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将知识分子从“劳动化”到接受“再教育”

作者:张延明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王德泰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杨靖宇的亲密战友,抗联第二军创始人。他为实现东南满抗日武装力量的联合,坚持和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白山黑水间。

王德泰又名王铭山,1907年5月23日出生于奉天省盖平县第四区詹家屯村后王家庄(今辽宁省大石桥市博洛铺镇詹家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因家贫,王德泰13岁才上学,但只读了3年就不得不辍学了。16岁时,王德泰离开家乡到盖平县城当学徒。一年后,又到安东(今丹东)一远房亲戚开的中药铺当学徒。1926年春,19岁的王德泰结识了一位叫许成浩的朝鲜族青年。两人合伙做生意,但由于经验不足赔了本。万般无奈,两人于这年9月来到朝鲜族聚居的吉林省延边地区。通过许成浩担保,王德泰先在到延吉县茶条沟(今安图县石门镇)落脚谋生,后来又在三道湾、瓮声砬子、头道沟、依兰沟、铜佛寺、老头沟、八道河子等地给人打短工、当伙计。这期间,他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朝两国的野蛮侵略,激发了他强烈的救国救民思想。

1930年春,延边地区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红五月”斗争,王德泰毅然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同盟”,积极投入到反帝反日斗争的洪流中。在中共东满区委地下党员帮助下,他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启蒙。

九一八事变后,王德泰经中共东满特委组织部长王耿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延吉县反帝同盟的组织部长。1932年3月,受延吉县委派遣,王德泰到老头沟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反帝同盟组织,并任老头沟煤矿反帝同盟书记。同年6月,他协助老头沟区委组建了老头沟游击队,并担任小队长。8月,他受中共延吉县委派遣,到延吉县三道湾做兵运工作,不久打入山林队“长江好”部队,取得匪首“长江好”信任,担任文书。11月,借外出执行任务之机,他带出30多名全副武装的爱国士兵,到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加入延吉抗日游击队,并担任第四中队队长,后任大队参谋长、大队政委等职。期间,他出色地指挥了王隅沟保卫战。1933年9月,在中共东满特委扩大会议上,王德泰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军事部长。

1934年3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指示,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王德泰任政委。同年6月,王德泰任中共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在接连取得攻克大甸子(今安图县万宝镇)、大蒲柴河,围攻安图县城(今安图县松江镇)的胜利后。9月,独立师同其他十余支抗日义勇军、山林队在安图召开联席会议,组建东满抗日联合军指挥部,王德泰为总指挥。

1935年3月27日,东满党团特委第一次联席扩大会议在汪清大荒崴召开,对二军独立师进行了整编,任命王德泰为师长。

在王德泰的指挥下,独立师各团分兵作战,主动出击,活跃在东满广大地区,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这年5月,王德泰组织领导了哈尔巴岭颠覆列车的战斗。哈尔巴岭是长图铁路通过的一个地段,该铁路是朝鲜通往中国东北的一条干线,同时也是日本侵略和掠夺东北物资的一条重要交通线。5月1日晚,独立师一团联合抗日义勇军的“天良”军、“平日”军、“王连长”、“刘营”、“明山好”等部来到预定地点,同时向伏击地点的两翼派出警戒部队,阻击敌人可能派出的增援部队,其他人迅速扭松了连接路轨的螺栓。5月2日凌晨,伏击部队放过了敌人的验道装甲车后,立即冲上铁道,卸下螺帽道钉,把铁轨撬到路旁。几分钟后,敌202次列车风驰电掣般急驶而来,刹那间,整列火车翻倒在路旁,车厢中传出敌人的惨叫声。与此同时,伏击部队立即向列车尾部的警备车开火。此役,活捉日伪军政要员13人,缴获了一大批战利品。

1935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正式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下辖4个团、1个游击队。同年8月,根据中共东满特委和二军党委决定,王德泰委派政治部主任李学忠率领二军第二团的第二、第三两个连共150多人组成西征队,从安图抗日游击根据地出发,经抚松向?江西进,开赴南满寻找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以打通南满与东满的联系,实现两军联合作战,将东满和南满的游击区连成一片。9月3日,西征队历尽艰辛终于到达?江县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杨靖宇领导的一军会师。那尔轰会师,打破了东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被敌人分割包围的局面,使东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推动了东南满抗日救国斗争的发展。

同年11月,王德泰率领二军军部撤离安图车厂子,转移到长白山区奶头山。奶头山远离日伪统治中心,交通不便,群众基础较好,有利于开展游击斗争,是东满最后一块根据地,司令部、政治部、军需处等军直机关以及军工厂、被服厂、后方医院都驻扎在这里。此时,根据地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和军部、后勤机关人员,还有部分女战士、儿童团员和伤病员共200多人。王德泰经过紧急动员和部署,在敌人进攻奶头山的咽喉要道――砬子口布下地雷阵和伏兵,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最终,在几支抗日游击队的策应下,胜利地保卫了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从此,当地居民把奶头屯东北的无名山称为“王德泰山”。

1936年1月20日,王德泰率部到达宁安县镜泊湖北湖头,与周保中率领的第五军军部会师,并召开了两军党委特别会议,对一、二军那尔轰会师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意义和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重点讨论、研究了成立抗日人民政权、组织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根据地建设、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以及第一、二、五军配合作战等问题。会议决定,将二军扩编为两个师,下辖6个团。二军军部率第一师转战安图、额穆、桦甸、抚松地区,加强与一军的联系;二军第二师大部仍与五军共同活动,一小部分在汪清、珲春坚持游击斗争。二军和五军的这次会师,又成功打通了东满与南满、吉东地区党组织和抗日队伍的联系,为推动一、二、五军联合作战,扩大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影响,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抗日军民的声威,促进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6年2月20日,由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等联合署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指出:“我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各军,反日联合军第四、五、六各军,各反日游击队,为收回东北领土,为保卫中华祖国,四年以来在全东北反日总会领导下与我各反日救国武装同志及反日民众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强盗帝国主义,作游击战争,誓必奋斗到底。现在随着全国救国运动之转移,使抗日军队组织越加巩固与行动统一……一律改组军队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以及抗日联军××游击队……”此前,以陈云为核心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2月2日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的报告中,决定编辑出版杨靖宇、王德泰、周保中等抗联主要领导人的文集。

3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在安图县游击区后方基地迷魂阵正式成立。军长王德泰,政委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参谋长刘汉兴。军部下辖3个师和1个教导团、1个少年营。第一师师长安凤学,政委周树东;第二师师长史忠恒,政委王润成;第三师师长金日成,政委曹亚范。全军由原来的1200多人增至2000多人。抗联二军成立后,各师继续分兵活动。王德泰、魏拯民率二军一师、三师向长白、临江、抚松、?江、安图、敦化等县进军,发展长白山抗日游击区,并与抗联第一军相呼应,配合作战。二军二师继续与第五军共同战斗,扩大绥宁抗日游击区。

4月初,王德泰、魏拯民率二军一师主力向敦化、桦甸进发,寻找战机,为攻打安图县城做准备。王德泰、魏拯民在分析了敌情后认为,若想打下安图县城,必须先拔掉日伪军设在安图、敦化、桦甸三县交界的大蒲柴河据点,这样,盘踞在敦化的敌人势必前来增援。二军采用攻点打援战术,派小部队攻打大蒲柴河,另一支小部队在敦化以南积极开展活动,诱敌出巢。主力部队埋伏在敦化玉皇庙一颗松附近,出其不意打击敦化出援之敌。

4月6日,王德泰、魏拯民率部以部分兵力向大蒲柴河镇发动佯攻。敦化守敌闻讯后,于4月7日纠集日伪军750多人急忙向大蒲柴河镇增援。王德泰获得这一情报后,主力部队即连夜行军,于第二天拂晓赶到敌军必经之路寒葱沟设下埋伏。4月8日中午,日伪军大队人马进入埋伏圈。一阵地雷爆炸声后,王德泰率领部队组织交叉火力猛烈射击,并向敌人发起进攻。日伪军仓促应战,伤亡200多人,狼狈逃窜。4月10日,王德泰率部乘胜连续作战,分两路回师大蒲柴河镇。11日清晨,主攻部队直逼大蒲柴河镇东口,攻下敌人防所;另一路直捣敌人小街西北防所,一举攻克大蒲柴河。部队入城后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政策,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大蒲柴河战斗后,二军主力向抚松、?江一带活动。

6月,魏拯民率领一个连从抚松地区出发,冲破日伪重重封锁线,到达金川县河里地区的惠家沟,同杨靖宇领导的第一军军部胜利会师。7月,由魏拯民、杨靖宇共同主持召开了中共南满、东满特委及抗联第一、二军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即“河里会议”。会议决定:把中共东满、南满特委合并组成中共南满省委,魏拯民任省委书记,杨靖宇、王德泰、李学忠等人为委员;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下辖抗联第一军和第二军,共6个师,即第一军第一、二、三师,第二军的三个师改称第四、五、六师,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总司令部,杨靖宇任第一路军部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兼二军政治委员;确定了抗联第一路军游击活动的方针和任务,划分了各师的活动区域。此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二、第三路军也相继成立。“河里会议”使东北抗联第一、二军更加紧密地联系和战斗在一起,把东、南满抗日游击战争推向新的高潮,标志着党领导下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根据“河里会议”部署,二军在王德泰、魏拯民的率领下,为扩大抗日联军的影响,广泛发动群众,决定攻打抚松县城。抚松县城是日伪在通化山区维持统治、“围剿”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有日军300多人,伪军1个营及武装警察20多人,装备精良,弹足粮多,防御坚固,气焰十分嚣张。这股敌人盘踞在此,成为抗联二军开辟长白山游击区的一大障碍。

8月中旬,王德泰率领二军主力1500多人,联合吴义城、万顺、岳团、青山好、双胜等反日山林队600多人,向抚松县西北清江甸子、大苇沙河一带集结,准备攻打抚松县城。8月16日,王德泰指挥小部队突然袭击松树镇,声东击西,吸引日伪军。17日拂晓,王德泰指挥以第六师为主力,加上数支抗日武装共2000多人的部队,向抚松县城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迅速攻占了城外敌军东山炮台和小南门一带,消灭守敌30多人。但是,由于临时组成的攻城部队协调不好,及事前安排好的城里内应没能发动,激战一天一夜,打成僵持。日伪守军龟缩城内固守待援,王德泰决定率军主动撤离战场。9月,王德泰、魏拯民率领二军军部和四师主力,继续在抚松、安图一带积极寻找战机,打击敌人。

抗联二军越战越强,是和二军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王德泰有较高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丰富的游击作战经验。战斗中,王德泰是有名的虎将。他常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关键时刻身先士卒,或与敌白刃搏战,或亲架机枪扫射敌人。平时,他同广大指战员同甘共苦,亲如手足。二军中有很多朝鲜族官兵,因此,加强民族团结和国际主义教育,是二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王德泰和魏拯民一样,对此十分重视。王德泰利用早已掌握的朝鲜语,认真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使二军各族战士紧密团结,并肩战斗,生死与共。抗联五军军长周保中曾说:“在二军中,中国人、高丽人没有民族差别、岐视,没有过民族隔阂的严重问题……二军的纪律是模范的。在东满以至辽吉区域,二军成为一切抗日队伍有威信的骨干军队……”王德泰能做一手好菜,常下伙房助炊。他的行动和作风,为二军官兵树立了好榜样,因此他在二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深受拥护和爱戴。

大阳岔战斗后,王德泰率四师主力部队和六师一部共计200多人的队伍来到?江县小汤河村(今江源区松村镇大安村)一带召开干部会议,研究如何粉碎敌人冬季“讨伐”等战斗部署问题。不料,由于驻地封锁不严密,走漏了消息。敌人立即调集了抚松、临江等地伪军及骑兵第七团一部共计600多人,连夜向小汤河村包抄过来。天亮时,在阎王鼻子高地担任警戒任务的战士跑来报告:“讨伐队上来了,已占领了阎王鼻子山头!”听到报告,有人慌了,提出要撤退(因为地形对我很不利)。王德泰却沉稳地说:“情况出人意料,大家不要慌,要沉住气,如果我们撤退了,这里的老百姓就要遭受很大损失。所以我们不能撤退!我们要保护好老百姓安全转移。再说,敌人采取了突袭的办法,并抢占了有利地形,我们现在处境又十分危险,要想冲出敌人的防线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要在这里坚持战斗,狠狠教训一下敌人。”等大家的情绪稳定下来后,王德泰果断下达了战斗命令:郎得白连长带领战士从草爬子沟侧翼迂回到敌后,采取前后夹击的办法打击敌人;其余人员坚守南山阵地,顶住敌人的正面进攻,行动越快越好。随后,部队分头行动,担任坚守高地的战士快速奔上南山。这时,敌人已占领了阎王鼻子高地和长脖子沟,正朝二军坚守的南山高地扑来。霎时,山坳里机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在王德泰的指挥下,二军连续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战斗越来越激烈,二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大。这时,一名机枪手中弹牺牲,敌人乘机又冲上来。危急时刻,八团政委金山浩冲上去,抱起机枪继续向敌人扫射,但随即中弹牺牲。这时,王德泰不顾安危,紧跟着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还击。此时,郎得白连长率领该连迂回成功,在敌人背后发起突然袭击,正面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敌人在我两面夹击之下,伤亡惨重,纷纷弃枪向南溃逃。然而,就在战斗即将取得胜利时,王德泰不幸中弹,当场壮烈牺牲,时年29岁。在场的二军指战员异常悲痛。大家用一床毛毯裹上军长的遗体,默默地抬到小汤河村西北羊脸山下小汤河门的石砬子上下了葬。当夜,为防止遗体被日军盗去,周树东率警卫队将遗体转移到别处埋葬。

王德泰的牺牲,是东北抗联的重大损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中共南满党组织失去了一位重要领导人。1937年7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邓发化名方林,在《救国时报》上发表《谁在国防最前线》一文,赞誉王德泰为创建东北抗日联军的民族英雄之一。1946年3月18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胡乔木和田家英联合署名的《东北问题的历史真相》一文,赞誉王德泰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豪”之一。与王德泰共同战斗多年的抗联二军六师师长金日成听到王德泰牺牲的消息后,悲痛地说:“王德泰同志是优秀的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是朝中人民反日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领导者之一。他的勇敢斗争精神,将在中朝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