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区学生的思想改造运动

作者:宁培秀 来源:党史纵横 发布时间:2016-04-08 阅读量:0

文/宁培秀

1947年,当关内国统区广大的青年学生正广泛地进行着一波又一波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学潮时,东北解放区的广大青年学生则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领导下,正悄然进行着一场普遍而深刻的思想改造运动。东北解放区学运与关内形成的这种巨大的反差,是由东北当时的特定环境和东北学生的思想特点所决定的。

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内斗争的焦点。蒋介石为了抢占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大量向东北调兵遣将,形成“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1945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强调指出:“在东北,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去向,对于我们建立根据地,同争取将来的胜利关系极大,鉴于抗战初期我党争取工人和知识分子进入根据地不够,此次东北党组织……应尽可能吸收工人和知识只分子参加军队和根据地各项建设丁作。”这里其实提出了关乎战争胜负的关键问题即争取民众的问题i在当时东北的民众基本上是三部分人,即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少量的民族资产阶级。而所谓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的东北主要的是广大的中学生。东北根据地初具规模后,随着土改和工人生活的改善,广大的农民、工人迅速地发动起来,参军参战,开展丁‘农业生产竞赛运动,有力地支持了东北解放战争。然而争取知识分子的工作,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障碍,这就是盘踞在东北青年学生思想中的盲目正统观念。

应当说,在关内国统区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也有正统观念,但亲身经历了蒋介石政权的腐败统治,不满隋绪不断增长,正统观念也日渐削弱。而在东北,正统观念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第一,东北自“九一八”以后沦为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统治极其残酷。日本侵略者不仅残酷地镇压一切思想上的反抗,同时在东北建立典型的殖民地教育体系。在学校里,取消中国历史和地理,改教日本与伪满的历史和地理,并添设进行奴化教育的“国民道德”课。这种法西斯的奴化教育,给东北青年学生精神上留下了相当深的毒害和影响。第二,东北较之关内缺少革命影响:日伪的媒体报导中日问题,一向以蒋介石国民党为对手,报导中日战争总是讲歼灭蒋军多少。同时严密封锁抗联和关内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一切稍有进步思想的书籍报刊均禁止出版发行,也不许从关内运进东北。第三,蒋介石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八一五”光复后,国民党到东北与敌伪合流,造谣谩骂共产党和八路军是匪,并且污蔑苏联是“赤色帝国主义”,大肆吹嘘蒋介石如何“抗战”,如何“伟大”,美国原子弹如何“厉害”。国民党的这种宣传与敌伪的奴化教育沆瀣一气,形成了以拥蒋亲美与反苏反共为核心的东北地区的新的正统观念。另一方面,东北民众还没体验过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对蒋介石抱有幻想,很容易轻信那些反动宣传,因此东北民众的这种正统观念较之国统区,不仅严重,而且带有浓厚的盲目性。

国民党反动派往往利用青年学生的盲目正统观念,煽动对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敌对情绪,1945年来,由于国民党的鼓动,曾有近万名东北学生跑到平津参加反苏反共的示威游行。在哈尔滨市一中,有两个教员因介绍《论联合政府》和讲“苏联不是赤色帝国主义”,竟被轰出学校。“学生在反动分子的控制下,疯狂一般的准备迎接中央军。”在佳木斯市,当时的合江省主席李延禄给联合中学做报告,有的班级“集体溜号”,以示反对。在哈尔滨市,逮捕了一中的三青团头子,结果造成学生对民主政府的更大“仇恨”,学生们为“营救”被捕者,竟组织了全市性的请愿。总之,我们党在刚刚接触学生时,几乎“到处都遇到这种敌对思想”。东北学生的这种盲目、落后的思想状况显然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历史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这个时期,由于战争、土改和根据地建设的发展,前方和后方都迫切需要大批干部。“第一,是部队、农村、机关要干部,这是主要的;第二,是干部学校要学生。”这些干部从哪里来呢?和关内相比,“自抗日战争开始以后,蒋管区沦陷区各大都市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有些早就参加了救亡工作,有些早就受了革命影响,经常大批的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而此时的东北解放区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东北解放区地处北满,由于国民党的封锁,从关内各大城市投奔来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就很少”。这种隋况就决定了东北干部的来源只能就地解决。哈尔滨市委关于群运工作的指示就明确提出:“高级中学的学生应当当干部培养,以解决党的干部的青黄不接。”斗争需要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工作,然而广大东北学生又是这样一种情况,这使得对东北解放区学生的思想改造势在必行。

到1947春天,思想改造的所以能够进行,不仅是出于必要,也因为有了可能。首先是军事上的胜利,“三下江南”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北进计划,使得北满根据地有了能够进行思想教育的相对和平环境。其次党对学生工作的领导有所加强。1947年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从东北大学抽调大批教员和学生加强中学工作。据1947年上半年的统计,在解放区105所中等学校中已有52%为我所掌握,另有37%的学校派去了教员。进步学生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另外,我们党也初步总结了学生工作的经验,认识到“发动工农是经过经济斗争来组织和提高工农的觉悟,争取知识分子则是经过教育方法,经过思想改造来引导他们革命。”1947年1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关于今后的八项工作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工作和争取广大学生的群众工作相结合”,明确了思想改造的任务和方针。其后,东北政委会也发出通知,要求“目前中学必须完成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使命,就是改造学生思想,集中火力,肃清盲目正统观念,树立以无产阶级思想为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就这样,在解放战争的特殊环境下,出现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解放区学生的思想改造运动。

东北解放区学生的思想改造就整体来说是在战争环境下进行的,各地呈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7年春到1947年秋。这一阶段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新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即反蒋反美的爱国自卫战争教育,初步削弱盲目正统观念,并初步创造了一些改造思想的经验。但学生中盲目正统观念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第二阶段从1947年秋到1948年秋。1947年8月,东北政委会召开了东北解放区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思想改造的初步经验,指出:“思想改造决不能停留在反蒋反美的爱国自卫战争教育上,必须进行和加强土地改革教育。必须以土地改革教育为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使学生认清土地斗争的真理,确定政治立场,站到人民大众方面来。”这之后,正值东北解放区土改运动的高潮,各校进行了普遍的土地改革教育,并组织大批学生下乡参加实际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大批学生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去。到1948年秋召开的东北解放区第三次教育会议,提出中学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和建立新型正规化的教育的方针,标志思想改造运动基本完成。

综观思想改造运动的过程,可以看出,军事斗争和土地改革对东北学生的思想转变起到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关键的作用。东北解放区的初期,由于形势紧张,当时随时准备撤出哈尔滨,直到1946年寒假,全市的学生党员都集中学习,仍准备随时撤离。显然这时是不具备进行思想改造的条件的。而“三下江南”战役后,国民党军已无力北犯,东北战场出现了敌我双方暂时的相持时期,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思想改造的条件。同时,我军军事上的胜利,对学生的思想转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当时多数学生崇美拥蒋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就是认为蒋在军事上占了优势,有的学生讲,“《东北日报》天天登共产党打胜仗,消灭国民党多少多少,可为什么不登你们打败仗的消息呢?”听到我军撤出延安的消息,许多学生都说:“这下共产党可完了,首都都让国民党给占了。”有的学校请被我歼灭的蒋军25师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到校给学生做报告,有的学生还不相信,讲:“这些人是共产党假扮的。”1947年4月,五千余名放下武器的蒋军官兵来到哈尔滨、佳木斯等市,各校都组织学生参加了接待和座谈活动,在事实面前,这些同学不得不叹服,“原来民主联军真有这样惊人的战果。”特别是他们在与放下武器的蒋军官兵座谈中,听到国民党官兵也说蒋管区不好,是“二满洲”,这些学生对蒋介石的幻想动摇了。后来学校又组织了经常性劳军活动,许多学生直接接触了民主联军的战士和被俘的蒋军士兵,对内战的性质和敌我双方的战斗力有了深刻的认识。一个劳军回来的学生在给《东北日报》的信里写道:“我以前对中央军有幻想,所以看见穿得破破烂烂的八路军,总是不顺眼……这次松南胜利,才使我清醒过来,过去为我所熟视无睹的东西一八路军为人民谋利益的事情,才一幕幕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才是不可战胜的。”1947年的夏天是东北战场我军由防御到进攻的战略转折时期,也正是东北青年学生中新旧思想交替的激烈斗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的胜利无疑对东北青年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1947年暑期,大约有七干余名学生摆脱了盲目正统观念,参加了革命工作,这是思想改造的初步的成果。

土地改革运动对促进学生在阶级立场上的根本转变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东北政委会在强调进行土改教育时也指出:“爱国自卫战争是今天国内政治斗争的集中表现,而土地改革则为其基本实质。”强调通过土改来“弄清学生思想面貌,通过它来教育学生认识真理。”同时也因为农村阶级关系简单,阶级斗争尖锐,对于改造学生思想,效果最为明显。所以,在经过一段爱国自卫战争教育,学生思想有了初步觉悟后,各校都配合土改各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学生下乡,先后参加了“清算”、“砍挖”、“煮夹生饭”、“平分土地”等实际斗争。

学生下乡参加土改,收获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思想感情和立场上的转变。通过接触农村社会,他们了解到了富人是怎么富的,穷人是怎么穷的;体验到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对立;认识到了地主阶级的封建反动性和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正确。甚至地富家庭出身的学生也说:“早下乡,早就明白农民翻身的道理了。”在1947年冬参加了平分土地运动后,仅哈尔滨市一、三、五中三个学校就有192名学生志愿报名参加了民主联军。任弼时同志在分析知识分子对土改的态度时指出:“许多倾向革命的学生,包括若干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学生,他们并不反对改革土地制度,……因为看到了革命发展,天下将是共产党领导的这种大势,也可能接受进步思想,逐渐转到民主方面来。这个分析深刻地揭示了青年学生在土改运动中的心路历程。

其次,学生们参加土改的实际斗争,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东北日报》曾有一篇报道,讲的是学生刚下乡,和老乡谈话,问老乡台甫,老乡说:“什么台甫?豆腐还没吃着呢!”闹了不少笑话。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学生们书生气少了,和农民的感情接近了。从他们写给市委的报告中可以看到,他们学会了调查研究,学会了阶级分析,以及如何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等等。如哈尔滨市郊区柳林屯的学生工作队一个队长,从区里开完会回到村里,发现群众正自发的搞起了斗“破鞋”,他马上意识到这会偏离和冲击土改的中心工作,但他没有给群众“泼冷水”,而是因势利导,宣布斗争“破鞋”已取得成绩,告一段落,从而把群众的斗争热情引导到平分土地运动中来。参加牡丹江省宁安县临江乡土改的学生工作队,注意调查研究和工作方法,下乡仅二十多天就使一个乡的一千零五十四户农民得到翻身。

思想改造运动不仅转变了东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有力地支持了东北解放战争和解放区的建设。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学生们普遍地参加了劳军支前、慰问、输血、街头宣传,下乡土改、办冬学,以及城市户口调查、市政义务劳动、遣送日侨等经常性和突击性的社会工作。这些实际工作不仅使学生们在思想上得到锻炼,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军事斗争和解放区的建设。如东北遣送日俘、日侨的工作就是由哈尔滨、佳木斯等市抽调的学生组成的检查队完成的。这些学生克服困难,连续工作三十多天,检查和遣送日俘、日侨十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一人,圆满地完成了民主联军司令部交给的任务。1947年夏,大约五千余名哈尔滨市的大中学生参加了城市户口调查工作,清除了隐藏在城市街道的反动分子,整顿了社会治安,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思想改造运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为战争和解放区的各项民主建设提供了大批干部和人才。这也是广大东北青年学生思想转变的根本标志和思想改造的最终成果。据东北政委会《东北三年来的工作报告》中统计,通过思想改造运动,解放区有近三万八干名中学生参加了革命工作,而运动开始时,解放区的中学生大约四万余人,这即是说,经过思想改造运动,大约有百分之九十四的学生走上革命道路,他们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前线、工厂、农村、机关、文教、卫生等各条战线上,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还有许多人后来人关南下,参加了新区工作,他们不仅为东北的解放,而且为全中国的建设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