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之一,也是一员多次化险为夷的“福将”。
命中有福——多次与“死神”相遇,但都“死里逃生”
洪学智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数次奇迹般地躲过大难,逢凶化吉。
1929年,16岁的洪学智参加商南起义,后被编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当红军之日起,洪学智就不怕牺牲,敢打敢冲。他19岁任重机枪连连长,每遇险恶战斗,都冲锋在前。洪学智后来回忆:“我的想法很简单: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了,只要没被打死,就继续与敌人拼命!”在一次战斗中,洪学智身负重伤,大家都认为他没救了。等他伤势好转,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战友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长征中过章地时,洪学智染上了伤寒,由于缺医少药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他的病情迅速恶化,生命危在旦夕。警卫员眼看着首长要没救了,非常伤心,竟然悲愤地开枪自杀。就在最为危机的时刻,部队偶然找到了一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老中医给洪学智开了一个方子,但是其中有几味重要的药材部队里没有。为了配齐药方,战士们漫山遍野地去找草药,居然找到那几味重要的药材。在老中医的治疗下,生命奄奄一息的洪学智终于活了过来。洪学智之子洪虎多年后谈及此事时说:“正因为是在过草地,才能找到草药,父亲的病才治好了,也可以说是长征救了他呀!”
抗日战争中,洪学智担任过八路军的团长,后来又担任新四军三师的副师长兼参谋长。解放战争中,他奉调到东北野战军,参与指挥了横扫东北全境的战斗。而后,他人关南下,打平津、战湘赣、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临危受命,成为彭德怀元帅的得力助手、中国军队后勤保障的最高指挥官。总之,在中国革命战争几个大阶段里,几乎所有重大的、扭转时局的、决定性的战斗,洪学智都亲身参加或参与指挥。
在长期残酷的革命战争中,洪学智九死一生,百炼成钢。晚年的洪学智回忆起自己的革命生涯时,心潮澎湃。他说:“从战争中活下来的,都是大难不死,而从四方面军活下来的,更是死里逃生。”他还说:“我十几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到参加长征,从坚持敌后抗日斗争到从东北会师南下的解放战争,后又奉命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在20多年的战斗岁月里,哪一天不是在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哪一天不是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
事业有福——两度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我军历史上独一无二
洪学智是我军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也是罕见的军政兼优、多谋善断、有胆有识的全才。在朝鲜战场,他率领部队顽强抗击美军的狂轰烂炸,建立起了一条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洪学智创造性的后勤指挥艺术,深得中央领导同志的嘉许,毛泽东要求“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朱德总司令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后勤起一半的作用”。廖仲恺夫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香凝女士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一直关注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壮举,得知洪学智战功卓著,这位辛亥革命时期的老革命家非常兴奋,欣然为洪学智作画《富贵长寿图》,以嘉勉他对抗美援朝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42岁的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之一。
1988年9月,中央军委举行隆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官授衔仪式。在这次授衔仪式上,再次被授予将官军衔的共有12人,占原将官人数的0.75%,人们称他们为“二度将军”。其中原少将授上将的9人,原中将授上将的2人,原上将授上将的1人,而这个被两度授予上将军衔的就是洪学智。这在我军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国外也没有先例。在第二次授衔时,中央军委已经取消了元帅和大将的设置,上将成为新时期的最高军衔。在17名上将中,洪学智名列第一,这反映了洪学智在军内的地位。
被授予最高军衔是许多战将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洪学智始终以一颗坦荡的心,平静对待。他总是说,与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人和“文革”中被整死的人比起来,自己是幸运的。他认为当官就是要多做事,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
洪学智获“两度授将”殊荣,是当之无愧,但也不乏机缘巧合。洪虎这样解释:“1955年实行军衔制,我父亲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来,1959年,由于受彭德怀问题的牵连,我父亲就脱离开部队了。1965年改革,部队就把军衔制度取消了,没有军衔了。1988年又决定重新恢复军衔。有些人就不在军队岗位上工作了,当然就不再授衔了。当时我父亲因为在军委担任副秘书长工作,还是军入,保留着军籍,就给他又授了一个上将军衔。应该说他赶上了这个时机。这并不是说什么特别的。就是因为他的机遇,赶上了。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洪学智并非是一帆风顺,福气应身的,他曾经三次被贬三次被提升,经历坎坷。
第一次低谷是在1937年6月,洪学智参加红军抗日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学习期间,他在讨论张国焘祸党的事情时,不同意一些人的极“左”看法,他说:“张国焘是有功有过,他在鄂豫皖和后来的川康边也还是做了好事的,否则你怎么解释四方面军壮大到八万人的事实?”这件事被人反映了上去。不久,许世友建议大家拉起部队回大别山,让中央看一看我们是不是孬种。洪学智、王建安、詹才芳等人都是响应者,这就是后来轰动延安的所谓“张国焘余孽武装集团有阴谋有组织反抗党中央的活动”。后来,在毛泽东的干预下,参与其中的洪学智被释放了。
第二次是在1959年,因“彭德怀问题”受牵连。庐山会议后,在批判彭德怀的声浪中,洪学智仗义执言,他说:“彭总百团大战至多不过是命令请示得晚,打鬼子什么时候都是对的,抗美援朝是毛主席的指示,彭总执行得很好,总不能也说错吧,一个人有功有过,不能一说过就把功给抹杀了。”仅仅因为说了几句公道话,洪学智就被划为“彭德怀军事俱乐部”的主要成员,从总后部长兼党委书记、中央军委委员任上一下子被贬到吉林担任省农机厅厅长。面对不公正的处理,洪学智坚定地表示:只要有工作干,能为党和人民继续做事情,别无所求。总结这段历史,他写道: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坚信真理,坚持原则,秉公直言。我党过去与党内政治野心家、异己分子的斗争,虽然没有硝烟炮火,但同样是尖锐激烈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斗争中,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必须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尊重事实,秉公直言。如果见风使舵,陷害同志,编假话,造谎言,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只能是一个投机分子。在历次党内斗争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职位升迁、荣辱得失,没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说话办事违背党性原则,违背个人良心,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洪学智又一次受到冲击,被造反派长时间的批斗和关押。1970年12月,他被下放到吉林省通辽金宝屯胜利农场(今内蒙古哲里木盟金宝屯胜利农场),时年57岁。在这期间,由于有毛泽东、周恩来两次过问、干预,洪学智才于1973年被任命为吉林省重工业厅厅长。
心底无私天地宽。洪学智开朗豁达,宽容大度,想得开,看得穿,拿得起,放得下。这种良好的心态,使他能从容面对厄运。
1977年8月,洪学智重新被选为中央军委委员,并被任命为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80年1月,洪学智再一次担任总后勤部长,这是他20年后重掌总后帅印。婚姻幸福——美满姻缘,伉俪情深
1936年5月30日,红四方面军翻越了两座大雪山后,在草地上开了全军运动会,洪学智坐在主席台。体育比赛结束后,又表演文娱节目。张文(原名张熙泽)带着供给部一班的女兵走上台来,唱了一曲《打骑兵》。歌声铿锵有力,引得台下战士们阵阵喝彩。张文的表演让坐在主席台上的洪学智怦然心动。几十年后,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感受:“唱完后,她们羞得不行,低着头跑回队伍中去”。后来,在军长王宏坤等人的“撮合”下,洪学智和张文喜结良缘。
结婚刚一个月,洪学智便到“红大”(“抗大”前身)学习,一别三年,杳无音信。这年初夏,张文也来到“抗大”学习。一天,她正在窑洞里看书,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叫她,推开窗一看,见到洪学智正站在坡下冲她微笑。后来她才知道,洪学智是受到“张国焘路线”的牵连而“失踪”了很长时间。从那以后,洪学智和张文倍加珍惜在一起的岁月,他们彼此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携手度过风风雨雨。直到晚年,他们依旧恩爱如初,这让许多军政领导干部羡慕不已。人们常说,结婚50年是金婚。洪学智与张文一起革命、奋斗70载,比金婚还要长20年,这是绵长深厚的情感!
儿女之福——经历分合磨难却不曾有失,个个是精英
洪学智有3男5女。他曾说,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这8个子女。
1939年,长女在延安蟠龙出世。洪学智给孩子取名“醒华”。孩子出生不久,洪学智率“抗大”队向敌后转移。队伍需要在夜间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在最危险的时刻,年幼的孩子啼哭不止。洪学智怕被敌人发现,连累战士们的生命,忍痛决定把孩子留下。没有时间物色合适的家庭,洪学智跑进路边最近的一所小草房,向里面的一对夫妻匆忙解释说,我们是八路军,不能照顾孩子了,“如果我们在战争中牺牲了,你们就把孩子当成亲生女儿吧”!说完,便把孩子交给了他们,连姓名都没顾上问。张文哭着打听到当时的地名叫“东西房山”,而且记着与孩子分离的那一刻所有的信息:孩子左手臂上的胎记,身上包的红布。解放后的1951年,张文开始尝试寻找长女。时隔那么久了,有用的信息又极其有限,找到孩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奇迹发生了,女儿终于在12年后找到了。夫妻俩欣喜不已,相拥而泣。
洪学智另一个女儿也留在老百姓家里,4年后才找回来。
在战争环境下抚养子女很不容易,张文说:“送人的孩子,虽然跟我们离别了很长时间,但因为老百姓对她们非常好倒是没吃过什么苦头。而在战争中一直跟着我们的孩子,其实更可怜!”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很差,又是战争环境,儿童死亡率很高,然而洪学智的8个子女没有一个夭折,都健健康康地活了下来。
洪学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很见成效。虽然他在政治上遭受了沉重打击,但孩子们没有消沉,个个争气,刻苦学习,凭着自己的努力,都考取了北京的知名大学,而且事业有成。
高寿之福——年过九旬,平静安祥离世
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走完了他人.生历程,享年94岁。
在吊唁期间,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无数的花圈把院子都摆满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近万名干部群众参加了遗体告别式,将军生前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的老领导、老战友、老同志、老房东、老乡亲通过各种方式悼念他们心中最尊敬的领导人。从长春赶来的市民拉起横幅,上写“老将军一路走好,给您磕头了”;一位从山东骑车而来的志愿军后代,跪在洪学智的遗像前连磕3个响头;在冬日的寒风中,上万人到八宝山为他送行……
郑国良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他驾驶着一台苏制嘎斯67吉普车,载着洪学智越过条条险路,穿越枪林弹雨。洪学智去世时,郑国良也79岁了,患有严重的脑血栓和老年痴呆后遗症,几乎忘记了一切,不认得老伴和儿女,甚至5年不曾说过一句话。但当他得知“老首长不在了”的消息后,竟然老泪纵横,呜呜地哭了起来。郑国良的老伴赵大娘说,老首长在长春住的时候,老郑每周都要到老首长那坐坐。后来,郑老每次去北京,必去探望。老首长也惦记他的这个部下。2003年,洪学智特意让家人从北京送来一本刚出版的《洪学智回忆录》。
洪学智在病重期间曾留下遗言:“去世后,一不开追悼会,二不搞遗体告别,三把骨灰送回安徽金寨老家。”他特别嘱咐:“我这一生没有什么遗产,唯一能被称为遗产的就是我的那3枚勋章(即1955年荣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把它作为遗产留给我的孙子洪恺吧,让他记住爷爷的过去。”2008年10月2日,按照洪学智的遗愿,在他的家乡安徽省金寨县举行了庄重而简朴的骨灰安放仪式。中国著名画家、书法家、金石家黄苗子亲手修订《墓志铭》,上面写道“洪学智,两膺上将,国之勋臣。出生于双河农家,从戎于商南起义,显赫于南征北战,扬威于抗美援朝,彪炳于现代后勤奠基,辉煌于改革开放创新。艰危屡善谋略,曲折愈显忠贞,勇武而见儒雅,刚直而怀柔肠,权重坚守本色,位高心在百姓。魂归故里,情系乡亲,桑梓立碑,永昭后人。”这是对洪学智革命生涯的真实写照。中国的先哲有许多的至理名言:“大德乃得其寿”,“仁者多寿”。洪学智淡泊名利,心胸开阔,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泰山重,这是共产党人的美德,天下第一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