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房间里的“大千荷”

作者: 王文静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荷花,又叫莲花,在中国人心中,尤其是在中国文人的心中的地位颇高,自北宋周敦颐写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它就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圣洁之花”,是历代画家所青睐的花卉题材。古今画荷的大家实在太多,比如古代朱耷、徐渭,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等,他们笔下的荷花美不胜收、各领风骚。而毛泽东独独喜欢素有“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之誉的张大干笔下的荷花。

在众多花卉题材中,大干先生偏爱荷花。之所以喜爱画荷花,是因为他觉得“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干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形成驰名中外独具特色的“大干荷”。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干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

喜欢画荷的张大干远离政界,极少与官员结交,尤其不喜欢给政要人物作画。当然也有例外:张大干不止一次对家人和学生们谈起他为毛泽东画荷花的事,每每谈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那是1949年3月初的一天,与张大干私交甚笃的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来香港九龙亚皆老街张大干下榻处拜访。何香凝是国民党左派,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在香港的进步人士受到邀请,陆续北上到北平参加新中国建国的各项工作。此次拜访张大干的何香凝其实是接受毛泽东的重托,请大师的墨宝来了。当何香凝问他是否能给毛泽东画一张画时,张大干欣然应允,当即铺纸握笔,凝神构思,接着运腕生风,一气呵成一幅《荷花图》。

这幅《荷花图》长132厘米,宽64.7厘米。画中两叶藏荷舒卷自如,掩映于幢幢荷影中的是白荷及含苞欲放的花蕾,荷下,水波涟涟。整幅作品充满生机,疏密、虚实相间,浓淡、浅深有致。用笔纵横豪放,墨色清新洒脱,可谓绝品。完稿后,张大干又郑重地在左上角题款:“润之先生法家雅正,已丑二月,大干张爰。”旁压两方朱印。

张大干在这幅中着力以笔墨表现荷花的生机和高洁气质,充满着一种创作激情。张大干一贯主张:“艺术为感情之流露,为人格之表现”。这幅画充分表现了他对伟人毛泽东的景仰之情。几天之后,何香凝便离开香港回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同时也把张大干的《荷花图》送给了毛泽东。据说毛泽东非常喜欢这幅画,并把它挂在了自己居住的中南海房间内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