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与“三个挚友”的故事

作者:杨永华 周田坤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7-06 阅读量:0

在65521部队的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块“雷锋和我们在一起”的专版,向参观者“讲述”了雷锋与该部3个战友“交往”的动人故事。参观者常常驻足于此,听着解说员的介绍,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深深感染。

雷锋为他流下了热泪

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

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1961年4月16日,狂风怒吼,海潮冲没了大连城子坦吊桥河临时用石头筑成的小堤。已是排长的郑春满和战士隋信正坐在桥边谈话,忽然听见桥下传来了“救命”的呼叫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七八个女孩从小堤上走过时,有两个女孩不慎掉进了汹涌的激流中,其他几个孩子在堤上吓得连声呼救。干钧一发之际,郑春满一边喊着:“快!救人!”一边拽脱身上的棉衣,毫不犹豫地纵身跳进滚滚的激流中。

水深浪急,漩涡急速地旋转着,随时都可能将年轻的生命吞噬。只见跳进水中的郑春满忽而被卷进水底,忽而又挣扎着露出头来,那情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郑春满发现掉进水中稍大一点的女孩已经被激流卷入了漩涡,就直奔她游去。但大浪冲击着,他被打了回来。几经反复,他终于游到大女孩身边。当他将大女孩救上岸后,小女孩又被卷进了漩涡。筋疲力尽的郑春满,咬着牙,又一次奋力将小女孩推出了漩涡,浪头却又一次将他吞没了。战士隋信正要前去营救,就听郑春满在最后一次露出水面的刹那间,用尽力气喊出了最后的一声:“不要管我,快去救孩子!”隋信含着眼泪,把处于极端危险的小女孩从激流中救出来,当他再去救自己的排长时,激流的漩涡上面,只漂浮着一顶闪耀着“八一”军徽的军帽,除了大风的呼叫与海潮的咆哮,再也没有了英雄的身影。

郑春满舍己救人的事迹在军队和地方都引起了极大震动,沈阳军区党委为了表彰他的英雄事迹,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授予“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全军上下和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郑春满”的热潮。人们称赞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罗盛教式的英雄。

被他救上来的两个女孩为了纪念郑春满叔叔,分别改名为宋纪春、宋纪满,两人就读的学校也改名为“春满小学”,所在的街道改名为“春满街道”。当地人民政府为郑春满烈士修建了一座纪念碑,后来又修建了郑春满荣誉室。

1961年5月2日,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在《前进报》上看到了共产党员郑春满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在抢救两个孩子的生命与怒涛漩涡搏斗中,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为失去一个这样好的阶级兄弟而感到十分沉痛。同时,也为有这样一个在党和毛主席教导下,在革命军队熔炉里熔炼成长起来的真正优秀的阶级兄弟而感到光荣和骄傲。

我要学习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雷锋留下了热泪,为这位未曾谋面的战友。在那一刻,他们的思想走到了一起。在雷锋短暂的一生里,郑春满成了他最为亲密的精神挚友。

他代雷锋向毛主席问好

共同的理想,要他与雷锋成了无话不谈的亲密战友;共同的誓愿,要他与雷锋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理想与誓愿缔结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虽然他与雷锋的相处只有短短的3天,但这3天却成了他永久的记忆,他也成了雷锋永久的亲密战友。他,就是廖初江。

廖初江1956年2月入伍来到坦克某师机械化步兵团,195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

1960年,全军上下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学习毛泽东著作活动,廖初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学习中,廖初江面对自己文化低以及旁人冷嘲热讽的困难,用“既然愚公能移山,何愁理论不能占,只要自己决心大,定能攻上理论山”来鞭策自己。他书不离身,摸索总结出一套“忙中读书”的办法:早起点、少玩点、多看点、勤想点、常问点、工作使劲点、夜战星期六、不放星期天。靠着这“粒米积成筐,滴水汇成河”的锲而不舍精神,他先后学习了《毛泽东选集》1至3卷,以及《哲学常识》、《唯物辨证法》等70多本书,写了近10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在军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1960年12月10日,廖初江被沈阳军区授予“学习毛泽东著作尖兵”的荣誉称号。

1961年2月21日至23日,雷锋到廖所在部队做事迹报告。晚上在招待所里,雷锋和廖初江促膝交谈,从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到平时的为人处事,不知不觉两人竟谈了整整一夜。可刚刚入睡不久,廖初江就被雷锋的呼唤惊醒了。只见雷锋迎着早晨的阳光,满脸展现出幸福的笑容,兴奋地对廖初江说:“初江同志,我梦见了毛主席啦!还和毛主席握手哩!”他俩握着手立下了誓愿:要一道好好工作,争取一起上北京去见毛主席。

此后,他们经常利用书信交流心得体会,互相鼓励。然而1962年8月,雷锋却不幸因公殉职了。噩耗传来,廖初江心情十分沉重,脑海里闪现的全是他和雷锋朝夕相处的情景。他没有忘记和雷锋的约定,很快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1964年6月11日,已经是指导员的廖初江,在参加中国共青团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当廖初江握住毛主席的手,感受着这最为宝贵、最为幸福的时刻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雷锋同志的伟大身影。他知道,此刻自己还在代表着雷锋向毛主席问好!他俩立下的誓愿实现了。

回到部队后,廖初江时刻不忘党的恩情、不忘毛主席的关怀,不忘那份早巳与雷锋融为一体的深厚友情。这些都深深地激励着、鼓舞着廖初江,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动继续谱写着不凡的业绩。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廖初江常会想起那个晚上,那个晚上他与雷锋促膝交流学习体会至深夜,那个晚上他和雷锋立下了誓愿……

雷锋给他写了31封信

雷凯和雷锋原本不相识,但两个人却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成为一对“革命的亲哥俩”。31封泛了黄的雷锋亲笔书信,成了那段“亲哥俩”岁月的最详实记述。

雷凯,时为某步兵团8连班长,连里的神枪手,1962年2月在沈阳军区共青团代表会上与雷锋相识,会后一起到部队巡回作报告,期间相处40多天,而就在这短短的40多天里,雷锋的光辉思想却给雷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雷锋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好学上进的思想品德,给雷凯以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一天晚上,雷凯看完电影回到招待所,看到雷锋正埋头读毛主席著作,便坐在他身边称赞道:“你真用功啊!”雷锋笑了笑,说道:“我一天不学就不舒服,学了毛主席著作干工作才有劲。”说完又埋下头继续读书。雷凯见他还不想休息,就问:“学的什么文章啊?”雷锋的目光没有离开那本书,说道:“《将革命进行到底》,以前学了,学得不透。”雷凯慨叹道:“我也想学,就是学不会。买了二十多册毛主席著作单行本,都看了,但都觉得不如小说好懂。”听到这里,雷锋抬起头,关切地说:“要活学活用。”接着,他就讲起《将革命进行到底》来,从反动派本性讲到我们的任务,又从我们的任务讲到服役态度,并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雷凯,还逐条教他作笔记。从此以后,两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学到10点多钟。

雷锋留给雷凯的印象之深,雷凯一生都无法忘怀。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时常提到各自的家。每每这时,雷锋总是说:“祖国就是我的家,革命队伍就是我的家。”

有一天,雷锋和雷凯去散步,走到一家照相馆门口时,雷锋提议:“咱俩合个影做纪念吧!”雷凯欣然同意。走进照相馆,雷凯开好了发票,两人便在柜台前商量印上个什么字。雷锋眼前突然一亮,说道:“就叫兄弟俩合影吧。”雷凯点头赞同:“好!好!好!”可他们照相的事,却引起了照相馆服务员的疑问。服务员认识雷锋,知道雷锋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和兄弟。现在发票名头上写着雷凯,照片上还要印上“兄弟俩合影”的字样,这不明明是他的兄弟吗?服务员疑惑地问:“雷锋同志,我听说你是没有家的啊,怎么又出来了个兄弟?”雷锋笑着答道:“我没有小家却有大家啊,革命队伍就是我的大家庭,我们是革命的亲哥俩。”“革命的亲哥俩”,雷锋回答服务员的话,说得雷凯心里滚热。他们俩都站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同呼吸,共命运,称得起是“革命的亲哥俩”。

革命亲哥俩分别以后,还经常保持着书信联系。直到殉职,雷锋共给雷凯写了31封信。信中满是对雷凯的关怀和鼓励。此后,雷凯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发扬钉子精神,更加勤学苦练军事技术,成为了全军闻名的神射手,被军区评为“战士标兵”,并被选为国庆观礼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团里随即号召全体指战员“远学雷锋,近学雷凯”,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高潮。直到今天,该团的学雷锋活动依旧有声有色,;“革命的亲哥俩”的故事,依旧在该团绘声绘色地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