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的盛况,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而在60年前的1952年1 1月,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也举行过一次别开生面的“奥运会”——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1 4个国家和地区的战俘运动员参加,历时12天,进行了27个项目的比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悍然派兵入侵朝鲜。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作战,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就此展开。经过两年多的浴血战斗,志愿军已在战场上牢牢地守住了“三八线”,取得了主动权,俘获了大量的“联合国军“。于是,志愿军在朝鲜北部的碧潼郡建起~个较大规模的战俘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管理人员发扬我军优待俘虏的传统,严格执行《日内瓦战俘公约》,待战俘如兄弟一般,感化了无数敌军战俘,在世界面前展现了中国人民讲和平、讲人道的博大胸怀。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俘管处从全部6个战俘营的13107名战俘中,选拔出500名(1254人次)优秀选手,举办了一次史无前例、别开生面的“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次“奥运会”没有国际奥委会的授权,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奥林匹克宪章》,组织战俘们自己来操办的。参赛运动员的国籍众多,分别属于美、英、法、加、哥、澳、韩、菲、土、荷、比、希、墨和波多黎各等14个国家和地区。战俘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扛着各种旗帜,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运动场,“奥运圣火”点燃之后,各种比赛激烈角逐。比赛项目很丰富,跨栏、跳高、篮球、排球、足球、拳击、游泳、跳水等一应俱全。在战俘营内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堪称世界战俘史上的奇迹。
志愿军俘管处为教育战俘决定举办“战俘营奥运会”
十多年前,笔者在采访被称为“老温”的原侵朝美军战俘詹姆斯·乔治·温纳瑞斯Oames Geogre Veneris)时,他就向笔者详细介绍了他在战俘营中的生活以及他参加过的这次“战俘营奥运会”。温纳瑞斯告诉记者,他在战俘营度过了两年零8个月的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深深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动、言论所感动。记得到了战俘营后,由于美军实施空中“绞杀战”封锁志愿军交通运输线,企图阻止中朝军队的反击,这给前线部队和对战俘的物资供应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志愿军战士每天都在吃玉米、高梁、咸菜。我们这些吃惯了牛肉、面包、奶酪、巧克力的美国战俘,开始都担心会受罪。然而,战俘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俘虏营他们生活得非常好。志愿军组织车辆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从国内运来大米、面粉、肉类为战俘们改善生活。战俘的伙食标准相当于志愿军团以上干部的中、小灶标准,比志愿军一般干部、战士的伙食标准高出很多。为了照顾战俘们的生活习惯,俘管人员还特地从国内运去面包烤箱。对信奉伊斯兰教的俘虏,还在生活上给予特殊照顾。
长期的战地生活和因为想家带来的思想压力,使不少战俘的健康出现了问题。这一情况最后上报到了周恩来总理那里。周总理亲自批示:要加强战俘的营养,采取急救措施。于是,一批高水平的医生从中国各地来到碧潼,在这里建起了专门的战俘总医院。
温纳瑞斯回忆说,志愿军俘管人员还经常组织战俘们开展文体活动,1951年5月,志愿军战俘营文艺工作队成立,经常在战俘营巡回演出歌舞、戏曲、音乐、魔术等文艺节目,并指导和活跃战俘营的文化活动。各战俘团、队、中队先后建立起了俱乐部,具体组织战俘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改善福利生活,反映战俘的意见和要求。与此同时,电影队、图书阅览室、墙报、板报、有线广播等也陆续办起来了。每半个月都有电影队为战俘们放演中国或朝鲜拍摄的电影。几乎每个星期六,战俘们都会组织长达两小时的晚会,演出战俘们自己排练的节目。丰富多彩的生活,使战俘们淡化了想家的念头。
志愿军战俘管理人员优待俘虏的传统,感化了无数战俘,也为在战俘中开展群众性的体育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战俘团、队、中队都为战俘们购置了大量的体育器械,战俘们也自制了一些;修建了82个篮球、排球,足球、滑冰等运动场地。战俘们可在规定的作息时间内自由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各俱乐部委员会经常组织篮球、足球、排球、橄榄球、乒乓球、冰球、网球、拔河、棋类等的友谊比赛和小型运动会。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加上美国空军飞机的袭扰已被遏制,安全有了保障,从而使得战俘营具有了举办一次颇具规模的运动会的条件。
1952年6月,志愿军政治部在碧潼志愿军俘管处召开了志愿军第二次敌军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志愿军政治部、各兵团、各军、俘管处和总政治部、外交部、中宣部、国际新闻局以及朝鲜人民军敌工处等单位的代表共91人,总政治部肖华副主任、志愿军政治部杜平主任出席了会议。会上,根据战俘的建议,新成立了一个“运动娱乐委员会”。1952年9月,“运动娱乐委员会”提出要举办一次全战俘营规模的运动会。俘管处领导听了之后,觉得这是进一步贯彻志愿军政治部第二次敌工会议的良好时机,也是一件调动战俘情绪,教育他们一起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好事,更是对全世界宣传我军俘虏政策的重要机会。俘管处领导决定采纳“运动娱乐委员会”的提议,在寒冬到来之前,举办一次全战俘营运动会。运动会的筹备委员会迅速成立。筹委会以俘管干部为主,选取对体育运动比赛事项有经验的战俘参加。筹委会第一次开会讨论的首个问题,就是运动会的名称。有的提出叫“碧潼运动会”,有的说叫“战俘营运动会”。美军黑人战俘普雷斯顿·E·里奇提议说,这次运动会将有10多个国家的战俘运动员代表参加,像一个大型国际盛会,就叫“中国人民志愿军碧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吧!与会者一致鼓掌赞成,于是运动会的名称就这样定下来了。
10月12日上午,筹委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根据运动员的情况,确定由各战俘营选举产生10名“奥运会委员会”委员;确定在《走向真理与和平》杂志编辑部基础上,增补20名大会记者、6名摄影师,组成《奥运纪实》编辑部;确定田径和球类比赛项目,并拟订了比赛日程表。在该次会议上,制定、通过了《奥运会委员会工作守则》、《新闻记者工作守则》、《治安工作守则》、《急救工作守则》和《裁判员纪律守则》、《运动员纪律守则》。会后,志愿军俘管处专门召开了一次“大会后勤工作会议”,对体育器材、运动服、食品、奖品的采购计划以及厨师的选调等问题,都进行了逐项研究和部署。
经过一个多月的积极筹备,一切就绪,运动会如期举行。5个俘管团、两个俘管队均选出了运动会代表队,14个国家和地区的战俘运动员代表共500多人参加。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运动会,一次特殊的运动会,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运动会完全仿照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大会模式来组织进行。各运动队在运动衣上写着英文“CAMP”(战俘营),并标着从1到6不同的号码。
“战俘营奥运会”历时12天战俘们每天出版《奥运纪实》
1952年11月15日,“战俘营奥运会”举办地朝鲜碧潼郡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各处旌旗迎风招展,整个山城被装点得如同喜庆节日。山城里竖立起了一座座彩色牌楼,大会会徽就悬挂在其中一座醒目的拱门上端。会徽外圈为“战俘营营际奥运会1952”蓝底白字的会名,圈内图案为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中间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会徽下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用中、朝、英三国文字写着“和平之路”四个大字。运动会主会场设在碧潼中学大操场上。主席台挂着大会会标《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俘管处秋季运动大会》,在其上方正中位置,悬挂着大会的吉祥物——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主席台左侧设有“奥运”主火炬台,会场中心设有悬挂“奥运”会旗的升旗台,会场两侧横挂着两幅大标语:“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和“和平,是所有人的目标”。
上午8时,运动会开幕式在大会主会场隆重举行。大会主席团主席由志愿军俘管处主任王央公亲自担任,大会主席王央公、主席团成员和各位嘉宾先后登上了主席台之后,主持人宣布“战俘营奥运会”开幕。接着,志愿军军乐队演奏起《友谊进行曲》、《保卫世界和平》等乐曲。在乐曲声中,运动员、裁判员列队入场。排成方阵的运动员们手里举着鲜艳的上面饰有和平鸽符号和序号的旗帜,迈着有节奏的整齐步伐,一个方阵一个方阵地进入运动场。这些运动员肤色各异,语言不同,但都精神抖擞。运动员们进场接受检阅之后,接着面对主席台,排列在运动场中心。
这时,美军战俘小威利斯·斯通手持火把跑步进入会场,绕场一周后把火把交给大会主席王央公。王央公接着点燃了主席台上的火炬,奥林匹克五环旗在运动场上冉冉升起。王央公在致词中说:“为了体育的发展,为了有一个幸福和安全的环境,和平是必需的和最基本的,未来终将属于和平。”接着,奥运会委员会委员、裁判、运动员在大会总指挥托马斯·H·戴维斯领颂下,按“奥运”誓词用中、朝、英三种语言庄严宣誓:誓词如下:“我被接受参加该运动会,作为运动会的一员,坚决遵守《奥林匹克宪章》,严格执行奥运会的全部章程和规则,决不食言。”随后乐队再次奏响《友谊进行曲》,运动员们列队出场,战俘营“奥运会”正式开始了。
这次“战俘营奥运会”共进行了田径、球类、体操、拳击、摔跤、拔河等27个项目的比赛。水上运动项目由于没有游泳池等设施,未能举行。参加篮球、排球、足球、垒球、橄榄球等项目比赛的战俘运动员有359人,其中以美国战俘居多,在比赛场上的表现也最为突出。裁判员、计时员、发令员有29人。参加文娱节目演出的战俘有202人。由26人组成的战俘啦啦队不停地敲锣打鼓,呐喊助威。
根据志愿军俘管干部和战俘们的事后回忆以及有关资料记载,这次“战俘营奥运会”虽然参赛选手都是志愿军战俘营中的战俘,但运动员们的竞技水平却并不低,比赛场面也精彩纷呈。在百米赛中,20岁的美国黑人选手约翰·L·托马斯遥遥领先,竟然跑出了10.6秒的好成绩,比当时的世界纪录10.2秒只多出0.4秒。曾经在1949年参加过美国陆海空三军运动会,并获得百米金牌的诺曼·克劳福德,以11.6秒的成绩获得亚军。在200米跑中,美国的威廉.P.克林顿军士是个常胜将军。他在预赛、分组赛、半决赛中部是一路领先,在决赛中更是一路飞奔,以惊人的27秒夺得冠军。令人惊奇的是,他的田径运动生涯是在他成为战俘之后才开始的。
英国战俘帕特里克·瑞安可能是参加项目最多的选手,他先后参加了100米、200米、400米跑和110米跨栏比赛,还参加了跳远和足球比赛。虽然他没有夺得冠军,但他还是以他的精彩表现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拳击和摔跤是整个运动会上最抢眼的比赛项目。参加拳击比赛的选手大多为美军战俘,在次轻量级、轻量级、次中量级、中量级和重量级的比赛中,都是他们唱主角。摔跤分为土耳其式和朝鲜式两种类型,各具一格。在摔跤场上,也涌现出了一名众所难敌的健将,他就是有名的土耳其摔跤手阿里夫·格克切。在重量级比赛中,他连胜7场,夺得冠军。朝鲜式摔跤冠军被韩国人金东述夺得。此外,运动会上的竞走、拔河赛、棒球赛等项目也都精彩纷呈,出现了许多紧张而激烈的场面。
本次“战俘营奥运会”期间,有7个晚上志愿军战俘营文艺工作队和各战俘团、队的战俘们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有5个晚上放映了电影。美军战俘还演出了话剧《金色的男孩》,英军战俘演出了话剧《哈特雷的假日》。英国人Edward G.Beckerley和韩国人Hyun Sun Hwal由于精彩的演出,分别获文艺表演的一二名。在运动会期间,伙食水平也远远高于平时,大会期间,运动员们每天会餐一次,一日三餐都是由战俘们推选出的厨师精心烹调的。
经过12天紧张而激烈的比赛,战俘5团获团体总分优胜第1名,战俘1团获第2名,战俘3团获第3名。德尔马·G·米勒获得了全能冠军,在田径场上,他以14.5秒的成绩获得了障碍赛的冠军。5分钟后,他来到了撑杆跳场地,以5米的成绩又获得了第一。个人总分第2名为诺曼·克拉夫德,他获得了全能第2名、套袋跑第1名、100米跑亚军、跳远第3名,此外,他还是战俘营中橄榄球队的教练和队长。个人总分第3名为安东尼·P·伊格尔斯,他获得了全能第3名、跳远冠军、400米跑冠军。
比赛结束时,举行了隆重的发奖仪式。奖品都是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购买的景泰兰花瓶、丝质雨伞、檀香木扇子、玉石项链、丝巾和手帕以及其他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奖品总共花了6亿元人民币(旧币),约合新人民币6万元。每个优胜者都得到了奖品,每个参赛的运动员还都.得到了一份纪念品和一枚纪念章。发奖时战俘们的情绪高涨,处处都是欢声笑语,歌声、呐喊声此伏彼起,一浪接着一浪。本次“战俘营奥运会”的全能冠军德尔马·G·米勒事后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自豪地说:“我在朝鲜志愿军战俘营参加了有十几个国家运动员参加的运动会。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我得了障碍赛冠军、撑杆跳高第1名,得了全能冠军。我在这里出尽了风头。你们一定为我高兴。我得的许多奖品都是中国精彩的手工艺品,我非常喜欢。我回去时将送给你们,让你们分享我的荣誉。”
本次“战俘营奥运会”闭幕时,大会工作人员代表、营际奥运会委员、第四战俘营代表团总指挥、美军战俘詹姆斯.G.维内里斯走上主席台,满含深情地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战争俘虏被给予一个举行他们自己的‘奥运会’的机会。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个创举,在国际奥运史上也是个奇迹!”接着,荣获跳高第一名的美军战俘威廉·波里走上主席台,大声朗诵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表达了全体战俘的共同心声——
为什么战争仍在继续,
人们还在失去生命?
为什么和平还不能
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在这里,体育比赛是那么有趣;
可是在那里
与死神的竞赛还在进行!
他的诗句顿时引起台上和台下所有人的共鸣,掌声如潮,很多人的眼里都含着泪光,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最后,志愿军军乐队奏响《友谊地久天长》,参赛队伍陆续退场,此次“战俘营奥运会”圆满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运动会自始至终,从主持大会、组织竞赛、运动裁判到大会新闻采编、摄影及其他各项服务工作,志愿军一律放手由战俘们具体操办。英国人George E.Newhouse(回到英国后当选为上院议员,一生对中国友好)担任现场解说员。本次“战俘营奥运会”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都由战俘担任,编辑从赛场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在运动会举办期间每天都出版日报《奥运纪实》,使战俘们每天都能阅读到来自赛场的消息。
“战俘营奥运会”的举办改变了不少战俘的人生
“战俘营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深深震撼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管辖的各战俘营中的各国战俘,让战俘们感慨万千,第六战俘营战俘、美国陆军第24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曾对朝鲜人民军郑金允上尉说:“志愿军创造了俘虏营前所未有的历史。”第二战俘营战俘、英国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营营长卡恩斯中校评价说:“中国人改写了世界战俘史!”第一战俘营一些战俘为此为前线广播录音36篇,书写家信79封。第五战俘营有184名战俘联名向美、英报社、团体发出呼吁和平的信件36封。一些参加过运动会的战俘说,他们“在运动会上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俘虏”。
这次“战俘营奥运会”甚至改变了一些战俘的人生轨迹。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一项新政策,允许战俘在“90天的冷却期”里自己做决定,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选择留在战争所在国,还可以选择去某一个交战国。21名美军战俘以及一名英军战俘宣布拒绝遣返回国,而是选择到中国生活居住和工作,这件事当时曾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西方国家舆论认定这是共产党对这些战俘进行“洗脑”的结果,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宣称,这些战俘选择了和平,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毫无疑问的是,这22名战俘的选择是中国军队俘虏政策的胜利。对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胜利在精神层面上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而据不完全统计,这22名美英战俘中,就有12名战俘是参与过这次“战俘营奥运会”的运动员、演员或工作人员。这次“战俘营奥运会”在他们心灵深处产生的影响,应该说是他们拒绝遣返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军战俘温纳瑞斯扎根中国半个世纪
本文前面提到的美军战俘温纳瑞斯,就是拒绝遣返回国的22名美英战俘中的其中一员。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的他在时隔近半个世纪后,仍对“战俘营奥运会”的很多细节记忆犹新,他称这次“战俘营奥运会”让他永生难忘,也改变了他的后半生。温纳瑞斯是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曾在新几内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战场上同德军和日军正面作战。1950年9月被派往朝鲜战场,一个多月后就被志愿军俘虏。在志愿军战俘营的两年多时间里,经过志愿军管教干部的教育,温纳瑞斯对共产主义生活产生了向往,他决心到中国去,同中国人民一道去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2001年,温纳瑞斯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谈起自己的这一思想巨大转变时说:“我在朝鲜两年零十个月,有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是同志愿军生活在一起的。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我生活得很好,受到人道的待遇,几乎每顿饭都可以吃到肉类和蔬菜。我和同伴们能和志愿军从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变为朋友,首先是因为我们从内心里佩服志愿军,感到志愿军确把我们当作朋友对待,是志愿军用实际行动感化了我们。我们就想,中国政府对待我们这些敌对国家的战俘都能这么好,还组织.我们在战俘营中举办起奥运会,生活在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是多么幸福啊!因此我不愿遣返,想去这个国家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进入志愿军战俘营,是我一生中的新起点。我选择中国,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寻求真理。”
1954年2月,温纳瑞斯和另外20名美国战俘及一名英国战俘一同来到中国,中国政府授予他们“国际和平战士”称号。一年后,温纳瑞斯被安排在了山东济南造纸西厂当工人。1963年,中国红十字会保送他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列主义理论等课程。毕业后,他仍回到济南造纸西厂工作。以后,这22名战俘有的先后回国,有的移居到了其他国家,而温纳瑞斯则一直留在了中国,他找了一个中国老伴儿,生育了一子一女,在山东省济南市生活了50年,人们都习惯称他为“老温”。从1977年开始,温纳瑞斯先后在山东大学等高校讲授英语口语课程,住在中国红十字会为他提供的宽敞住房里,享受教授级的待遇和公费医疗。温纳瑞斯热衷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他关心国内外大事,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一直到了79岁高龄,他仍盼望着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笔者在所供职的《齐鲁晚报》上报道了他的这个心愿后,引起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的高度重视,当即在报纸上做出批示,要求组织部门研究温纳瑞斯的入党问题。因温纳瑞斯一直保留着美国国籍,如果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就必须放弃美国国籍,温纳瑞斯虽想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他的儿子、女儿都在美国工作,他的这一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他入党的想法也未能如愿。2004年,温纳瑞斯在济南市去世。
两个“联合国军”战俘记者使“战俘营奥运会”名扬世界
史无前例的“战俘营奥运会”胜利闭幕了,可那规模宏大的场面、精彩纷呈的片段、激动人心的瞬间却借助当时的照片与文字,永远留给了后人。这其中有两个人功不可没,这两人也都是“联合国军”战俘,一位是“战俘营奥运会”的摄影记者福兰克·诺埃尔,另一位是“战俘营奥运会”期间出版的日报《奥运纪实》主编普雷斯顿·E·里奇。
福兰克·诺埃尔,时年54岁。被俘前是美联社中的一位资深随军摄影记者,上尉军衔。这次他被特批参加运动会的摄影报道工作,他胸前挂着照相机活跃在各个竞技场上,拍摄了许多精彩和珍贵的镜头。这些在运动会上生龙活虎的运动员照片,很快被板门店的美联社记者用传真发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新闻媒体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外,还有一些被摄入镜头的运动员,纷纷向诺埃尔索取照片寄回家中。他们说:“亲人们看到我在运动会上的照片,比我写信回去报告平安还要高兴。”诺埃尔因此成为西方社会广为人知的新闻明星。
普雷斯顿·E·里奇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943年入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反对法西斯的激战中,为美国立过战功。朝鲜战争爆发后,当时30岁的他随美军陆军第二师503野炮营A连入朝,被俘前为一等军士。在志愿军战俘营中,身为黑人的里奇感慨最深的是,志愿军对待白人、黑人、其他不同肤色的人一律平等,毫无歧视虐待。这与美军相比形成鲜明的“人权反差”。因此,他曾说道:“现在的我与其说是被俘了,还不如说是被解放了。”随后,他在俘管干部进行“拥护和平,反对战争”教育的启发下,逐步对朝鲜战争的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1952年1月美方又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在朝鲜实施?细菌战”,在这种形势下,里奇建议创办了《走向真理与和平》英文期刊,并成为该期刊的主编,每两周出版一期,直到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生效。他说:“这份期刊紧紧把握住了一条重要原则:求真务实,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他还是一位超级体育迷,“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就是他第一个提议而获得此美名的。
在此次“战俘营奥运会”中,里奇被特批为运动会筹委会秘书组组长、大会记者和运动会期间出版的日报《奥运纪实》主编,向各战俘营学员报道大会实况。他在一篇综合报道中写道: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世界战俘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朝鲜停战后,里奇回到美国,被美国军方判处20年徒刑。
1953年,志愿军俘管处应学员们的请求,由俘管处翻译应琳和《奥运纪实》主编里奇具体策划,还特意铅印了一本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1952战俘营营际奥运会纪念册》(英文版)。纪念册中的每个字都是由战俘执笔并为他们自己而写,作者均为1952年11月战俘营营际奥运会的参与者和报道者。在(1952战俘营营际奥运会纪念册》中,参与过运动会的战俘们均对此次“战俘营奥运会”给与了极高的评价。美军战俘比利·J·莱斯曼写道:“战俘被允许开真正意义上的营际运动会,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次‘战俘营营际奥运会’,是首次在世界东方举办的‘军办奥运会’,是一篇以真、善、美为主旋律的乐章,是国际奥运史上、世界战争史上所绝无仅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的一次盛会。在这次盛会上所展现的‘和平、人权、,人道、友善、合作、公正、安康和奋进’的精神,一直让我这个参与者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1952年在朝鲜碧潼志愿军战俘营内举行的“战俘营奥运会”,虽然没有国际奥委会的授权,不是一次真正的奥运会,但在战俘营内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堪称世界战俘史上的奇迹,这次“战俘营奥运会”打破了战争的残酷概念,让战俘享受到正常人的生活,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在中国体育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