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批判

作者:刘明钢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这首动听的歌曲是歌唱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上一支工农红军武装,为争取海南岛人民的翻身解放而英勇战斗的事迹。王文字就是这支工农武装的领导者。土地革命时期,王文字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师长,是琼崖红军中一位英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员,对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走上革命之路

王文字,又名王文儒,1899年8月21日出生在海南岛澄迈县北雁乡(今文儒乡)良田村。他家境清贫,从小经历生活的磨难。1917年,在地主家做工的王文字出逃,投奔驻扎于定安县境的陈继虞的民军队伍,走上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之路。

1923年夏,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建立后,王文字跟随陈继虞的部队过海赴粤,参加了清除反动军阀、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后来,王文字所在部队接受国民革命军改编,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东江守备队服役,后随守备队调广州市驻防。在粤期间,王文字在经受大革命风暴锻炼的同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在琼籍共产党员徐成章、杨善集的帮助和介绍下,1925年9月,王文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冬,省港大罢工结束后,中共广东区委为了保存一部分工人武装,利用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和国民党上层人物之间的矛盾,将工人纠察队员几百人改编成缉私卫商保卫团,并派一批共产党员在这个团任职。徐成章任团长,下辖三个营。王文字担任一营一连连长,后又升任一营副营长兼一连连长。缉私卫商团组建后,他随团先在东莞太平训练两个月,便调回广州芳村等地驻扎。名义上这个团隶属于国民政府财政部,执行保护附加税征收、缉拿走私漏税等任务,但实际上却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用以保存革命力量和捍卫罢工工人利益的革命武装队伍。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广州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实行了反革命的血腥大屠杀。驻守芳村的缉私卫商团遭到反动军队的袭击。由于力量悬殊,缉私卫商团被反动势力镇压,不少骨干分子遭逮捕和杀害。徐成章和王文字等部分共产党员突围逃出广州,转移到香港。设在香港的中共广东省委根据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派一批海南籍的同志回琼崖组织农民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琼崖革命根据她。同年10月上旬,王文字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同蔡永成、王宗尉等6人乘船从香港潜回琼崖,投入到了新的革命工作中。

转战琼崖西路

王文字返回琼崖后,协同中共琼崖特委委员、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冯平组建地方武装,开展琼崖西路的革命斗争。10月中旬,冯平等人率领西路讨逆革命军从孔水到澄迈五区南田村,同王文字组织的农民自卫军和刘家弟带领的南凯地区的农军会合。三支队伍合拢后,部队在西南田村进行整编集训。王文宇兼任教官,在村中开设操场,举办军事训练班,培养各村农军骨干,积极准备暴动。经过近两个月的充分准备,12月1日,在冯平、王文字等人的领导下,西路工农革命军和澄迈五区的农民举行了威震琼西的南田暴动。暴动队伍向下水一带进发,攻打地方土豪武装和反动民团。暴动队伍一路惩治土豪,没收反动派财产,焚烧地主田契,拔除沿途地区的反动民团据点,声势影响很大。此后,随着武装斗争的深入开展,在南至屯昌的南坤、东至新兴的岭前、北至太平的北芳、西至墩隆和玉果的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以尖石岭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南田暴动引起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恐惧和仇视。12月18日,国民党澄迈县县长王光炜亲率县兵一个营及地方民团约400余人前来进攻,妄图一举摧毁红色根据地。当敌人进犯的消息传来,有些人担心起来,主张撤退避敌。王文字笑笑说:“人家给我们送武器来了,却之不恭啊,我们应该好好招待才对呀!”一席话打消了大伙的顾虑,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为了应对敌人的进攻,王文字和冯道商等人一起察看地形,率领部队于金江至西昌的隘口——鸡毛箭岭上设下埋伏。当敌军进入伏击圈后,王文字一声令下,革命军一齐向敌开火,打得敌人狼狈逃窜。这一战,革命军缴获大批枪枝弹药和两匹战马。伏击告捷,战士们兴高采烈,编了一个顺口溜:“王教官神机妙算赛诸葛,伪县长赔了枪弹又折兵”。

第一次反“围剿”受挫

面对已成燎原之势的革命局势,琼崖反动势力惶惶不可终日。1928年3月,广东省国民党当局派第十师3个团及谭启秀独立团共约4000人,分批抵达琼崖,对琼崖苏区和红军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国民党军兵分三路,采取各个击破战术,向东、中、西各路苏区大举进犯,妄图“于最短时间内,消灭琼崖红军”。根据突然变化的形势,中共琼崖特委指示各路红军就地机动作战,军民配合反击“围剿”,保卫根据地。

4月初的一天清晨,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团第三营和机枪连400人,加上地方反动民团共1000多人,对西路红军和中共澄迈县委驻地——太平的北方村进行“围剿”。西路红军400余人在冯平、符节、王文字等人的指挥下,奋起还击。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打死打伤敌人70多人。但后因弹药缺乏,红军被迫进行转移。部队在转移中,又配合当地赤卫队掩护群众渡河,因此延缓了撤退速度,遭到敌人合围。红军拼死突围,伤亡惨重。

4月中旬,红军和赤卫队撤至赤行岭(孔水附近),冯平主持召开干部会议,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当前的力量对比是敌强我弱,不能与敌硬拼,应避实就虚。会议决定转战临高,攻押临城,转移敌人的视线。冯平、符节、王文字等人遂率部向临高进发,途经东江乡时,遭到当地反动民团的阻击,王文字等人研究后决定临时改变计划,转向琼山县的儒万山,与驻琼山的中路红军会合。但是不久后得知:琼山的中路部队已经撤离,便折回澄迈县境的坡尾。敌人发觉红军的意图后又尾随追来。大敌当前,冯平、符节、王文字等人率部登上坡尾附近的朝山岭和加日来岭,利用有利的地势,居高临下,凭险阻击敌军。敌军起先从正面进攻,后来由叛徒引路,敌一路攻击正面,另一路从石村岭抄小路从红军背面进攻。红军受到两面夹攻,被迫撤往西昌。至此,西路红军尚存200余人。为保存实力,大部分部队由西路副总指挥刘青云和王文字带领向定安县转移,冯平、符节带领60余人继续在西昌、坡尾一带领导群众坚持斗争。5月,由于叛徒出卖,冯平、符节两人相继被捕,不久牺牲,中共澄迈县委书记黄瑞三亦为敌所害,西路红军和澄迈党组织遭受严重损失,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受挫。

在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下,根据地斗争环境日趋恶化,阴霾笼罩整个琼崖大地。幸存的中共党员和红军骨干接照中央的指示,化整为零,分散潜伏,等待时机。王文字潜入琼中五指山区,化名隐蔽下来。他一方面和黎苗族同胞养牛种地,一方面积极寻找党组织。

再背钢枪重整旗鼓

1928年底,中共琼崖特委派冯白驹到澄迈重组中共澄迈县委并任县委书记。冯白驹派人寻找在各地分散隐蔽的同志,王文字此时正装扮成卖山货的商贩暗中查访党组织。不久,王文字和冯白驹取得了联系。12月中旬,冯白驹在澄迈土艳村附近的白朗山主持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恢复党组织和重建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等问题。会议决定将现有的19支毛瑟枪和3支驳壳枪交给王文字,组织一支红军武装队伍。会后,王文宇重返西昌根据地,开展恢复工作。他深入各村秘密联络,经过一番努力,把幸存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红军队伍。队伍组织起来后,立即攻打西昌、北雁等地民团组织,奇袭金江敌军,缴获武器装备队伍,1队伍迅速扩大到两个连的编制。王文字又率部向海军、深山(现福山)、桥头、白莲地区挺进,开辟新的根据地。红军队伍沿途张贴标语,号召人民起来斗争。12月下旬,王文字协助桥头区苏维埃政府组织了一支有40余人的桥头赤卫队,在这支赤卫队的配合下,红军攻打桥头民团。但由于花场民团的增援,未能得手。接着,王文字又组织400多人攻打沙土民团据点,敌人见红军人多势大,惊恐万状,竟不战而逃,红军缴获一批牛,全部卖掉换回2500多块光洋用于购买枪械,战斗力得到很大增强。

时值年冬季节,王文字、冯道南率领红军在澄(迈)临(高)交界处的墩隆、和兴一带村庄进行休整。一天,国民党两个营的正规军从临高县城开出,准备途经深山(即福山)返回海口。壬文字当机立断决定:“撒开网袋抓大鱼!”他指挥部队摆开钳形阵势,伏击敌人。当毫无戒备的国民党军进入埋伏圈时,红军以猛烈的火力向敌人射击,迫使敌人龟缩于敦茶、博才一带仓促应战。战斗持续了3昼夜,国民党军处处被动挨打,只得狼狈退回临高县城。深山一仗,震动了澄迈、临高地区,鼓舞了红军和革命群众的斗志。

1930年4月,在中共琼崖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产生了以冯白驹为书记的新特委,会议作出开展“红五月”攻势、发展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的决议,揭开了琼崖土地革命第二次高潮的序幕。会后,红军在群众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围攻民团和反动地方武装为主要目标的“红五月”军事攻势。

5月1日,红一营首先取得攻打定安县城的胜利,特委命令红军乘胜前进。独立团副团长王文字和红二弯营长吴多庆率领红二营两百余人,从母瑞山开赴琼崖西部的掠山、澄迈县交界的山区开展斗争,扩大红军队伍,恢复了羊山革命根据地;进军澄迈县坡尾、西昌、牛姆岭、深山等地,打击民团,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了坡尾、西昌根据地。6月,黄善藩带领红军和定安九区赤卫队,包围驻扎在岭门的国民党民团,攻打一整夜未能得手,王文字带队前往支援,敌人仓皇溃逃。红军在追击中,毙敌两个副团长,活捉敌团长林国茂,缴获长短枪几十支。

独立师的斗争

1930年8月、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母瑞山成立丁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同年,经中华苏维埃政府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独立师(后正式定名为第二独立师),这标志着琼崖武装斗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独立师师长梁秉枢、政委扬学哲,下辖红第一、第二团和独立营(不久扩编为红三团),兵力1300余人。红二团由原独立团第二营扩编组成,王文字任团长,黄善藩任政治委员。他们根据特委关于“巩固老区,发展新区”的指示和师部的统一部署,率团以琼山县羊山革命根据地为基地,活动于琼山、澄迈、临高等地区,打击敌人,发展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

正当琼崖土地革命出现高潮之际,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影响到琼崖。在省行委再三指示催促下,中共琼崖特委和独立师制订了“夺取海口”的计划,并命令红二团进攻金江(澄迈县城),得手后配合红一,三团向府城(琼山县城)、海口推进。

为执行上级指示,在王文字、黄善藩、冯道南、王亚才等指挥下,红二团及2000多名赤卫队员兵分两路向金江发起进攻。总攻开始后,国民党军凭借一挺水龙机枪和精良武器对红军进行猛烈阻击,红军发起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的火力压了下来。由于敌强我弱,红军掌握敌情不准,没有内应的配合,攻城战斗失利,副连长王维邦和一部分红军战士、赤卫队员壮烈牺牲,红军被迫撤退。国民党澄迈县当局随即到海口向海军陆战队陈籍部求援,不久敌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进攻红二团在墩隆的驻地。在团长王文字的指挥下,红二团和赤卫队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与敌周旋两月余。敌又增调一个营向红军合击。红二团两面受敌,撤到深山一带的羊岭,敌又包抄过来,红军被迫同强敌激战两天,后因伤亡较大,王文字遂率部突围撤往临高县和合一带。

在红二团受挫前后,原定红一团进攻定安县城、红三团进攻琼崖东路各据点的计划也告落空。中共琼崖特委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硬打城市的做法行不通,因而毅然决定停止执行攻打海口的计划,继续贯彻执行琼崖第四次党代会关于坚持农村武装斗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巩固老区,发展新区的方针,从而促进了土地革命高潮的持续发展。

1931年4月,琼崖红军独立师师长梁秉枢调往广东东江工作,王文字升任独立师师长兼红二团团长,后兼红一团团长,肩负起指挥全琼红军的重任。此时,独立师师部和中共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机关驻扎在琼东县(今属琼海市)第四区益平乡。

王文字接任师长后,进一步加强和健全了红军队伍的政治工作,指导政治工作人员广泛开展活动,增进官兵感情,密切部队和地方关系,使全体红军指战员面貌一新,战斗力不断增强。在他的领导下,红军坚决执行特委提出的“巩固苏区,向外发展,创造新苏区”的任务,采取“灵敏集中进攻与分开飘忽游击”相结合的正确战术,相机打击弱小分散之敌,于1931年“五一”至“八一”期间,趁国民党军内部海军陆战队与保安团火并之机,主动出击,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王文字指挥袭击琼东县之礼昌炮楼一仗,为当时群众广为传颂。礼昌炮楼是礼昌村大地主李仁山勾结反动民团头目李训武、李训克修筑的。炮楼高达12米,墙厚1米,李仁山称之为“钢铁碉堡”。红一团第二营按照王文字的命令,担负起拔除这个顽固据点的任务。当红军指战员和赤卫队员从正面进攻时,守敌抓了几十名群众关在炮楼里当人质,使红军无法下手。王文字和二营营长王德春将计就计,指示部队撤回驻地,过后派十多名赤卫队员化装为群众,挑大米、扛肥猪进炮楼“慰问”民团,要求放出群众。敌人认为民心已“归顺”,就将群众释放。红军和赤卫队利用大谷围作掩护发起冲锋。指战员将谷围缓缓往前推,人紧靠在谷围后面匍匐前进,逼进炮楼时投弹攻击,一时爆炸声四起,硝烟满天,炮楼上的敌人相继跳楼逃命。红军顺利拔除了礼昌炮楼,消灭了被称为“琼东第一等重要”的封建势力——礼昌反动营垒,使第四、第五、第六区3个苏区连成一片。

第二次反“围剿”失利受伤被俘

琼崖红军武装发展和苏区武装斗争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广东省反动当局的震惊和恐慌。1932年7月,在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的同时,广东反动当局急调其第一集团军陈汉光警卫旅3000多人渡海抵琼,向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

为扑灭琼崖革命烈火,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采取“迅雷疾风”手段和“先攻要点”、“重层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向琼崖各个苏区猖狂进攻,一时间,琼崖大地陷入血海之中。在国民党军重兵压境的情况下,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红军未能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战略方针,而是集中力量与敌正面作战,致使反“围剿”斗争一再受挫。8月1日,国民党军首先向红二团驻守的羊山苏区发起进攻,并占领该地。8月2日晨,敌军第一团主力和第二、三团备一部共1 600多人,分兵三路从定安向琼东四区根据地发动进攻,敌旅长陈汉光亲临前线督战。王文字组织部队英勇抵抗,与率先到达平坦村的敌第三团张国成营接火。红军数次冲锋及侧击,均被强敌击退。之后,数路敌军陆续到达,在炮兵的掩护下,进占平坦、墨寨、文里、大里等村庄。鉴于敌强我弱的情势,经特委研究决定,除留一部分红军在原地开展游击战牵制敌人外,特委、琼苏政府、红军师部和军政学校、红一团、女子军第一连等部,利用敌人的包围间隙,干8月4日晚从牛荫岭、苦瓜山向定安母瑞山根据地转移。

母瑞山一带崇山峻岭,古木参天,地势险要。红军撤退时沿途挖陷阱、插竹签、埋地雷,以此阻止国民党军追击。但陈光汉旅仗着强大的军事优势,于8月8日集中4个多管的兵力,在飞机的掩护下,向母瑞山疯狂“进剿”,对转移红军穷追不舍。王文字指挥部队据险扼守,浴血奋战,打退了一次又一次敌军的进攻,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无法阻止敌人推进。敌人攻进母瑞山后,将苏区的军械厂、粮食加工厂、后方医院和农场房屋等全部放火烧毁,粮食、物资被洗劫一空。为了继续坚持战斗,红军旋即转移到定安第六区的东安一带。

8月15日,陈汉光得知红军撤到东安,又迅即调集1500多人的兵力,从四面向红军围攻。红军在冯白驹、符明经(琼苏政府委员长)、王文字、冯国卿(师政委)等领导下,与敌人展开殊死的血战。许多红军战士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毙伤了大批敌人,红军也追受掺重伤亡。为了避免全军覆灭,特委机关、琼苏政府、红军师部及红一团再次撤回母瑞山。敌警卫旅发现红军再次退回母瑞山后,又把母瑞山团团包围,并严密封锁起来。他们一方面在母瑞山根据地周围修建碉堡,推行保甲制度,大搞“移民并村”,强迫群众迁到堡垒式的中心村,把母瑞山周围广大地区变成“无人区”,陷红军于孤立无援之地;一方面陆空配合,分片搜山,出动飞机轰炸,轮番向苏区进攻。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下,红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抗击,伤亡很大,粮弹严重缺乏,又时值深秋,天气转冷,伤病员日益增多,处境极为艰难。在这严重关头,特委书记冯白驹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师长王文字、政委冯国卿率部突围向乐会转移,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打破敌人对母瑞山的围困;特委和琼苏机关以及警卫连则继续留在母瑞山坚持斗争。

1932年10月,王文字、冯国卿利用连日大雨,万泉河水暴涨,敌军麻痹的机会,率红军师部和红一团突围。他们从双滩下游渡河,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线,虽途中多次通敌截击,受到较大损失,但剩余部队在王文字、冯国卿带领下仍然突围到乐会县的中平仔、文魁岭一带,与红三团剩下的部队会合。陈汉光得悉红军主动转移后,立即从母瑞山抽调两个营,拼凑一些民团,对乐(会)万(宁)苏区组成五六层包围圈,并出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红军在王文字、冯国卿的指挥下,顽强作战,多次打退敌人的猖狂进攻。由于兵员、弹药得不到补充,红军陷于弹尽粮绝的艰难境地,结果一部分壮烈牺牲,一部分被俘,一部分失散。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王文字、冯国卿决定红军余部和机关人员化整为零,疏散到各地坚持隐蔽斗争。不久,冯国卿带领几名红军战士到乐会五区青龙沟一带丛林隐蔽,被敌发现袭击,英勇牺牲。师长王文字和师参谋长郭天享带10余人撤至乐会四区白水深村时,遭到敌人的伏击,中弹负伤,郭天亭因伤重被捕牺牲;王文字腿部负伤后几经周折,突出重围,带领少数警卫人员隐蔽于乐会四区桥园一带。

敌占领苏区后,加紧推行保甲制度,“招抚”策反,并利用地方反动民团搜捕截击红军失散人员。王文字腿部伤处脓肿,行走不便,整天忍受着伤痛的煎熬。他在桥园附近的几个山头潜藏,身边的几个警卫员相继失散,最后只剩一个叫王信的警卫员。王信后来受不了饥饿,回家取粮时,在家人的诱劝下投降了国民党反动派,还带着敌人在桥园附近搜捕王文字,王文字的处境越来越艰难。1933年1月2日,因饥寒交迫和枪伤发作,王文字在乐会四区山佳寮村附近的山林里昏倒,不省人事。

王文字在失去知觉的情况下,很快被当地民团抓获。

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敌军以为一名红军师长身上一定有油水可捞,但翻遍王文字全身,仅搜出驳壳枪一支,指南针一个,生红薯两个。王文字被捕后,先押往阳江监狱,后解往海口市。陈汉光抓到了王文字,到处张贴“匪首王文字”被擒的海报,动用各种宣传工具大肆宣传。

1933年1月5日上午10时半,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警监押王文宇游街“示众”。王文字手带镣铐骑在枣红马上,胸前背后都挂着“匪首王文字”的牌子。尽管王文字脚上伤口溃烂、身体虚弱,但他始终神态安然,毫无惧色,并不时向街道两旁的群众点头示意,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王文宇被关在府城警卫旅的监狱中。敌人绞尽脑汁对王文字进行诱降。开始,他们用大摆酒席、设宴款待以及封官许愿和美人计等手段,妄图诱使王文字投降,但均遭到王文字的拒绝。敌人凶相毕露,对王文宇施以种种酷刑,用竹签插指甲、灌辣椒水、火烧、铁板烙、夹手指等刑法,但也丝毫无法叫王文字屈服。陈汉光气急败坏,亲自提审王文字,并让国民党《中央日报》、广州《国华报》和琼崖《国民日报》等几家报馆的记者到场采访。陈汉光摆出一副胜利者的架势,自负地说:“王文字,请考虑你此时此地的处境。你承认不承认共产党已经完全失败了,只要你在报上发表声明,说明共产主义在琼崖已遭到破产,我马上可以放你,甚至给你官做……”未等陈汉光把话讲完,王文字就义正词严地怒斥道:“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的火种,正在全琼崖燃烧,共产主义正在人民心中扎根发芽,屠刀吓不倒我们共产党人,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陈汉光见难以从王文宇身上捞到半点东西,便电告其广东的上司、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陈济棠复电令就地处决。

王文字早有心理准备,他镇定地说:“要革命就会有牺牲,一个共产党员为革命牺牲自己的生命,死而无憾。”1933年7月临刑的那天,国民党军警杀气腾腾,岗哨密布,如临大敌。王文字被大批军警押赴刑场。途经海口市时,王文字从容自若,向沿街成千上万的群众点头告别,并利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群众作宣传鼓动:“共产党和红军是斩不尽杀不绝的,杀了王文字,还有千千万万个王文字站起来,革命一定胜利,共产主义必定实现!”临刑时,他面不变色,视死如归,大声呼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王文字牺牲时,年仅34岁。

海南人民一直怀念着这位为琼崖解放英勇牺牲的先烈。1958年秋,澄迈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将烈士的故乡北雁人民公社改为文儒人民公社,即今日的文儒乡。次年,又在文儒乡修建了“王文儒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