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桌前的较量——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上)

作者:赵袆楠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7-06 阅读量:0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人们往往重视军事斗争因素,而忽略了谈判的因素。实际上,停战谈判对于结束这场战争以及战争的后果,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并施的结果。

军事上受重创促使美国人坐到谈判桌前

美军仁川登陆后,向北推进很快,也狂妄得很。他们认为,苏联不敢冒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而与美国开战,顶多给中国和朝鲜军队以武器支援,中国和朝鲜的军队没有打过现代战争,即使有苏联的武器支援,也阻止不了美国军队向北进攻的脚步,占领全部朝鲜指日可待。但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接连打了五次战役,使美国军队和李承晚军队损失惨重。

美国军方算了一个账:从损失军队人数上算,中朝军队打的五次战役,每次使美军损失平均两万人。如果以胶着状态再和中朝军队打半年,美军将再损失12万到18万人。如果再调集重兵争取战场上有进攻态势,中朝军队的抵抗会更强,美军损失会更大。从资金、物资损失上算,打了一年的仗,美国已经耗费100亿美元。一年中每月平均消耗的物资是85万吨。再打下去,美国的军费开支和物资消耗将大幅度上升。美国已经在欧洲投入大量金钱和物资,在朝鲜战场上又有如此巨大耗费,美国已经难以负担。从美国全球兵力布置上算,过去一年,美国已在朝鲜集中了70万兵力,占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海军的二分之一,现在已感兵力不足,再打下去,就要增加兵力,而美国在亚洲的预备兵力已经严重不足,只剩下在日本的2个师、韩国的3个师以及在美国本土的6个师。而且英国、法国见战争打得不利,已经表示不再向朝鲜派兵。美国如果想通过战争消灭朝鲜人民政权,只有一个选择,就是继续扩大其军事投入,动用其全部力量,扩大战争范围,不惜把战火烧到中国的东北和苏联的远东地区,甚至使用战术核武器。但是,美国的战备重点在欧洲,如果把兵力全部用在远东,显然会大大降低它在欧洲的军事力量,使它处于全面被动的地位,还要冒打世界大战的风险。

算了上面那些账后,美国智囊团也对双方处境作了分析。他们认识到,在同时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家中,斯大林和毛泽东显然要比杜鲁门高明得多,朝鲜战争打响后,苏联并没有向远东调动重兵,中国也只是以志愿军的名义派出部分兵力赴朝作战,中国在大陆的总体军事力量不仅毫未受到牵制,而且还在增加。一句话,中国和苏联都处于手握实力、引而未发的主动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却陷入了战争的泥谭。认清这一点后,美国高层一致认定,打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不划算。再打下去,美国将损失惨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经过研究后认定:“朝鲜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联合国军有胜利的希望。”杜鲁门也认为,即使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边,战争也不能结束。再打下去,美国将付出无止境的更大损失,而且苏联未直接在亚洲用兵,其重要兵力仍然在欧洲,苏联将欧洲夺走就成了美国的后顾之忧。

一年战争的实际结果,及美国对继续打下去前景的整体估计,使美国高层有了结束这场战争,从朝鲜脱身的打算。结束这场战争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战场取胜,达到预期目的后,结束战争;一个是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第一个途径显然是不行了,美国不可能倾其全部军事力量于朝鲜,它不可能放弃欧洲,而且也不敢将战火烧向中国和苏联冒着打世界大战的风险。而且按目前的常规战争打下去,他们又是被动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寻求谈判。但美国又不想认输,想体面地谈判停战,还想通过一定军事行动,在战场上造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4月5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一份备忘录中断定,“单靠军事行动”无法解决朝鲜战争,要寻求谈判。5月1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开会讨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备忘录,并根据备忘录精神提出了关于结束朝鲜战争的政策建议:在朝鲜进行一定规模的军事行动,以便建立一条更有利的防线,同时,主要通过政治谈判,寻求停战。5月17日,杜鲁门批准了这项建议。但是,在朝鲜前方指挥作战的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却十分狂妄,他不赞成搞停战谈判,表示将继续向北采取大规模军事进攻。对此,杜鲁门十分恼火,他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通过广播讲话,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当麦克阿瑟从他爱听广播的夫人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抱怨道:打发办公室里的一个勤杂工也不能这样无情无义。从这件事情上看,杜鲁门寻求和谈的决心十分坚决。

然而,杜鲁门想寻求和谈,却并不容易。当时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也就没有正常的沟通信息的渠道。美国和朝鲜方面就更无法沟通了。为了向中国政府领导人和朝鲜政府领导人传递停战谈判的信息,美国方面费了好大的劲儿,用艾奇逊的话说:“我们就像猎狗一样到处寻找能和中国方面取得信息交流的线索。”美方最初的暗示并未奏效,中国和朝鲜方面均怀疑美国方面的诚意,未理睬美国传来的信息。

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想到了与苏联方面沟通,想通过苏联做中国和朝鲜的工作。美国政府通过非官方渠道,找到了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雅可夫·马立克,说明了美国方面的意图。苏联方面没有立刻做出反应,而是把这一信息告诉了中国和朝鲜。1951年6月3日,金日成秘密来到北京与毛泽东会晤,他们商讨了可能到来的停战谈判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谈判可以,但美国必须停火,把军队撤离三八线。很自然地,毛泽东与金日成会谈时形成的一致意见,很快就反馈给苏联方面。苏联方面也完全赞成毛泽东与金日成的意见。但实际上从军事武器上和物资上,以及在国际政治舆论上都坚决支持中朝两国抗击美国的苏联政府,从当时国际政治大局考虑,继续采取了超然姿态,只以中间传话人形式出现。6月5日,苏联方面对美国政府表示: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但由于苏联人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一因此任何解决途径都必须通过中国入和朝鲜人。6月23曰,马立克在联合国新闻部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目前最尖锐的问题——朝鲜的武装冲突问题是能够解决的。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各方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意愿。苏联人民认为,第一个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这段话实际上是苏联政府的正式表态。6月25日,中国也表态了,这一天的《人民日报》社论《朝鲜战争的一年》中有这样的文字:“毫无疑问,作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第一个步骤,马立克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美国人终于看到了通过谈判使自己从朝鲜脱身的希望。美国方面立即行动,并通过前方军事长官表达了谈判的意愿。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经广播电台向中朝军司令部发出希望举行停战谈判的信息,并称:

我在贵方对本文答复以后,将派出我方代表并提出会议的日期,以便与贵方代表会晤。我更提议此会议可在元山港一只丹麦伤兵船上举行。

对美国方面的这一举动,中国和朝鲜立即也做出反应。7月1日,金日成和彭德怀联名发出复电: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6月30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收到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停止军事行动,举行和平谈判,我们的代表和你们的代表会晤,会晤地点,我们建议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若你同意,我们的代表准备于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会晤。

美国方面对这次谈判确定的基调是,限于军事谈判。他们认为,中国和朝鲜都不是他们承认的国家,不能涉及政治问题,例如台湾问题等。但事情并不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毛泽东一开始就把这次谈判看作是全面的,包括政治和军事。即:美国方面必须实际上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存在而谈判,在政治上,一定要揭露美国想称霸世界的阴谋,它发动朝鲜战争的不义性,它必须承担战争责任。谈判期间不能让美国在军事上占便宜,对于美国的军事进攻必须予以坚决打击,继续争取我们方面的军事主动性,使我们方面在军事力量上占绝对优势。另外,这场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侵略朝鲜,朝鲜是抵抗一方,谈判形式上,要在美国和朝鲜之间进行。中国政府仍然保持不以官方正式派军队作战的形式,而以志愿军代表形式参加谈判。可见毛泽东当时的考虑是很周到细致的。

毛泽东让周恩来主持谈判工作

毛泽东心中很清楚,中国方面虽然是以志愿军代表形式参加谈判,但实际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与西方敌对者进行的国家之间的重要谈判,而且谈判关系到朝鲜战争的结局,因此毛泽东对这次谈判很重视。尤其是他是按照全面的国家关系来设想这次谈判的,因此在选择谈判主要负责人方面,有慎重的考虑。最后,他选择周恩来主持这次谈判。在谈判开始之前,毛泽东就把正在大连休养的周恩来召回北京,和他共同商定了谈判的原则问题。原则确定后,周恩来即开始工作。周恩来选定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为一线谈判负责人,又指派对国际问题有丰富经验的乔冠华担任李克农的助手。李克农一行临出发前,周恩来特别交待,要认真听取朝鲜方面的意见,尊重金日成的意见,要先见金日成,与他们共同确定谈判方案,达到中朝双方的完全一致。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李克农一行到达朝鲜的当天上午,就去拜见了金日成。就在金日接见李克农一行之前,他已经接到毛泽东的电报。毛泽东在电报中请金日成考虑指派朝鲜方面的谈判负责人。对此,金日成早有考虑,当即指定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动员局局长金昌满少将以上校名义为中朝方首席联络官。

中朝方面谈判的主要负责人确定后,还要组成谈判代表团,要有一些人参加。毛泽东让彭德怀在志愿军中选择。由彭德怀提名,中共中央同意,确定志愿军方面由邓华、解方参加谈判代表团。朝鲜方面,金日成指派人民军总参谋长兼第二军团长南曰大将为朝中方面的首席代表,李相朝为代表。7月6日傍晚,中朝代表团的3名联络官赶往开城,第二天即会同当地朝鲜党政组织选择会谈的地址、各方代表团住地和休息位置。最后确定市区西北约两公里的来凤庄为谈判地。

按照中朝双方的商议,朝鲜停战谈判的第一线由李克农主持,乔冠华协助,因为他二人对外都不出面,为了安全起见,按照习惯像一个“工作队”一样给他们规定代号,李克农称“李队长”,乔冠华称“乔指导员”。

和谈之路一波三折

美国政府的总方略是从朝鲜战场上脱身,但美国军方人士却另有想法。美国在朝鲜的军队高级将领大多是主战的,接替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也很狂妄,他从心里也不赞成停战谈判。即使已经得到国内关于停战谈判的指示,但他依旧给参谋长联席会议打电报表示自己的看法说“停火是完全不可能接受的”,他“拒绝停火,除非是受命而为”。李奇微还对美国高层顾虑损失,考虑欧洲利益的想法十分不满。

谈判开始后,李奇微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说:他有“确凿证据”证明,对面的中国人“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决战”。他在发出愿意谈判电报的同时,也向联合国军下达了注意不要松懈战斗意志的特别指示。为了保持军事优势,美军增强了对志愿军后方供应线的轰炸,其轰炸的密集程度是空前的。轰炸给志愿军的供应造成了极大困难,以至于前线战士的生存面临极大考验。在谈判过程中,美国军队仍然持续不断地展开进攻,争夺三八线附近的有利地形。

中朝方面在军事上也早有准备。毛泽东在同周恩来商谈时就重复过自己过去说的话:“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在停战谈判开始前的7月2日,他指示志愿军:“极力提高警惕,第一线各军,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我来一次大的攻击,在后方则举行大规模空降,以期迫我订立‘城下之盟’。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我军必须大举反攻,将其打败。”

对毛泽东的意图,彭德怀是赞同的,他也早已经看透了美国方面的用意。在谈判尚未开始时,彭德怀向下级传达毛泽东的指示: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双管齐下,使美帝国主义完全陷于被动。打的坚决打,谈的耐心谈,必须树立持久战和积极防御的思想,绝不能对敌人停战谈判抱有幻想。7月2日晚,彭德怀又电示各兵团、各军及人民军首长:“敌虽急于求和,但不会改变其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可能玩弄种种花招与欺骗阴谋。我全军必须高度警惕,不准丝毫松懈。望转饬所属加紧备战工作,对进犯之敌予以沉重打击,须知惟有经过坚决激烈的斗争,才能换得和平,也惟有持久作战的充分准备,才能获得较速的胜利,望各级首长深刻体会,坚决执行之。”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了。美、韩首席代表乔埃抢先发言。他一开始就摆出一个强国对弱国的谈判代表的架子,口气十分强硬。他说,停战协定没有生效之前,战争仍在继续进行,延迟达成协议将会延长战争,增大伤亡。他还提出:“我们谈判所讨论的范围仅仅限于有关韩境纯粹的军事问题,如果你方同意,请就此签字作为我们谈判的第一个协议。你同意吗?”乔埃的傲慢被中朝方面视为笑柄,对于他的强硬口气和说法,中朝方面代表十分蔑视。

中朝方谈判代表并不理会美方的问题,而是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南日作为中朝方主要代表首先发言说,朝鲜人民历来主张,现在仍然主张:朝鲜战争应该迅速结束,因此赞成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先生6月23日提出的建议,交战双方应该谈判停火与休战,并且双方把军队撤离三八线。接着他提出了三条原则建议:第一,在相互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双方同时下令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是扑灭朝鲜境内战火的第一步。第二,确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武装部队应同时撤离三八线十公里,并于一定时限内完成双方撤离的地区为非军事地带,这里的民政恢复1950年6月25日以前的原状。同时立即进行交换战俘的商谈。第三,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外国军队撤退了,朝鲜战争的停止与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便有了基本保证。接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邓华也作了发言。

中朝代表的发言,合情人理,美韩方面抓不住什么纰漏,于是,迫不及待地抛出了他们预先准备的、完全是为他们方面争取利益的9项议程草案。中朝方面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草案。决定研究一下。会下,中朝代表紧急研究后认为,既然是双方对等的谈判,对方主张要有个议程,中朝方不便反对,但我们可以自己提出另外的草案。紧急研究后,中朝代表在下午的会议上,针对美韩方的九条,提出一个五项议程的对案。中朝方面提出对案后,美韩方面也不好答复。于是,双方决定休会,第一天的谈判就这样结束了。

“记者问题”

全世界都在关注这次谈判。谈判的情况很快就被世界各大通讯社报道,尤其是苏联东欧的通讯社对南日提出的三项原则建议、中朝方面的五条对案报道最多。而美方通讯社的报道则过于简单。原来,美国政府也觉得美韩方提出的九条空洞而又太无道理,让人们一看就是缺乏诚意,就未向美联社提供细节,只让他们简单报道。这使西方记者极为不满,记者们向美方施加压力,他们认为美方发布的新闻过于简单,远不能满足新闻界人士的要求。但历来主张“新闻自由”的美国方面却一反常态,就是不发表更多的会谈内容。

谈判双方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议程草案。两个议程草案分歧明显。分歧较明显之处是:中朝方提出应把讨论撤退外国军队问题列入议程。而美方的发言却首先提出了让记者来采访谈判的问题,要求中方12日即容许20名记者前来开城进行采访。美韩方抓住这个问题纠缠,这就出现了“记者问题”。

中朝方在这个问题上是通情达理的,谈判中已经明确表示,可以对美韩方面的意见加以考虑,并于12月上午6时3刻通过联络官将中朝方考虑的结果告知对方:赞成贵我双方记者在适当时机前来开城进行采访活动,一俟停战谈判达成某项协议,我即欢迎记者前来。显然,让记者来采访,是需要双方达成协议的。

但是,与中朝方相比,美韩方却显得有些不讲理了。他们决定,不管中朝方有没有正式答复,也不顾双方还没有达成协议,就派一个车队,载着20名记者和65名代表团人员,于7时45分开至开城东中方板门店防区。这种狂妄态度,理所当然被中朝方拒绝。中方派驻板门店联络人员当即告知对方:新闻记者采访问题尚未达成协议,我方不同意记者通过。但是美韩方面的态度却十分强硬,表示:谈判代表要么与记者一起进去,要么全部返回。中朝方理所当然又一次拒绝了美韩方的无理要求,美韩方面代表和记者全部返回。

7月13日,李奇微致函金日成、彭德怀称:谈判没有在丹麦伤兵船上举行,关于沿着金川一一开城一一汶山公路建立一道10英里宽中立区,双方武装部队让出开城的建议也遭你方拒绝……事实证明双方的待遇是不平等的。最后他建议:以开城为中心划一个圆形地区为中立区。谈判期间在中立区内不能从事任何敌对行动,会议区和对方代表团人员前往会场区所经过的公路不驻扎武装人员。并建议各方代表团在中立区内的人员总数构成完全应由该方司令官决定……如果你方同意这些建议,目前休会即可终止,会议即可恢复。

金日成和彭德怀认真研究了李奇微的信,达成共同意见后复函李奇微说:我们同意你所提的将开城地区划为在会议进行期间的中立区,在此区域内双方停止任何敌对行动,及将武装人员完全摒除于会址区域及你我代表团通往会址区域的通路之外的建议……关于引起这次停会原因的新闻记者问题是和划中立区问题无关的。后一个问题自从7月8日贵方联络官提过一次之外,贵方的代表团再也没有提出过。而联络官的任务是讨论细节问题的,无权讨论象划分中立区这样性质的问题。此次引起停会原因的新闻记者问题是一个小问题,值不得为这个小问题引起停会,更加值不得为这个问题而引起会议的破裂。贵方代表团曾经在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我方代表团当时认为在会议还没有任何成就,并且连议程也没有通过的时候,各国新闻记者来到开城是不适宜的,这个问题因而没有取得协议。我们坚持一切问题必须由双方协议才能执行的原则,我们认为这个原则是公平的,无可辩驳的。新闻记者既然没有达成协议,就不应当由贵方一方片面地强制执行。为了不因这件小事而使会议陷于长期停顿或破裂起见,我们现在同意你的建议,即将贵方新闻记者20人作为你的代表团工作人员的一部分。我们已命令我方代表团在这个问题上也给贵方以便利。

由于美韩方在记者问题上扯皮,使谈判中断了三天。金日成和彭德怀的信作了一些让步,美韩方面无皮可扯了,也沉不住气了,又提出继续谈议程问题。中朝方面自然同意,双方又走到谈判桌前。谈到7月26日,双方终于达成了议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