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三峡情

作者:毛峥嵘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7-06 阅读量:0

1956年6月,毛泽东视察长沙以后到武汉,一见到烟波浩淼的长江,他的情绪便有些亢奋。在各拉丹冬雪山上还是点点滴滴涓涓细流的长江,到了江汉平原却浩浩荡荡奔腾激跃,这种纳百川汇干流的气度,潇潇洒洒无拘无束的性格,不能不激起毛泽东的诗意和灵感。他在畅游长江后,文思喷涌,在灯下挥笔如椽: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位风流绝代的革命家,展读墨迹未千的词章,长吟有声。当读到“高峡出平湖”一句,他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此人姓林,名一山,毛泽东风趣地称他为“长江王”。

毛泽东与林一山的交情,是在“长江”舰上建立的。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停泊于汉口江边的“长江”舰上,亲切会见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

毛泽东深谙安邦定国之道。华夏民族可以说是从治水开国的。夏朝第一位国君禹,就是因治水有方又有功,才成为人们拥戴的君王。从殷商到民国,史料记载的5258次自然灾害,一大半是水旱灾害。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朝代,都在治水方面留下功绩。在破坏了一个旧世界之后,毛泽东深信欲治国必先治水。他一生有过许多关于治水的指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等等。他亲自批准了荆江分洪工程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几乎对全国每一条大江大河的治理,他都有过具体的设想。他此次考察长江中下游,想的最多的是水。到武汉以后,他与中南局书记邓子恢作了长谈,重要内容是治水。邓子恢向毛泽东推荐了一位治水大王林一山。林一山早年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学的是历史专业。南京解放后,奉命接收了国民党政府的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改名长江水利工程总局。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报纸上公开招聘治水人才。几年时间,就把长江的事情办得有板有眼。

“我们见过面吗?”毛泽东一见林一山就问。

“西安事变之后,我作为白区的党代表去过延安开会,听过您的报告。”林一山答得简洁又具体。

“你有多少工程师?”毛泽东问。

“270个。”

“工程师讲百呀!有多少技术员?”

“1000多。”

“嗬,技术员讲千呀!”

林一山手中竞有如此雄厚的技术实力,使毛泽东非常快意。毛泽东很想在长江上干件大事,他必须拥有相应的队伍。1952年荆江分洪工程,仅75天就顺利建成,毛泽东曾隐隐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长江边聚集,今天算是探明了虚实。毛泽东是调遣各种力量实现恢宏目标的高手。他开始切入主题,指着林一山手中的地图问:“这是从哪弄来的?”

“东北打汉奸时弄到的。”林一山把图递给毛泽东。那是上海《申报》为创刊60周年纪念而印制的《中国地图》。长江,在图上蜿蜒涌动。

“这本地图还是不错的,早年我路过湘南时,也弄到一本,以后打仗行军还时常用它。长征中它给我帮了不少忙。”毛泽东打开地图,手中的红蓝双色铅笔指向长江上游。一个重大的治江战略构想,就在这种漫不经心的谈话中开始了。 “长江”舰在破浪前行。毛泽东指着江水,语重心长地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长江的水文资料,你们研究得怎么样?”

林一山告诉毛泽东,他们已组织人力四处收集,现有资料已逾万卷,重达数吨。他还对重要的洪水资料作了较为详细的汇报,什么洪峰、枯水位,什么径流量、警戒线……毛泽东认真地听着,不时发出询问,思维完全进入了水的世界。

在描述四川洪水洪峰时,林一山说,长江洪水主要来自四川,川水洪峰到达中下游地区,如果两湖地区或下游地区也下暴雨,半个中国就会处于洪水威胁之下。毛泽东顿时警觉:“长江洪水的成因是什么?”

“是暴雨。”林一山说:“据资料记载,1935年7月1日开始的一次暴雨,中心在湖北五峰县,降雨量达1000余毫米,一夜之间,汉江中下游淹死8万余人,澧水下游淹死4万人。自古川西天漏,年降雨量可达2000余毫米川I水下泄,再加上湖北出现五峰县的降雨量,整个中下游势必一片泽国……”

“怎样才能解决长江洪水灾害?怎样才能兴利除害?你有什么设想?”

“我们拟定以防洪为主的三阶段治江方案。”林一山展开了《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这是他献给毛泽东的一份珍贵礼物。“第一阶段搞好堤防的培修和加固,充分发挥堤防体系的防洪作用。第二阶段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分蓄洪区,用来调蓄洪水,减少洪灾损失。第三阶段计划在长江干流以及主要支流上,逐步兴建一系列水库,拦洪蓄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从根本上解除洪水威胁。”

顺着林一山的手势,毛泽东深邃的目光投向巍巍青藏高原,掠过横断山脉,注留四川盆地,继而聚集长江中下游平原,18个省市尽收眼底,五分之一疆域全都集中汇合于小小的舰舱。“太好了,太好了。”毛泽东精神倍增,左手插在腰间,举起右手,在规划草图上画了个大圆圈,说:“修这许多水库,都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峡一个水库呢?”

“都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

毛泽东用手掌连连劈向三峡出口处:“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很想修三峡大坝,但现在还不敢!”

毛泽东笑了:“就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笑声感染着江上明月,感染着万家渔火,飘荡于早春的南国夜色,融汇于万里长江。长江如果有灵,也一定会感受到这是一次决定她命运的历史性谈话。接着,毛泽东和林一山谈到了“萨凡奇计划”,谈到了工程造价和工期长短问题。那夜,两人都觉太短。

到南京后,毛泽东要继续前行,就要与林一山分手了,特意嘱咐:“三峡问题暂时不要公开,我只是摸摸底。对中央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你也不要讲,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林一山严格遵守“君子协定”,对三峡工程守口如瓶,但准备工作却在抓紧进行。那一年,他集中部分人员开始进行选定坝址工作。要选址,必先弄清地质状况。那时“长委会”还没有像样的地质队伍,甚至连真懂地质的技术员也没几个。

但当林一山干得正起劲时,洪水也赶来凑热闹了。1954年入夏以后,暴雨在长江流域形成拉锯之势,东倾西注。上游洪峰无遮无挡,汹汹而来。中游地区也连降暴雨,江满湖平,洪水遍野。下游竟然也出现了洪水。这是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

一份份电报正飞向北京,整个长江都在告急!中南海的菊香书屋里,毛泽东一脸倦容。本来,他雄心勃勃,要带领他的民族开始史诗般的经济建设,没想到这个长江又来捣乱。1949年那场洪水他记忆犹新,仅隔五年又来了一次,而且比上一次严重得多。统计数字告诉他,这场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受灾人口达1888万人,淹死3.3万人,受灾农田4755万亩,毁坏房屋427万间……

那一段时间,毛泽东找了很多关于水文、地质的书,并在书中作了许多圈点。

洪水退后,他向武汉抗洪军民发了贺电,但是词句却使他颇费斟酌:“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

毛泽东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革命家,关于长江水患的治理,他每次听取汇报,发表意见都极为慎重。1954年夏季的特大洪水,再度挑起了他修建三峡大坝的热望。他毕生敢于斗争,怎么也咽不下给武汉军民题词后那股苦涩。年末,他撇开北京的许多工作,与刘少奇、周恩来一起来到了武汉。

毛泽东准备利用从汉口到广水的三个小时行车时间,听林一山汇报有关三峡工程问题。他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有可能性吗?”

林一山说:“如果中央要尽快部署,依靠我们的力量,是可以建成的。”

毛泽东问:“你的根据是什么?”

林一山欣喜地说:“我们在三峡拟定了一个新坝区,比萨凡奇拟定的南津关坝区要好。”

“噢?”毛泽东忧郁的神情突然好转,迫不及待地问:“在什么地方?” “三斗坪。根据坑探结果看,属于花岗岩地带,只是岩石风化比较严重。坑探30米后,发现了较好的岩层。”

“花岗岩风化最严重的情况会是怎样?”

“根据已掌握的资料,世界各地区花岗岩风化层最深的可达百米。”

“如果三斗坪风化达百米,那百米以下呢?”

“请主席不用担心,河床虽还没有勘探,但据岸边初步勘探,30米深风化层,可能是最深了。”

毛泽东眉头紧皱。这几个月来对地质理论的学习,使他对建坝条件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西陵峡其它河段呢?”

“在这个河段上,有25公里的火成岩,我们才开始从几个点线上做了勘探,而在这一段的上一段,属于片麻岩。”林一山说。

“什么是片麻岩?”刘少奇问。

未等林一山答话,毛泽东就先回答了:“片麻岩是花岗岩的变质岩,很坚硬,在片麻岩地区选坝址是没有风化问题的。”

事隔30多年,林一山仍然对此次列车夜谈感慨不已。1953年“长江”舰上,毛泽东的水文与地质知识还十分有限,而仅一年多时间,他竟然显得比较内行了。此其一;其二,毛泽东名盖天下功昭日月,但却那样不耻下问;其三,毛泽东治理长江的设想已由总体构想到了具体准备阶段,而且对重大工程钻研之细致,研究之深入,让人佩服。

谈完三峡工程,夜已经很深了。但毛泽东谈兴正浓,沿着开发大自然造福人类的话题,从东半球谈到西半球,从恒河、黄河谈到尼罗河与亚马孙河。不知不觉又回到长江上来。

“你说说,长江在世界上能不能排第一?”

“从综合条件看,也可以算世界第——。”

“为什么?”毛泽东眼光放出异采。

“长江的水量在世界居第四位,但从能源这个角度讲,长江落差大,蕴藏的水力资源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另外,世界上许多大的河流,都是跨国界的,长江则为我国所独享。”

毛泽东望着这样的部下,喜不自禁,事后林一山听说,毛泽东曾说过:“驯服长江,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这么个人,不容易呀。”

林一山的性格与魄力使毛泽东极为欣赏。1956年当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著名词章《水调歌头·游泳》之后,曾诙谐地对林一山说:“你看,你能不能找一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帮你修三峡大坝好不好?” 毛泽东对长江、对三峡、对设想中的那座巍峨大坝,简直是着了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