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作者:霞飞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文/霞飞

毛泽东亲自决策指挥的抗美援朝战争五次战役,给美韩军队以沉重打击,美韩军都清楚,想在战场上取胜已经不可能了,便提出了进行停战谈判。毛泽东同意谈判,并指挥我方谈判代表与朝鲜方面谈判代表密切协同,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以军事斗争配合政治斗争,在谈判桌上挫败了美韩方的阴谋,迫使他们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当美韩方提出谈判时,毛泽东提出:谈判可以,美国必须停火,把军队撤离三八线

中朝军队打了五次战役后,美国军队和李承晚军队损失惨重。美方意识到如果再打下去,他们会遭受更加惨重的损失,美国经济上也将不堪重负。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如果美国调集其主要军事力量用在远东,显然会大大降低其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处于全面被动的地位,还要冒打世界大战的风险。看清这一点后,美国高层一致认定,打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已经谈不上取胜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寻求谈判。1951年5月17日,杜鲁门批准了进行谈判的建议。随后,美国政府通过非官方渠道,找到了前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雅可夫·马立克,说明了美国方面的意图。苏联方面没有及时做出反映,而是把这一信息告诉了中国和朝鲜。

毛泽东得知苏联方面传来的信息后,结合国际形势,对美国的信息进行了认真分析,看清了美国再也无力在朝鲜打下去的现实,以及他们不敢在远东扩大战争规模,想保欧洲战略重点而打算结束朝鲜战争的意图。同时也分析到:中朝军队打到三八线,并且在三八线稳定了自己的军事阵地后,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我方军事上的主要意图——恢复朝鲜战争前的状态。而且中朝军队如果再向南打,将美韩军队全部消灭,也非易事。他认为,可以同意谈判,通过谈判挫败美韩方的阴谋,争取中朝方的实际利益。1951年6月3日,金日成秘密来到北京与毛泽东会晤。毛泽东和金日成交换了看法。毛泽东的基本意见是:谈判可以,但美国必须停火,把军队撤离三八线。金曰成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二人在此问题上达成一致。

美国人终于看到了通过谈判使自己从朝鲜脱身的希望。美国方面立即行动,并通过前方军事长官表示了谈判的意图。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经广播电台向中朝军司令部发出希望举行停战谈判的信息。对美国方面的这一动向,中国和朝鲜立即做出反应。7月1日,金日成和彭德怀联名发出复电,声明:同意举行停止军事行动的和平谈判,并建议将会晤地点确定在三八线上的开城地区。双方通过电文交换,就谈判地点、日期、举行预备会议等事项达成协议。

毛泽东分析,美国政府的总方略是从朝鲜战场上脱身,但美国人看不起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和朝鲜人民军。虽然他们在战场上遭到惨败,却并不甘心,想通过谈判捞到一点便宜,赚回一点面子。这注定了这次谈判的打打谈谈的特点。因此我们对谈和打都要有准备。毛泽东在同周恩来商谈时,就重复过自己过去说的话:“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在停战谈判开始前的7月2日,毛泽东指示志愿军:极力提高警惕,第一线各军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我来一次大的攻击,在后方则举行大规模空降,以期迫我订立城下之盟。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我军必须大举反攻,将其打败。

毛泽东还指示回国汇报的彭德怀:要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双管齐下,使美帝国主义完全陷于被动。打的坚决打,谈的耐心谈,必须树立持久战和积极防御的思想,绝不能对敌人停战谈判抱有幻想。彭德怀深刻领会了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并且在回到朝鲜前线后立即向下级作了传达。7月2日晚,彭德怀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电示各兵团、各军及人民军首长:“敌虽急于求和,但不会改变其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可能玩弄种种花招与欺骗阴谋。我全军必须高度警惕,不准丝毫松懈。望转饬所属加紧备战工作,对进犯之敌予以沉重打击,须知惟有经过坚决激烈的斗争,才能换得和平,也惟有持久作战的充分准备,才能获得较速的胜利,望各级首长深刻体会,坚决执行之。”

确定了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停战的原则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了。毛泽东十分关注谈判进展情况。每次谈判情况,都通过在板门店´我方主要领导同志李克农传回北京,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再报告给毛泽东。遇到重大问题,毛泽东都是亲自与周恩来商议,并与金日成沟通后作出决定,传到板门店,指导谈判。

谈判开始前,毛泽东、周恩来、金日成取得共识:中朝军队的战线在三八线稳定之后,再向南进攻,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沿三八线停火,恢复战前状态,也就达到了目的,因此确定了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停战的原则。据此,7月26日,中朝方面的谈判代表提出了一个原则性建议:以三八线为停战分界线,双方各自后退五公里,建立非军事区,脱离接触。但是美韩军却说:三八线只是一个纬度线,没有可以利用的地形,以此为军事分界线不利于建立防御阵地与部队的安全。在一次谈判会上,美韩方代表霍治竟然露骨地说:“如果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根据地形,我方在东线后撤之后难以重新攻取,而你方在西线后撤之后,则易于重新攻取。”后来他干脆直接提出了一个向北推进的停战分界线方案:中朝部队在临津江以东从现有阵地后撤38到53公里,在临津江以西从现有阵地后撤约68公里,双方以此线为界实现停战。美韩方提出这个建议,改变了他们原来的意见,与中朝方的意见相差太大。

情况很快就报告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指出,我们在谈判桌上谈,在军事上也要有所准备。中朝方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揭露了美韩方提出这样的方案,是没有诚意。美韩方代表理屈词穷,无话可说,却仍然坚持他们的方案。这样,谈判陷入僵局。接下来的小组谈判,也没有任何结果便结束了。

正在中朝方准备让步时,美韩方面却认为,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可以用武力得到。8月19日在谈判中立区,韩国军事人员枪杀了朝中方面军事警察姚庆祥;22日,美国军用飞机轰炸了朝中方谈判代表团的住所,使停战谈判被迫中断。随后,美韩方发起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三八线以北中朝方阵地猛攻,企图一举将中朝前方阵地摧毁,然后以优势兵力将中朝方军队向北挤压,甚至还打算重温其军队开到鸭绿江的旧梦。对于美韩方的军事进攻,毛泽东提出,要坚决予以打退。

美韩方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便又提议开始谈判。10月25日,谈判重新开始。毛泽东关注着重新开始的谈判。他在前方谈判代表提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让步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征得金日成同意后,于10月24日,由周恩来出面,对停战方针做出具体指示:“我方在复会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可主动提出双方可将原提议的分界线保留不谈,而各提一个双方可以接近并准备对方考虑的新分界线。如果对方仍坚持原来他所提的深入我方战线内的分界线而不同意各提一个可以接近的新分界线,我们也不忙提出新的方案,看他几天再说。如果对方同意,我方即可提出依照现有战线加以调整的方案。照此方案与对方争论的结果,有可能达到在就地停战加以调整的现实基础上划定军事分界线的目的。”周恩来的指示为中朝方继续谈判指明了方向。

美韩方在战场上没有讨到便宜,回到谈判桌上,就老实了许多。在美韩方已经老实一些后,毛泽东提出,可以在坚持我方既定原则基础上,对方案做些小的调整,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按此意见,11月10日,中朝方又提出一个新方案。中朝方的新方案实际上是在现实军事状态下提出的,是现实而又合理的,并且已经包括了让步因素。美韩方也拿不出新方案,只好表示同意。但美国方面的代表又说,要把这个方案上报美国政府决策人。他们上报后,艾奇逊却不同意。

艾奇逊的态度和美韩方面在谈判中的种种表现,经记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向世人透露出来,遭到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普遍反对。在美国内部,民众也对艾奇逊以划分军事分界线为由无限期拖延停战谈判不满。在这种情况下,艾奇逊不得不让步,表示可以考虑接受中朝方的方案。17日,美韩方代表在谈判中初步表示接受中国的方案,但要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有效期为30天。中朝方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意见,也作了让步,同意加上有效期为30天,并对方案略作修正。23日,停战谈判小组委员会双方代表就军事分界线达成正式协议。之后,双方派军队参谋人员组成划界小组,在双方认可的地图上共同按照双方军队实际接触线的方位和坐标,确定军事分界线,接着又划出非军事区的南北缘。由于双方军队实际控制线是确定的,这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仅仅用了不到四天时间就搞完了。27日,双方代表团举行正式谈判会,通过了参谋人员划出的军事分界线。至此,双方在实质问题上总算达成了第一个协议。

坚持全部遣返战俘的原则

在谈判中,双方除军事分界线这个核心问题之外,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战俘问题。打了一段时间的仗后,双方都俘虏了一些对方的战俘。但从数量上来说,美韩方面俘虏的战俘多,中朝方面俘虏的战俘少。停战后,自然要交换战俘。对于交换战俘的具体方案,毛泽东十分关心。他提出,绝对不能采取一对一的交换办法,而应该按照日内瓦关于遣返战俘的国际公约和惯例,坚持采取整体交换的办法,即:不论一方俘虏对方多少战俘,都悉数整体交给对方。简单地说,就是有多少送多少、全部遣返的原则。毛泽东提出这个意见后,征求斯大林和金日成的意见后,得到他们的完全赞成。这样,我方谈判代表关于遣返战俘的原则就定了下来。

但是,美国却倚仗他们俘虏中朝方面的战俘多的优势,开始在战俘问题上做文章了。杜鲁门在10月29日明确表示,不赞成全部交换战俘,除非能以此换取中朝方面的重要妥协。而杜鲁门所期待的中朝方妥协,就是完全同意美韩方面提出的交换战俘原则:一对一交换战俘。具体方案是:如果中朝方面按一对一原则交换战俘,不能全部换回自己的人,可以用非战俘人员顶数。说白了就是中朝方还必须用十几万朝鲜方面的老百姓顶数,把这十几万老百姓强行迁移到南方美国韩方面实际控制地区,才能换回中朝方的全部战俘。如果中朝方拿不出十几万人交换,他们就要把按一对一交换后剩余的人员,或是交给韩方处理,或是交给蒋介石处理。他们的这个方案,完全背离了日内瓦国际公约,也是极不人道的。

12月11日下午,双方开始谈判战俘问题。中朝方的代表是李相朝和柴成文,美韩方代表是美国海军少将李比和陆军上校希克曼。会谈一开始,中朝方代表即提出,按照日内瓦国际公约,双方停战以后,应该迅速释放与遣返全部战俘。但美韩方拒绝先讨论这种原则问题,坚持先由红十字会访问,先交换有关战俘数字等材料,否则就拒绝讨论遣返战俘的问题。他们的想法很明显:待他们掌握了双方战俘数字等材料后,就可以借此将一对一交换原则强加于中朝方面了。不仅如此,他们还设想要搞同级别交换,即一个排长交换一个排长,一个战士交换一个战士。

由于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相差过大,争吵就特别厉害。中朝方的意见有国际公约为证,主张全部遣返战俘,理直气壮;而美韩方自恃手中的战俘数量多,中朝方一定会急于自己的人全部被放回,不怕中朝方不让步,因此态度蛮横强硬。这样,会谈自然陷入了僵局。

美韩方面在谈判交换战俘时的蛮横立场,被世界各国媒体报导出来,遭到国际和国内的普遍谴责。在国际、国内舆论压力下,美韩方面终于沉不住气了。16日,他们明确表示愿放弃将红十字会访问作为先决条件,只谈交换战俘材料,并说材料一经交换即进入遣返原则的讨论。中方代表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毛泽东。17日,毛泽东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曰成、彭德怀:“你们既已掌握了准备交换的全部外俘和伪俘的名单,同意你们在17日下午会议中答应对方先行交换俘虏材料,并就材料的编制交换意见,以便18日正式交换全部材料。”“材料交出后,敌人必有一番反宣传,我们应准备反击,并将外俘伪俘名单广播发表。”金日成、李克农都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于是,中朝方谈判代表在接下来的会谈中,表示同意美韩方的上述意见。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终于前进了一步。12月18日,双方交换战俘名单。美韩方向中朝方交来一份132474人的战俘名单,中朝方向对方交出了一份11511人的名单。战俘名单拿来后,双方代表都仔细看了,都对名单不满意,又发生了新的争议。谈判又一次陷入僵局。

就在中朝方还在考虑交换数字之时,美韩方却开始动武了。美国飞机开始对朝鲜方面进行狂轰滥炸,朝鲜的房屋几乎全部被毁,平地上已不存在一棵树,每天都有大量平民被炸死,食品供应中断,饮用水也成了问题。金日成见后方平民伤亡如此之大,心情比较急,想接受美韩方的交换数字。14日,金日成致电毛泽东:为了几万名战俘,朝鲜正在经受着巨大的损失,仅7月11日到12日夜,平壤居民就因敌机的狂轰滥炸死伤了6000多人。他建议接受美国人的提议,尽快就停战问题达成协议。

毛泽东高瞻远瞩,他接到李克农的报告,又接到金日成的电报后,考虑了他们的意见。他经过思索,仍然觉得敌人有新的阴谋,他与周恩来商量后,让周恩来与中朝方谈判代表联系,告诉他们,我方不能接受美韩方数字。周恩来立即打电话给代表团明确表示:对方这个方案,我方绝对不能接受。毛泽东考虑到,在这个问题上,中方只能与金日成平等商量。为了取得共识,毛泽东决定把中方意见通告给斯大林。斯大林完全支持毛泽东的立场。同时,金日成组织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抗美国飞机的轰炸。志愿军空军也在空中与美国空军展开激战,击落大量美国飞机,打击了美国的气焰。

美国以空中打击配合谈判的阴谋破产了,却不愿让步,使交换战俘的谈判拖了下来。到8月份,其他一些问题都达成了协议,只有战俘问题没有结果,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各不让步。到10月8日,宣布无限期休会,实际上中止了谈判。

“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陪他们打多久”

战场上的失利使美国政府越来越觉得打这场战争不符合自己的战略重点,美国人民也厌恶这场战争。美国的政客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在1952年总统选举时,竞选总统的人都打出了结束朝鲜战争的招牌。参加竞选的艾森豪威尔在一次演说中表示:“如果我当选总统,我将亲自去朝鲜,判断那个国家的情况,并设法结束这场战争。”他的这句话赢得了美国选民的支持,使他顺利当选为第34届美国总统。

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于12月2日由布莱德雷等人陪同,对朝鲜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访问期间,他一改态度表示,要通过军事打击,迫使中朝方在谈判桌上让步。中朝方不让步,美国就决心把战争打下去。甚至威胁说,美国为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面对美国的威胁和核讹诈,毛泽东针锋相对,不久即在一次讲话中坚定表示:“不管是杜鲁门还是艾森豪威尔,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陪他们打多久。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怕为止。”毛泽东后来又强调:我们是不是去侵略别人呢?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如果美帝国主义要再打,我们就跟它再打下去。

美韩方见威胁不管用,只好再次寻求谈判结束战争,而结束这场战争的关键,是谈判中涉及的战俘问题,美自政府决心通过让步来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国际红十字会的一项提议,给了他们重新提出这个问题的面子。12月13日,国际红十字会发出倡议,提议朝鲜战争双方在达成交换战俘协议以前,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先行交换伤病战俘。美国得知国际红十字会有此倡议,觉得找回自己体面的机会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便打出恢复谈判的信号。第二年的2月22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军队领导人,提出了与国际红十字会相同的建议。

毛泽东从当时的全局考虑,认为在我们方面已经取得实际胜利,美国急于从朝鲜脱身,双方在战俘谈判上的让步利于结束这场战争,因此他同意可由金日成和彭德怀回信响应克拉克的建议,但在回信中一定要就此提出全部战俘交换问题,以至解决全部停战问题。3月28日,志愿军谈判代表将金日成、彭德怀致克拉克的信交给美韩方面谈判代表,信中按毛泽东的意见提出,同意关于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双方伤病战俘的建议,同时提出:关于在战争期间交换双方伤病战俘的问题的合理解决,应当使之引导到全部战俘问题的顺利解决,使全世界人民所渴望的朝鲜停战得以实现。

克拉克接到信后,立即让手下工作人员向中朝方表示愿意恢复谈判。双方都有此意,加上此前的原则大体已定,使恢复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4月11日,双方先就交换伤病战俘达成协议。4月20日,伤病战俘遣返工作在板门店开始,到5月3日结束。中朝方遣返美方伤病战俘684人,美韩方遣返中朝方伤病战俘6670人。国际红十字会派到交换现场的人,对中朝方优待美韩战俘,表示赞赏。有了好的开始,下边的工作也顺利了许多。

毛泽东指示:“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

6月8日,美方与中朝方代表团在板门店正式签订关于遣返战俘的协议,同时签订了《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的文件。长期阻碍朝鲜停战谈判进行的战俘遣返问题终于解决,美国的脱身政策可以实现了,而中朝方面也达到了预期目的,板门店出现了和平的曙光。

正在双方准备签字事宜时,不甘心的李承晚却声言:“不能接受如同对韩国宣告死刑的停战协定”。接着,韩方单独搞所谓的“释放战俘”,实际上是假释放后,让战俘参加他们的军队。6月19日,韩方根据李承晚的命令,将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27000余人、志愿军数十人全部“释放”,并编入韩国武装部队中去。

6月19日,李承晚单方面处理战俘的事件当天便传到北京,毛泽东十分愤怒,当即指示中方谈判代表团:我们必须“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给敌方以充分压力。毛泽东“在行动上有重大表示”的意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我方向对方发出质问,二是军事上予敌以沉重打击。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金日成的赞同。20日,金日成、彭德怀即致函克拉克,要求立即追回全部被李承晚强迫扣留的中朝方面的被俘人员,并质问对方:“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的政府和军队?如果不能,那么朝鲜停战究竟包括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如果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则停战协定在南朝鲜的实施有何保障?”金、彭致信克拉克的当天,中朝方谈判代表提出休会,直到美方做出保证后再重开谈判。

也是在20日这一天,彭德怀到达平壤,布置中止谈判期间予李承晚军队以沉重打击事宜。他于26日晚间致电毛泽东,具体提出要再歼灭李承晚军队1.5万人的方案。毛泽东复电,同意彭德怀的意见,指出: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歼灭万余南朝鲜军极为必要。

彭德怀立即到前线部署打击李承晚军队的战役。7月13日黄昏,志愿军万门大炮一齐开火,短时间内即摧毁了李承晚军队的炮兵阵地。志愿军和人民军战士发起冲锋,一个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南朝鲜4个师防守的正面25公里的阵地,打到14日黄昏,拉平了金城以南战线,向南最远推进9.5公里,重创南朝鲜军队。韩军“王牌军”第二军损失7300人,首都师也遭到致命打击。这就是著名的金城战役。

通过金城战役,美国政府认识到,朝中方面在战场上已经有了绝对的主动权,在谈判中也是不会让步的,如果不就此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话,美国就会长期陷入朝鲜战争的泥潭,这将严重损害美国在全球的政治利益。在美国的打压之下,李承晚于7月9日以书面形式告知罗伯逊:“虽然我不能签订停战协定,但是我们不会阻挠它,只要根据该协定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不损害我们民族的生存。”美韩方面决定主动认错后,提出恢复谈判,并在这次谈判中达成协议。6月29日,克拉克致电金日成、彭德怀,承认李承晚“释放战俘”“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并保证“联合国军与利害相关的各国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以取得大韩民国政府的合作”。

对于朝鲜战争之后的朝鲜半岛军事格局,毛泽东和金日成早有所料。就在三八线一带划定军事分界线,已经达到了打击美国,维护远东和平的目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将美韩军队打败了,也打怕了,三八线我方军事阵地已经不可能被攻破。志愿军取从朝鲜逐步撤出的办法,可使朝鲜稳固和发展,志愿军从朝鲜撤出后,中国在东北的军事力量以蓄势状态的存在,对美韩方是一种极大威慑,使其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可确保朝鲜安全。就此停战,正当其时。因此,毛泽东决定,同意恢复谈判。7月7日,金日成、彭德怀复函克拉克,同意双方代表团定期会晤。7月10日,休会20天后双方代表团大会在板门店复会。

中朝方在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在谈判桌上的气也壮,中朝方谈判代表在恢复谈判一开始就向美国方面提出,美国方面必须就停战问题做出具体保证。美国方面不得不接受这个意见。从7月11日至16日,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逊,在谈判中陆续向中朝方做出了9项保证,其中包括:保证韩国政府“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草案条款的实施”,“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时,联合国军将不予支持”等。

中朝方谈判代表把美国方面陆续做出保证的情况及时报告给在北京关注谈判的毛泽东,也报告给金日成。毛泽东一贯倡导对敌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他认为这样已经可以了,现在是实现停战,结束朝鲜战争的最好时机。他的意见得到了金日成的赞成,于是,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以特殊的联系方式和最快的速度,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此与美国签订停战协议。在战场上的优势和主动,使中朝方谈判代表在谈判桌上的提议也极具分量。美国方面不得不接受中朝方的提议。双方派出军事地理专家到现场再次校正军事分界线,并于7月22日确定了最后军事分界线,制成图本呈报双方谈判代表。24日双方谈判代表经过审议后,予以核准。双方决定:27日在板门店举行停战签字仪式。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