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振奋英法

作者:马骏杰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7-06 阅读量:0

1938年三、四月间,中国军队在山东的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皇重大胜利,又一次击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使法西斯铁蹄即将践踏的欧洲大陆倍感惊喜和振奋。当年留学法国陆军大学的中国军官张少杰少校,在巴黎亲身感受到了台儿庄大捷的巨大影响。

“东方坦伦堡大捷”

台儿庄战役结束的第三天,法国巴黎的各大报纸便争相在醒目的位置报道这次战役的消息。这些报道中,有的绘声绘色地描述战役过程,犹如身临其境;有的拿出很大的篇幅夸耀中国军队机敏、勇敢的战斗精神;有的则把日军丢盔弃甲的狼狈丑态渲染的淋漓尽致。有几家报纸不约而同地称台儿庄大捷是“东方坦伦堡大捷”。原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第八军军长兴登堡,在东线战场以一个军的兵力抗拒俄国沙姆斯洛夫元帅率领的两股大军。由于兴登堡采取了引诱俄军陷入马苏湖沼泽地的战术,在坦伦堡小镇附近,将俄军几乎全歼,沙姆斯洛夫也作了德军的俘虏,兴登堡因此晋升为元帅。这次战役被德国人称为“坦伦堡大捷”。巴黎媒体将台儿庄大捷称为“东方坦伦堡大捷”,意在充分肯定前者的重大意义。他们进一步说明,中国军队与当年的德国军队相比,武器装备更加处于劣势,因而其意义也就远超后者。

法国民众为何会对中国抗战如此关注,张少杰分析说,德国正在疯狂扩军,希特勒气焰嚣张,德法之间的血战在所难免。中国军队能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皆因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而这种精神足以鼓舞法国军民未来抗击德国的侵略。宣扬中国抗战的胜利,足以籍此提升法国人民抗德的军心士气。 各国军官转变对中国抗战态度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一部分国家对中国长期抱有偏见,即使是抗日战争这样对中国来说完全正义的战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进行歪曲。位于巴黎的法国最高军事学府——法国陆军大学,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国军队的优秀军官,他们对待中国抗战的态度颇能说明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张少杰曾经在1937年的第59期班作过调查,这个班的80多人来自30多个国家,他们对待中国抗战的态度大不相同,有50%的人表示同情,有30%的人冷眼相看,漠不关心,有20%的人幸灾乐祸。有一位曾经到过中国的法国军官,多次拿成为意大利殖民地的非洲国家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比喻日本侵略下的中国,他说:“中国这次一定是与阿比西尼亚一样,因为中国人懦弱无能,愚蠢如猪猡,我在上海时常打他们,他们从来没有敢还手。这次日军那么优势,中国军队绝难抵抗,势必灭亡,不是成了‘东方的阿比西尼亚’了吗?”他的身边有不少国家的军官随声附和。法国的许多媒体也常把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意大利占领阿比西尼亚相提并论。然而,自从台儿庄大捷在巴黎报道之后,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38年4月9日早上,巴黎媒体第一次报道台儿庄大捷,在陆军大学的讲堂里出现了少有的热烈场面。一些军官欣喜若狂,高举双臂,同呼“中国万岁!”有十几个军官围住了张少杰,纷纷与他握手,表示祝贺。陆军大学的教官来到讲堂,第一件事是走到张少杰面前,握手道贺。就连平时经常发表敌视中国言论的美、法等国的一些军官,此时也热情地高喊:“Won-derful!”L好)并用英语说:“我祝贺你们的伟大胜利!”此时的媒体也一改过去对中国抗战的悲观论调,大加赞扬中国人民的胜利。显而易见,台儿庄大捷听表现出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敌精神,令很多外围人感到意外的震撼和喜悦。 为台儿庄大捷举行专场舞会 台儿庄大捷被广泛报道的当天上午,张少杰意外地接到通知,下课后到校长办公室接受校长曼德拉中将的召见。张少杰忐忑不安地来到校长办公室,发现办公室里除了校长以外,还有教育长威伦少将。两位将军起身迎接,热情祝贺中国人民取得的胜利。曼德拉握着张少杰的手,神秘地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下个周末,在我家将为你邀集一个舞会,专门祝贺中国的‘东方坦伦堡大捷’,请柬明天发出。”这意外的消息,令张少杰十分激动,没想到法国最高军事学府竟如此重视中国取得的胜利,

1938年4月15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如期举行。舞场布置十分讲究,与平常舞会花花绿绿的装饰大不相同..大厅的正面悬挂着用法文书写的白底红字的条幅,翻译成中文是:“庆祝英勇的中国官兵,大胜残暴的日军于东方坦伦堡”,四周墙壁上张贴着“中国万岁!”的标语,气氛既热烈又庄严。受邀参加舞会的除了张少杰等几名中国学生外,还有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以及武官、参事等。陆军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及其他们的眷属也都应邀参加。特别引入注目的是曼德拉校长天妇带着他们的女儿玲琍小姐,热情洋溢,笑容可掬地出现在舞会上。

舞会由曼德拉宣布开始,第一项就是请大使顾维钧致词。顾在致词中感谢曼德拉校长的专设舞会,并对各位来宾庆祝中国大胜而光临,表示十分的谢意。接着,曼德拉请张少杰介绍了整个台儿庄战役的情形,张少杰的慷慨陈词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在随后的舞会中,中国军官成了最抢眼的明星。舞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英皇接见中国军官

1938年4月下旬的一天,张少杰和外国同学一起接到参加国宴的请柬,心里忐忑不安。原因除了他从未参加过如此规格的宴会之外,主要是因为此时中国军队刚刚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消息已传遍欧洲,极大地增强了同盟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在国宴这种场合,中国的抗战自然会成为各国宾客谈论的话题,而中国军官也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宴会设在凡尔赛王宫的中央大厅,这里就是当年签订《凡尔赛条约》的大厅。它金碧辉煌,华丽庄严,宴会前已作了精心布置。中央设有椭圆形的宴席桌,有鲜花装点,墙壁和天花板上的艺术灯具闪烁着绚丽的光辉。大厅的周围还有若干个小厅,与大厅相连,供宾客休闲之用。连接各厅的走廊用奇花异树的盆景装饰,每隔十步有一身穿鲜艳服装的宪警站岗,既热烈又森严。 上午10时,宾客陆续到场。只见文官都穿燕尾服,武官均着各国华丽军礼服,胸前佩带勋章,腰挂闪亮长指挥刀。他们的夫人多穿露背晚礼服,佩带珠宝钻石,豪华璀璨。顾维钧出现在文官行列,张少杰则排列在武官队伍中。

时近正午,迎宾号声突然响起,接着连奏英法国歌,大家都知道英皇驾临,纷纷按号归座。乔治六世一行在法国总统、内阁总理、外交部长、巴黎市长以及他们的夫人陪同下,进入王宫,各国驻法大使排列两旁相迎。全体落座后,法国总统致欢迎词,英皇致答谢词,宴会正式开始。大家相互敬酒,气氛热烈。邻座宾客促膝交流,增进友谊。顾维钧与英国外相艾登邻座,双方频频交谈。宴会持续到下午2时。 法国国宴并不像普通宴会那样,筵席散后主客各奔东西,而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场所让主客及其眷属充分休息、整理仪表,其他宾客分散各处,等待恭送主客。在休息期间,顾维钧找到张少杰,转达给他一个重要信息。他说:“英皇对中国抗战非常关心,尤其是最近的台儿庄大捷,他让艾登转告我,希望能够与中国军官见面,了解中国的抗战情形。现在我就陪你去见艾登,让他引我们觐见英皇。” 在英皇的休息大厅,顾维钧和张少杰在艾登的引导下见到了著名的乔治六世。英皇热情地起身迎接中国客人,亲切地介绍他身边的随员和家人。双方坐定后,英皇迫不及待地说:“我很希望了解中国的抗战情形,尤其是最近取得的台儿庄大捷。”张少杰说;“我国抗日战争,干头万绪,短时间无法说明,请陛下发问,我分别回答。”英皇点头同意。随后英皇询问了中国抗战的总体情况、台儿庄战役的具体情形以及中国抗战精神在欧洲的传播等问题。张少杰展开一张台儿庄战役地图,按照事先准备的内容,对英皇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他分析了中日双方态势、中国的抗敌对策、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台儿庄战役的详细经过等。在谈到台儿庄大捷在欧洲的影响时,张少杰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将军兴登堡率领第八军,与两倍于己的俄国军队在东线战场坦伦堡小镇附近展开激战。由于兴登堡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使敌陷入马苏湖沼泽地中,将俄军大部歼灭,俘虏沙姆斯洛夫元帅。此役被德国人称为‘坦伦堡大捷’?此次中国的台儿庄战役,震惊欧洲,被称为‘东方坦伦堡大捷’。”英皇闻听此言,连忙说:“我也有耳闻,只是不知道为何称其为‘东方坦伦堡大捷’,现在我知道了。”会谈的最后,英皇表示:“原先我们对中国抗日,只有同情心,并无信心,今日看到你们居然能够以劣势大胜优势的日军,我们对中国的信心增强了几倍,将来我们可能结为同盟。”

一个普通的中国军事留学生能够参加一个国家高规格的国宴,实属罕见,在国宴上能够充分展示中国军人的风采,更是难能可贵,它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传播中国人民的抗敌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抗战精神在法国传播 在台儿庄战役发生后的那段日子里,法国各地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一时间成为激励法国人民斗志的最好教材,中国的抗战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广泛传播。 就在庆祝台儿庄大捷舞会成功举办一周后,法国政府参谋总长甘茂兰将军到陆军大学为校长、教育长及主任教官授勋。在这之前,他特别关注台儿庄战役的消息,叮嘱他的情报官多搜集相关资料,他认为,台儿庄大捷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在未来抗德战争中值得借鉴。因此,在授勋仪式上,他特别邀请张少杰向在座的人员全面介绍台儿庄大捷的情况。在张少杰宣讲完毕后,他兴奋地带领全场为中国抗战军人敬酒,并郑重地告诫他的将士:“我们很快就要和中国一样受到强敌的攻击,我们敌人的装备,可能比日本还要强十倍。我们要学中国以精神克物质,再创历史。”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在法国社会广泛传播,中国抗战的精神也在法国军队中备受推崇。法国轻机械化第八十五师师长戴高乐将军担当着防守马奇诺防线的重任,他告诫官兵:“我们的敌人很快就要攻击我们了,我们将同中国一样,用极劣势装备,去抵抗极优势敌人的疯狂攻击。我们要救法国,非学中国抗战的精神不可。”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