军 从城门上直接射出的子弹,弹道接近直线,会出现三种情况:一、如刘伯承是卧姿,头朝城门,则弹着点是头顶,但只能是穿过大脑、颈部进入胸腔,或穿过大脑从下颌部穿出,而不可能从右眼穿出;二、如为立姿,面朝城门,子弹就只能从右眼打人,而不可能从头顶穿出;三、如弹着点在头顶,则只能是擦头皮而过,子弹不可能掉转方向从右眼穿出。在前两种情况下都会伤及大脑。第二,假设是从城门上打出的飞弹,其弹道是弧度较大、下垂的抛物线,飞弹从头顶打人后,是以竖向或从颈后穿出,或穿入胸腔,而不可能从右眼穿出;即使刘伯承背朝城门,飞弹从头顶打入后也不可能从右眼穿出。第三,如果刘伯承是侧身指挥,直射的子弹是可以从右太阳穴射入的,但只能横穿头部,从左太阳穴或左耳部穿出,而不可能从右眼穿出。第四,如刘伯承是面朝侧后方,则子弹是可能从右太阳穴打入,从右眼穿出,也不会伤及大脑。但头顶的伤就只能是另外一颗子弹所致。

总之,刘伯承头顶伤的位置是在中央,如以此点连接右眼,画一条弹道的话,无论如何子弹都会伤及大脑。而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也可以证明子弹并未伤及大脑。 记得在我收集的资料中,曾说到刘伯承率部攻打丰都城时,他是在部队前方匍匐前进的,当看见侧后一名战士匍匐的姿势过高时,他大声呼喊,让其注意隐蔽。见这名战士没有听到,刘伯承就站了起来,再次向其高喊。因之,我推断,就在刘帅侧向身后的过程中,城门之敌趁机朝他扫射,一颗子弹从头皮擦过,另一颗子弹从太阳穴打入,从右眼穿出。

如果我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刘伯承头顶的伤痕应是从前至后的条状,头盖骨也不可能留下子弹穿孔;而右太阳穴则是应该有穿孔的。反之,如果子弹是从头顶打入的,伤痕就应该是点状。

于是,我向陈斐琴同志谈了上述想法,他也觉得应该是两颗子弹。之后,我又报告了李达顾问,他指示说:因刘帅现在不能说话了,必须摸一摸刘帅的头部,才能最后确定。遵此,我和陈老来到刘帅驻地,向汪荣华同志作了汇报。她觉得很有道理,并高兴地说,刘老的头顶刚刚长出些黑黑的毛发,有_天早晨还曾呼喊她的名字。说罢,便陪我们来到刘帅的卧室,向值班医生讲明了情况。经与医生仔细摸按,发现刘帅的头顶很硬,没有穿孔的痕迹,伤痕也是条状的;而右太阳穴则很软,手指可以按得较深,显然是弹孔的穿痕。这样,就证实了刘帅头顶伤和眼伤当是被敌人的两颗子弹所同时击中的。

此后,杨国宇和陈斐琴在以后所编辑的丛书中,凡有关刘帅头顶和右眼负伤的文章,都采用了“两颗子弹”一说。

在军事学院《刘伯承传》编写组撰写的《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版)中也采用了两颗子弹说:“就在率部众攻打城门时,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另一弹从右边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他昏倒在血泊之中。”

《刘伯承传》的后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谢武申也参加过编写工作,对本书的撰写作出了贡献。”些许绵薄,承蒙不忘,我铭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