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历史展示给我们的是他的勇敢、机智、坚强,他以神的形象印在人民心中。但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七情六欲,他有爱恨情仇,在他刚毅的外表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的婚姻充满了悲欢离合,历尽了酸甜苦辣,他既品尝到了人世间爱的醇美,也体验到了生活中夫妻间的琐碎。
对原配罗氏的拒不承认
毛泽东十四岁时,父母给他娶了个二十岁的女子——罗氏,毛泽东认为是包办婚姻,二人没有感情基础,拒绝同罗氏一起生活。罗氏作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在毛家三年于1910年2月患病逝世,虽然他们没有夫妻之实,后来毛泽东还是念及夫妻名分,曾关怀过罗氏的亲属并送去钱物。
从毛泽东的第一次婚姻来看,那时的毛泽东对封建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出了挑战,他痛恨这种旧的婚姻制度,推崇恋爱自由,但他本身并不是个冷冰冰的无情之人,罗氏的寂寞死去,也给了毛泽东很大震动,以后的日子里他善待着罗氏的亲属,弥补封建制度造成的悲剧。
与杨开慧青年时代的纯真缠绵
1914年春,毛泽东到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深得讲授伦理学的杨昌济教授赏识。杨经常将一批有才华的学生邀往家中聚会讨论,就是在这里毛泽东认识了小他八岁的杨教授之女杨开慧,杨开慧那时年龄还小,总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侃侃而谈的毛泽东,非常钦佩他的学识。1918年,杨昌济受聘到北京大学,九月份,毛泽东在杨昌济的帮助下,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正如《毛泽东自传》所述,他乡遇故知,开始了毛杨二人真正的爱情之旅。当时杨开慧已经十七岁,正值青春年华,身出名门,饱读诗书,气质如兰;而毛泽东则成熟中透着儒雅,质朴中透着锐利的机智,爱的火花开始点燃。
两人经常漫步于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或是北海的垂柳之下。而此前杨开慧是抱定独身的目标,毛泽东就写了一首悱恻动人的《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作浪,夜长天色总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那辗转反侧,长夜不眠的刻骨相思相恋,完全征服了清高孤傲的杨开慧,杨开慧在日记中写到:“我觉得我是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死,假如他被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同他共一个命运。”
1920年冬天,他们不作凡人之举,通过自由恋爱,没有封建婚姻仪式的结合了。从此,杨开慧成为毛泽东的热心追随者,毛泽东就是她生活的轴心,她把自己的一切都融化在毛泽东的生活中,挑起家务劳动,无微不至的照顾毛泽东,并协助他日常工作。1923年冬,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赴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一大,夫妻第一次离别,毛泽东作了《贺新郎》给开慧:“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那儿女情长和离愁别绪,那不可遏制的爱意,流诸笔端,二人琴瑟和谐,相亲相爱,共同参加革命活动,直到1927年毛泽东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杨开慧带着三个幼儿暂回板仓坚持地下斗争,没想到此地一别,竟成终生遗憾。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二人音信杳无,生死两茫茫。1928年10月,杨开慧满怀深情的写下《偶感》:“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痊否,寒衣是否备?……”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国民党何键说,只要杨同意登报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可免于一死,遭到杨开慧的拒绝。11月份在长沙市识字岭英勇就义,时年29岁。
1951年,杨开慧生前好友,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说回忆不起毛送杨的那首虞美人,毛又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提到“我失骄杨君失柳”把杨开慧比作骄杨,充满缅怀悼念和赞美之情,并托付李淑一去看杨开慧的墓。
客观上来讲,杨开慧也很有个性,有理想。但同毛泽东的生活中她摒弃了自己的一切,将理想希望全部寄托在毛泽东身上。这使年轻气盛的毛泽东觉得有点依附,但在失去杨的日子里,每当遇到挫折和失意,他总会回忆起那如烟的往事,目光中充满了深情的眷恋。杨开慧属于忘我奉献型,她与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毛泽东相处是最融洽的。
在历史上,毛泽东在杨开慧牺牲之前,即1928年已与贺子珍同居。这让人为杨开慧鸣不平。这其中理由笔者认为主客观都有:主要是当时的战争环境决定的,战乱中生死悬在一线之间,音信不通造成杨毛二人阻隔;但我们不能排除毛泽东爱江山也爱美人的个性。
与贺子珍硝烟战火的激情回忆
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井冈山,在大仓村会见袁文才时认识了贺子珍。当时她已是中共党员,并身兼数职,不但工作出色而且生得俏丽端庄,窈窕多姿,被称为“永新一枝花”。
在工作中,他们有了更多接触和了解的机会,毛爱才也爱貌。贺佩服毛的才智学识,毛喜欢贺的柔美坚强,在那炮火纷飞、戎马倥偬的年代,爱苗滋生了。1928年5月,在永新县夏幽区塘边村,两人结婚了,没有仪式没有证婚人。婚后,贺子珍担任了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井冈山的冬天夜晚寒冷而漫长,毛泽东累了就同贺子珍海阔天空的谈论《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书中的故事。
毛泽东与贺子珍这对患难夫妻,并肩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斗生活,随时都可能死亡,贺同毛相处的十年,受尽了人间的苦楚。毛泽东政治上受打击时,是她陪着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长征途中,是她关心着毛泽东给予了全部的支持。
但是他们最终却没能白头到老,促使贺子珍和毛泽东分开的主要原因是贺子珍要强的个性,她看到别的女同志独立工作,干得很有成绩,她就心有不甘,她对毛泽东的感情深沉专注容不得一点点的不和谐,夫妻间的一些误会也使她陷入了无法解脱的烦恼。1937年贺子珍坚决前往苏联,等飞机的过程中毛泽东一遍又一遍的捎口信让她回去,倔强的贺子珍下定决心不回头,毛泽东看到挽留不住,亲自把贺子珍忘拿的小梳妆用具整理好派人送去。贺子珍到苏联不久,毛泽东又发去电报,仍然请贺子珍回去,贺依然没有理会这个召唤,从此便失去了机会。毛泽东同江青结婚了,这一事实把本来就痛失爱子(贺走时已怀孕,到苏后生下一个男孩夭折)的贺子珍打倒了。贺于1947年回国。
娇娇从中充当了二人传递信息的使者,每次贺都给毛泽东捎去他爱吃的菜,毛也回赠一些水果,有一次毛泽东把一条外宾送的名贵香烟抽了半包猛然想起贺爱抽烟,就把余下的全部送给贺。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才使他们心心相牵。
1954年贺子珍听到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毛泽东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的讲话,那熟悉的魂牵梦绕的声音重新在耳边响起,令贺子珍的神经大受刺激,收音机竟然一夜未关烧坏了,贺子珍仍然耳朵贴在上面,痴痴迷迷,神情恍惚。现实的阻隔使他们只能默默把那份思念埋在心底,直到1959年庐山一面,成为最后一次的诀别。在毛泽东的安排下,贺子珍看到二十多年来日思夜盼的人,不敢相信眼前,顿时泪如雨、悲满面。毛泽东也神色凄然,叹息声中有着惋惜和遗憾,谈了约一小时他们本约好第二天再见,却已无缘。江青赶到了庐山,使贺子珍满怀的期待成为泡影,聚也匆匆散也匆匆,悲喜震撼一念之间,贺子珍瘦弱的身体承受着病难。毛泽东一直在心里挂牵,临终时还念念不忘,艰难地打起手势嘱托娇娇照顾好贺子珍。
正象毛泽东评价自己与贺子珍的性格时所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在一起响叮当。”由于贺子珍执拗的性格、轻率的决定酿造了后半生的悲剧。但他们心灵激烈的碰撞和艰苦生活的生死磨难,使这段爱可歌可泣,伟大而平凡。
与江青先甜后苦
江青,风靡上海滩的电影明星蓝苹,在三十年代争风吃醋上演着一幕幕自身生活的爱情剧,作风不为许多党内人士认可。
1937年她到中央党校学习,当时康生任党校校长,是江青的同乡,相传毛江相识是康生的纽带作用,也不排除江青的主动争取。1938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后,江青被调任戏剧老师,8月份就调到军委办公室任秘书,实际上是来到毛泽东身边,11月二人结婚,据说当时党中央很多人反对,毛泽东用辞职作条件回应党内的反对呼声。
为什么大家都不欣赏江青而毛泽东情有独钟呢?不仅仅是因为江青年轻漂亮,她并不是一无是处,最初也走过一段革命道路,初到延安那艰苦的环境,作为上海大城市来的时髦明星,能吃苦,积极上进,而且多才多艺,京剧唱得有板有眼,能读原版英文小说,字也写得不错。只是后来随着地位的变化,越走越远。
和毛泽东相处伊始,她扮演着老老实实小妇人的角色,给毛泽东织毛衣,做毛爱吃的辣味的菜,闲暇时窑洞里会响起那架老式的留声机,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毛泽东也享受过一段幸福甜蜜的日子,从他们留下的照片可以找到曾经的美好。但后来江青的野心开始膨胀,她要独立,不愿作毛泽东生活的点缀,她要走到前台,染指政治,从此打破了与毛泽东的和谐,二人分开吃分开睡。直到她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开始指手画脚,批判一系列影片《清官秘史》《武训传》等,后又对《红楼梦》研究批判,最后沦为十恶不赦的文化大革命旗手。江青被捕后,于1991年5月13日自杀,七十七岁,她的唯一遗言是写在床单上的:“主席,我爱你,你的学生和战士看你来了。”
毛泽东对江青的评价是,只能管一半另一半管不了。江青骂毛泽东土气,土包子。他们最终感情淡漠,后来江青一直轰轰烈烈于自己的“政治事业”,并没有给过毛泽东应有的体贴和照顾。所以毛泽东的晚年并没有享受到多少老人该享的天伦之乐,并且由于江青的横加干涉,毛逝世前连见女儿李讷的机会都很少,虽然身边有工作人员的照顾,晚景还是不免有点凄凉。江青自己曾坦言她和毛泽东是政治婚姻,也有人说是江青在贺子珍离开后利用了毛泽东的空床。不管怎么说,毛泽东最后一次也是最长时间的婚姻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快乐和家庭的温暖。勿庸置疑,江青更看重的是第一夫人的权势,给她心灵的满足感。江青曾对她的传记作者罗克珊·维特克说:“性爱在最初几次是很迷人的,但能长久使人着迷的是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