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华
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其坎坷的一生中,曾先后四次来到南京。他与这座六朝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留给后人一段段令人回味、也令人唏嘘的故事。
1930年11月:一到南京——凯歌高奏座上宾
皇姑屯爆炸事件的发生成为张学良生命中的转折点。是年末,张学良宣布“易帜”,发誓效忠国民政府。蒋介石欣然接受,遂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4月2日,张学良通电,声援蒋介石,遂使桂系悻悻败归。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组成反蒋同盟,掀起“中原大战”。8月6日,汪精卫联络反蒋各派,在北平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另行组织中央政府,旨在倒蒋。岌岌可危之时,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和平息争”的拥蒋“巧电”,挥师南下,仅以10日,即占领平津和华北地区,反蒋联盟旋即土崩瓦解。
蒋介石从此对张学良感恩戴德,敬谢不敏。1930年10月9日,蒋介石授予张学良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之职,并诚邀张学良到南京会晤。
11月7日,张学良和夫人于凤至、弟弟张学铭及各部门官员卫兵100余人前往南京。在天津短暂停留后,于11月11日晨,乘专列由天津起程向南京驶去。一路上,张学良受到出乎意料的欢迎。由天津以南,大小车站都张贴了各式标语,上写:“张副司令是和平息戈的使者!”“张副司令是国家统一的表率!”等。
11月12日,专列驶抵浦口。张群、宋子文、何应钦等人率700余名高级官员,早已恭候多时。张学良下车,换乘专轮渡江。此时,狮子山炮台鸣炮19响,军舰上奏起《迎上将乐》,外轮上均悬挂国旗表示欢迎。从中山码头登陆后,张学良转乘轿车,沿中山大道直抵国民政府官邸。车子刚刚停稳,张学良走下车,满身戎装的蒋介石即趋步向前,打破常规,行西式见面礼节,与之热情拥抱。此礼在历来国民政府接遇贵宾的仪式中,实属首例。
当日晚,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及陆海空总司令的身份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蒋介石和张学良各自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之后,舞会伊始,宋美龄邀请张学良翩然起舞,一时传为佳话。最令张学良深感受宠若惊的是,蒋介石始终以对等的身份,对他竭诚欢迎。蒋、张多并肩偕行,宋美龄、于凤至则形影左右,并结为金兰姊妹。他们齐至位于黄埔路口的励志社合影一张。照片背景是中山先生题写的楹联“仰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参加合影者自左至右,依次是:张学良、宋霭龄、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凤至居中,左右各挽一宋,亲昵之情,油然现之。
1931年4月:二到南京——厚礼相待参国政
1931年2月,蒋介石决定召开“国民会议”裁制约法,由“主席”改做“总统”之职。此事遭到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的反对,蒋遂将其软禁于汤山。蒋介石唯恐时局骤变,遂命张学良在北平成立副总司令行营,旨在强化对北方的控制。
胡汉民被拘,引起轩然大波。民国重臣林森、谷应芬及两广军阀陈济堂、李宗仁联合反蒋。蒋计划的“国民会议”准拟5月7日举行。为团结亲嫡、排除异已,蒋介石再次邀请张学良前来金陵参加会议。
4月3日,张学良由北平动身,先抵津门,再乘专机直飞南京。在明故宫机场,蒋介石夫人亲往迎接。古城金陵的大街小巷到处贴有“欢迎拥护中央、巩固统一的张学良将军!”“欢迎维护和平,效忠党国的张副司令!”等标语。盛情伟况、不减上年。张学良行营仍设在孔祥熙铁汤池府邸。是日晚,张学良甫一坐定,蒋介石夫妇即告来访,对少帅嘘寒问暖,殷切备至。
5月16日,蒋介石亲邀张学良共同参加阅兵,少帅欣然前往。“国民会议”期间,蒋介石多次到铁汤池官邸,看望张学良,谈时论政。
张学良此次来南京,蒋介石安排交际处处长刘令侠,负责少帅的生活娱乐诸事。刘受命多方了解少帅的嗜好。当听说少帅平日爱吃红烧肉和芒果,并专爱看外国影片时,刘令侠就派专人去上海,搞来了最新的外国影片和新鲜上等芒果,而红烧肉则每餐必有。
蒋介石除了对张学良本人关切殷殷、无微不至外,对所有的随行人员,亦一律以厚礼相待。由政府组织实施,凡少帅随行人员,胸前一律佩戴证章,允许他们进入南京的商店、戏院、影院、浴馆及各种娱乐场所,购物等一切消费,一概享受7折待遇,亏缺由政府予以补贴。故而南京的商业界大小老板,一时间对东北军人倍表青睐,恭而迎之。蒋介石还对张学良的贴身官员施以赏赐。金陵一月,即先后奖赏少帅的随身副官刘锐和周彦高级昵料军服数套,以及不计其数的南京名贵产品。待他们离宁返回时,每人都买了几只柳条箱子,方才装下。
1935年10月:三到南京——冷冷清清自叹息
1935年9月,蒋介石依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他令“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速赴西安“剿灭”红军。张学良一抵西安,即运筹帷幄,立即投入到与红军的搏战之中,实指望尽快歼灭红军,不负蒋之厚望。谁知事与愿违。交战中,张学良部竞屡战屡败,连装备最精良的第110师亦被红军全歼,师长何立中被击毙。战势失败使少帅焦虑苦闷。正当此时,他接到通知,要他到南京参加国民党的四届六中全会和五中全会大会。于是张学良下令,各路“剿共”大军暂息干戈,原地待命。
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南京。
机场上冷冷清清,寥落沉寂,张学良倍感伤心。少帅走下飞机,茫然四顾,再也看不到往昔那种冠盖如云,热烈相迎的情景,无奈只有一个他在武汉时期的参谋长钱大钧等候在舷梯旁。冷落的场面刺疼了他的自尊心,心中掀起了激烈的狂澜:东北沦亡,败军之将,流离失所,寄人篱下。
在南京,国民党的大会尽管开得“圆满成功”,但总难掩少帅的低落和失意。虽然蒋介石一如既往地在官邸招待,虽然南京的政要大员还似从前一样的笑面恭维,但褪去这虚情假意的遮布,所暴露出的冷酷的现实还是令张学良失望不已。尤其是此次到南京,所遇两事,使他本巳受伤的心灵再遭伤害。
其一是,由于蒋介石采取“一箭双雕”策略,致使张学良及其东北军陷入困境。东北军在陕西前线“剿共”,部队损失三个师兵力,两个师长阵亡,两个参谋长、六个团长或死或俘。如此惨重的损失,在东北军战史上绝无仅有。在这样的情形下,蒋介石曾宣布:凡因“剿共”损失的部队,一律不得取消番号,并补充从优从先。故而,张学良此次到南京,多次向蒋介石、何应钦提请军队补充之事,结果非但不予补充,反被南京政府敕令撤消东北军——O与一O九两师之番号。
其二是,1935年11月1日,在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开幕式上,与会人员合影期间,亲日派汪精卫突遭枪击,当时与汪同坐第一排者,文人是张继,武士便是张学良。危急时刻,张继将持枪者拦腰抱住,张学良则飞起一脚将其手枪踢落在地。这“一脚”使张学良悔憾终生,与其说是踢在了开枪者身上,毋宁说是踢在了自己的良心上。袭击者孙凤鸣系晨光通讯社记者,是一位忠勇爱国的热血青年。基于义愤,刺杀汪精卫。孙凤鸣的挺身而出,反映了全国人民严惩卖国贼的意愿。张学良思之,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因而内心深处受到强烈的自责。
1936年12月:四到南京——深陷囫囵半世囚
1936年,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声浪日高,张学良愿意接受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主张,致电蒋介石,旨在联共抗日。谁知,蒋介石闻之后,怒不可遏。12月12日,他驾临西安,亲自督战。张学良力劝蒋放弃“剿共”政策,先是“苦谏”继而“哭谏”,均无成效,只得“兵谏”。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于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
经多方调解和协商,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12月25日15时30分,蒋介石及前来迎接的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乘专机返回南京,张学良亲自护送。但他万未料到此次南京之行,竟成为终生被幽禁之始。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政府官员齐集故宫机场,迎候蒋归。张学良走下飞机,即被送往宋子文公馆。宋子文夫妻每日陪他玩牌、打球,热情有加。在宋宅住5日后,张学良即被转移。此刻发现,在张学良车后总有两车同行,一属南京警务厅,一属中统特务。张学良的行动已处于被监视之中。其实5日前,蒋介石通过宋子文暗示张学良应写一个请罪材料。少帅思忖再三,于是亲自提笔至蒋一函,系“负荆请罪”之辞:
介公委座钧鉴:
学良生性鲁莽粗野,而造成此次违反纪律不敬事件之大罪。兹腼颜随节来京,是以至诚,愿领受钧座罪责处以应得之罪,振纪纲,警将来,凡有利于吾国者,学良万死不辞,钧座不必念及私情有所顾虑也。学良不文,不能尽意,区区愚忱,伏其监察!专肃。敬叩
钧安!
学良谨肃
十二月二十六日
张学良当时设想,《请罪书》想必可以得到蒋的宽恕。然而事与愿违,蒋介石将这封《请罪书》的原件和抄件分别呈送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自此以后,对张学良的迫害日甚一日了。
12月30日,蒋介石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朱培德、鹿仲麟为审判员,组成高等军事法庭。宋子文闻讯,遂至蒋面前为之说情,并同蒋介石拍案翻脸,但蒋我行我素。31日上午,在军事委员会军法处,法庭对张学良进行审判。由李烈钧宣读事先拟好的判决书,以“对于上官暴行胁迫”罪宣布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至此,张学良变作阶下囚,被宪兵押送至孔祥熙别墅(位于南京中山门外)看管起来。
判决书宣判两小时后,蒋介石又列理由,假惺惺地呈请国民政府,特赦张学良。
翌年(1937)1月4日,在蒋介石授意下,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召开委员会议,一致通过“准予特赦”,遂发布命令:张学良处十年有期徒刑,本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此令。
从此,张学良的自由被剥夺,开始了悠长而凄苦的幽禁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