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

作者:王作东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研究军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工农红军共有35个军,在《中国工农红军编制体制发展概况》、《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等文献中,对中国工农红军35个军的沿革有详细的论述。特别是军史专家欧阳青撰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被公认为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其实,中国工农红军还有一个36军,它由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组建,由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而来。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在东北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抗日救国六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将一些抗日义勇军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有番号的有中国工农红军32军、33军和37军,这几支部队兵员少、存在时间短,而且没有建立军部,影响也小,所以被军史专家所忽略。

张甲洲创建巴彦抗日游击队

巴彦抗日游击队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在北满首创的一支抗日武装。这支队伍的创始人是张甲洲。张甲洲1907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村的一个地主家庭,1923年他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齐齐哈尔第一中学。期间,张甲洲受到了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闹学潮,反抽丁,并因此被开除学籍。后他考入沈阳文华中学。此时,上海爆发“五卅”运动,他作为沈阳市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游行示威,支援工人罢工,又被学校开除。1 926年,张甲洲回到齐齐哈尔,考入齐齐哈尔第一工科职业学校,入学半年被选为黑龙江省学生会主席。不久,因为反政府、闹学潮、烧日货,张甲洲被逮捕入狱。在全省师生强烈要求和大力营救下,他走出了牢门,于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0年8月5日,张甲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加强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力量,1930年9月,他放弃了北大的3年学业,受党组织委派考入了清华大学政治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甲洲任中共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参与领导北平20多所高等院校学生开展抗日活动,积极参加了北平学生南下请愿游行示威。1932年4月,张甲洲带领于天放、张文藻、张清林、郑炳文、夏尚志5名东北籍大学生北上哈尔滨。在中共满洲省委的支持下,张甲洲等在巴彦县北部山区建立了巴彦抗日游击队,这支部队被授予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北独立师番号。张甲洲任总指挥。于天放任特派员,负责地下交通情报工作。中共满洲省委派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部队协助工作,任参谋长。巴彦抗日游击队刚建立,日伪军就前来“讨伐”。张甲洲率部转入山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围剿”,巴彦抗日游击队也在战斗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200人,半年时间逐渐发展到1000余人。转战于呼兰、兰西、青冈、明水、林甸、依安、拜泉、通北、绥化、庆安等地,第一次西征就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北方会议”催生中国工农红军36军

1932年11月18日,巴彦抗日游击队休整后准备开始第二次西征。这时,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吴福海来队,传达了中共中央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精神,带来满洲省委两条指示:一是把巴彦抗日游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二是打土豪,分田地,执行南方苏区土地革命时期政策。吴福海,又名吴赤峰,江苏武进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3月人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秋回国,历任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委员、上海民众反日救国联合会常务理事、罢工委员会纠察队总指挥。1932年6月来到哈尔滨在铁路工人中开展党的工作,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遵照满洲省委的指示,巴彦抗日游击队立即进行改编。当时巴彦抗日游击队的兵力不足以编一个军,但遵照省委先给部队番号后发展的原则,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36军江北独立师,中国工农红军36军的番号保留,没有建立军部,红36军只辖江北独立师一支部队,张甲洲任军长兼独立师师长,赵尚志任第一政委,吴福海任党代表兼第二政委。各大队都改为团的编制。张清林、夏尚志、呼青山、黎仇4名大队长都晋升为团长;少先队也改编为少先团,金永锡(鲜族)任团长、徐化民任副团长。师部警卫队(也称“手枪队”)改成纠察队。此外,师部还直辖教导队、卫生队两个直属队。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工农红军36军的背景是1932年6月24日临时中央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召开的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这次会议又称“北方会议”。会议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秦邦宪)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满洲等北方地区的省委负责人以及临时中央的张闻天、李竹声、康生等。在会议上,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何成湘着重汇报了满洲地区的特殊情况,认为满洲已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伪满政权已成立,并且未经过像南方各省那样的大革命,存在特殊的、落后的情况,应采取特殊办法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革命斗争。博古代表临时中央,在会议总结时指责北方各省委是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批判所谓“北方特殊论”、“北方落后论”,甚至不顾各地实际情况,要求山西、河北、河南、满洲各省通过兵变和工农运动,立即创造“北方苏维埃区域”。会议最后通过的文件有《革命危机的增长与北方党的任务》、《开展游击运动与创造北方苏维埃的决议》、《关于北方各省职工运动中几个主要任务的决议》。会议决议对九一八事变以后的国内外形势作了不正确的估计,认为中国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两个政权——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的专政与苏维埃的工农民主专政——的尖锐对立。会议提出,要深入开展农民反地主、雇农反富农的斗争,将一切农民与灾民斗争,都迅速转变到武装的斗争上去,发动革命的游击战争,并尽量在游击队的积极行动之中建立新的红军与苏区,组织国民党士兵的革命兵变,瓦解反革命的武力,形成“兵变潮流”。使义勇军变为红军,创建苏维埃政权是党的“严重的任务,是北方党目前最迫切的政治任务”。“北方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决议的贯彻,使北方各省党的工作纳入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轨道,使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党的工作中心未能适应“九一八”以后向抗日斗争方向的转变,在新抗日民族革命高潮面前无能为力,丧失了促进革命发展的大好时机,因而对北方各省党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巴彦抗日游击队改编工农红军36军以后,执行中央苏区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每到一个地方就打击地主,把浮财分光。自从执行这项政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原来大多数地主对游击队是支持的。给粮食、给武器;自从这一政策出现后,他们就不在给游击队送粮食,送武器了,部队甚至受到地主武装的进攻。此外,部队上有些地主家庭出身的指战员,也渐渐疏远离队。由于不再执行抗日统一战线,加之未能正确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部队遭到不应有的损失。1933年1月,红36军独立师在铁力县境内遭到日伪军的突然袭击,损失惨重。张甲洲和赵尚志带领纠察队和少先团70多干部战士突破重围。为避免部队遭敌军围歼,张甲洲和赵尚志等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听令再集。张甲洲、赵尚志和几位部队领导人赶到哈尔滨,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当时原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已被临时中央调回上海,新任省委书记华岗在赴任途中被捕,执行左倾路线的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代理省委书记李实严厉地批评了张甲洲和赵尚志,两人并被开除了党籍。工农红军36军至此名存实亡,到1933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取消了省内工农红军番号,东北地区的抗日游击队逐步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

工农红军36军领导人的去向

红36军撤消后,1933年7月原中国工农红军36军军长和独立师师长张甲洲去富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他把于天放等战友也调到富锦任教,又与抗联部队取得了联系,为他们提供情报、枪支和电台,并策动富锦伪山林警察署长李景荫率部起义。李景荫后担任了抗联独立师参谋长。张甲洲的这些行动引起了日伪当局的注意。1937年8月28日早晨,抗联独立师师长祁致中为防止日伪当局对张甲洲进行迫害,派李景荫去富锦接应张甲洲转移。在离开县城行至董老茂村时,突遭日伪军武装伏击。张甲洲在战斗中因腹部中弹,流血过多而牺牲,时年30岁。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第一政委赵尚志,1933年4月去宾县参加抗日义勇军孙朝阳部队,8月任参谋长。同年10月他离开孙朝阳部队去珠河县组建东北反日游击队,被选为队长。这支部队后来发展为东北抗联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1942年2月12日,在率部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时,赵尚志被混入队伍内的特务打伤,8小时后英勇牺牲,时年34岁。1982年6月8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撤销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恢复赵尚志党籍。原中国工农红军36军江北独立师党代表、第二政委吴福海1933年1月任中共哈尔滨道里区区委书记,4月任中共吉东局组织部部长,7月加入李延禄组建的抗日救国游击军。1934年4月回到吉东局,后赴苏北加入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大队长、新四军先遣支队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新四军警卫团参谋长、海防团团长、苏中军区海防纵队副司令员、华中军区海防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区海防司令部副司令员等职。建国后任上海市农垦局副局长。原中国工农红军36军江北独立师特派员于天放在1933年3月被满洲省委派遣到齐齐哈尔,组建满洲省委龙江特别支部并任书记。1933年10月起,于天放应张甲洲的邀请来到富锦,协助张甲洲在富锦建立中共秘密组织。1937年8月28日,于天放和张甲洲赶赴东北抗联独立师(11月改编为东北抗联11军),途中张甲洲不幸牺牲。于天放后任独立师随军学校教育长、11军(辖一个师)1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黑龙江军区副政委、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

其它取得中国工农红军番号的东北抗日义勇军

从1932年10月开始,中共满洲省委为贯彻中央北方会议提出的“使义勇军变为红军,创造苏维埃政权”的指示精神,把一些义勇军改编为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1932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派杨靖宇到吉林磐石巡视工作,根据省委指示将磐石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32军南满游击总队,杨靖宇任政委,李红光任队长,盂洁民任副队长。红32军没有建立军部,成立后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参军者日众,由500人发展至3000多人。1933年9月18日,红32军南满游击总队在磐石玻璃河套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番号取消。这支部队后来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东北的红32军番号撤销后,党中央成立了新的红32军。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中央政治局毛儿盖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各军团改称军,红9军团改称第32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

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1932年10月10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李福臣任队长。但不久部队遭土匪袭击而失败。后几经挫折,于1933年11月,在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领导下,重建了汤原反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番号取消。汤原反日游击队后来发展为东北抗联第6军。在红33军番号还没撤销时,1933年10月,川东游击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合于川东宣汉地区,1933年11月2日,川东游击军改编组成红33军。军史上的红33军都是指川东游击军改编组成的红33军,东北义勇军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改编的红33军在《中国工农红军编制体制发展概况》、《中国工农红军战斗序列》、《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35个军》等史料中没有提及。

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1933年1月杨靖宇参加中共吉林海龙中心县委扩大会议,帮助整顿海龙工农义勇军,成立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王仁斋是中共海龙中心县委委员,分管武装工作。1933年10月,杨靖宇率领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主力到吉林的蒙江、桦甸、辉南、柳河、金川、通化一带活动。王仁斋带领的海龙游击队编入独立师,取消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番号,保留海龙游击队的建制。1935年秋,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杨靖宇之命,以海龙游击队为基础,在柳河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王仁斋任师长。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3师成立,王仁斋任师长。红37军在前面提到的中国工农红军史料中也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