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宏琦
16军是一支历史悠久的光荣部队,是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率领过的部队。从这支部队中走出了许多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抗美援朝战争中,16军入朝时间比较晚。在朝鲜停战前,16军主要在朝鲜东、两海岸和中线武圣山前沿开展反空降、抗登陆,以及以小分队活动用冷枪、冷炮打击敌人的行动。16军各部先后在“三八线”附近三次反击敌人的来袭,三战皆胜,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停战协定的签署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作出了贡献。抗美援朝期间,16军全军上下的各个兵种都受到了战火的洗礼,在实战中快速成长起来。特别是军中一支由女兵组成的文工团队,在战斗中表现尤为突出。她们以娇弱之躯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她们的歌声回荡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回荡在每一位志愿军战士的心中。
前沿阵地牺牲的王蒂
王蒂,重庆人,1949年冬参军,经十一军军政大学培训后,被分配在16军32师(38旅的前身)文工队,做了一名文艺女兵。部队入朝后正逢停战前夕,王蒂和战友一行3人去武圣山前沿阵地战斗排慰问演出。她们一路上通过大小9个封锁区,历时5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女兵们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她们不顾行军疲劳,立即进入坑道为战士们演出。她们有的说山东快书,有的唱西河大鼓,来歌颂志愿军战士的英雄战斗事迹。战士们听了都倍受鼓舞,也为她们长途跋涉、冒着生命危险来演出而感动。演出完毕后,王蒂和战友们正要往回走。这时,敌人突然向坑道口射来一发炮弹,弹片飞过,血肉模糊。王蒂右上胸不幸被弹片击中,右臂骨折。经过紧急包扎后,战友们抬着她就往急救站跑。此时,敌人仍在不断射击,躺在担架上的王蒂断断续续地对战友们说:“太危险了,不要送我了,我不行了,你们为我报仇吧!给我妹妹写信,告诉她我是为人民牺牲的。”接着又说:“我身上有个小包,把钱全部交给青年团作为我最后的团费……其它东西寄给在北京工作的梅姑姑。”战友们眼含热泪地说:“我们把你送去抢救,你一定要坚持住!”可是,由于失血过多,王蒂还是没能活下来,永远地离开了战友。
王蒂牺牲时才18岁,她为人质朴、性格开朗,歌声甜美、多才多艺。不但聪明伶俐,而且业务精熟,表演技艺高超,演什么像什么。就是这样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却落蒂在抗美援朝的前沿阵地,怎能不令人唏嘘。噩耗传来,熟识她的战友们无不潸然泪下。
王蒂牺牲后被葬在“师指”高岩山下蓬莱湖畔的沙滩上。停战后,师政治部派干事黄继贤同志带汽车去蓬莱湖接王蒂等牺牲同志的遗体另葬别处。黄继贤看着躺在异国土地上的战友,流下眼泪说:“好同志啊!我们来接你们来了,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们的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着部队幸存的人们。”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每个幸存下来的人,每每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心中都会酸楚不已。曾经在一起战斗、生活的旧事都会浮现在眼前。这些记忆会成为一生的牵挂,难以抹去。
台湾之行误终身的祁屹
在16军文工团提起祁屹的芳名,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称赞的。
祁屹生于1932年元月,原籍河北省保定市。“七七”事变后,祁屹的父亲参军,奔赴抗日战场,祁屹和母亲跟随父亲辗转到河南省、湖北省、上海市等地。1949年夏,祁屹跟舅舅去了一趟台湾,原本准备在那里求学读书,但是到了那里以后发现,台湾在战后也是满目疮痍,根本无法安心学习,于是又随舅父回到广西。在桂林,祁屹巧遇随校南迁的妹妹祁峥。为了求学和有个栖身之地,她加入了妹妹的学校——河南开封女子中学,后又随学校流浪到贵阳。1949年11月,贵阳市解放,原属国民党政府管辖的开封女中解散了。祁屹和几个女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16军后勤部的文工队,成为一名文艺女兵。
参军两个月后,祁屹所在的后勤文工队合并到军文工队,一年后,她又到军文工团。祁屹在军文工团参演了许多部文艺剧目。她在小歌剧《喜报》里扮演志愿军小战士的妈妈,因这个剧的故事发生在东北,所以整部剧都是以“二人转”的曲调来演唱的。祁屹是河北保定人,根本不会唱“二人转”。为了表演到位,她四处拜师学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房东大嫂会唱“二人转”,于是就跟房东大嫂学。不仅如此,她还将学到的教给文工团里的战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祁屹不仅唱出了十分地道的东北味的“二人转”,而且还创造出许多新的表现手法,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称赞,乐队唢呐小喇叭一吹,送《喜报》的热闹气氛活灵活现。
演出之外,生活中的祁屹非常关心战友。曾经和祁屹一同在文工团的战友小张回忆说:“1952年,军文工团到朝鲜不久,家里来信说外祖父去世了,抚育我成人的外祖父离世,我家生活更加困难。当时,我的事让祁屹大姐看见了,立即引起了她的关注。她把我的家信认真地看了一遍,向上级反映了我的情况。领导上很快通过军邮给我母亲汇去了30万元(旧币)。母亲收到从朝鲜战地寄回去的钱,感动得热泪盈眶。”
祁屹工作上任劳任怨,曾多次被表彰,还立过一次三等功,获得朝鲜人民共和国颁发的军功章一枚。但是,她去过台湾的经历给她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她曾经和一位部队上的同志相恋,但是因为这段经历而受到审查,最终没有结婚。祁屹因此受到刺激,此后她再也没谈过恋爱,直到她去世。
16军文艺女兵的“百花图”
16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优秀女兵还有很多,请看她们的“合影”吧:
制服惊马的女英雄史良芬
1952年夏季的一天,一阵飞机的怪吼和炸弹的啸鸣,惊了一辆拉着战备物资的马车。马车夫被摔在路旁,受了惊的马一路狂奔,部队的行踪随即暴露了。敌机不断猛烈地朝下扫射,部队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危机时刻,隐蔽在路边灌木丛中的一位女兵猛地冲出来,她追上马车,使尽全力挽住烈马,同后来赶上的战友们一起止住了惊马的狂奔。好在及时,部队迅速躲避,这才逃过了敌机的绞杀。后来,战士们才知道,原来冲上来的英雄居然是47师文工队的女兵史良芬。谁能想到,平时柔柔弱弱的女文艺兵竟然敢制服狂性大发的烈马!
“傻大姐”胡于美
胡于美,1949年12月21曰参军,当时才13岁。抗美援朝时,她是军文工团的一名女文艺兵。抗美援朝中,她深入前线,用歌声鼓舞战士们杀敌立功。朝鲜停战后,她自愿复员去了内蒙古大草原,当上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女拖拉机手、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直至走上了扎兰屯市农机局的领导岗位,为祖国农机事业贡献力量。因为她肯于钻研,有一股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傻劲儿”,所以大家都称她为“傻大姐”。1999年5月6日,这位可敬可爱的“傻大姐”因车祸遇难,离我们而去。
跟贺龙一起跳舞的黄华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的一天,贺龙和康克清(朱德夫人)率祖国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来到前沿阵地。16军在军部大礼堂为慰问团举行了一场舞会。贺龙军长讲完话,舞会就开始了。第二曲快四步舞曲奏响时,文艺兵黄华走上前,落落大方地邀请贺龙跳舞。跳完舞,贺帅要黄华给大家唱支歌。她唱起当时流行的《歌唱二郎山》,当乐队奏起了过门曲,贺帅饶有兴致地打起拍子。唱完歌,贺帅和康大姐带头鼓掌,全场响起了掌声。
尘封日记本里的黄钦莲
黄钦莲是军文工团独唱演员,天生的一副好嗓子,歌声甜美婉转,而且人长得非常漂亮。她每次出台亮相,都能激起满堂的喝彩声。1952年,她为部队演唱的《速成识记三件宝》和《慰问志愿军小唱》受到战士们的喜爱。她寄给岑淑芬两首歌《兰花花》和《光荣牺牲》。岑淑芬至今珍藏在她的日记本上。不幸的是,黄钦茬死于1957年“反右”斗争中。
苗族姑娘邹凤林
邹凤林是1949年11月29日参军的女文艺兵,在16军随校文工队舞蹈队工作。她为部队创作了许多深受欢迎的节目。如《最可爱的人》、《马车舞》、《汽车兵舞》、《双送粮舞》、《快乐的战士》等。邹凤林不仅能创作,而且舞跳得也好,后来被调进军文工团。转业后,邹凤林仍从事舞蹈工作,成为西安市舞蹈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她创作的舞蹈作品多达一百多个,在省、市获奖作品将近40多个。女声表演唱《纺织女工三姐妹》是西安市保留节目。她深有体会的说:“人的一生有付出才有收获,勤恳地付出,收获才能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