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登保:从华侨青年到炮兵将领

作者:叶介甫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文/叶介甫

黄登保,1918年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一个华侨家庭。1935年他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1937年加入抗日敌后援会,后经党组织安排回国。1938年到延安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八路军炮兵团排长、连长,延安炮兵学校队长,炮兵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军事学院炮兵系副主任,炮兵学院训练部部长,军委炮兵技术部副部长,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炮兵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顾问等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我军炮兵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了功勋。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登保坚决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罪恶活动,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抓战备和训练等工作。1979年,黄登保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侨联常委:198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侨联副主席。1988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岁。

(一)

黄登保同志青年时期曾侨居海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回国,参加了人民炮兵。在党的教导下,他从一名爱国华侨青年成长为人民炮兵的高级将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民炮兵的建设奋斗终身。

黄登保出生在海滨城市厦门,自幼随母亲生活,就读于鼓浪屿英华学校。15岁时飘洋过海到菲律宾,找到在那里做买卖的父亲,在伯父的汽车零件商行当伙计。漂泊的生活,使他深感海外游子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抗日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菲律宾,在华侨中引起震动,乎型关大捷使他们受到鼓舞,许多热血华侨青年纷纷回到大陆,参加抗战。黄登保和7位华侨青年结伴而行,经南洋中学校长王雨亭先生介绍,在香港找到廖承志先生。

廖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派连贯给他们介绍国内抗战情况,他们持廖承志写的信,经武汉、过西安,历尽艰辛,终于在1938年6月抵达延安。

在延安,黄登保和来自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一起在陕北公学学习了3个月。在这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等著作。学习革命理论,使黄登保的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在政治思想上逐步实现了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更加坚定了战胜日寇的信念,并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陕北公学毕业后,黄登保急于上前线,申请上了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分配时组织上为了照顾华侨,把他分配到后勤部门。黄登保找到当时“抗大”负责人何长工,坚决要求到抗战前线的战斗部队。何长工见他态度坚决,便说,朱德、彭德怀直接管辖的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刚建立,正需要人,你愿意去吗?黄登保说,太愿意了。从此黄登保与火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登保历任炮兵班长、排长,一直到团长、师参谋长,随部队开垦南泥湾,上太行山,过松花江、下江南、渡珠江。参加过许多著名的战役。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黄登保率部参加入城仪式,接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检阅。1951年,刘伯承元帅点名调这位炮兵老将到南京军事学院创办炮兵系,以后他又受命参加创建炮兵学院。1958年后调至炮兵司令部,担任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

1979年,黄登保作为归侨代表出席全国第二届华侨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侨联常委;1984年,在第三次侨代会上,他当选为全国侨联副主席。

(二)

黄登保同志是一位有勇有谋的优秀炮兵指挥员。他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带领炮兵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了许多漂亮仗。

1948年1月,他率领的炮一团,参加公主屯歼灭国民党新五军战役。5日晚奉命配合二纵队作战,当时步兵正在勇猛地分割合围敌人,炮兵暂时用不上。二纵队刘震司令员、吴信泉副司令员指示炮兵待机投入战斗。黄登保按照指挥员的总意图,采取积极措施作好战斗准备。他让团主力原地待机,命二营进至战斗激烈的闻家台、王道屯附近的一片小树林地域,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冰雪地里隐蔽随时投入战斗。他率参谋人员进至正在指挥激烈战斗的二纵六师指挥所,了解前沿战斗态势和指挥员的意图,并实地察看地形状况。6日晚,他返回团部后就接到纵队首长的命令,炮团支援五师歼灭闻家台之敌。全团立即向战区开进。根据步兵指挥员要求,炮兵于7日8时开始炮火袭击。时间十分紧迫,夜晚又看不清目标,黄登保同志即令部队火炮概略对准目标,选择构筑阵地和观察所,作好战斗准备。拂晓,他带领参谋人员,亲自检查炮阵地准备情况,纠正了偏差,进一步明确了射击目标。8时20分,所有火炮开始射击,炮弹雷鸣般的爆炸声,强烈震撼敌人,打得敌人无处躲藏。9时40分,敌人以200余名残兵先头开路,紧跟着是多路步兵向西北方向突围,一下子进至我炮二营当面200余米处,此时该营勇敢地推出火炮对敌进行零距离射击,以迅速、准确、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乱作一团,调头溃缩。顷刻之间,我多路步兵向敌发起了勇猛地冲杀,狼狈之敌乖乖地举枪952投降了。当日14时战斗全部结束,连同敌新五军军长陈林达等大部作了俘虏。这次战斗,步炮协同密切,发挥了炮火的强大威力,其关键是黄登保同志积极主动的熟悉战况,有预见性,指挥果断。全团官兵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保证了部队在仓促的情况下,行动快,打得好。

1948年辽沈战役中,10月1日黄登保同志率团又配合五师参加消灭义县国民党军暂二十师和一个骑兵支队的作战,支援五师从城西南角攻击。攻击发起前,他与五师吴国璋师长、汪洋参谋长在现场确定了主攻方向,突破口的位置,炮火准备的时间,炮兵主要的任务以及完成战斗准备的时问等问题。黄登保同志精心推敲,周密计划,确定以三个炮兵连打突破,开辟冲锋道路;以两个炮兵连打敌纵深目标和突破口两侧的火力点;以一个炮兵连压制敌炮和侧射之任务。战斗准备工作搞得很完善。战斗打响后,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登上设在车站水塔上的团观察所。敌机枪、步枪不问断地向水塔射击,当他刚用炮队镜观察时,靠在他右边的观测班长温国栋同志中弹负伤,怎么送下去抢救呢?急中生智,大家解下绑腿带打成粗粗的吊绳把他系了下去。观察所,居高临下,瞰视全局,指挥得力。他一面观察各营打的情况,一面给各营下达指示。仅用了295发炮弹,就把城墙打开了一个54米宽的突破口,压制了敌浅近纵深的目标,步兵一举突破成功,与友邻相配合,仅用了6个小时将敌全部歼灭。

此次战斗结束后,黄登保率部马不停蹄参加了锦州之战,配合步兵部队夺取了攻克锦州的胜利。

1949年1月,他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天津攻坚战,14日参加天津战役,炮一团支援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作战,该师在西部是主攻师之一。8日,炮兵团、营、连指挥员,到张八坟参加五三师首长看地形,一见面,贺东生师长就说:黄团长,我们是老搭档了,同你们配合打仗部队情绪很高,天津这一仗我们更要打好。黄登保说,我们彼此熟悉,一定会打好。战斗准备的时间比较充裕,炮兵指挥员反复地侦察了地形、目标,研究了炮兵部署和火力计划,连炮长和瞄准手都看了各自的射击目标。占领阵地、观察所后,还按战斗方案进行了实际演练。黄登保知道一一三师部队英勇顽强,具有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他要求各营、连要打准、打猛,要提前打开突破口,开辟好冲锋道路,保障步兵顺利突破。14日9时20分,炮火轰鸣,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在突破口上爆炸,至10时50分,就将高5米、厚2-5米的围墙打开了一个3()米宽的突破口,削掉了围墙高度的1/3,提前打开了突破口。当炮火继续轰击目标,拓宽突破口时,突击队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迫不及待地占领了突破口,但此时尚未到炮火准备结束的时间,也没有发出冲锋信号,面对此状,黄登保立即命令所属炮兵部队以炮火压制突破口两侧的火力,压制敌炮兵,保护突破口的安全。不几分钟,第三十八军指挥所发起冲锋的红色信号弹,炮火立即转向纵深目标,突击队则先机突入天津市区,聚歼守敌。由于步炮密切协同,很快夺取了胜利。

在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登保率炮八师一部兵力参加了第一次战役——黄草岭阻击战,他深入战斗第一线,指挥炮兵部队,与敌激战9昼夜,击毁敌汽车、坦克40余辆,支援步兵击退敌多次猛烈攻击,保障了西线我军主力的作战。

(三)

黄登保同志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得益于自己坚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繁忙的战斗和工作期间,他坚持学习,读了不少中外军事名著。如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哲学著作,刘伯承论诸兵种合同战术概则,运用军事理论研究炮兵战术和技术。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把战斗中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总结。他曾亲自动手写战斗汇报,发表过《辽沈战役义县作战炮兵开突破口的经验》、《天津战役一一三师突破方向炮兵使用问题》等。他写的《解放战争中东北炮兵使用与发展》的文章,以系统翔实的材料,论述炮兵战术的发展与作用。它对我军炮兵战术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践性、可行性,一切从是否符合战斗的实际出发。因此,他善于调查研究,掌握材料,科学决策。讨论问题勤于动脑,反复辩论,弄不清楚不轻易表态或表示支持赞同,常常是提倡再研究、再调查。

(四)

黄登保同志模范作用强。自参军以来,不论在连营基层工作,还是担任高级职务期间,始终发扬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大生产,曾被评为“贺龙炮手”和“生产模范”。在极其艰苦的战争年代,他守纪律,克勤克俭,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他当团长参加“三下江南”打德惠时,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严寒天气下,连帽耳朵也不放下来,聚精会神地指挥战斗。战斗结束后才发现耳朵冻黑了,此后留下了病疾,每到冬季都冻耳朵,但他全不在意,行军作战中依然不放帽耳朵,这种抗严寒的精神给全团官兵留有深刻的印象。

1947年夏季整训时,为了提高炮兵射击技术,把全团的观测员都集中到观测队,他亲自蹲在集训队领导训练,同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骄阳似火,但不论在村边、山岗,也不论白昼或夜间他都到课,亲自指导练习观测器材操作,练射击法则的诸元素,以及在各种地形、气候条件下观测所的动作等,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战士们说:老团长都跟我们一起练,没有什么说的了,我们一定刻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