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1903年生人,祖居湖南湘乡二都柳树铺。那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村前小溪欢歌,村后青山叠翠,都是陈赓幼时戏耍的场所。陈赓的祖辈,都喜欢练武。虽然还称不上“武门”、“侠户”,但在那弯弯曲曲的几十里山冲,也称得上是个“武术世家”。
陈赓的爷爷,在清王朝的湘军中当兵,过的是戎马生涯。他凭着自己的一身武功和沙场上英勇善战,一步步登上了军中高位:座下有骏马,身边有卫士,手中有雄兵。后来,因为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陈赓的爷爷因不满这种做法,拂袖而去,携带着夫人解甲归田。陈赓的祖母是一位上马能提刀,飞骑能射雁的女中英魁。陈赓就是在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自幼就受着“武”的熏陶、“智”的教育,养得一身浩然正气。小时候,陈赓常常趴在爷爷的膝头,手托着下巴,瞪着水灵灵的眼睛听爷爷讲打仗的故事。
陈赓的奶奶是陈赓的启蒙老师,陈赓的一身功夫可是奶奶一招一式地教出来的。在奶奶的督促下,陈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越是辛苦,奶奶越是催练得紧。刀枪棍棒,虚实变换,长驱直入,摸爬滚打、单刀破双枪,伸手接飞箭……白发奶奶和十来岁的小孙子,一起在地上滚滚爬爬。寒来暑往,陈赓硬是滚出了一身的好功夫,“爬”出了一身的真本领。
1922年,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陈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陈赓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在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东征时,他担任总指挥部警卫连长,曾冒着生命危险,将身陷险境的蒋介石救出。蒋介石感念陈赓的救命之恩,将他留在身边,出则相随,入则相伴,信任有加。然而,国共分裂后,陈赓毅然投身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军队中一名出类拔萃的指挥员。陈赓以打仗勇敢、足智多谋、善出奇兵而雄距沙场,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受到毛泽东的肯定和欣赏。
巧合的是,陈赓和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湘乡县东山学堂的校友。陈赓比毛泽东晚五届。但是从军的时间,陈赓要比毛泽东早很多。陈赓13岁上就扛枪吃粮投身行伍了。较早的军中生涯,对陈赓后来的人生经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7年夏天,蒋介石军队凭着他的青一色美械装备,从东、西两向我解放区进犯,号称“哑铃战术”。在西线,国民党军队从西安北进,直逼延安;在东线,国民党军从苏北往北打,逼近山东兖州地区。我解放军两支主力,避开敌人的锋芒,绕到鲁西南打过黄河,像两把刀子插进蒋介石的胸瞠。这两支克敌的力量,一支是陈、粟大军,他们从鲁西南打过黄河转战。另一支是刘、邓大军,他们突破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区。当时,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打得十分艰苦,身上背着国民党的40个师。此间,在陕北战线,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正往北逼进。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调正在晋南转战的陈赓纵队(四纵)西渡黄河,配合彭德怀部保卫陕甘宁地区(当时党中央所在地)。
陈赓的部队刚刚打完晋南战役,集结在曲沃翼城地区整训。这时,陈赓接到党中央的命令,命他火速到陕北开重要军事会议。当陈赓得知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调他的部队西渡黄河,参加陕甘宁边区保卫战时,不禁眉头紧锁。
毛泽东作出这样的决定是有他的考虑的。当时,党中央已经撤出延安,转战在陕北农村。山、陕交界的黄河两岸为胡宗南和阎锡山部所控制。胡宗南从南往北打,阎锡山则从东往西挤。虽有彭德怀统帅的野战军保卫,但是野战军还要迎战从西北方面扑来的国民党军队,实在是难以周全,陕甘宁边区仍无法摆脱险境。鉴于此,毛泽东做出了战略决策:调陈赓部队回师陕北,摆在黄河两岸,东扼阎锡山,西挡胡宗南,既可保卫党中央安全,又可增援彭总部队。
陈赓找来大量军事资料,铺开军用地图,拉着他的政委,一起研究。两个人一会儿铺纸挥笔,红一道蓝一道地勾乱;一会儿将茶壶茶碗在桌上摆来摆去……三天三夜,陈赓终于拿出了两套方案:一套是执行毛泽东战略决策的方案——西上行动方案;一套是劝说毛泽东改变决策的方案——南下行动方案。1947年7月19日,陈赓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陕北中央所在地——靖边县小河村。
陈赓见到毛泽东的第一句话就说:“主席,你可经受了不少艰险,你带的警卫部队太少了,武器又不好,我们实在担心呀,旅长们都要求过河保卫你呢!”陈赓说的是真情,也是为另一套方案探探“风”。毛泽东握着陈赓的手,亲切地说:“这次就是叫你们过黄河的。不过,可不是来保护我。”陈赓听明白了,毛泽东仍要让他西进。
会议预期7天,主要研究粉碎敌人对山东和陕北的进攻。一向活跃的陈赓在会上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7天会议已经开了6天,他一直沉默不语。与会者都深知陈赓平素的性格,见此失常之态,都暗暗猜想:陈赓这是怎么了?他为什么这样沉默?此时的陈赓,其实正在考虑如何将自己的那两套方案表达出来。因为当时中央已经有了决策,如果贸然拿出方案.被中央否定了怎么办?即便是中央接受了他的意见,一旦出了问题,他担不起这责任啊。为此,陈赓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陈赓在会议期间的异常,毛泽东早已看在眼里,知道他心里一定有事,所以准备散会后找他好好谈谈,做做“思想工作”。还没等散会,陈赓就主动找到了毛泽东说:“主席,我这次来陕北,你可还没给我接风,是不是?会快散了,你是否准备给我饯行呢?嘿嘿……”毛泽东看着陈赓憨憨的样子,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却故意跟他“卖关子”,他伸出两个手指头在陈赓眼前晃晃说:“你呀,馋啦?食堂有准备,早给你陈大将军准备了送行酒。”陈赓笑笑说:“那是党中央请客,众多人陪桌,不便跟你谈家常。看在同乡的份上,今晚我就到你房间吃家宴。”毛泽东也笑了说:“我知道你心中打的什么鬼主意,今晚我恭候了。”
晚间,毛泽东真的备了几样酒菜,一则为陈赓洗尘,二则为陈赓饯行,三则他要掏掏陈赓肚里的话。席间,毛泽东先端起酒杯说:“来吧,薄酒一杯,略表乡情。先为你接风洗尘,祝贺你在晋南大捷,这是一杯庆功酒。会议将要结束,近日你将登程到前方杀敌,这也是一杯送行酒,祝你一路顺风。”陈赓也忙站起身回敬毛泽东。两个人举杯相碰,然后一饮而尽。“你呀。”毛泽东边给陈赓倒酒,慢悠悠说话了。“有什么就说吧,别跟我演戏了。”陈赓本不贪杯好饮,此时心情有些激动。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接着说:“主席,恕我直言了,你调我两渡黄河的决策,不够英明。令我回师陕北来保卫党中央,是消极防御,而不是主动进攻。难道你不认为这是决策的失误吗?”陈赓说了几句停住,抬头望望毛泽东,想从他的脸上再探探“风”。
毛泽东也在认真注视着陈赓,微笑着点点头说:“说吧,我今天就洗耳恭听了。”陈赓鼓足勇气说:“主席,你命刘、邓大军的主力挺进大别山区,令陈、粟大军挺进鲁西南地区,都是英明决策。这两路大军,南逼武汉,东逼南京,就像两把钢刀直插敌人心脏。可是,对我这个小棋子儿,你却摆错了地方,你不该让我西渡黄河,保卫陕甘宁边区。你应该把我拿出去,南渡黄河,东杀西砍,再给敌人胸膛插进一把刀子。有了这三把刀子直插敌人心脏,他那‘哑铃战术’的两个拳头,还有什么进攻的力量!”毛泽东听完,腾地一下站起来,他一把握住陈赓的手,激动地说:“好,好,你真不愧是陈赓,我知道你肚里就有绝的。刘、邓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把蒋介石搞得手忙脚乱,到处抽兵去堵。胡宗南又被彭老总牵在陕北,想拔腿而不能。此时,豫西一带确是个空子,你乘虚而人,南渡黄河,出师豫西,在西至潼关东到郑州的800里地区,打它个天翻地覆。东向,你支援了刘、邓和陈、粟两路大军南进。西向,你配合了陕北作战,从背后抽他胡宗南一鞭子,他胡宗南脚下的800百里秦川必动摇。”接着,毛泽东还讲了项羽救巨鹿破釜沉舟的故事,要陈赓效法项羽,带领部队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出去,打过黄河,打进蒋统区,让蒋介石心惊胆战。
毛泽东虚怀若谷的气度令陈赓非常钦佩,他端起酒杯由衷地说:“主席呀,就冲你这胸怀,冲你这大度和韬略,我陈赓服气。有道是:‘过河小卒顶条车’,请接受我陈赓这杯敬酒,我要请你放心了!”毛泽东一摆手说:“慢,改变原议,须经中央军委商讨。我请你明天将你的南下方案拿到会上讨论。”陈赓他抓住毛泽东的手就碰杯,说:“一言为定!”
在陕北小河桥村会议上,中央军委最终接受了陈赓的建议,改变原调陈赓西渡黄河的决定,通过了他提出的南下的作战方案,并决定:由陈赓统帅的四纵队,秦基伟和黄镇统帅的九纵队,孔从周和汪锋统帅的三十八军,组成一个强大兵团,由陈赓任司令员兼前委书记,于1947年7月下旬,在豫西一带突破黄河天险……
随后的战势发展印证了陈赓和毛泽东决策的正确,陈赓率领的兵团给国民党军队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从而配合了党中央的整体战略部署。
陈赓酒谏毛泽东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