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反“绞杀战”纪实

作者:冯晓蔚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1950年10月,华北军区步兵第205师613团奉命改编为华北防司高射炮暂编第1团。1951年1月,该团改成防空部队高射炮第513团。随后,在天津的东局子陆续接受苏制装备,进行紧张的整训,全团指战员的情绪分外高涨,决心在完成装备训练后,担负国土防空和要地防空的光荣任务。

赴朝参战

1951年4月4日,高炮513团奉总参谋部、华北军区和华北防司的电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第513团。在2营(76.2高炮)训练3个月、3营(37高炮)仅训练17天的情况下,对部队进行了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动员工作,有的干部战士写了决心书,誓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月10日,团领导率团直及2、3营由天津东局子出发,中途在沈阳补充牵引车、司机及部分装备后,共886人,4月27日由沈阳继续行军。5月1日夜,在水丰发电站下游的长甸河口,汽车行军跨过鸭绿江,途经泰川、云山、博川、云田和新安州等地,进驻北朝鲜平安北道、平安南道的清川江、大宁江地区,接替奉调回国的高炮第524团防务。5月6日,513团就担负起保卫清川江、大宁江地区的桥梁、铁路、公路和交通运输线的防空任务。对安州地区的防空、交通运输,与铁道兵、后勤5分部、交通纠察团及当地政府的关系,也由第513团负责协调。当时第一批入朝的另一个高炮团是东北防司高炮第505团,他们担负大同江、沸流江桥和顺川、西浦地区的防空任务。

为集中指挥作战,志愿军司令部和东北防司司令员贺晋年、副司令员高鹏命令将高射炮独立第39、40、41营3个高炮营隶属513团指挥。全团配备76.2高炮12门,37高炮48门,12.7高射机枪54挺,及相应的装备器材,共2383人。

清川江大桥(当时是亚洲第一大桥)和大宁江大桥位于北朝鲜西海岸的蜂腰部,在新安州与岭美之间,距两江入黄海海口15公里,东临盆地、北多低峰,铁路、公路纵横,固定与临时的桥梁并列,是南北朝鲜交通运输必经之路,这两江江桥的安全与否,对战争的影响极大。自朝鲜战争以来,即成为美机重点轰炸的一个目标,也是我志愿军防空部队长期保卫的战略重点。

513团领导遵照志愿军司令部和东北防司的命令,根据敌机的活动规律和地形条件、保卫目标的性质和全团的实力,选定了阵地。其原则在“重点保卫”的作战方针前提下,尽量发扬四面八方的集团火力,是在制高点的上空,阻击敌机投弹的基线之外,在敌机主要冲击的航路上,加强纵深配备,保证有力、适时地集中火力,给入侵敌机以歼灭性打击,确保防卫目标的安全。高鹏还特别强调,必须在清川江南桥头布置一个中高炮连,在大宁江桥头北面布置一个小高炮连,以防敌机直接冲击轰炸江桥。

英雄顽强抗击“重点轰炸”取得重大战果

部队进驻阵地后的第三天,即1951年5月8日,美空军一批B-29型飞机入侵,双方歼击机空战激烈。2营观测员报告:空中有降落伞,下挂一“炸弹”。团指挥所未判明目标即令射击。当高度降到5000米时,判定是一名跳伞飞行员,即停止射击。派人搜寻到飞行员时,方知是友军的飞行员,因空战负伤跳伞,部队立即组织抢救,终因流血过多牺牲。此次误击事故震动了全团,从上到下逐级作了检讨,也受到上级的批评。大家并没有借口训练时间短、无作战经验而推卸责任。团长江萍带头作了公开检查,要求全团同志一定按照作战训练大纲、条令、条例和操作要求,结合朝鲜战场的实际,苦练杀敌本领,从教训中学习现代化战争,以击落敌机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搞好防空作战。

1951年4月22日,我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将美国侵略者和李承晚军队赶回到“三八线”以南,美空军对清川江、大宁江地区的轰炸破坏则愈加猖狂。在这个地区,美空军的轰炸密度和投入国标的飞机架数均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投弹数为德国飞机轰炸伦敦的一倍半。因此,斗争十分尖锐复杂,战斗也异常激烈,有时一夜间作战38次。仅1951年7、8、9三个月在清川江、大宁江地区和大同江、沸流江、顺川地区的513团和高炮第505团作战就达222次,占此期间朝鲜战场对空战斗的92.3%,两个团共击落、击伤美机101架。

入朝的头一个月,部队处于边打边练状态。团党委决安,抓紧战斗空隙按实战要求进行训练,及时表扬好人好事,以鼓舞斗志。江萍、赵守晋组织力量对各级指挥员、炮手、测手、通信、标图等人员的全部战斗动作要领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训练。中高炮从捕捉目标到齐放达到5~6秒,37炮基本方法射击达到3秒,测高机在15000米、测远机6000米,每间隔2~3秒可报出距离,各连均实现协同动作,准确无误地操作,使部队的战术和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5月份,全团作战22次,仅3天内即击伤敌轰炸机1架,战斗机2架。6月3次战斗,击落敌机1架、击伤5架。

1951年7月3日,《联合国军广播电台》播出联合国军司令官李奇微接受以开城为朝鲜停战谈判会址的复电。团政治处宣教干事黎讳收到广播后立即向政委陈袭、政治处主任马志谦报告。团首长研究因未接到上级通知,国内新闻又未公布,怎么办?遂果断决定:立即通知部队防止麻痹松劲情绪,做好打恶仗的一切准备。

果然,在7月10日至15日开城谈判期间,美机大机群、多批次编队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突袭513团防卫的江桥和高炮阵地,妄图以战场上的进攻,在谈判桌上向我方施加压力。513团决定以猛烈火力迎头痛击,打掉美机的嚣张气焰。7月11日14时,美8架F-84型飞机,高度2000米,两批从安州西北方向入侵,俯冲轰炸大宁江桥。第1批4架遭到我39、40营迎头拦击,敌攻击末得逞。第2批第1架从低空冲击2营5连中高炮阵地。指导员苏福寿、宣教干事黎伟在阵地上动员大家:“沉着瞄准,狠狠地盯!”连长由玉柱令各炮直接瞄准,在敌机斜距离1000米时,突然下令开炮,当即直接命中敌机。敌机坠落于阵地下方15米处爆炸,机尾炸断后从5连阵地上空飞过,驾驶员被炸得粉身碎骨,受到应有的惩罚。

7月20日12时,美8架F-84型飞机利用复杂气象袭击安州。3营与39营跟随敌机的云中爆音瞄准。第1批4架从云隙间钻出,以环绕飞行观察我火力动态后俯冲大宁江桥,3营9连立即将第1架敌机击落在大桥边,坠地爆炸。第2批4架随后从云隙飞出冲击江桥,团指挥所令39营和3营9连以集团火力突然射击,又击落l架,重伤3架,其余敌机慌忙将炸弹扔在江滩后逃遁,513团防卫目标无损,人员无伤亡,又一次重创了敌人。

战斗在清川江桥头南的2营4连,是一个英勇顽强的连队。其阵地处于敌轰炸机编队航路投弹的必经之地,每次轰炸机入侵,都是由连长马良善下令首先开炮射击,给敌轰炸机群以极大威胁。因此,在美军轰炸机群实施投弹时,总是先以喷气战斗轰炸机反复冲击4连阵地。4连经常是专打轰炸机,对冲击阵地的战斗轰炸机则依靠第40营给以火力掩护。可是,当40营同时受到严重攻击时,4连就容易出现伤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发扬轻伤不叫疼。重伤仍坚持战斗的顽强作风,保证了对轰炸机的不间断射击。

1951年8月1 8日,美军轰炸机群8架将炸弹投在4连阵地上,炸起烟尘高达五六百米,从指挥所和兄弟连队阵地上已看不到4连。可是,在烈火浓烟中,一条条火舌仍在迸发射击,空中轰炸机周围的炮弹爆烟接连不断,十分壮观,大家无不赞叹叫好。突然,1架F-84型飞机从阵地上空以90度垂直俯冲投下子母杀伤弹,使该连15人伤亡。解放战争时期曾因抱雷爆破立大功的炮班长阎喜明负重伤,倒在阵地,但他立即又站起来继续指挥。二炮手孙有志在激战中3次打开炮栓,将卡壳的滚烫弹药筒抠出,及时排除了故障,继续射击;当他见到一枚炸弹正向本炮阵地落下时,还坚持打出最后一发炮弹,后被炸英勇牺牲,炮阵地也被炸毁。当战斗结束收殓烈士遗体时,搜寻了方圆几千米,只拣到孙有志的一只戴着线手套的手和手腕,同志们无不感动得落泪。一炮手潘福信中弹牺牲时,还两手紧握方向轮,眼睛紧贴在瞄准镜上。当炮手、测手多人负伤,一间炮被炸毁的情况下,炮手们未等排长、连长命令就主动地集中到另一间炮上,继续不间断射击。在8月22日战斗中,6班班长孙绍武臂部被射中3弹负重伤,仍坚持指挥,在本班只剩下1名三炮手和1名四炮手时,他们仍不间断地射击。战士姚汉秋高喊:“我们要记住出国时的保证,重伤不哭,轻伤不离阵地,坚决战斗到底,打下敌机,给牺牲的同志报仇!”8班班长陈文在1951年8月18、22日两天战斗中,战友伤亡较重的情况下,坚决表示:“有我就有阵地在,有炮弹就和敌机拚!”一测手孙耀庭牺牲前一再嘱咐预备一测手:“我死后你要按我教给你的要领当好一测手,打下敌机给我报仇!”后来他壮烈牺牲在指挥仪旁。烈士孙有志、孙耀庭、潘福信都被迫记立大功。北平和平起义入伍的4连电话员宋守森,在通过清川江大桥的指挥线被炸断、敌机继续向江桥投弹、定时炸弹又不断爆炸的情况下,毅然跳入江中,用牙咬住两根断线头,将电话线接通,保证了作战指挥。北平和平起义入伍的文化教员阎纪,激战中主动在炮旁擦炮弹,被炸英勇牺牲。烈士们为中朝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4连在阵地追悼会上壮严宣誓:“有4连就有阵地在,4连永远战斗在江南!”这雄壮的誓言,激励着全团同志英勇战斗。

1951年12月25日,探照灯第401团5个连到达513团防区,组成400平方公里的照射场,由513团指挥实施炮、空、灯联合作战。敌机多次袭击轰炸的清川江、大宁江江桥,均安然无恙。

由于全团的英勇抗击,给美机以严重的打击,保证了两江地区的交通运输,使之成为一条纵贯朝鲜南北的钢铁运输线。即使江桥被炸坏一两个地方,也能保证铁道兵迅速修复通车。到1951年10月中旬,曾连续畅通半个多月,保证了整列火车顺利过江。当桥梁不能承截机车通过时,铁道兵就采取用机车顶推、推拉的办法使整列火车通过江桥。每逢列车通过,各营、连均严阵以待,确保列车通行安全,513团与志愿军铁道兵和志愿军后勤5分部的配合十分协调和密切。5分部有时也主动给高炮团送来被炸散了箱的肉罐头,让炮连战士们美餐一顿。从1951年10月16日到22日的7天内,有1497个车皮顺利通过两江桥,其中,10月21日一个夜晚,就通过490个车皮,创入朝作战期间铁路通车运量的最高记录。

公路运输,在513团和铁道兵部队、舟桥部队和交通纠察团的全力保障下,战胜各种困难,有效地保证了前线作战的供应。仅1951年5月6日至10月31日,513团作战就达507次(日战210次、夜战297次),击落敌机7架,击伤150架。当时,美军第5航空队的发言人不得不承认“空中形势险恶”,哀叹“美国飞机在朝鲜天空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敌人在报纸上刊登的军事论文中也承认:“空军企图切断敌方交通线的办法,以孤立朝鲜地面战场的‘窒息战’并没有完成窒息的目的。”美军远东空军总部在战报中也承认:“这样大的破环,显然并没有使共方失去供应他们的前线部队的能力……共方能够日复一日地维持几千辆车辆的运输。”

反击“绞杀战”三战三捷

1951年9月,志愿军空军航空兵与美空军争夺北朝鲜的制空权。美军第8野战司令官范佛里特中将在1951年9月25日发动的“秋季攻势”失败后,美军投入了五分之一的空军和二分之一的海军,依赖其“空中优势”,以航空兵实施战略轰炸,妄图分割志愿军的前线与后方,切断运输补给,实行“绞杀战”,以挽回败局。

美空军在我志愿军空军和高炮部队的沉重打击下,对我防卫要地破坏日渐困难,被迫从重点轰炸513团和第505团防卫的“三角区”(新安州、西浦、顺川)转向这个地区的外围进行跳点式的进攻,从而加强了对运送物资和过往频繁路段的轰炸破坏。513团奉志愿军司令部和志愿军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的命令,继续开展反“绞杀战”的斗争。遵照“重点保卫、广泛机动”的作战方针,采取“以集中对集中,以分散对分散,确保三角地区,打破两头封锁”的战略,突破了高射炮只固守要地的旧模式,在1952年1月22日,从513团两江地区的要地防卫中抽调第3营和独立39、40、41营共4个营高炮481门,高射机枪54挺,开赴新安州至宣川间80公里的线段上,实施机动作战。

513团领受任务后,团党委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特别强调要发挥连队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搞好“战评”(评指挥、评技术、评斗志、评纪律),还明确了搞好战评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提高技术,克服缺点,改进指挥,及时表扬战斗中英勇顽强的模范事迹,以群众性的批评教育,纠正不利于作战的倾向,做到打一仗进一步。会后,分工团长江萍、政治处主任马志谦负责指挥机动作战,成立了精干的指挥和工作班子,政委陈袭、参谋长赵守晋和副参谋长崔光辉负责指挥两江地区作战。

美军第5航空队的飞机每天从日本的羽田、那坝机场和南朝鲜的群山、釜山、大邱等机场起飞,对新安州至宣川间地段先实施空中侦察,然后以大机群编队、多批次进行攻击破坏。同时,美海军还从在朝鲜西海岸游弋的航空母舰(黄蜂号、爱塞克斯号、提康德罗加号、中途岛号、珊瑚海号)上起飞,在30 - 50公里的距离实施短程突击。每天来袭的敌机有两三批各三四十架次,平均每两公里交通线路就有1架。有时,每批次多达180余架。这些飞机,沿这段交通线路飞行,遇高炮则高飞躲避,无高炮就俯冲轰炸。而513团的机动作战部队则处于炮少、线长,防守的要地多(两座城市、6个车站、13座桥梁、两座隧道),容易顾此失彼。《联合国军广播电台》还竭力吹嘘:“这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空军从未实施过辉煌的战略战术,现在,全部毁灭中国志愿军的防空高炮力量的日子已经到来了!”

1952年1—3月,时值严冬,狂风怒吼,大雪纷飞,大地一片冰封。这给513团频繁的机动作战和行军转移阵地带来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干部战士日夜奋战,不离阵地,风餐露宿。晚上,一旦发出战斗警报,炮手们“就定位”在炮盘上,不到5分钟,鞋底就与炮盘冻在一起,要靠别人踢上两脚才能移动脚步。但是,指战员们都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没有讲怪话、发牢骚的。大家纷纷表示:“为世界和平而战,为中朝人民而战,打下敌机为牺牲的战友和朝鲜人民报仇!”战斗情绪十分高涨。

美空军则利用不利于513团机动作战的自然条件疯狂进行轰炸破坏:炸了桥就炸车站,炸了车站又炸隧道和线路,再炸铁路与公路的交叉点,甚至选择交通线路处于岭背、水田、悬崖的地段投弹,企图中断我军的交通运输。一时大批作战物资拥塞于清川江、大宁江北,前线供应频频告急。

1952年1月24日,美F-9F型飞机17架从西南方向海面入侵,高度3000米,尔后下降高度绕至东北方向,以一路队形攻击郭山车站,被3营捕住目标、在斜距离3500米时射击第2架,当即将其击落坠地。第3架急转爬高躲避,亦被击落坠于山后。其余敌机慌忙向西北方向逃窜,又被击伤3架。

战后,团长江萍判断敌机入侵的目的是破坏我交通运输线,很可能要选择易炸的目标进行攻击,遂令3营转移到郭山车站以东的隧道口附近。1月25日,8架F-84型美机果然来袭,3营用对俯冲机的射击方法突然开火。当即击落2架、击伤4架。两日两战均胜,美机1月26、27日两天未敢出动,保证了我铁路运输线提前3天通车,受到志愿军铁道高指1952年1月30日第6号嘉奖令的通令嘉奖。

“高射炮打游击”,就是高射炮机动作战。这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外战争史上所未有的战术。指战员们经过反复讨论,明确认识到:为了贯彻执行“重点保卫、广泛机动”的作战方针,就必须处理好“点”和“线”的关系,既不能单纯地照顾“线”而放弃“点”,也不能只守住“点”而放弃“线”。要采取分散与集中、运动与伏击相结合并交替使用的战法,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使部队真正地“运动”起来,去主动地寻找战机,贯彻近战歼敌的思想,发扬集团火力,以营为单位打成批的敌机,以营或连为单位集中打1架敌机,也可按敌俯冲队形打第2、4、6或第1、3、5架,集中射击敌机,这样既保卫了目标的安全,又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完成好机动作战任务。因而,指战员兴高采烈,在游击和机动作战中争做打美机的能手。

为了寻求有利战机,团长江萍组织我们调查了沿线地区的地形和敌机活动规律,还访问了当地居民、铁道工人和交通纠察团,经过团、营、连讨论,决定采取调动敌人,创造有利战机,以聚歼敌机于云田地区的作战方案。

云田,西濒黄海,地处京义线大宁江北的一个重要火车站,是我钢铁运输线的一个要地,也是敌我双方实施“绞杀战”与反“绞杀战”斗争的一个焦点。

1952年3月2日,连降大雪。为了将利于敌不利于我之雪转化为利我不利敌,江萍、马志谦决定将4个高炮营沿铁路线一字摆开,并在每个炮连间隔四五百米处构筑一个假阵地,遇敌侦察机可开炮射击,有意地暴露火力吸引敌人。当日下午,各连均小有战斗。

3月2日晚,又降大雪。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调动美机按团拟定的作战方案出动,决定采取“隐真示假,诱敌就范”的战术。江萍果断地命令重新布置阵地:3营部署在云田、40营在土城、41营在岭美、39营在长水滩桥,于2日晚隐蔽地进入新阵地,做好严密伪装,营指挥位置设在全营阵地的中央,便于集中指挥。无营长命令,一律不准开炮。

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充分利用大雪的自然环境,江萍令军务股长张文盛组织专人当日晚上在12个炮连的阵地旁300-500米处设置假阵地,必须于3日拂晓前完成。张文盛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支持下,设置假阵地的任务提前完成。在假阵地上,用树干作炮身,“炮口”直指天空,用树枝扎成炮轮,用稻草和树枝扎成假人,分立在战位上,“指挥员”手持指挥旗迎风招展,均“严阵”以待。

3月3日零时,降雪停止。团指挥所的作战参谋梁光通知部队:各营、连阵地上的降雪一律不动,人员出入阵地只踩踏一个脚印,火炮器材一律按周围环境伪装,作战人员一律翻穿皮大衣,白毛朝外,军帽翻过来戴,露出白里子,没有营长的命令不准开炮;对假阵地,则将积雪一律扫除,假人、假炮和器材尽量暴露,还在雪地里踏出一条进出阵地的小道,以吸引敌人来袭。

这样,一个聚歼美机于云田的作战方案形成了。

1952年3月3日晨,天气晴朗。美军派侦察机实施雪后侦察,见云田地区高炮阵地增多,误判断为我方因雪受阻,有大批作战物资和人员抢运,认为:时机已到,即可采取大规模的攻击行动。

8时,39营营长袁九顺报告12架F-84型美机向阵地俯冲投弹。团令近战歼敌。袁营长在敌机斜距离2000米时下令突然开炮,当即击落l架。其余美机慌忙改变航路,盲目投弹,逃去。8时50分,美机F-9F型飞机2批28架,高度3000米,从正南方向袭击云田洞。3营营长石信钟命令全营放过第1架长机。此时,美机编队已绕至正东方向,顺阳光成一路队形俯冲3营高炮阵地,石营长在斜距离压缩到1000米时,令全营火力射击第2架,当即击中,敌机坠于阵地旁爆炸。他又下令转移火力,按敌俯冲队形的第2、4、6或1、3、5架射击,又击落2架、击伤4架。3营战斗历时10分钟,共击落3架,击伤4架。

12时30分,美F-84、F-9F型飞机4批52架来袭。在云田上空完成盘旋编队后,以第1、3、4批向云田洞附近的铁路路基投弹;第2批则攻击39营阵地,被击伤4架。3营仍以集团火力迎头射击,又击落敌机4架、击伤6架。

战斗空隙间,团分别表彰了英勇战斗的指战员,并下达命令:敌受损后,定会投入大机群进行报复性攻击,大家必须顽强奋战,再立战功。即令3营立即转移到被炸毁的假阵地上,于14时前完成射击准备。

14时42分,远距离地面监视哨报告,敌50余架F-9F、F-80型飞机高度3000-4000米,两机群编队从云田正南和东南方向来袭,敌从正南以2批20余架盘旋选择俯冲点。石营长下令各连射击俯冲的敌机。这时,先头的20余架已由正南和正东方向分两路编队成一路队形向3营假阵地俯冲投弹。石营长令7连长崔连生、8连长张贵生开火,9连相机射击。此时,东南方向3批28架又陆续入侵,仍对3营假阵地冲击、扫射投弹。当斜距离3000米时,各连即自行选择目标射击。战斗于15时20分结束,3营又击落敌机1架、击伤5架。

3月3日的云田战斗,三战三捷,513团共击落美军喷气式战斗轰炸机9架,其中2架坠于阵地旁、2架坠于黄海岸边、5架坠人大海;被击伤的21架,大部坠于黄梅外海,未能返回基地和母舰。致使美军第5航空队和航空母舰的舰载机遭到严重打击。而513团防卫的铁路线仅中弹7枚,立即恢复了通车,假阵地被炸7处,我方人员、大炮和器材无损,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敌机3天未敢出动。在云田地区观战的朝鲜人民无不拍手称快,高呼:“打得痛快!打得好!”“这下给我们报了仇!雪了恨!”

由于这是一次“隐真示假,诱敌就范”的成功战术,有计划地造成敌人的错觉,出敌不意地打击了大批敌机的典型战例,成绩显赫,受到志愿军司令部和志愿军铁道高指的通令嘉奖。在嘉奖中,称赞这次战斗为我军高射炮部队的作战开创了范例。团长江萍因在机动作战中积极主动、指挥灵活,善于钻研战术,战胜困难,取得突出成绩,也受到通令嘉奖。正由于513团有效地保卫了交通运输线的不间断运输,使志愿军后勤5分部为前线备足了3个月的作战物资,使我军前方与后方的作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美军的“绞杀战”在我志愿军空军和高炮部队的沉重打击下,彻底破灭了。美军第5航空队的权威人士不得不承认:“空军简直不能切断共军地面部队所有的供应”,“绞杀战已经失败”。那些曾经骄横一时的美国空军驾驶员竟有不少因害怕丧命而拒绝飞行,“即使被告到军事法庭也拒绝飞行”。美军第8野战司令官范佛里特中将在5月31日记者招待会上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输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目1951年5月6日至1952年5月1日,513团在朝鲜作战一年中,共发现敌机1497批52752架次,作战1457次(日战484次、夜战973次),共击落敌机55架,击伤敌机360架(按照上级规定,凡敌机坠海者,无雷达报告或残骸,算击伤;击伤敌机较轻的,均未计入),俘敌1名驾驶员杰克·汉德森;消耗炮弹、枪弹246996发,平均以595发击落或击伤1架敌机。一年中,敌机投弹4088枚,投中243枚,命中率为5.95,破坏桥梁33次,误车1592小时。全团牺牲33人,负伤68人,损失76.2高炮2门、规正板1具、汽车l辆。

由于513团指战员发扬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在历次战斗中表现了机智勇敢、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单一步兵改装不久的情况下,即赴朝参战,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有效地保卫了桥梁和交通运输线的安全。因为战绩突出,高炮513团曾获志愿军司令部和志愿军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的4次通令嘉奖。在战场上,全团有570人立功,其中,11人立大功,均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或奖章。1952年5月1日,奉调率团直及2、3营回国,担负起保卫首都的防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