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琴:100多条红领巾的背后

作者:余玮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7-06 阅读量:0

与雷锋叔叔当年的6张合影、100多条校外辅导员红领巾及相关的聘书、3000余封来自全国各地热情洋溢的信件、“学雷锋标兵”与“学雷锋先进个人”及“学雷锋金质奖章”等证书或奖章……一直被孙桂琴珍藏着。

沈阳军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副军级)孙桂琴早年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雷锋叔叔”是她一辈子的称呼。

今天,忆及与雷锋接触的点滴,她依旧激动不已。在她印象中,雷锋叔叔个头儿不高,十分平易近人,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与现在许多以功课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外辅导相比,雷锋更侧重于教大家如伺缁已人。

孙桂琴说,她曾经问过雷锋叔叔,为什么有时候做好事还要被人指责是管闲事呢?雷锋告诉她,如果计较别人说什么,好事就做不下去了。“我问他,课文里讲的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就是做张恩德、白求恩那样的人。他这些话,鼓励了我一辈子。” .

“五好战士和红领巾”的缘份

1960年10月10日,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现抚顺市雷锋小学)的学生穿着崭新的衣服,列队在校门两旁,迎接一位解放军辅导员的到来。

来了!终于来了!夹在队伍中的二年级学生孙桂琴当天特意穿上了惟一一件自衬衣。她远远地看到一位解放军叔叔微笑着向这边走来,他个子不高,脸色红红的,走起路来很有精神。孙桂琴与其他同学一样,是那么激动,那么高兴,手都拍红了,可是一点也不觉得疼。

接着举行隆重的主题大队会。学生代表向雷锋敬献了少先队最珍贵的礼物——红领巾。这时,孙桂琴看到雷锋激动得热泪盈眶。

雷锋向小学生讲述自己苦难的童年。他深情地说:“没有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一切,我时刻想掏出自己的心献给伟大的党。小朋友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我们一定要珍惜!”他的话,像阳光,像雨露,滋润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从那以后,雷锋就成为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校外辅导员。从此,孙桂琴与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他雷锋叔叔,一叫就是一辈子。

这一天起,孙桂琴成了雷锋运输连的常客。孙桂琴回忆说:“我们放学后经常步行一站地,到宿舍去找雷锋叔叔。有时候我们也不过去,就是远远地看着他。”

“我曾两次看见雷锋落泪。”孙桂琴回忆说:“除了学校举行辅导员聘请仪式;同学给他戴红领巾的肘候他流下了眼泪。我后来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雷锋叔叔问我们:‘幸福生活怎么来的?’大家不假思索地回答:‘爸爸妈妈给的呗!“那穿的衣服呢?“妈妈买的。’他听了后没有再问,只望着墙上挂的毛主席像默默地淌眼泪。我猜他是想起自己的童年了。”

孙桂琴珍藏有100多条红领巾,其中有一条红领巾的线头有些毛边。“这是雷锋叔叔当年亲手给我戴上的,是我的‘压箱宝’。”

当年有一天,孙桂琴上学快迟到了,一路小跑,结果把红领巾的结跑散开了,就把红领巾攥在手里往校门里冲。这时,雷锋正好到学校来,叫住了孙桂琴,亲自为孙桂琴系上红领巾,拍着孙桂琴的肩膀温和地告诉她:“每天上学前要把红领巾系得紧些,要爱护红领巾:珍惜红领巾,因为它是红旗的一角,也是我们少先队员的标志啊。”

放学回家后,孙桂琴把这件事讲给了家人。当时,孙桂琴的爸爸提议把这条珍贵的红领巾保存好。“从那以后,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红领巾,而且一直珍藏着这条看似普普通通的红领巾。”

1961年“五一”劳动节的前一天,雷锋到孙桂琴所在学校的少年之家辅导大家功课。正好赶上摄影记者张峻采访,说想拍一张学生和雷锋的合影。“当时,一下子炸开了锅,所有的小伙伴都往前涌,书包都挤掉了。我胆小、脸皮儿薄,不敢往前挤,就负责给同学背书包。你能想像吗?一个小姑娘挎了一身书包,躲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同学和雷锋叔叔照相。当时,我特别想去,但又不敢上前。”

细心的雷锋发现了躲在门边、比较腼腆的孙桂琴,亲切地把她拉到了他的左手边。“他看我个子矮,又去门口捡了一块砖头,让我踩在上面。之后才坐回桌子前拿起课本,准备拍照。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雷锋叔叔见我个子矮,怕我被小伙伴挡住,所以特意给我‘长个儿’了。

这时,张峻接连拍摄了四个镜头。很快,《解放军画报》刊发了其中的一张照片,图片注解为的“五好战士和红领巾”。照片中,孙桂琴睁着一双大眼睛,兴奋地盯着雷锋,周围的小伙伴们则笑容满面地围着他们。

孙桂琴弟妹五人,她是老大。1961年,雷锋曾到孙桂琴家去过,“当时我父亲正在劈柴,于是他帮着劈”。孙桂琴说,母亲当年是望花区人大代表、建设街居委会主任,出席家长会的时候曾与雷锋见过面。“我弟弟也与雷锋叔叔合过影。”

“大朋友”简朴无华的话影响小朋友一辈子

建设街小学的学生多是矿工子女,家里生活都不太宽裕。孙桂琴回忆说:“我刚上学时正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遇到了暂时困难,雷锋叔叔就常常教育我们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一次,孙桂琴所在的班上大字课,而孙桂琴忘记本子已经用完了。正愁得没办法,碰巧雷锋开车来学校,他知道后,“把我领到少先队大队部,找出一支用线缠好的旧毛笔和两张写过字的纸,用红蓝铅笔在纸的反面画了方格,让我写字用,并亲切地告诉我用这样的纸,一样可以练出好字。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从小就要学会节省,并从一点一滴做起。”

事后,雷锋亲手做了一个节约箱、一个储蓄箱、一个针线包,送给了孙桂琴所在的班。在雷锋的辅导下,孙桂琴还学会了补袜子、钉扣子。“雷锋叔叔开始教我们补袜子时,我们兴趣都不大,特别是针扎了手就更没信心了。雷锋叔叔就手把手地教我,还让我看他补过的袜子,说搞节约不仅是为了一家一户,更主要的是为了国家呀。我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自己袜子坏了再也不吵吵让妈妈买新的了。雷锋叔叔知道以后表扬了我。我在雷锋叔叔的帮助下学会了补袜子的事和照片还在当时的《中国少年报》上登载过,这张照片至今还挂在我的母校——抚顺市雷锋小学的展览室里。”

那时,雷锋所在的部队驻学校不远。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孙桂琴与同学常去找雷锋,“每次看到他都很忙,不是保养汽车,就是找战友谈心,或是帮助炊事班干活。即使这样,他也要抽出时间和我们呆一会儿,给我们讲革命英雄故事,有时还带我们捡粪,到火车站打扫卫生,接送上下车的旅客”。

对于孙桂琴和同学们来说,雷锋更像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大朋友。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孙桂琴和同学们也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1961年夏日的一天,雷锋和老师带他们到郊区农村助民劳动。拔草前,老师和雷锋就讲哪是稻苗、哪是稗草,可是有些孩子没有认真听,干活儿时往往把稻苗当作稗草拔掉了,有的还在稻田里打闹踩倒了一些稻苗。雷锋发现后,就手把手地耐心教这些孩子,并把踩倒的庄稼细心地扶起来,还领孩子向农民道歉。孙桂琴和同学们一时觉得又没损坏多少庄稼,而且又是帮助人家干活,为什么还要向他们承认错误呢?雷锋和蔼地对孩子们说:“农民杷庄稼培植到现在这么大,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啊!当你戴着红领巾将右手举过头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呀?红领巾就要尊重别人的劳动,爱护集体的东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雷锋的言行,让孙桂琴和同学们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一次放学后,孙桂琴与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帮军属朱大娘家拉煤,足足干了一个多小时,大家累得满头大汗,衣服也弄脏了。后来,有大人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去帮人家抬什么煤?没出息!”做了好事不被表扬反被指责,孙桂琴和其他同学心里很委屈。于是,第二天她和另一个同学去找雷锋诉说。来到营房,一眼就看到雷锋在树下看书,雷锋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笑着说:“做好事不要计较别人说什么,只要你做的对人民有好处,就要坚持下去。”孙桂琴深沉地说,这些话语虽然简朴无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之却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雷锋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孙桂琴以后的人生之路。

1962年8月15日,是建设街小学开学的日子。学校派了孙桂琴等三个少先队干部去请雷锋参加开学典礼。走在路上,孙桂琴与同学就听群众说运输连出事了,雷锋牺牲了。“我们谁都不敢相信。当我们跑到连队才确信再也见不到雷锋叔叔了,我们都失声痛哭起来。全校1000多名师生都无心上课,老师拿起书本,眼泪却先流了出来,同学们为失去亲爱的雷锋叔叔而哭成一片。”

雷锋牺牲后,孙桂琴全家五人扎了五个花圈,以哀悼雷锋。尽管孙桂琴当时只有9岁,但是她坚持为雷锋守灵。

17日,孙桂琴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雷锋追悼大会。“当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护送雷锋叔叔的遗体走出礼堂时,只见路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圈,大街上挤满了人,就连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和没上学的小朋友,都来悼念雷锋叔叔这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为他的牺牲洒下送别的泪水。”

当时,雷锋埋葬在抚顺市戈布街附近,离孙桂琴家很远,有近20里路。雷锋牺牲20多天后,孙桂琴想念他,便与一个同学连坐车、带步行来到雷锋坟墓前,悼念这位可亲的好叔叔。孙桂琴看到有1 0个小朋友也在这里悼念,于是提议每个人取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将12条红领巾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圈,绕在雷锋的坟墓上。孙桂琴说,从那时起,她就觉得自己长大了,要向雷锋叔叔那样,怀着美好的理想、追求,坚定爱祖国、爱人民的信念,坚持不懈为大家做好事,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些年来,孙桂琴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雷锋。“每年清明节前后或8月15号前后,我就回去看看他,悄悄与他说几句话。”

“雷锋叔叔”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

1968年,孙桂琴插队到锦州黑山县蒋屯大队。临走前父母给她准备了一些罐头、零用钱和几套衣服。到了村里,孙桂琴除衣服留了两套换洗,其他全送给了乡亲。“我的父亲是矿工,家境并不好。但我认为,他们更需要帮助。”,

孙桂琴说,那个年代,到处都在宣扬“读书无用论”。有一天,她在教室门口看到几个学生兜了柳树叶往老师身上倒。“我站出来大喊:‘你们不能这样对待老师!雷锋叔叔刚上学的时候,他捧着书本和文具跪在了老师面前。’我一边讲一边哭,起哄的学生渐渐地默不作声了。”学校领导听说了这件事,请孙桂琴当校外辅导员,那一年,孙桂琴15岁。从此,校外辅导员成了她终生的职业。工作之余,她像雷锋一样,先后担任了全国130多所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对她而言,发扬雷锋精神是要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的事业。

1970年2月,孙桂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孙桂琴参军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1980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沈阳军区总医院任军医,现为副军级(文职二级、技术五级)。无论从事通讯工作、政工工作还是以后上大学、当医生。每走一步,她都时刻想着她的辅导员雷锋。雷锋是怎样做人的,怎样迈好自己的每一步,她都记在心里。多年来,孙桂琴始终踏着雷锋成长的脚印走。

参军前,辽宁省命名她为雷锋式的好青年。参军后,她先后荣立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5次荣获军级以上“学雷锋标兵”,并获“学雷锋金质奖章”,12次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还被辽宁省评为“好母亲”,全国妇联曾授予她家为“全国五好家庭”。作为妻子,她曾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优秀军人干部妻子”。但她谦虚地表示,在人生路上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真心帮助别人,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所得的一切荣誉,她都是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沿着雷锋叔叔成长的道路前进。”

有一次,孙桂琴在某高校作报告后,与该校学生互动。期间,一位学生提出:雷锋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即使存在,他也是一个傻子。孙桂琴随即驳斥:“如果你是雷锋叔叔在雨中帮助过的那位大嫂,你还认为他傻吗?如果你是雷锋叔叔帮助过的找不到亲人的老大娘,你还认为他傻吗?……”这位学生顿时哑口无言,随之而来的是全场急促的掌声。

“作为医生,我不仅要医治病人的身体,更要温暖病人的心灵。”孙桂琴说。有个得了白血病的小战士,才19岁,看到自己的诊断书,无论如何接受不了,在病房里大叫、大哭,头死命地往墙上撞。孙桂琴没白没黑地陪着他,给他剪指甲、洗脏衣服,在家包饺子、煮烂糊面,端到病房一口一口地喂。战士接受化疗后,满嘴起泡,鼻子出血,心情异常烦躁,孙桂琴拿来一本《雷锋的故事》,坐在病床前,轻声细语地讲给他听。“他康复得很好,主动要求回部队去。年底,他们团政委打电话来:孙医生啊,这个战士从医院回来,后进成了先进,经常帮助人,经常做好事,我们要给他立三等功!”

战士说,军功章我想请孙医生给我戴。孙桂琴心里真高兴,专门请一天假去参加表彰大会。

“可是谁能想到呢?”孙桂琴说,“两个月以后,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了。”不久,孙桂琴收到了一封信.信上的字迹还稚嫩着:“孙医生,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再也见不到你了——但是我走得不遗憾,因为你让我理解了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1986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工作系副主任韩振东教授找到孙桂琴,倡议建设“红领巾林”,以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绿化意识,使更多的人自觉关心、支持、参与绿化和生态建设。韩振东是我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少先队员,曾在北京四中先后担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总辅导员,是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是“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曾受到周恩来、刘少奇的接见。孙桂琴积极支持老人的工作。

1991年2月9日,这位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少先队工作专家、被誉为“辅导员的辅导员”因心肌梗塞突发,抢救无效而离世。让孙桂琴感动的是,老人的身上有两封信,其中一封信就是写给自己的,谈的话题就是建设“红领巾林”。信中说:“在学雷锋高潮的时候,我想到了你。在学雷锋低谷的时候,我同样想到了你。”

孙桂琴说,这位可敬的老人离去得太匆忙了,匆忙得连自己早年的设想还没有成为现实。的确,为了我国的红领巾事业,韩振东呕心沥血,累极了,最终倒在了自己追求的事业上。他过去发表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成为了他的遗言:“亲爱的同志们。虽然我十分热爱少先队工作,但留给我的时间却不多了。我决心坚持到底,作一个一辈子不离开红领巾事业的人。这样,当我死后,在我的遗体上盖上一面星星火炬队旗,骨灰盒上盖一条鲜艳的红领巾,此愿足矣!”人们满足了韩振东的这惟.一请求。

这些年,孙桂琴收到了全国各地几万封来信,有她的病人、学生,也有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感谢我、鼓励我,他们的支持让我看到:雷锋叔叔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来没有离开。”

孙桂琴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先生曾是沈阳军区纪检部副部长,退休前任一九二师师政委(大校);儿子张亮自解放军后勤学院指挥系毕业,博士论文曾获学院学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现在沈阳军区某师部工作。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孙桂琴拖着怀有七个月身孕的身子坚持为一个单位作报告,而后又坚持坐公汽回家,在走向车站的路上不小心摔倒。当天午夜,体重不足1.5公斤的儿子便来到这个世界。张亮说:“我幼年体弱多病,小时候的多个节假日里,母亲多次在父亲出差的时候抛下身体赢弱的我一个人在家,去为病人看病、为学校当辅导员、为单位作报告,甚至去照顾孤儿或父母离异的孩子。”

至今,张亮印象还深刻,自己五岁生日那天,母亲到区少年官作报告,只好把他一个人反锁在家。既没有品尝到生日蛋糕又没有欣赏到生日烛光的张亮,在百无聊赖之下,只好将家里的大米和面粉当成了玩具。当母亲赶回家时,他竟然爬在地上的大米中睡着了,脸上被大米硌出了一个个小坑。看到这一切,母亲不禁泪流满面。“许多人认为,这些感人的故事能在报告会上赢得热烈掌声,但对自己孩子的母爱肯定是缺失的。”

儿时的张亮常常抱怨母亲不爱自己,长大后才明白母亲在用另种方式来诠释和表达母爱。“在母亲为事业默默耕耘、勇于奉献的时候,我逐渐学会了在寂寞中享受孤独、在挫折面前乐观向上、在默默无闻中厚积薄发,更重要的是,母亲培养了我乐于助人的习惯,使我懂得了在这个世界上帮助别人与善待自己同样重要。”张亮说,母亲一直忙于事业,所在岗位的劳累逐步掏空了她的身体,“她很瘦小,但是她的形象在我眼中很高大”。

雷锋叔叔对孙桂琴来讲,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朋友,是一段段鲜活的回忆。两年的相处,却影响了她的一生。几十、年来,孙桂琴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许多人认为孙桂琴与雷锋“有缘”。而孙桂琴则说,其实每一个人都与雷锋有缘。的确,我们中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有孙桂琴那样的经历,能与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英模相识,并接受他的辅导,但是当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雷锋精神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与雷锋精神相遇。愿每一个人能把握好与雷锋的每一次特殊“相遇”,珍惜这种特别的“缘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