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家树
萧克是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指挥员之一。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参与了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他25岁当军长;26岁出任军团长;27岁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30岁率八路军包围北平,建立了敌后根据地;40岁参与了指挥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曾经在朱德、彭德怀、陈毅的麾下工作;做过罗荣恒、徐向前、刘伯承的下级;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的副手,曾经两次出任林彪的参谋长。他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艰难经历。
南昌起义失败后的“孤雁”,沦落广州街头 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的陈列大厅里,陈列着104位起义指挥者、参与者的照片,萧克将军就在其中。当时,萧克年仅20岁。
出生于书香之家的萧克弃文投武,最初的出发点是为报家仇。 萧克的大哥性格刚烈,得罪了当地大地主萧仁秋,为家里带来祸事。1923年春,由于萧仁秋的陷害,萧克的大哥被团防局抓走,当天就被杀害。兄长死于非命,致使喜爱文学的萧克产生投武报仇的念头。
当年初秋,萧克考上了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中等学校学历的嘉禾甲等师范简习所。由于一心想报兄仇,萧克对军事方面的书籍特别感兴趣,他买了许多古代及当代兵书,边看边揣摩用兵打仗之法。1926年2月,萧克辞别家乡,远赴广州考上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第二期,正式走进军事天地。7月份,他毕业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宪兵团当中士班长。次年3月,萧克辗转来到11军24师,当时,叶挺出任师长,萧克被分配到71团当政治指导员,从此成为“铁军”中的一员。
1927年4月到7月,蒋介石在上海、许克祥在长沙、汪精卫在武汉,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进步人士。就在这血雨腥风和白色恐怖的危急关头,萧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
这年7月上旬,党中央已经在九江开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7月下旬,萧克随部队到达南昌。31日下午,萧克接到上级通知,要连以上党员干部上街侦察地形。当晚心情十分兴奋的萧克和同伴们都没有睡觉。8月1日凌晨2点,起义的战斗打响了。参加南昌起义,是萧克走上党领导的革命武装道路的重要一步。
当起义的枪声响彻夜空的时刻,肖克颈系红领带,臂扎白毛巾,带领七十一团某连战士在松柏巷与敌激战,打得敌人纷纷举手投降。起义胜利了,南昌城头红旗猎猎,街头巷尾欢声雷动。就在此时,蒋介石、汪精卫也调动军队向南昌杀来,起义军为避其锋芒向广东方向撤退。经过艰苦的转战,由于寡不敌众,起义军主力在潮汕一带惨痛地失败了。肖克率领的连队,汤坑一战伤亡过半;占领流沙后突遭敌人堵截,与主力失去联络,成为孤军;此时他本想率部转移到当时的“红区”海陆丰,不幸的是途中又中埋伏,部队被打散了。于是他孑然一身辗转到了汕头,寻找党组织。虽然他走街窜巷足迹踏遍汕头的每一角落,终无所获。此时的肖克竟成了一只离群的“孤雁”。但是他那颗忠于革命的火热的心,并没有因为革命暂时受挫而冷落下来。他个人虽然冷冷清清,但却滋滋不倦,寻寻觅觅打探党组织,以求重归雁阵。
1927年10月中旬,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汕头港,一艘开往广州的客轮正在徐徐起锚,隐蔽在附近观察良久的肖克瞅准时机,突然大步飞奔而来,只见他敏捷地攀上铁索,轻身飞跃栏杆,纵身一跳,登上了刚刚离岸的客轮。
广州到了。肖克顺着当年熟悉的街道,去寻找旧时的战友、同学和亲戚。此时广州被白色恐怖笼罩着,街道上军警林立,岗哨森严,行人稀少。他穿行街巷,找不到任何线索。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还是音信杳然。这时他已经囊空如洗,饥肠辘辘,只好流落街头。
为了生存,为了找到党,肖克不顾自己出身书香门第,也不顾曾是一名铁军的军官,放下架子去讨饭。
肖克写了一个哀怨真切的自述,介绍自己的出身、学历,在北伐军中做过什么,然后讲:“前不久我还是一名北伐军的军官,由于政局变化,不幸流于楚囚……如今,我肚子饿,身上冷,病未愈,想找工作,又无处可找,难道老天要绝我生路不成?请问,这是我的罪过,还是社会的罪过?”肖克拿着这篇自述,到书店去给人看,争取有文化的人同情。果然,不少人看了他的自述,都唏嘘不已,有的掏出一毛二毛小银洋给他。慢慢地,就有了几块钱,暂时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但不能总这样下去,还得找个事来糊口。一天,他的在街上转悠,路过一个卖字的摊子,见那卖字的老先生面容慈祥,说话和气,我就走上前去问:“老先生,来分一口饭吃行吗?”老先生看看肖克,问:“你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我是一个打了败仗的小军官,流落此地,现在生活无着,请老先生发点慈悲。”他随即又把写好的自述交给老先生看。老先生沉吟半晌,用手指了一下摊在桌面上的纸和笔,说:“先试试吧。”对这事萧克并不陌生。小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来家里请父亲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每当父亲不停地写,萧克就在一边磨墨,看着父亲写的那些对仗工整、字迹秀美的对联,萧克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萧克自然也能写出一笔好字。
好心的卖字先生收留了他。老先生写字作画,他铺纸研墨。有时他也写上几张颜体或隶书条幅,很受老先生赞赏,一天也能卖几个钱,以维持生计。
他一边随老先生外出卖字,一边四出打听党的消息。他得知:南昌起义军有一部分到了海陆丰,还有一部分在赣南山区;同时湘鄂赣粤等省领导的武装起义,也此起彼伏。他心中早已燃烧的火团迅速升腾而起,他决计离开广州回到湘南老家找党,找革命队伍。
巧计混入十三军,在家乡找到党组织
肖克深知,回湘南的路是极其风险的。这时,从广州到湘南的路上敌人守关设卡,盘查很严,没有官方的护照寸步难行。怎样才能得到一张护照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张“中国国民党黄埔同学会广东分会”的布告,不觉心头一亮:有了!他悄悄地撕下那张盖有大印的一角,带回客栈。 他从客栈老板那里借来纸和墨,到街上买了刻刀、印泥和5张高级信纸、信封,到雕刻铺买了一块与布告上黄埔同学会广东分会大印尺寸差不多的印模。深夜,乘人熟睡的时候,凭着当年在学校学过的一点木刻本领,他开始制印。先用米汤将大红印章反贴在印模上,不待干就轻轻揭下来,木刻上留下了清晰的字迹,然后,按字迹雕刻。14个字,他足足用了3个钟头。刻成后,又修了几次,印出来一看.与真印章一模一样。接着他又铺开纸,挥笔写了几封公函,盖上新刻的大印。经过周密的准备后,他收拾笔墨,毁掉印章,这时天已微明。他便告辞客栈老板,辞别卖字画的老先生,大步向火车站走去。他的计划是先用假护照投国民党13军,待机去湘南找党。
车站验票员见他持有“黄埔同学会广东分会”签发的护照和免交车费的证明,就很有礼貌地让他上了车。
肖克坐在车厢里,心想,去13军会遇到什么情况呢?他仔细分析着:第一,他有一道盖有大印的公函,虽然是伪造的,他也不是真的黄埔生,但是,蒙混一阵子是没有问题的;第二,13军军长方鼎英曾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由黄埔同学会介绍来的学生找方,这是方的荣耀,桃李满天下嘛!按中国老习惯,学生来投奔先生,是不会拒之门外的;第三,他有战场经验,是能征善战的“铁军”所部的下级军官,名声吃得开,方鼎英率13军公开率部赴湖南打唐生智,需要有这样的人材;第四,他是在北伐中秘密入党的,一时暴露不了。想到这里,他内心逾发有底,他又悄悄拿出自己开给13军司令部的公函,一字一句地推敲起来:
兹有本会会员肖君武毅为本校第四期毕业生。曾任二十四师排长、连长等职,学识经验尚称丰富。倾闻贵部官员尚有缺额,兹介绍前来,祈即分配工作,实为公便。
他反复看了几遍,觉得没有什么漏洞,睑上露出微微的笑意。
韶关车站到了,他下了火车,考虑到韶关离广州太近,联系亦方便,就没有敢贸然前去,在韶关住了两天。当他听到13军已向湘南方向开拔了就尾随其后,经过5天的步行,开到13军司令部砰石,闯进了司令部办公室。
事情比预料得要顺利。一位姓肖的中校副官看过介绍信并听了他的来意之后,即发给他一枚铜牌,上写“13A”(即13军)。这样,他就作为“侯差”在13军住下了,虽无职、无权、无薪,但有饭吃,更重要的是,对于寻找党的组织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1927年冬,肖克随13军来到湘南。所到之处人迹稀少,饿殍横陈,断壁残垣,破败不堪。那惨象真是“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他从个别民夫、学生的口中得悉:“马日事变”以后,新军阀在这里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农民协会积极分子的情况。看来,这里的党组织也转入地下了,跟着13军行动是不会找到党组织。于是他毅然离开13军,深入乡村走访。他估计,湘南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最发展的地方之一,这里又是他的故乡,在乡村说不定能找到熟识的人,一个村一个村地寻找,一定会找到一些线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默默念诵着屈原的诗句,迈着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
一天黄昏,他拖着疲乏的身体来到临武县沙田圩一大户人家。户主是位商人,不赞成革命。不过,这家的少爷是他小时同学。有过交往,北伐途中在长沙还见过面,交情虽不深,印象颇不错。他就是为找这位同学而来的。恰好此时从屋内走出一个年轻人,他定晴一看,正是他要找的那位同学。学友相见,话语依依,非常亲切。为打听隋况,他就在这里住下来。几天来,两位同学娓娓道来,话题由浅入深,最后,肝胆相照,互通真情。肖克惊喜万分,原来这位几年不见的同学,竟也是一位共产党员,而且就在离沙田圩二十几里的牛头汾支部生活。他当即亮明身份要求参加支部生活。为了慎重,那位同学与党支部取得联系,尔后通知肖克去接头。
这天一早,肖克和那位同学一起,以访友为名赶到牛头汾。党支部负责人贺辉廷与他接头,经党支部决定,恢复了他的党籍和组织生活。他激动得一把拉住贺辉廷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党啊!我可找到您了!
牛头汾离肖克的老家——嘉禾县只有一天的路程。离家已经两年了,家里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不得而知。他走的时候怕家里阻拦,就没敢讲。此后,戎马倥偬,也未及写信问候,近几个月,为了找党,他四处奔波,虽然在家门口转了些时候,但没顾得上回家。如今,他想回家看看。
翻过王家坳那座岭,前面就是熟悉的家。两年不见,家里变了,父母双亲都已两鬓斑白,他们苍老了。家里人纷纷诉说自他走后三姐夫和堂兄的内弟被反动派杀害,父亲四处躲避。他听着,听着,不由得又想起几年前,家乡的大土豪勾结旧官府捕杀了长兄和堂兄,抓他和父亲先后下狱,逼走二哥的情景。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
家乡的空气太沉闷了,家乡的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决心打破这局面。凭着13军“候差”的方便条件,开始在家乡活动起来。
他首先暗访到嘉禾县著名的共产党员黄益善家。黄早年是湖南三师的学生,1923年入党,曾任省农协特派员,嘉禾县农协委员长,也是在南昌起义后失败回到家里隐蔽起来的。黄与他三姐夫家同村,肖克很小就知道并景仰这位革命者,此时相见,分外情深,从天黑一直谈到深夜。按照黄益善的指示,肖克又出面联络了9位从各地回来的共产党员,成立了以黄益善为书记的嘉禾南区党支部。这些从斗争第一线回来的同志,都深知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所以,支部一成立,就把武装斗争摆在首位。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决心利用喜禾南区群众基础好,又是通往晋平山要道的有利条件,发动武装起义。由于黄益善是嘉禾的知名人物,反动派正到处捉拿,因而出头露面的事尽可能由肖克来办。肖克在家乡的日日夜夜,不停地忙碌着。黄益善则暗中筹集枪支,联络人员,并与附近的临武支部和宜章的崎石支部接头。
跟随朱德井冈山会师毛泽东
正当他们积极筹备起义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宜章了!大家欣喜若狂,肖克很快约了另外两个同志,再奔宜章而去。
1928年1月,朱德带领南昌起义余部,经过千里转战进入湘南,与宜章县委共同商定了首先举行宜章暴动的计划。朱德利用原与国民革命军16军军长范石生部的关系,化名王楷,率部打着“国民革命军第140团”的旗号,以“协助地方维持治安”名义,在以本地人胡少海为“团副”先行进城的第二天开进宜章城,驻扎女子学校。朱德立即在此紧急部署起义行动。傍晚,宜章新、老县长设宴为朱德、胡少海“接风洗尘”,共商“防匪事宜”。正当宴席上觥筹交错,官绅们争相吹嘘“铲共”战绩时,陈毅、王尔琢等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除了警戒四周的敌团防武装,包围了宴席楼。朱德见时机已到,霍地起身,掷杯于地。随着“当啷”一声,几十名革命军战士冲进大厅,端枪齐喊“不许动!”朱德迅速离席威严宣告:“我们就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你们镇压革命,屠杀工农,是我们打倒的对象!”顿时,官绅们瘫地就缚。接着,革命军砸开监狱,释放群众,在县政府和古城四周的门楼上升起绣着斧头镰刀象征工农革命的红旗,拉开了湘南年关暴动的序幕。
肖克等3人按约定联络信号与宜章县的崎党支部接上了关系,直接投入宜章黄沙区崎石的年关暴动,肖克担任新成立的农民革命武装——独立营的副营长。因为队伍不多,只编一个连,他又是连长,主要负责军事工作。
按照朱德的部署,肖克带着队伍四处游击,迷惑敌人。他们打土豪,消灭附近的地主武装,惩办恶霸劣绅。不到半月,整个黄沙地区以及靠近广东边界莽山一带的农民全都发动起来。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农民协会。
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之余,立即调动湖南、广东两省军阀南北夹攻湘南起义军。敌军人多势众,占领了宜章到衡阳的大道。朱德亲率工农革命军主力和宜章县委向东转移。肖克所部因在僻远的宜章西南山区活动,即与上级失去了联系。肖克和大家一起分析了敌情,主动撤回到白沙区梅田,汇合这里的农民武装,继续战斗,与敌周旋。他们在这一带坚持一个星期左右,得知毛泽东同志带领的井冈山部队正在宁冈、酃县一带活动。肖克判定,朱德、陈毅同志的部队及宜章县委一定东去会合毛泽东。他当即率部从骑田岭向东迸发,向井冈山前进。
4月中旬的一天,独立营进入资兴县的龙溪洞,在路上,突然与毛泽东带领的井冈山红军相遇。开始萧克等人以为遇到敌军,紧张起来,传令准备战斗。井冈山红军发现对方是湘南农军,派第一连连长陈毅安过来联系。陈毅安与萧克走到毛泽东跟前,陈介绍说这是宜章石独立营副营长萧克。毛泽东与他握手,风趣地说:“好哇,没接到朱德,接到个萧克!”说完打量着这支五六百人的队伍,对肖克问:“你们有多少人枪?”萧克答道:“人倒有600多,枪只有七八十支,都是梭镖,所以叫我们梭镖营呢。”“梭镖营?是啊,果然那么多梭镖。”毛泽东说完又倾吐心中的感慨,“揭竿而起,这就是揭竿而起呀!”
朱毛井冈山会师后,1928年5月4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初时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萧克率领的石独立营编在第29团,萧克担任连长,29团系红四军的主力团之一,全团有1600余人枪。
朱毛会师后,5月10日,赣敌杨如轩师两个团自吉安开到永新,兵分两路向红四军夹攻而来。军情报至,毛泽东与朱德在茅坪计议对策,决定集中精锐先把一路敌军打垮,由朱德率28团、29团从茨坪方向开出去迎击犯敌。
5月11日上午11时,两个团的红军走过了朱砂冲,朱德命29团为前卫赶往黄坳。29团团长胡少海命1营走在前面,萧克在该营3连任连长。3连是全团中战斗力最强的连队。第1营行至黄坳村口不远,尖兵班返回来向肖克报告,说黄坳村的河滩、大路边,三三两两地坐着正在休息的敌人。萧克听说黄坳到了敌人,对营长朱舍我说:“敌人也是刚到不久,应当乘其不备打过去!”朱舍我犹豫着说:“光是我们打过去,要是28团跟进不上怎么办?”萧克回道:“早下手一分钟就早强一分,28团是一定赶得上的。”朱舍我见萧克说得决断,思忖萧克在北伐军就打过很多仗,应当有把握,于是对萧克回道;“好吧,你们连打前锋!”
萧克指挥第3连和另两个连冲进黄坳打响了战斗。只一转眼的工夫,猝不及防的敌人便死伤了四五十人。村里的敌人赶来参战,一到村口就遇到一排排子弹迎面射来,只得往村里退。萧克命令部队追击过去。随着后续部队赶到,29团那些亮光闪闪的梭镖,看上去就像6月里沙洲上的片片芦花,声势好不吓人。只十几分钟,以萧克连为前锋的29团,打垮了赣敌81团的先遣营,消灭敌军100余人,俘虏40多人。随后不久,朱德率28团赶到,问明情况,欣喜而道:“俗语说打架靠头场,这一仗打得好!”随即夸赞朱舍我指挥得当,朱营长指着萧克说:“当时我下不了决心,是肖连长说要乘敌不备打过去。”朱德听后望着萧克点头:“要得,打仗就讲究快捷,哪个占先就哪个得利!”
朱德向敌人俘虏兵问明第81团的另两个营正从永新拿山向这里开进,决定部队赶到前方30里的五斗江伏击敌人。当下释放被俘的敌兵,有意带着部队向遂川方向开进,给这些俘虏造成了一个假相。
5月12日上午10时,红军在五斗江大败敌81团,团长周体仁只带200多残兵逃走了。红军留下1个连打扫战场,部队乘胜追击,第一次占领永新县城。在红四军的首次胜利中,萧克给朱德和胡少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月下旬,红四军在永新草市坳歼灭赣敌第27师79团,击毙团长刘安华。6月中旬,军部对4个主力团的部分干部进行调整,萧克被任命为29团1营营长。
萧克升为营长后不到10天,就在新七溪岭的红白两军的激战中担当重任,指挥第1营扼守主要阵地之一泰山亭。赣敌杨池生第九师3个团和得到补充的杨如轩师两个团,共5个团从新、老七溪岭向宁冈进击,这是湘赣两省对朱毛红军的第一次“会剿”。红四军的迎敌方针是:28团在老七溪岭御敌,29团与31团1营扼守新七溪岭,31团3营在宁冈睦村方向警戒湘敌。
泰山亭是红军在新七溪岭的头一道阵地。朱德布置萧克营防守于此,是以交叉火力封锁那条蜿蜒而陡险的小路,阻击敌人的仰攻。萧克带领部队于天亮时开到山上,布置战士们在两侧山梁上做了工事,没有泥土挖不下去的地方,则用岩石垒起一道宽厚的石墙。上午10时,敌人第27团连着攻了两回,都是苦于地势陡险不可得手。敌团长李文彬赶上山来指挥战斗。他明白要在这样险恶的地方打通胜利的道路,只有用火炮开道,用士兵的尸体奠基,命令全团的火炮和重火器向红军阵地轰击,再以连为单位一拨接一拨发起冲锋。
29团1营的官兵们沉着应战。萧克指挥炮手将军部调拨过来的两门迫击炮,专门轰击敌人的机枪阵地,其余的武器只有等到冲锋的敌人到了离阵地八九丈远的地方,得到他的命令后才先用枪打,再投出手榴弹。只见阵地上尘土飞扬,柴枝翻飞。第1营的官兵们连续打退了敌军的两次强攻。
在新七溪岭主峰望月亭指挥战斗的朱德,几次派参谋来到泰山亭阵地,向萧克了解战况。萧克充满信心地表示:坚决挡住敌人的猛攻。敌人的第4次进攻增加了两个营和五六挺机枪。子弹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密集,打得满山的树木叶落枝断,迫击炮弹不断飞出,炸得山石横飞,树木乱倒。萧克与营党代表彭睽依次来到各处的阵地,鼓励战士们奋勇击敌。临近晌午的时分,朱德在了解到泰山亭阵地的战况后,考虑到萧克第1营已坚守了两个多钟头,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自身的伤亡也不小,便下令第1营从泰山亭撤出,退向红军的第二道防线。朱军长对第1营在战斗中的表现已经非常满意了,认定萧克是个堪负重任的优秀指挥员。
新、老七溪岭红白两军鏖战的结果是,由于红军32团团长袁文才率1个营捣毁了敌军的前沿指挥部,旋在老七溪岭敌人的背后猛揍一拳,配合28团击垮敌军,又迅速增援新七溪岭,前后夹攻将敌人打败。此役红军全歼了赣敌1个团,击溃两个团,缴枪2000多支,取得了威震湘赣两省的大捷。虽说红军战士们写下了“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的标语,但整个战斗还是打得很苦的,付出了血的代价。如萧克的第1营就是这样,没有像1营那样不惧伤亡的硬战,红军是无法取胜的。
那实,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对肖克印象良好。9月间红军大队从湘南回师井冈山的路上,因为追击叛徒牺牲了28团团长王尔琢。在崇义县整训的时候,毛泽东提出:“28团不可没有团长,由谁接任合适?”朱德戚然地缄默少时,说:“可惜萧劲在老七溪岭牺牲了,能找到这么一个人不容易。”毛泽东提出:“萧克这个人怎么样?”朱德回道:“萧克的文才武略都很不错,只是他一贯在29团,对28团不那么熟悉,要么就让一营长林彪担任吧。”毛泽东点头。接着二人议定调胡少海到一营接替林彪,王展诚到三营任营长。第二营则由萧克任营长。
萧克调到28团,实际上是回到老部队——原叶挺第24师就是28团的前身,而第二营恰好是肖克所在的71团保留下来的建制。该营在萧克的指挥下,回到井冈山后参加了11月9日击败赣敌周浑元旅1个团的战斗,带领部队第四次占领永新县城。
萧克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显露出来的军事才干,其后在更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得以发挥。红四军进入赣南闽西后,他担任了红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后来的开国将军刘亚楼、刘忠、杨成武、张南生、王集成等,都曾是他的部下,闽西的群众称他为“闽西肖司令”。1932年,肖克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任命为红八军军长,成为一个独立战区——湘赣苏区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其后红六军团成立,他担任了军团长,是中国工农红军中文武双全的骁将。